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生物冀少八下7.2.2 食物鏈和食物網 教學設計課題 7.2.2 食物鏈和食物網 單元 七 學科 生物 年級 八教材分析 本節《食物鏈和食物網》是《生態系統》一章中的第二節,主要是對食物鏈、食物網和生態系統的穩定、系統中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進行深入闡述,讓學生認識到人與環境是密不可分的,樹立環境保護意識。學生通過學習本節內容會對生態系統有一個更全面、更準確的認識,也為下節內容《生物圈》的學習奠定基礎。學習 目標 探究實踐:舉例說明食物鏈和食物網的概念。能正確寫出相應的食物鏈和食物網。 科學思維:找出生態系統中動植物之間的食物聯系,分析食物鏈中的生產者和消費者,理解生態系統中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特點。 態度責任:了解有毒物質的富集。舉例說出某些有害物質會通過食物鏈不斷積累。 生命觀念:運用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和這種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來解決相關問題。體驗食物網中的生物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重點 1.描述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和食物網。 2.理解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難點 1.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 2.有毒物質的富集與人類的關系。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俗話說:“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這句話反映了生物之間普遍存在捕食與被捕食的關系。那么,在一個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由于食物關系會形成怎樣的聯系呢? 分析問題 導入新課,引出探究興趣講授新課 一、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和食物網 1.分析生物間的捕食關系 (1)分析圖中各種生物間的捕食關系 (2)利用箭頭畫出捕食關系(箭頭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視頻:食物鏈和食物網 2.食物鏈 肉食動物取食草食動物,草食動物取食植物,生物之間通過捕食與被捕食的關系而互相聯系。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之間由于食物關系而互相聯系形成食物鏈。 如圖所示,在某生態系統中,蝗蟲以青草為食,青蛙能夠捕食蝗蟲,青蛙又會被蛇捕食。在這條食物鏈中,青草作為生產者,是最基礎的環節;蝗蟲、青蛙和蛇則是消費者。 注意 起始點是生產者。 注意 ①食物鏈的起點是生產者,因此植物要放在最前面,終點是最高級消費者。 ②要注意箭頭的方向應該從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③食物鏈描述的是各種生物間捕食與被捕食的關系,所以,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不參與構成食物鏈。食物鏈中只有生產者和消費者,沒有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提示 ①在食物鏈中,一種生物數量的變化會影響另一種生物的數量。 ②數食物鏈時,注意從生產者開始,順著箭頭找到某種沒有被其他生物吃掉的生物為止,這樣才算一條完整的食物鏈。 提示 在生態系統中,消費者是指直接或間接以生產者(主要是植物)為食的異養生物(主要是動物)。直接以植物為食的是初級消費者,以初級消費者為食的是次級消費者,以次級消費者為食的是三級消費者,以此類推。而一條食物鏈的每一個環節都是一個營養級,生產者為第一營養級,草食動物(初級消費者)為第二營養級,小型肉食動物為第三營養級,以此類推。 3.食物網 一個生態系統中有許多條食物鏈,各條食物鏈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密切聯系在一起的。例如,一種肉食動物可以吃多種草食動物,如狐既可以吃野兔,又可以吃鼠;而一種草食動物也可以成為多種肉食動物的食物,如羚羊既是獅子的食物,又是其他大型肉食動物的食物。所以,一種生物往往并不固定在一條食物鏈上。在一個生態系統中,許多食物鏈彼此交錯相互連接形成了復雜的營養關系,我們稱之為食物網。 4.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生態系統中的環境和各種生物的數量及所占的比例,能夠在較長時間內保持相對穩定。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但這種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擾超過了這個限度,生態系統就會遭到破壞。 生態系統中的生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通過食物網維持著生態系統的穩定。 視頻: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 二、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 1.物質循環 物質循環是指組成生物體的碳、氫、氧、氮等元素在生態系統中進行著從無機環境到生物體,又從生物體到無機環境的循環運動。 例如,碳通過光合作用進入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然后又傳給消費者和分解者,經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和生物的呼吸作用,又回到生態系統的環境中。 2.能量流動 能量流動的特點是單向流動和逐級遞減。能量最初來源于太陽能。 視頻:生態能量遷移 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是生態系統的主要功能。在生態系統中,生產者通過光合作用把太陽能(光能)轉化為化學能,然后通過食物鏈(網)傳給消費者、分解者,在這個過程中進行著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 提示 ①在生態系統中,物質是可以循環利用的。 ②能量流動的特點是單向流動,只能由生產者到消費者(分解者),并逐級遞減。 三、有毒物質的富集及影響 一些有毒物質,如鉛、鋁、汞、銅等重金屬和雙對氯苯基三氯乙烷(DDT)等,一旦進入生態系統,就容易被生物體吸收而不容易被排出。它們有毒物質沿著食物鏈越積越多,越是處于較高營養級的生物體內,有毒物質的濃度就越高,這種現象叫有毒物質的富集。有毒物質積累到一定量時,會危害生態系統中的許多生物,最終威脅人類。 1.為什么消費者的級別越高,其體內DDT的濃度越大? DDT一旦被生物吸收就很難分解,通過食物鏈在生物體內不斷地積累,其濃度也會隨著消費者級別的升高而逐步增加。 2.如果這些積累了有毒物質的魚被人吃了,會產生什么樣的后果? DDT會在人體內不斷積累,導致人體內的DDT含量大大超過魚體內的,引起人中毒,嚴重時會導致死亡。 有毒物質的富集常伴隨食物鏈而發生。雖然某些生物器官有一定的解毒能力,但因一些有毒物質在生物體內比較穩定、不易分解,而且無法解除,因此營養級越高的生物體內有毒物質積累得越多。 規律總結 越靠近食物鏈起始端的生物,其體內積累的有害物質越少,越靠近食物鏈終端的生物,其體內所積累的有害物質越多。即消費者的級別越高,體內有害物質含量越多。 規律總結 有害物質沿著食物鏈積累,必須滿足三個條件: ①有害物質在環境中必須是比較穩定的; ②有害物質必須是生物體能夠吸收的; ③有害物質在生物代謝過程中不易被分解。 提示 食物鏈的判斷方法 ①根據捕食關系:如“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②根據所含能量的多少:生產者所含能量最多,之后依次減少,最高級別的消費者所含能量最少。 ③根據所含有機物的多少:生產者所含的有機物總量最多,之后依次減少,最高級別的消費者所含有機物總量最少。 ④根據生物數量的多少:一般生產者數量最多,之后依次減少,最高級別的消費者數量最少。 ⑤根據生物富集:生產者體內有害物質濃度最低,之后依次增加,最高級別的消費者體內有害物質濃度最高。 分析生物間的捕食關系 知道食物鏈 分析食物鏈的特點 了解食物鏈的正確寫法 了解消費者分類及營養級 知道什么是食物網 明確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以碳循環為例知道物質循環及特點 知道能量流動及特點 知道什么是有毒物質的富集 完成兩個分析討論問題 知道生物富集的規律 拓展了解食物鏈判斷方法 引導分析生物間的捕食關系 圖文介紹食物鏈 引導分析食物鏈的特點 圖文介紹食物鏈正確寫法 介紹消費者分類及營養級 圖文介紹食物網 圖文介紹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介紹物質循環及特點 介紹能量流動及特點 介紹有毒物質的富集 引導完成兩個分析討論問題 介紹生物富集的規律 拓展介紹食物鏈判斷方法課堂練習 1.(2021 甘肅武威)某一生態系統存在著“草→蝗蟲→雀鳥→鷹”這條食物鏈,如果有毒物質進入該生態系統,一段時間后體內有毒物質積累最多的生物是( D ) A.草 B.蝗蟲 C.雀鳥 D.鷹 2.(2020 山西晉中)你見過國槐樹上垂吊著的一種綠色肉蟲子嗎?很多人稱它為“吊死鬼”,它叫國槐尺蠖,胡蜂是它的天敵。與此相關的食物鏈是( A ) A.國槐→國槐尺蠖→胡蜂 B.陽光→國槐→國槐尺蠖→胡蜂 C.國槐←國槐尺蠖←胡蜂 D.國槐→國槐尺蠖→胡蜂→細菌 3.(2020 黑龍江齊齊哈爾)下列四個選項中能正確表示食物鏈的是( C ) A.陽光→草→昆蟲→青蛙→蛇 B.昆蟲→青蛙→蛇 C.草→昆蟲→青蛙→蛇 D.蛇→青蛙→昆蟲→草 4.關于“浮游藻類→劍水蚤→小魚→大魚”這條食物鏈的分析,正確的是( A ) A.浮游藻類是該食物鏈所在生態系統的生產者 B.該食物鏈中的四種生物構成完整的生態系統。 C.該食物鏈也可表述為“大魚→小魚→劍水蚤→浮游藻類” D.若該食物鏈所在生態系統被重金屬汞污染,則小魚體內汞含量最高 5.下列實例中,屬于通過食物鏈而引起的生態危機的是( B ) A.酸雨 B.汞、鎘等有毒物質的積累和濃縮 C.溫室效應 D.臭氧減少,臭氧層出現空洞 6.(2020 成都)下列關于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敘述,錯誤的是( B ) A.能量沿著食物鏈單向流動 B.生產者的能量不能流向分解者 C.能量在傳遞過程中逐級遞減 D.生態系統需要不斷輸入能量 進行本節相關習題訓練 鞏固應用本節所學知識課堂小結 1.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之間由于食物關系而形成的聯系,叫作食物鏈。在一個生態系統中,許多食物鏈彼此交錯相互連接的復雜營養關系,叫作食物網。 2.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但這種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擾超過了這個限度,生態系統就會遭到破壞。 3.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是生態系統的主要功能。能量流動的特點是單向流動和逐級遞減,能量最初來源于太陽能。 4.一些有毒物質,一旦進入生態系統,就容易被生物體吸收而不容易被排出。它們沿著食物鏈越積越多,越是處于較高營養級的生物體內,有毒物質的濃度就越高,這種現象叫有毒物質的富集。 總結要點,歸納整理 引導歸納總結板書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