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生物冀少八下7.1.2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教學設計課題 7.1.2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單元 七 學科 生物 年級 八教材分析 該節在本書中乃至在本學科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前一節“環境對生物的影響”的基礎上再來考慮“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其實是從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辯證地分析生物與環境之間確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也為下一章“生態系統”的學習打下基礎。本節知識點清晰,一是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本節是從環境中生物的角度,探討生物與環境的關系。學習 目標 探究實踐:描述擬態、保護色和其他適應現象以及適應的普遍性和相對性。舉例說出生物對環境的影響。 科學思維:通過分析文字和圖片資料來提高說明問題的能力,嘗試收集、處理數據的方法;學習通過測量進行科學探究的方法。 態度責任:了解生物與環境的關系,滲透環保意識;樹立“生物與環境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觀點。 生命觀念:認同生物的形態結構、生活習性與環境相適應的觀點,能夠選取多方面的事例來描述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重點 1.描述擬態和保護色及其他適應現象,說明適應的普遍性。 2.通過“植物對環境溫度和濕度的影響”探究,舉例說出生物對環境的影響。難點 1.適應的相對性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北極熊、北極狐、企鵝等動物生活在寒冷的環境中,而河馬、非洲象、角馬等動物卻生活在炎熱的環境中。如果把它們的生活環境對調一下,它們都不能很好地生活。 生物與環境之間有什么關系? 分析問題 導入新課,引出探究興趣講授新課 視頻:生物對環境的適應與影響 一、生物對環境的適應 1.瓶子樹與環境相適應的特點 瓶子樹原產南美洲的巴西。巴西北部的亞馬孫河流域,炎熱多雨,為熱帶雨林區;南部和東部,一年之中旱季較長,土壤非常干燥,為稀樹草原帶。處在熱帶雨林和稀樹草原之間的地帶,一年里既有雨季,又有旱季,只是雨季較短。瓶子樹就生活在這個中間地帶。它在旱季落葉,在雨季萌出少量的新葉;它的根系特別發達,在雨季到來以后,大量地吸收水分,一般一棵大樹可以貯水2t之多,猶如一座綠色的水塔。 瓶子樹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與它生長的雨季短、干旱時間長的生活環境相適應。 幾種生物對環境的適應 白鼬毛色隨季節改變,與周圍環境色彩保持一致,既有利于逃避天敵,又有利于捕獵 樺樹秋季落葉可減少蒸騰作用,保持體內水分,是對寒冷和干旱環境的一種適應 葉海馬偽裝成海藻,避免被天敵發現 綠頭鴨趾間的蹼適于游泳 水毛茛漂浮在水面的葉呈扁平狀,能增加光合作用面積 松不落葉是對寒冷環境的適應 蓮藕根狀莖和葉柄內部的氣腔能滿足水中呼吸對氧的需要 2.生物對環境適應的普遍性 現存的每一種生物,都具有與其生活環境相適應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適應具有普遍性。擬態和保護色就是生物適應環境的表現。 視頻:昆蟲的保護色、擬態和警戒色 (1)擬態 擬態是某些生物在進化過程中形成的外表形狀或色澤斑,與其他生物或非生物異常相似的狀態。在豐富多彩的生物界,擬態的例子很多。例如,枯葉蝶雙翅合攏時像枯葉;竹節蟲身體像竹節;有的螳螂成蟲的翅展開時像鮮艷的花朵,若蟲的足像美麗的花瓣,可以誘使采食花粉的昆蟲飛近,從而將這些昆蟲捕食;蜂蘭的唇形花瓣與雌黃蜂的外表相近,可以吸引雄黃蜂前來“交尾”,雄黃蜂從一朵蜂蘭花飛向另一朵蜂蘭花,就會幫助蜂蘭花傳粉。 (2)保護色 保護色是動物適應棲息環境而具有的與環境色彩相似的體色。有些動物之所以不容易被發現,就是因為它的體色與環境的色彩很相似。保護色對于動物躲避敵害或獵捕其他動物都是十分有利的。 具有保護色的動物有很多,例如,大多數昆蟲的體色往往與它們所處環境中的枯葉、綠葉、樹皮、土壤等的色彩非常相似;生活在綠色草地和池塘中的青蛙背部是綠色的,活動在山間溪流石塊上的棘胸蛙背部卻是深褐色的,而樹蛙則隨著它所棲息的樹種不同而具有不同的體色;生活在北極地區的北極熊,毛是純白色的,與冰天雪地的環境色彩協調一致,這有利于它們捕食動物。 有些動物在不同的季節具有不同的保護色。例如,生活在寒帶的雷鳥,在白雪皚皚的冬天,體表的羽毛是純白色的,一到夏天就換上棕褐色的,與夏季苔原的斑駁色彩很相近;有些蝗蟲在夏天草木繁盛時體色是綠色,到了秋末則變為黃褐色。 注意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是普遍存在的,如警戒色(某些有惡臭或毒刺的動物所具有的鮮艷色彩和斑紋)、假死、釋放臭氣、釋放墨汁等。 提示 擬態和保護色是生物長期進化的結果,有利于生物保護自己、逃避敵害、獲取食物。 3.生物對環境適應的相對性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具有相對性。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的適應,并不是絕對的、完全的適應,更不是永久性的適應。例如,生活在寒帶的雷鳥,在冬天換羽之后,如果沒有降雪或降雪推遲,反而容易被敵害發現。由此可見,適應的相對性是遺傳物質的穩定性與環境條件的變化相互作用的結果。 提示 當生活環境發生變化時,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就不存在了。 點撥 適應具有相對性,一種生物不可能適應所有的環境。 生物適應環境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你還能說出其他的例子嗎? 沙漠植物的莖、葉表面有一層蠟質,可以減少蒸騰作用散失的水分并抵御風沙的吹打 青蛙在氣溫降低時會進行冬眠 海參遇敵時會“獻出”內臟供敵害食用,它則借機逃跑等 二、生物對環境的影響 1.測量不同植被下環境的溫度和濕度 (1)實驗目的 測量不同植被下環境的溫度和濕度,認識生物的生活對環境的影響。 (2)材料用具 干濕計,手表,傘或其他遮陽物。 (3)方法步驟 ①各小組預先考察好合適的測量地點,包括裸地、草地以及灌木叢或樹林(各測量點的面積不能太小)。熟悉去測量點的路線。 ②各組分別于上午、中午和下午對測量點進行實測,要防止陽光直射干濕計。 項目裸地草地灌木叢時間溫度濕度③測量結束后,分別在兩張坐標圖上把三個測量點觀測的空氣溫度和濕度繪成曲線。 (4)實驗結論:在同一時間段對裸地、草地和灌木叢的溫度和濕度進行測量,測得的結果是不同的,這是由植被對環境的影響造成的,說明生物的生活影響環境。 第91頁“思考討論” 1.為什么每個觀測點要在上午、中午和下午測量三次,第一次又要取三個數據的平均值? 一天中的不同時間段空氣溫度和濕度有所差異,多次測量求平均值,以減少實驗誤差,使測量結果更準確。 2.怎樣測量才能使測得的數值的更準確? 多次測量求平均值,以減少實驗誤差,使測得的數值更準確。 2.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系 每種生物都離不開它們的生活環境,同時又能適應、影響和改變環境。 生物改變和影響環境的實例 地衣能加速巖石的風化,促進地球土壤層的形成 蚯蚓在尋找適宜的環境和食物的過程中改變了土壤的分界層次 例如,鼠對農作物、森林、草原有破壞作用;蚯蚓以腐爛樹葉和泥土為食,可以疏松土壤,提高土壤通氣和吸水能力,其排泄物能增加土壤肥力;蜣螂(俗稱屎殼郎)可以清除草原上堆積的動物糞便,從而改良土壤,保護草場。由此可見,生物與環境相互依賴、相互影響。 方法技巧 分析到底屬于“環境對生物的影響”還是“生物對環境的影響”時,重點是找到變的是哪一方。若是生物在變,如“雨露滋潤禾苗壯”,則屬于“環境對生物的影響”。若是環境在變,如“大樹底下好乘涼”,則屬于“生物對環境的影響”。 分析瓶子樹與環境相適應的特點 了解幾種生物對環境的適應的實例 知道生物對環境適應的普遍性 知道什么是擬態 知道一些擬態的實例 知道什么是保護色 知道幾個保護色的實例 了解其他生物對環境的適應 知道生物對環境適應的相對性 了解相對性的實例 完成思考 參與測量不同植被下環境的溫度和濕度 通過測量得出結論 完成思考討論 知道生物與環境的關系 知道幾個生物改變和影響環境的實例 歸納生物與環境的關系 引導分析瓶子樹與環境相適應的特點 圖文介紹幾種生物對環境的適應的實例 介紹生物對環境適應的普遍性 介紹擬態 圖文介紹擬態的實例 介紹保護色 圖文介紹保護色的實例 介紹其他生物對環境的適應 介紹生物對環境適應的相對性 介紹相對性的實例 引導完成思考 指導測量不同植被下環境的溫度和濕度 引導通過測量得出結論 引導完成思考討論 介紹生物與環境的關系 圖文介紹幾個生物改變和影響環境的實例 引導歸納生物與環境的關系課堂練習 1.北極熊的體色與白雪皚皚的環境相似,體現了( B ) A.生物影響環境 B.生物適應環境 C.環境影響生物 D.環境改變生物 2.下列有關雷鳥換羽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 ) A.冬季來臨時,雷鳥換成白色羽毛,是對低溫刺激通過神經系統和激素等作出的反應 B.基因是決定雷鳥換羽行為的內在因素 C.雷鳥夏季的棕褐色羽毛是一種保護色,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D.某年冬季來臨時雷鳥換成白色羽毛,但如果此時還未下雪,則易被天敵發現,這體現了適應的相對性 3.(2021 內蒙古通遼)生物與環境的關系非常密切。下列不屬于生物適應環境的實例的是( A ) A.炎熱的夏天,大樹下非常涼爽 B.枯葉蝶的形狀很像枯葉 C.爬行動物體表覆蓋角質的鱗片或甲 D.荒漠中的植物—駱駝刺,根系非常發達 4.(2020 山東臨沂)生物與環境相互依賴、相互影響。下列能體現生物影響環境的是( A ) A.大樹底下好乘涼 B.雨露滋潤禾苗壯 C.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D.春江水暖鴨先知 5.(2020 貴州遵義)“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青山”中豐富的植被能保持水土、調節氣候、凈化空氣等,這體現了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系是( C ) A.生物依賴環境 B.環境影響生物 C.生物影響環境 D.生物適應環境 6.(2021 黑龍江龍東)下列各項中能體現生物影響環境的是( C ) A.雷鳥的體色到冬天變成白色 B.大雨過后蚯蚓爬出地面 C.森林能凈化空氣 D.竹節蟲和竹枝極為相像 進行本節相關習題訓練 鞏固應用本節所學知識課堂小結 1.適應具有普遍性。擬態和保護色就是生物適應環境的表現。 2.每種生物都離不開它們的生活環境,同時又能適應、影響和改變環境。生物與環境相互依賴、相互影響。 總結歸納本節內容 引導總結歸納,找出主要內容板書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