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冀少版生物七下2.2.2.2 運輸物質的器官 心臟 教學設計課題 2.2.2.2 運輸物質的器官 心臟 單元 二 學科 生物 年級 七教材分析 第二單元第二章是按照人體的循環系統的組成和功能安排的。本節內容對全章來說既是重點,也是難點。教材這樣安排,符合生物體的結構順序,也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在此之前,學生已經有了人體內物質的運輸(循環系統)的相關知識,知道血液的組成和功能、血管的種類和功能。心臟是生命之泵”,是血液循環的動力器官,是整個血液循環的中心,因此,本小節內容是本章的一個重點,也是本章最后一節心臟和血管的保護“的重要知識基礎。學習 目標 探究實踐:說出心臟的位置和形態。描述心臟的結構和功能及心臟所連的血管。解釋心瓣膜的開關與血流方向的關系。描述心輸出量的概念。 科學思維:進一步培養、提高觀察、實驗等探究能力。培養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合作學習的能力。 態度責任:通過學習人們利用心臟工作原理造福人類的事實,提高熱愛科學的情感。 生命觀念:進一步強化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重點 1.心臟的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特點 2.心臟的工作機理難點 1.心肌壁的厚薄與功能相適應;心臟瓣膜的開閉與血流方向的關系。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古代將士們穿的鎧甲有護心鏡;現在的警察在執行特殊任務時,要穿上防彈背心,這些都說明心臟是人體極為重要的器官。 心臟是什么樣的?有什么功能呢? 分析問題 導入新課,引出探究興趣講授新課 二、血液運輸的動力器官——心臟 1.心臟 (1)位置、形態 心臟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在左右兩肺之間,由心肌構成,它的大小和本人的拳頭相近。 (2)心臟的腔 心臟由四個腔組成,其中上面兩個腔分別是左心房和右心房,下面兩個腔分別是左心室和右心室。 視頻:豬心的結構 2.觀察心臟的外形及相連的血管 (1)實驗過程 ①取豬或羊的心臟,觀察其外形,找出房室溝和室間溝,并分辨心臟的前、后、左、右。 ②找出和心臟相連的血管,分別從各血管灌水,注意觀察有什么現象發生。 (2)實驗現象 ①觀察到心臟的外形像桃子,近似前后略扁的倒置圓錐體,尖向左下前方,底向右上后方。近心底處有橫的冠狀溝,繞心一圈,是房室溝,為心臟外面分隔心房與心室的標志。心臟的前、后面有前、后室間溝,為左、右心室表面的分界。 ②心臟的每個腔都有血管相連,其中與左心房相連的是肺靜脈(4條),與右心房相連的是上下腔靜脈,與左心室相連的是主動脈,與右心室相連的是肺動脈。通過血管向心臟灌水時,可發現,能灌進水的血管是靜脈,不能灌進水的血管是動脈。 第35頁“討論” 和心臟相連的血管中,與心室相連的是動脈,與心房相連的是靜脈。 3.觀察心臟的內部結構及相連的血管 (1)實驗過程 ①將心臟放在解剖盤中,在距室間溝左、右各1cm處,與室間溝平行,用刀切開心壁。然后在房室溝下1cm處,與房室溝平行切開心壁。 ②觀察解剖的心臟,找出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比較心房和心室壁的厚度及彈性。 ③觀察心臟的各腔之間是否相通,相通的腔之間有什么結構。 視頻: ④找出分別與心臟四腔相連的血管,觀察心臟各腔和與它們相連的血管之間的結構。 (2)實驗現象 ①觀察解剖開的心臟,根據心尖的尖端向左偏的特點,可區分出上面兩個腔分別是左心房和右心房,下面兩個腔分別是左心室和右心室。心室的壁要比心房的壁厚,左心室的壁最厚。心臟的壁越厚,彈性越大。 ②心臟的左右兩側是不相通的,同側的上下是相通的,而且相通的上下腔之間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③心臟的每個腔都有血管相連,與心房相連的都是靜脈,與心室相連的都是動脈。在心室與動脈之間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4.心臟的結構 視頻:心臟的結構 (1)構成的組織 心臟是一個主要由肌肉組織組成的中空的器官,肌肉組織強有力地收縮和舒張,使心臟能不停地搏動。 (2)與各腔相連的血管 左心房連通肺靜脈;右心房連通上下腔靜脈;左心室連通主動脈;右心室連通肺動脈。 提示 ①關于心臟四腔的位置及四腔分別與哪些血管相連通,可簡記為“上房下室,房連靜,室連動。左房肺靜,右房上下靜,左室主動,右室肺動”。 ②動脈瓣位于心室和動脈之間,而不位于動脈內,動脈內無瓣膜。 ③從外形上區分心臟左、右側的方法是心尖偏向左側。 (3)心臟瓣膜 心房與心室之間、心室與動脈之間,都有能單向開閉的瓣膜。心房與心室之間的瓣膜叫房室瓣,心室與動脈之間的瓣膜叫動脈瓣。這些瓣膜只能向一個方向開,房室瓣只向心室開,動脈瓣只向動脈開,從而保證血液能按一定方向流動:心房→心室→動脈,而不能倒流。 提示 心臟同側的心房和心室相通;心房和心室之間、心室和動脈之間及大中型靜脈內有只能單向開閉的瓣膜。 (4)心臟壁 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心臟壁越厚,肌肉越發達,收縮和舒張就越有力。心室收縮把血液輸送到全身或肺部的毛細血管,而心房收縮只需把血液送入心室。因此,與心室和心房各自承擔的功能相適應,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同樣的道理,左心室收縮把血液輸送到全身,而右心室收縮把血液輸送到肺部,二者相比,左心室輸送血液的距離長。因此,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 拓展 ①將豬的心臟捧在自己的胸前,使心尖的位置朝向左下前方。這時,心尖的方向為心臟的下端,連通血管多的一端為上端;與自己臉面向同一側的為前面,相對的一側為后面;與左手位一致的一側為左面,與右手位一致的一側為右面。 ②分別從各血管灌水時的水流情況 a.結扎下腔靜脈,將水從上腔靜脈注入,發現水從肺動脈流出。 b.將水從肺靜脈注入,發現水從主動脈流出。 c.將水從主動脈或肺動脈注入,水無法灌進心臟,仍從主動脈或肺動脈流出。 心臟四個腔的比較 名稱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相連血管肺靜脈主動脈上、下腔靜脈肺動脈腔壁薄、不適于長距離的體循環最厚,適于長距離的體循環薄,適于血液由心房注入心室較厚,適于亂咬距離的肺循環瓣膜與左心室之間有房室瓣與左心房之間有房室瓣,與主動脈之間有動脈瓣與左心室之間有房室瓣與右心房之間有房室瓣,與肺動脈之間有動脈瓣視頻:心輸出量 5.心輸出量 (1)每搏輸出量和每分輸出量 心臟每收縮一次射出的血量叫每搏輸出量,每分鐘射出的血量叫每分輸出量,即一般所說的心輸出量。 提示 每搏輸出量與心肌收縮力有關,運動員心肌發達,搏動有力,因此心肌收縮力強,每搏輸出量大,平時心率慢。 (2)心輸出量可以作為衡量心臟工作能力大小的指標。成年人的每搏輸出量約為70mL,心率約為75次/min,則心輸出量為5250mL,每天兩心室總共壓出約15120L的血液,并通過體內約1×105km長的血管運到身體各處。 (3)正常人在不同的生理狀況下,心輸出量有很大的變化。例如,情緒激動時,心輸出量增加50%~100%;從事體力勞動和體育運動時,心輸出量可以達到安靜時的5~7倍。 (4)人們根據心臟的工作原理,研制發明了人工心臟起搏器和人造心臟,使心臟病患者得以重生。 知道心臟的位置和形態 認識識記心臟的四個腔 觀察心臟的外形特點,知道房室溝和室間溝 知道心臟四腔所連接的血管 觀察心臟的壁 知道心臟左右不相通 知道心房邊靜脈,心室連靜脈 知道構成心臟的組織 識記所各腔相連的血管 認識心臟中的兩種瓣膜及功能 知道心臟壁,明確與功能相適應 實驗:嘗試心臟的灌流實驗 比較心臟的四個腔 知道每搏輸出量和每分輸出量 知道心輸出量可以作為衡量心臟工作能力大小的指標 知道輸出量有很大的變化 介紹感受心臟的位置和觀察形態 展示心臟的四個腔 指導觀察心臟的外形特點,介紹房室溝和室間溝 介紹心臟四腔所連接的血管 介紹心臟的壁 介紹心臟左右不相通 介紹心房邊靜脈,心室連靜脈 介紹構成心臟的組織 介紹各腔相連的血管 介紹心臟中的兩種瓣膜及功能 介紹心臟壁,明確與功能相適應 指導心臟的灌流實驗 引導比較心臟的四個腔 介紹每搏輸出量和每分輸出量 介紹心輸出量可以作為衡量心臟工作能力大小的指標 介紹輸出量有很大的變化課堂練習 1.心臟各腔與血管相連正確的是( A ) A.左心房——肺靜脈 B.右心房——主動脈 C.右心室——上下腔靜脈 D.左心室——肺動脈 2.(2020 長沙)在人體心臟結構中,左右心房之間及左右心室之間是互不相通的,其作用是( C ) A.為血液循環提供動力 B.為心臟提供營養物質 C.防止動、靜脈血混合 D.防止心臟內血液倒流 3.(2020 云南)關于人體心臟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 ) A.右心房連通肺靜脈 B.左心室壁最厚 C.心室與動脈之間有瓣膜 D.主要由心肌組成,分為四腔 4.圖為心臟結構示意圖,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C ) A.①是肺靜脈,內流動脈血 B.④是左心室,④⑥之間沒有瓣膜 C.②③之間有房室瓣,血液只能從②流向③ D.⑤⑥分別是上腔靜脈和下腔靜脈,內流靜脈血 5.(2020 北京)心臟搏動為血液循環提供動力。人體心臟的四個腔中,壁最厚且收縮時可將血液送往全身的是( B ) A.左心房 B.左心室 C.右心房 D.右心室 6.結合圖所示的心臟結構示意圖分析,以下說法有誤的是( C ) A.豬心灌注實驗中,要使水從主動脈流出,應將水從②注入 B.④發生收縮時,④中血液流入⑦ C.①⑤都是靜脈,②⑥⑦都是動脈 D.當③收縮時,⑨處于打開狀態,而動脈瓣是關閉的 進行本節相關習題訓練 鞏固應用本節所學知識課堂小結 1.心臟由四個腔組成,上面的兩個腔是左心房和右心房,下面的兩個腔是左心室和右心室。 2.心臟左心房連通肺靜脈,右心房連通上下腔靜脈,左心室連通主動脈,右心室連通肺動脈。 3.心臟每收縮一次射出的血量叫每搏輸出量,每分鐘射出的血量叫每分輸出量,即心輸出量。 歸納小結本節內容 總結形成體系板書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