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冀少版生物七下2.3.1.2 呼吸 呼吸的過程 教學設計課題 2.3.1.2 呼吸 呼吸的過程 單元 二 學科 生物 年級 七教材分析 肺通氣是人體呼吸全過程中的第一個環節,它是肺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過程。由于習慣上人們容易認為吸氣引起胸廓擴大,呼氣使胸廓縮小,因此在《肺通氣是怎樣實現的》的“身邊事”中提出了“吸氣一擴胸、呼氣一縮胸”還是“擴胸一吸氣、縮胸一呼氣”的問題。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親自做實驗,體會胸廓的變化是如何引起肺的張縮并導致吸氣和呼氣的,理解呼吸運動與肺通氣的關系學習 目標 探究實踐:概述人體呼吸運動與肺的通氣。概述人體肺部和組織細胞處的氣體交換過程。說明人體呼吸的全過程。 科學思維:通過閱讀文本、觀看課件及相關素材,能夠描述呼吸運動的過程,通過閱讀文本、觀看課件及相關素材,能夠簡述人體肺部和組織細胞處的氣體交換過程 態度責任:嘗試人工呼吸的方法,將肺通氣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中。 生命觀念:說明能量來自細胞中有機物的氧化分解。重點 1.概述人體呼吸運動與肺通氣 2.掌握體內的氣體交換難點 1.掌握體內的氣體交換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分析吸入的空氣與呼出的氣體成分比較 (1)吸入的空氣中,氧氣21%,二氧化碳0.03%,氮氣78%,稀有氣體0.94%,較少的水氣; (2)呼出的氣體中,氧氣16%,二氧化碳4%,氮氣78%,稀有氣體1%,較多的水氣。 呼出的氣體中,氧氣含量減少,二氧化碳含量明顯增加 吸進去的氣體和呼出來的氣體為什么不一樣? 分析兩種氣體的成分 導入新課,引出探究興趣講授新課 二、呼吸的過程 1.呼吸的過程 (1)呼吸過程 呼吸是人體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過程,包括肺通氣、肺內的氣體交換、氣體在血液里的運輸、組織里的氣體交換四個環節。 (2)肺通氣 ①概念:肺與外界環境進行氣體交換的過程。 ②體會胸廓的變化與吸氣、呼氣的關系 a.實驗過程:一只手按在胸骨處,另一只手按在肋骨處,先盡力擴大胸廓,接著縮小胸廓,反復做幾次。體會胸廓的擴大和縮小與吸氣和呼氣的關系。 胸廓由脊柱、肋骨、胸骨及肋間肌組成,底部由膈封閉,如圖所示。參與呼吸運動的肌肉主要有肋間肌和膈肌。胸部的擴大和縮小就是由肋間肌和膈肌的收縮與舒張引起的。 b.實驗現象:感覺到吸氣時胸廓在擴大,呼氣時胸廓在縮小。 ③呼吸運動 a.概念:胸廓有節律地擴大或縮小叫作呼吸運動。 b.肺通氣是通過呼吸運動實現的。 在平靜呼吸的狀態下,肋間外肌和膈肌收縮時,胸廓擴大,肺隨之擴張,肺的容積增大,外界氣體通過呼吸道進入肺,完成吸氣過程; 肋間外肌和膈肌舒張時,胸廓縮小,肺隨之回縮,肺的容積縮小,迫使肺泡內的部分氣體通過呼吸道排出體外,完成呼氣過程。 如下表所示。 項目肋間外肌和膈肌胸廓肺的狀態肺容積氣壓差氣體進出吸氣收縮擴大擴張增大肺內氣壓-大氣壓<0外界氣體入肺呼氣舒張縮小回縮縮小肺內氣壓-大氣壓>0肺內氣體排出提示 肺與外界空氣之間之所以能進行氣體交換,是因為肺與外界大氣之間有一個氣壓差,這個氣壓差是由呼吸肌的收縮和舒張引起的。所以,空氣就由氣壓高的一方向氣壓低的一方流動,產生了吸氣和呼氣。 巧記 吸氣和呼氣的過程 胸腔左右二三肺,還有膈肌和肋肌。肋膈肌縮胸腔擴,吸入空氣氧氣多;肋膈肌舒胸腔縮,呼出廢氣氧氣弱。 ④“膈的運動與呼吸的關系”模型 視頻:膈的運動與呼吸的關系 利用氣球、塑料瓶和塑料管等材料制作的“膈的運動與呼吸的關系”模型中,①代表氣管,②代表支氣管,③代表肺,④代表胸廓,⑤代表膈。 其中A狀態表示膈肌舒張,膈頂部回升,胸廓縮小,肺也跟著回縮,肺內氣壓高于外界大氣壓,氣體出肺,即呼氣;狀態表示膈肌收縮,膈頂部下降,胸廓擴大,肺也跟著擴張,肺內氣壓低于外界大氣壓,氣體入肺,即吸氣。 提示 在做與該模型有關的題目時,一定要注意手部箭頭的方向,向上時表示膈頂部上升,此時為呼氣狀態,反之為吸氣狀態。 (3)肺內的氣體交換 ①氣體交換的原理:人體內的氣體交換遵循氣體擴散原理,即一種氣體總是由濃度高的地方向濃度低的地方擴散,直到平衡為止。肺泡與血液間的氣體交換是通過氣體擴散作用實現的。 ②氣體交換的過程:當外界空氣進入肺泡后,肺泡內氧的濃度比肺泡周圍毛細血管里靜脈血中的濃度高,而肺泡內二氧化碳的濃度又比靜脈血里的濃度低,因此,氧便從肺泡內擴散到血液里,同時血液里的二氧化碳擴散到肺泡中,實現了肺內的氣體交換。 ③結果:肺泡與血液進行氣體交換后,血液由含氧少的靜脈血變成含氧多的動脈血。肺泡中的二氧化碳通過呼氣排出體外,進入血液的氧氣隨著血液循環輸送到全身各處的組織細胞里被利用。 (4)氣體在血液里的運輸 氣體在血液里的運輸是通過血液循環實現的。氧氣進入血液后,與血紅蛋白結合,然后隨血液流動到達身體的各個部位。 提示 ①氧從肺泡進入血液后,絕大部分與血紅蛋白結合,通過體循環輸送到全身各處的組織細胞。 ②氧與血紅蛋白結合的場所是肺部毛細血管。 ③氣體在血液里的運輸動力是心臟提供的。 (5)組織細胞與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組織里的氣體交換) ①氣體交換過程:組織里的氣體交換同樣遵循氣體擴散原理,也是通過氣體擴散作用實現的。 由于在組織細胞里,有機物不斷被氧化分解,消耗氧并產生二氧化碳,所以氧的濃度低而二氧化碳濃度高。當含氧較多的動脈血流經組織細胞間的毛細血管時,血液里的氧便擴散到組織細胞里,組織細胞里的二氧化碳擴散到血液里,實現了組織里的氣體交換。組織細胞與血液間的氣體交換可簡記為: ②結果:經過這樣的氣體交換,流經組織的動脈血就變成了含氧較少的靜脈血。 2.呼吸作用的意義和實質 (1)意義:人體通過呼吸,將外界的氧輸送給組織細胞。在氧的參與下,細胞內的有機物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人體進行各項生理活動和維持體溫的需要。 (2)實質: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 3.體育鍛煉對呼吸系統的影響 (1)體育鍛煉可使肺活量增大 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和體力勞動,可以使呼吸肌的舒縮能力加強,胸廓的活動范圍擴大,參與氣體交換的肺泡數量增多,增進肺的通氣能力,其結果是使肺活量增大,呼吸功能加強。 (2)肺活量 盡力吸氣后再盡力呼氣,所能呼出的氣體量叫作肺活量。肺活量是一個人肺的最大通氣量。肺活量反映在一次呼吸活動中最大的通氣能力,能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體質狀況。 4.進入菜窖應先檢測是否缺氧 菜窖中貯藏的蔬菜不停地呼吸,使菜窖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明顯增高,氧氣減少。因此,人在下菜窖前,應先將菜窖蓋打開通風,或把點燃的蠟燭放入窖內測試。如果蠟燭熄滅,說明菜窖內的氧氣太少,不能下窖。 5.煤氣中毒 (1)概述:煤氣中毒是由人吸入一氧化碳造成的。一氧化碳與血紅蛋白的結合力比氧與血紅蛋白的結合力大得多,一氧化碳進入血液后與血紅蛋白結合,使氧失去了與血紅蛋白結合的機會,引起組織細胞缺氧。 點撥 煤氣中毒即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不易被人察覺。 (2)癥狀:發生煤氣中毒后,由于組織細胞缺氧,病人輕者頭暈、頭痛、胸悶、惡心,重者可出現昏迷、呼吸困難、大小便失禁、瞳孔散大等癥狀,危及生命。 (3)急救措施:一旦發現煤氣中毒的患者,應迅速將患者轉移到通風的地方;如果患者已經停止呼吸,要立即進行人工呼吸。 6.練習口對口人工呼吸的方法 (1)讓患者仰臥,頸下墊高,頭后仰,下頜向上,使呼吸道伸展暢通。 (2)搶救者一只手固定患者下頜,讓其口張開,蓋上一層紗布,另一只手捏住患者的鼻孔,然后深吸一口氣,對準患者的口,將氣緩緩吹入;患者的胸壁隆起后,搶救者將口移開,并 松開捏鼻孔的手。 (3)每分鐘吹16~18次,如此反復進行。 注意 ①在實施人工呼吸時,要保證患者呼吸道暢通,特別是溺水者,一定要將其口鼻內的污物取干凈,才可進行人工呼吸。 ②人工呼吸的頻率為16~18次/min。 ③進行人工呼吸時要有耐心,一般施救時間最少為半小時。 知道呼吸過程的四個環節 知道什么是肺的通氣 呼、吸氣感受胸廓的變化 知道什么是呼吸運動 明確吸氣的過程 明確呼氣的過程 以表格的形式總結 知道膈的運動與呼吸的關系 知道肺內氣體交換的原理 知道肺內氣體交換的過程 知道肺內氣體交換的結果 知道氣體在血液里的運輸是通過血液循環實現的 知道組織細胞與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過程 知道呼吸作用的意義 知道呼吸作用的實質 了解體育鍛煉可使肺活量增大 了解肺活量及測量方法 了解進入菜窖應檢測是否缺氧方法 知道什么是煤氣中毒 了解煤氣中毒癥狀與急救措施 嘗試練習口對口人工呼吸的方法 介紹呼吸過程的四個環節 介紹肺的通氣 指導感受胸廓的變化 介紹呼吸運動 分析介紹吸氣的過程 分析介紹呼氣的過程 指導以表格的形式總結呼吸運動 視頻圖文介紹膈的運動與呼吸的關系 介紹肺內氣體交換的原理 介紹肺內氣體交換的過程 介紹肺內氣體交換的結果 介紹氣體在血液里的運輸是通過血液循環實現的 介紹組織細胞與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過程 介紹呼吸作用的意義 介紹呼吸作用的實質 介紹體育鍛煉可使肺活量增大 介紹肺活量及測量方法 介紹進入菜窖應檢測是否缺氧方法 介紹煤氣中毒 介紹煤氣中毒癥狀與急救措施 指導介紹練習口對口人工呼吸的方法課堂練習 1.(2020 湖南湘西)當你過生日用力吹滅蠟燭時,膈肌的變化是( A ) A.收縮變為舒張 B.舒張變為收縮 C.頂部下降 D.A、C兩項都是 2.下列關于呼吸作用的敘述,錯誤的是( D ) A.呼吸作用主要在線粒體內進行 B.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C.活細胞都要進行呼吸作用 D.呼吸作用的實質是制造有機物,儲存能量 3.胸部X光檢查是確診肺炎的重要依據之一。在做檢查時,醫生要求被檢查者用力吸氣后閉氣不動。此時,膈肌和肺所處的狀態分別是( B ) A.膈肌舒張、肺回縮 B.隔肌收縮、肺擴張 C.膈肌收縮、肺回縮 D.膈肌舒張、肺擴張 4.(2020 北京)肺通氣量指單位時間吸人(或呼出)的氣體量,運動時肺通氣量可增大至安靜狀態的10~12倍。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B ) A運動可使肺通氣量增大,吸人氣體增多 B.吸人氣體時,胸廓容積變小,肺收縮 C.肺通氣量增大有利于組織細胞得到更多氧氣 D.科學的體育鍛煉有利于改善和提高肺功能 5.(2020 四川內江)圖中甲、乙分別表示人體肺部氣體交換和呼吸運動模擬示意圖。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D ) A.I、Ⅱ過程通過呼吸運動實現 B.乙圖模擬甲圖I過程,此時膈肌收縮 C.a、b分別代表二氧化碳和氧氣,其交換通過氣體擴散完成 D.流經肺部的血液變為含氧豐富的動脈血,經肺動脈運回心臟 進行本節相關習題訓練 鞏固應用本節所學知識課堂小結 1.呼吸是人體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過程,包括四個環節,依次是肺通氣、肺內的氣體交換、氣體在血液里的運輸、組織里的氣體交換。 2.肺通氣是通過呼吸運動實現的,肺內的氣體交換和組織里的氣體交換是通過氣體的擴散作用實現的,氣體在血液里的運輸是通過心臟的跳動實現的。 3.呼吸的實質是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 知識小結 總結概括板書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