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冀少版生物七下2.2.2.1 運輸物質的器官 血管 教學設計課題 2.2.2.1 運輸物質的器官 血管 單元 二 學科 生物 年級 七教材分析 血管是物質運輸的基礎,本節內容具體介紹了三種血管的結構與功能,熟悉并掌握三種血管的結構與功能不僅能完成本課學習,而且也有助于“心臟”的學習。學習 目標 探究實踐:能夠區分動脈、靜脈、毛細血管;能夠掌握三種血管的結構與功能,以及區分三種血管。使用顯微鏡觀察小魚尾鰭血管中的血液流動。 科學思維:培養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態度責任:尊重并保護實驗動物;形成出血急救意識。 生命觀念:能夠區分三種血管出血以及能夠進行簡單初步止血護理。關注生命,保護生物,形成熱愛生活、珍愛生命的情感。重點 1.能夠分辨三種血管,了解血管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關系難點 1.在顯微鏡下分辨靜脈血管和動脈血管。 2.理解毛細血管的結構與其功能是相適應的。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生活中經常會見到出血現象,有的會噴射出鮮紅的血液,有的緩慢流出暗紅血液,有的少量地滲出血液。 為什么會有不同的出血情況呢? 分析問題 導入新課,引發探究興趣講授新課 視頻:血管 一、血管 1.人體血管的分類 人體的血管根據形態、結構和功能的不同,可分為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三種。 2.判斷人體動脈和靜脈中血液的流向 (1)實驗過程 ①每組找一個比較瘦的同學,先觀察他手臂上的靜脈;摸一摸他的手腕,感受動脈跳動的情況。 ②用繃帶扎緊這位同學的前臂。隨后,再摸一摸他的手腕,感受動脈跳動有什么變化;觀察在繃帶以上和以下部位的靜脈有何變化。 (2)實驗現象 ①觸摸該同學的手腕時,可以明顯地感受到動脈在有力、有節奏地跳動。 ②當用繃帶扎緊前臂時,可感覺到手腕處的動脈跳動減弱了;繃帶以上部位的靜脈變癟,而繃帶以下部位的靜脈則鼓了起來。 提示 ①較瘦的同學的靜脈比較好找,即手臂上的條條“青筋”。 ②在手腕的橈骨端內側,能摸到跳動的位置,這是橈動脈在跳動。 (3)分析現象,得出結論:當用繃帶扎緊前臂時,手腕處的動脈跳動減弱,是因為扎緊的繃帶阻擋血液向腕部流動;繃帶上部的靜脈變癟,是因為沒有血液流過來,而繃帶下部的靜脈鼓起來,是因為血液無法向上流動。由此可得出結論:動脈內的血液是向遠離心臟的方向流動的,而靜脈內的血液是向心臟的方向流動的。 提示 動脈與靜脈的劃分依據是血流方向,與血液成分無關。可簡記為:輸送離心血液的血管為動脈;輸送回心血液的血管為靜脈。 動脈特點 (1)結構特點:從心臟射出的血液壓力較高,因此動脈的管壁較厚,彈性大。 (2)血流特點:管內血流速度快。與心臟相連的動脈較粗,遠離心臟后動脈不斷分支變細,管徑也由大變小,最小的小動脈再分支成毛細血管。 毛細血管 適于進行物質交換的特點 人體內物質的交換主要是在毛細血管處進行的,毛細血管的特點與其功能是相適應的。 毛細血管的數量最多,分布最廣,遍布全身各處組織中;毛細血管的內徑很小,只允許紅細胞單行通過;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層扁平上皮細胞構成;管內血流的速度最慢。毛細血管的這些特點可以保證血液與組織細胞充分地進行物質交換。 靜脈特點 (1)結構特點:靜脈與動脈相比,管壁較薄,彈性較小,管腔較大。 (2)血流特點:血液由動脈流入毛細血管后,接著進入小的靜脈,然后逐級匯集到較大的靜脈,再送回到心臟。靜脈內的血流速度比動脈內的慢。 (3)靜脈瓣 在四肢靜脈的內表面,通常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靜脈瓣,并且下肢靜脈的靜脈瓣多于上肢靜脈的靜脈瓣。 規律總結 人體三種血管的比較 項目動脈毛細血管靜脈結構管壁厚極薄,僅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薄彈性大最小小管腔小極細大,大中型靜脈內具有半月形的靜脈瓣,可以防止血液倒流血流速度快最慢較慢功能把血液從心臟運往全身各處連接小動脈和小靜脈,遍布全身的組織細胞之間,有利于血液和組織細胞之間進行充分的物質交換將血液從身體各部分送回心臟血流方向離開心臟,由主干流向分支由小動脈流向小靜脈由分支流向主干,回到心臟3.用顯微鏡觀察小魚尾鰭內血液的流動 視頻:用顯微鏡觀察小魚尾鰭內血液的流動 (1)實驗目的 ①嘗試觀察血液在血管內的流動現象。 ②區別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 (2)材料用具 尾鰭色素少的活小魚,顯微鏡,培養皿,滴管,紗布(或脫脂棉)。 (3)方法步驟 ①用浸濕的紗布或脫脂棉包裹小魚軀干部和鰓部,只露出尾部。這樣有利于小魚的呼吸。 在實驗過程中,經常向紗布或脫脂棉上灑水,保證其濕潤,使小魚能正常呼吸。 ②將包裹好的小魚平放在培養皿中,使小魚尾鰭平展地貼在培養皿底部,把培養皿放在顯微鏡的載物臺上。 利用尾緒色素少的小魚進行實驗,減少了色素對血細胞的影響,容易發現血細胞。 ③用低倍鏡觀察小魚尾鰭內血液流動情況。根據血液流動的方向、速度和血管的粗細及分支,區分毛細血管、動脈和靜脈;仔細觀察紅細胞是如何通過毛細血管的。 (4)實驗現象 ①在顯微鏡的視野中,可看到管徑最小的血管,即毛細血管。毛細血管是由小動脈分支而來的,它最終又匯入小靜脈中。 ②在顯微鏡的視野中,血液在毛細血管中的流動速度非常緩慢,且紅細胞是單行通過的。 為了防止小魚活動影響觀察,可用蓋玻片把小魚尾鰭壓住。 實驗結束后,將小魚放回水中。 第33“思考討論” 1.用凹面反光鏡。因為小魚尾鰭一般都具有色素,需要光線明亮才能觀察清楚。 2. 血管血流方向血流速度管腔大小血管分支動脈遠離心臟最快小逐漸分支靜脈流向心臟較快大分支逐漸匯集毛細血管由動脈流向靜脈最慢最小不再分支,構成毛細血管網方法技巧 判斷三種血管的方法 ①根據血流方向判斷 血流方向為動脈→毛細血管→靜脈。 ②根據血液是由主干流向分支,還是由分支流向主干判斷 a.動脈:血管逐漸分支,血液由主干流向分支。b.靜脈:血管逐漸匯總,血液由分支流向主干。c.毛細血管:管徑最小,紅細胞單行通過。 4.血管出血特點與急救措施 視頻:出血的急救 不同血管意外出血,其應急處理的辦法是不同的,具體如下: 出血血管出血特點急救措施毛細血管血液從傷口外滲一般會自行止血,但要注意防止感染發炎靜脈血液緩慢地流出量大,時間稍長就會有生命危險在傷口的遠心端將靜脈壓住;對傷口消毒后,再用藥棉和紗布加壓包扎靜脈和動脈出血經初步處理后,應及時送往醫院治療動脈出血速度快,出血立即在出血部位的近心端找到動脈搏動的地方,用力將動脈壓在骨面上。如果出血部位在四肢,可在傷口部位上端墊好紗布或衣物,用止血動脈條(或布條)纏繞打結絞緊,每隔一小時左右將止血條放松5min。放松時,可暫用手指壓迫止血知道血管分為三種 參與實驗,體驗動脈與靜脈 根據實驗分析現象,得出結論,知道動脈和靜脈內血液的流向 知道動脈的特點和血流特點 知道毛細血管的特點都適于物質交換 知道靜脈的特點和血液特點 知道靜脈瓣 歸納總結三種血管的比較 參與實驗用顯微鏡觀察小魚尾鰭內血液的流動 了解一些觀察時的注意事項 學會區分三種血管 完成思考與討論 歸納判斷三種血管的方法 知道三種出血的特點與急救措施 介紹血管分為三種 指導參與實驗,體驗動脈與靜脈 引導根據實驗分析現象,得出結論,知道動脈和靜脈內血液的流向 介紹動脈的特點和血流特點 介紹毛細血管的特點都適于物質交換 介紹靜脈的特點和血液特點 介紹靜脈瓣 引導歸納總結三種血管的比較 指導參與實驗用顯微鏡觀察小魚尾鰭內血液的流動 介紹一些觀察時的注意事項 介紹區分三種血管 引導完成思考與討論 引導歸納判斷三種血管的方法 介紹三種出血的特點與急救措施課堂練習 1.(2020 黑龍江綏化)我們看到的手臂上的“青筋”就是分布較淺的( B ) A.動脈 B.靜脈 C.毛細血管 D.動脈和毛細血管 2.如圖所示,甲、乙、丙是人體內的三種血管,甲中血液流速最快。據此判斷,血液在這三種血管中的流動方向是( D )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丙→乙→甲 D.甲→丙→乙 3.(2020 四川甘孜)如果外傷導致一個人的右臂血管破裂出血,血流猛急、血色鮮紅,請判斷受傷的血管和應采取的急救措施分別是( C ) A.靜脈,按壓或捆扎傷口近心端 B.動脈,按壓或捆扎傷口遠心端 C.動脈,按壓或捆扎傷口近心端 D.靜脈,按壓或捆扎傷口遠心端 4.下列有關人體血管中瓣膜的敘述,正確的是( D ) A.人體的靜脈內都有靜脈瓣 B.人體的大動脈內有動脈瓣 C.血管中的瓣膜保證了血液只能由靜脈流向動脈 D.瓣膜的作用是控制血液流動的方向,防止血液倒流 5.(山東青島)圖中圖甲為“觀察小魚尾鰭內血液的流動”的實驗材料;圖乙為顯微鏡下觀察到的視野圖像,①②③表示血管。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D ) A.為了便于觀察,應選取尾鰭色素少的、活的小魚 B.①是小動脈,判斷依據是血液由主干血管流向分支血管 C.②是毛細血管,判斷依據是紅細胞單行通過 D.血管中的血流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是③②① 進行本節相關習題訓練 鞏固應用本節所學知識課堂小結 1.人體的血管分為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三種。 2.紅細胞在毛細血管中單行通過,毛細血管的特點有利于血液和組織細胞之間進行物質交換。 歸納小結本節內容 總結形成體系板書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