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二節 消化與吸收第2課時 消化與吸收【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描述人體消化系統的組成。2.概述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物質的吸收過程。[過程與方法]嘗試解讀營養物質在消化道內被消化的曲線圖。[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認同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2.關注健康的飲食習慣。【重點難點】[重點]1.人體消化系統的組成。2.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物質的吸收過程。[難點]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物質的吸收過程。【教學準備】[教師準備]制作課件。[學生準備]預習。【教學設計】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復習導入(4分鐘) 設疑:通過上節實驗課的探究,我們知道唾液淀粉酶對淀粉有一定的消化作用。到底什么叫消化?哪些物質需要被消化?總結:食物在消化道內分解成可以被細胞吸收的物質的過程叫消化,淀粉、蛋白質和脂肪等大分子物質需要經過消化才能被細胞吸收。 閱讀教材,思考并回答問題。 復習舊知,導人新知。探索新知(31分鐘) 一、消化系統的組成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物質的吸收是靠消化系統來完成的,消化系統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兩部分。1.PPT展示:請觀察教材P29中的消化系統的組成和功能示意圖,并畫出不同消化道器官的功能。2.故事大賽:一位同學吃西瓜時,不小心將一粒西瓜子咽了下去,西瓜子在他體內會經過哪些器官呢?請用生動的語言描述“西瓜子歷險記”。3.消化系統除了有消化道以外還有消化腺,不同的消化腺分泌的分別是何種消化液?4.完成表格。消化腺所分泌的消化液所含的消化酶 仔細閱讀教材,在教材中畫出不同消化道器官的功能。閱讀教材,相互討論后發言。討論。完成表格。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表達交流的能力。師生共同總結歸納,落實本節重難點內容。通過表格理順知識網絡。二、淀粉、蛋白質和脂肪的消化蛋白質和脂肪要被消化成什么物質才可以被細胞吸收呢?1.播放視頻,請學生回答以下問題:(1)淀粉在口腔中可轉化成麥芽糖,但是麥芽糖還是不能被細胞吸收,它會繼續轉化成什么物質呢?(2)蛋白質在哪里開始被消化?最終在哪里被消化成什么物質?(3)脂肪在哪里開始被消化?最終在哪里被消化成什么物質?2.總結三種物質的起初消化場所、最終消化場所及最終消化產物。3.總結:營養物質消化的主要場所是小腸。 觀看視頻,思考并回答問題。思考,聆聽并記錄。 通過視頻,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營養物質在消化系統中發生的變化。及時總結,幫助學生梳理知識點,突破難點。三、營養物質的吸收食物被消化成小分子有機物后,是如何被吸收的?1.展示小腸和大腸結構模型:請根據模型以及教材P30的“資料分析”判斷,吸收營養物質最多的是大腸還是小腸?為什么?(引導學生從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角度來分析)2.總結小腸利于吸收營養物質的特點:①小腸很長,營養物質在小腸中停留的時間長。②小腸內表面有皺襞和小腸絨毛,使小腸的表面積增大。③小腸絨毛內有豐富的毛細血管,血管壁薄,利于吸收營養物質。3.總結:營養物質吸收的主要場所是小腸。 觀察模型,閱讀教材,思考問題。聆聽,記錄。聆聽。 通過模型,化抽象為直觀,更好地幫助學生建立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提煉總結(2分鐘) 根據板書總結本節所學內容。 回憶,總結。 梳理知識,能力提升。當堂反饋(5分鐘) 下列營養物質中,需要經過消化才能被吸收的是( )A.水 B.無機鹽 C.維生素 D.淀粉2.既有消化功能又有吸收功能的器官是( )A.肝臟 B.大腸 C.食道 D.小腸3.請根據淀粉、脂肪和蛋白質在消化道各部位被消化程度的曲線圖回答問題。(1)圖中哪一條曲線表示脂肪的消化過程?(2)淀粉、脂肪和蛋白質分別在消化道的哪個部位開始被消化?(3)D中含有哪些消化液?答案:1.D 2.D3.(1)Y。 (2)口腔、小腸、胃。 (3)膽汁、胰液、腸液。 第1題:考查營養物質的吸收。第2題:考查消化器官的功能。第3題:綜合考查本節重難點知識。【板書設計】第二節 消化和吸收第2課時 消化和吸收一、消化系統的組成1.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2.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臟、胰腺、小腸腺二、淀粉、蛋白質和脂肪的消化淀粉麥芽糖→葡萄糖蛋白質→多肽→氨基酸脂肪→甘油+脂肪酸三、營養物質的吸收主要場所:小腸【教學反思】1.本節課教師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幫助學生突破重難點,如利用視頻、圖片激發學生的興趣,也創造了機會讓學生發表見解;講故事發揮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2.教學環節設計合理,內容銜接得當,在教學過程中落實了概念教學一營養物質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是小腸,同時提高了學生的科學素養。3.建議有條件的學校組織學生開展課外活動,指導學生進行小腸壁結構模型的制作。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