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考點精講本考點的考查趨向于新文化運動的興起;新文化運動的內容與意義;五四運動爆發的原因,意義,核心;中國共產黨的成立考點解讀考點一:新文化運動1.新文化運動的興起(1)興起標志: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從第二卷起改名為《新青年》),并在創刊號上發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響了新文化運動的號角。(2)重要人物:陳獨秀、胡適、李大釗、魯迅等。(3)陣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學。2.新文化運動的內容與意義(1)內容①新文化運動坪擊舊道德和舊文化。魯迅的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以新文學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②新文化運動提倡民主與科學(“德先生”和“賽先生”)。民主與科學兩大口號,由陳獨秀首先提出。③文學革命是新文化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胡適發表《文學改良芻議》一文,提倡白話文。陳獨秀發表《文學革命論》一文,主張推倒陳腐、雕琢、艱澀的舊文學,建設新鮮、平易、通俗的新文學。(2)意義①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使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為隨后爆發的五四運動起了思想宣傳和鋪墊的作用。②盡管新文化運動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看法帶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它打開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閘門,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考點二:五四運動1.五四運動爆發的原因根本原因:帝國主義加緊侵略中國,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直接原因(導火線):1919年,英、法、美等列強操縱巴黎和會,對中國的要求置若罔聞,竟將德國在山東的特權全部轉讓給日本。性質: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2.領導者:陳獨秀、李大釗3.斗爭口號:“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取消“二十一條”、反對在德和約上的簽字、“誓死力爭,還我青島”、懲辦賣國賊曹汝霖等人。4.經過:第一階段:學生罷課(1919年5月4日到6月,北京學生罷課)第二階段:工人罷市(1919年6月,上海工人罷市)5.意義: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在這次運動中,中國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展現了偉大的力量。一些初步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的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在運動中起了重要作用。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6.五四精神的核心:“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主義精神;民主和科學精神;追求真理的精神;反帝反封建的精神;甘于奉獻的精神。考點三: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時間:1921年7月地點:上海(后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的一艘船上)標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主要內容:通過了黨的綱領,確定黨的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共產主義。中心任務是:領導工人運動。選舉成立了以陳獨秀為書記的中央局。中共一大(中共誕生)的意義:中共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考點突破1.(2022·河北唐山·八年級期末)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黨和國家到2020年的奮斗目標。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確立黨的奮斗目標是( )A.領導工人運動B.徹底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C.建立民主共和國D.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共產主義2.(2021·河北邯鄲·二模)李大釗在1919年6月15日致日本友人吉野博士的信中寫道:“此次敝國的青年運動,實在是反對侵略主義,反對東亞的軍閥,對于貴國公正的國民絕無絲毫的惡意。此點愿貴國識者賜以諒解。惟不幸而因兩國外交紛爭問題表現之,誠為遺憾千萬。”該信中論及的史實是( )A.洋務運動 B.戊戌變法 C.新文化運動 D.五四運動3.(2021·河北衡水·八年級期末)五四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重要的歷史事件。下面關于五四運動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起因于巴黎和會中國外交的失敗 B.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C.標志著中國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 D.將第一次全國工人運動高潮推向了頂峰4.(2020·河北石家莊·八年級期中)“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中國從此有了代表整個中華民族利益的新型的無產階級革命政黨。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以上材料反映了黨的哪次重要大會的召開?(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四大5.(2020·河北張家口·八年級期末)魯迅詠贊黨的誕生:“它是遠方地平線上已經看得見桅桿的那一航輪船,是掙脫母腹的嬰兒的第一聲啼哭,是林中的響箭……”中共的誕生( )A.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B.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人人心C.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 D.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6.(2021·河北邯鄲·八年級期中)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正式吹響了新文化運動的號角。該運動的口號是A.自強求富 B.變法維新 C.民主共和 D.民主科學7.(2021·河北秦皇島·八年級期中)在民族危機不斷加劇的情況下,一批又一批先進的中國人開始了近代化的探索,下列口號或主張出現的先后順序是①變法圖強②“自強”“求富”③民主共和④“民主”“科學”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④②③ D.②③①④8.(2021·河北滄州·八年級期末)既是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又是中國共產黨早期創始人的是( )A.李大釗 B.蔡元培 C.胡適 D.魯迅9.(2021·河北秦皇島·八年級期中)提出“外爭主權,內除國賊” “還我青島"口號,展現近代中國青年力量的事件是A.義和團運動 B.辛亥革命C.新文化運動 D.五四運動10.(2021·河北·模擬預測)(周年熱點)馬列主義在思想上的吸引力 蘇維埃政權的主動示好及布爾什維克革命的實際成功,共同在中國創造了一股澎湃的思潮,在這一思潮的影響下,1921年□應運而生,使中國人民的斗爭有了堅強的領導核心 “□”應是A.中國同盟會 B.中國共產黨 C.國民革命軍 D.中國國民黨11.(2022·河北唐山·八年級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變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興,在開學校;學校之立,在變科舉;而一切要其大成,在變官制。——梁啟超《論變法不知本原之害》材料三:中國同盟會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為綱領,不久,孫中山在《民報》發刊詞中將其基本精神概括為民族、民權、民生三民主義。材料四:倡導新文化的人們對中西文化存在著明顯的偏向。如常常把中西的問題視作是非的問題,甚至全盤否定中國固有的文化傳統,在重新審視舊傳統舊觀念時也往往是批判的激情多于批判的理性。但他們代表了那個時候最進步的認識。——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1)根據材料一進程補全時間軸對應事件ABC(2)材料二所指變法中光緒帝頒布了哪幾個方面的改良措施?變法的影響又是什么?(3)材料三孫中山領導革命的指導思想是什么?其取得勝利有何意義?(4)結合所學知識說一說中國近代在探索道路上有什么特點?考點精講本考點的考查趨向于新文化運動的興起;新文化運動的內容與意義;五四運動爆發的原因,意義,核心;中國共產黨的成立考點解讀考點一:新文化運動1.新文化運動的興起(1)興起標志: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從第二卷起改名為《新青年》),并在創刊號上發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響了新文化運動的號角。(2)重要人物:陳獨秀、胡適、李大釗、魯迅等。(3)陣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學。2.新文化運動的內容與意義(1)內容①新文化運動坪擊舊道德和舊文化。魯迅的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以新文學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②新文化運動提倡民主與科學(“德先生”和“賽先生”)。民主與科學兩大口號,由陳獨秀首先提出。③文學革命是新文化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胡適發表《文學改良芻議》一文,提倡白話文。陳獨秀發表《文學革命論》一文,主張推倒陳腐、雕琢、艱澀的舊文學,建設新鮮、平易、通俗的新文學。(2)意義①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使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為隨后爆發的五四運動起了思想宣傳和鋪墊的作用。②盡管新文化運動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看法帶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它打開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閘門,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考點二:五四運動1.五四運動爆發的原因根本原因:帝國主義加緊侵略中國,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直接原因(導火線):1919年,英、法、美等列強操縱巴黎和會,對中國的要求置若罔聞,竟將德國在山東的特權全部轉讓給日本。性質: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2.領導者:陳獨秀、李大釗3.斗爭口號:“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取消“二十一條”、反對在德和約上的簽字、“誓死力爭,還我青島”、懲辦賣國賊曹汝霖等人。4.經過:第一階段:學生罷課(1919年5月4日到6月,北京學生罷課)第二階段:工人罷市(1919年6月,上海工人罷市)5.意義: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在這次運動中,中國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展現了偉大的力量。一些初步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的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在運動中起了重要作用。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6.五四精神的核心:“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主義精神;民主和科學精神;追求真理的精神;反帝反封建的精神;甘于奉獻的精神。考點三: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時間:1921年7月地點:上海(后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的一艘船上)標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主要內容:通過了黨的綱領,確定黨的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共產主義。中心任務是:領導工人運動。選舉成立了以陳獨秀為書記的中央局。中共一大(中共誕生)的意義:中共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考點突破1.(2022·河北唐山·八年級期末)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黨和國家到2020年的奮斗目標。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確立黨的奮斗目標是( )A.領導工人運動B.徹底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C.建立民主共和國D.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共產主義2.(2021·河北邯鄲·二模)李大釗在1919年6月15日致日本友人吉野博士的信中寫道:“此次敝國的青年運動,實在是反對侵略主義,反對東亞的軍閥,對于貴國公正的國民絕無絲毫的惡意。此點愿貴國識者賜以諒解。惟不幸而因兩國外交紛爭問題表現之,誠為遺憾千萬。”該信中論及的史實是( )A.洋務運動 B.戊戌變法 C.新文化運動 D.五四運動3.(2021·河北衡水·八年級期末)五四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重要的歷史事件。下面關于五四運動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起因于巴黎和會中國外交的失敗 B.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C.標志著中國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 D.將第一次全國工人運動高潮推向了頂峰4.(2020·河北石家莊·八年級期中)“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中國從此有了代表整個中華民族利益的新型的無產階級革命政黨。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以上材料反映了黨的哪次重要大會的召開?(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四大5.(2020·河北張家口·八年級期末)魯迅詠贊黨的誕生:“它是遠方地平線上已經看得見桅桿的那一航輪船,是掙脫母腹的嬰兒的第一聲啼哭,是林中的響箭……”中共的誕生( )A.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B.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人人心C.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 D.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6.(2021·河北邯鄲·八年級期中)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正式吹響了新文化運動的號角。該運動的口號是A.自強求富 B.變法維新 C.民主共和 D.民主科學7.(2021·河北秦皇島·八年級期中)在民族危機不斷加劇的情況下,一批又一批先進的中國人開始了近代化的探索,下列口號或主張出現的先后順序是①變法圖強②“自強”“求富”③民主共和④“民主”“科學”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④②③ D.②③①④8.(2021·河北滄州·八年級期末)既是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又是中國共產黨早期創始人的是( )A.李大釗 B.蔡元培 C.胡適 D.魯迅9.(2021·河北秦皇島·八年級期中)提出“外爭主權,內除國賊” “還我青島"口號,展現近代中國青年力量的事件是A.義和團運動 B.辛亥革命C.新文化運動 D.五四運動10.(2021·河北·模擬預測)(周年熱點)馬列主義在思想上的吸引力 蘇維埃政權的主動示好及布爾什維克革命的實際成功,共同在中國創造了一股澎湃的思潮,在這一思潮的影響下,1921年□應運而生,使中國人民的斗爭有了堅強的領導核心 “□”應是A.中國同盟會 B.中國共產黨 C.國民革命軍 D.中國國民黨11.(2022·河北唐山·八年級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變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興,在開學校;學校之立,在變科舉;而一切要其大成,在變官制。——梁啟超《論變法不知本原之害》材料三:中國同盟會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為綱領,不久,孫中山在《民報》發刊詞中將其基本精神概括為民族、民權、民生三民主義。材料四:倡導新文化的人們對中西文化存在著明顯的偏向。如常常把中西的問題視作是非的問題,甚至全盤否定中國固有的文化傳統,在重新審視舊傳統舊觀念時也往往是批判的激情多于批判的理性。但他們代表了那個時候最進步的認識。——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1)根據材料一進程補全時間軸對應事件ABC(2)材料二所指變法中光緒帝頒布了哪幾個方面的改良措施?變法的影響又是什么?(3)材料三孫中山領導革命的指導思想是什么?其取得勝利有何意義?(4)結合所學知識說一說中國近代在探索道路上有什么特點?參考答案1.D【解析】依據所學知識,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通過了黨的第一個綱領,確定黨的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共產主義,D項正確;領導工人運動是中共一大綱領確立的黨的中心工作,排除A項;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和建立民主共和國,出自1922年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綱領,排除BC項。故選D項。2.D【解析】根據題干“1919年”“此次敝國的青年運動,實在是反對侵略主義,反對東亞的軍閥”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該信中論及的史實是五四運動。一戰后,巴黎和會決定把德國在山東的權利轉給日本,中國外交失敗的消息傳到北京,1919年5月4日,青年學生為爭取民族獨立、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而奮不顧身的發動五四運動。五四運動是一場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故D項正確;洋務運動的時間為19世紀60—90年代,1898年爆發了戊戌變法,1915年掀起了新文化運動,均與題干“1919年”不符,排除ABC項。故選D項。3.D【解析】五四運動發生在1919年,導火線是巴黎和會中國外交的失敗;運動中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京漢鐵路大罷工將第一次全國工人運動高潮推向了頂峰,D項符合題意;ABC項都是關于五四運動的表述,不符題意,排除。故選D項。4.A【解析】依據所學可知,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成立。中國共產黨成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了,故A符合題意;中共二大是確定了民主革命綱領、中共十二大是提出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中共十四大是明確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但都不是宣告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會議,故BC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A。5.D【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就煥然一新了,故D正確;遵義會議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故排除A項;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故排除B項;戊戌變法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故排除C項。故選D。6.D【解析】根據所學知識,新文化運動的口號是民主科學,D項正確;自強求富是洋務運動的口號,排除A項;變法維新是戊戌變法的口號,排除B項;民主共和與辛亥革命有關,排除C項。故選D項。7.B【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變法圖強”是戊戌變法期間,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派提出的主張;“自強”“求富”是洋務運動時期,洋務派提出的口號;“民主共和”是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的革命目標之一;“民主”“科學”是新文化運動的口號;所以四者的先后順序應該為②①③④,故選B;其他三個選項的順序均錯誤,故排除ACD。8.A【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陳獨秀領導了新文化運動,1920年,又在上海創辦了共產黨的早期組織,A符合題意;BCD三項的人物不符合題干的要求,排除;故選A。9.D【解析】根據所學可知,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青年學生提出“外爭主權,內除國賊” “還我青島"口號,展現近代中國青年力量,故D符合題意;義和團運動主張扶清滅洋,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傳播開來,新文化運動主張民主和科學,故ABC均不符合題意。故選D。10.B【解析】根據題干信息“馬列主義”“1921年”“堅強的領導核心”可知,材料表述的史實發生在1921年且與馬克思主義有關,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21年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的中國共產黨成立,使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B項符合題意;中國同盟會成立于1905年,A不符合題意;國民革命軍是北伐時期的部隊名稱,時間是1926年,C不符合題意;中國國民黨是1913年,宋教仁改組形成的,D不符合題意;故選B。11.(1)A:洋務運動:B:戊戌變法;C:新文化運動(護國運動)(2)政治,軍事,經濟,教育;意義:戊戌變法雖然失敗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3)三民主義;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的推動了中華民族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4)從器物到制度到思想的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層層深入。【解析】(1)依據材料一時間軸信息“19世紀60年代”可知A對應的是洋務運動。洋務運動開始于19世紀60年代。依據時間軸信息“1898年”可知B對應的是戊戌變法。戊戌變法發生在1898年;依據時間軸信息“1915年”可知C對應的是新文化運動或護國運動。新文化運動和護國運動都開始于1915年。(2)依據材料二的“梁啟超”可知變法指的是戊戌變法。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戊戌變法的措施包括政治、軍事、經濟、教育方面;戊戌變法雖然失敗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3)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孫中山領導革命的指導思想是三民主義;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的推動了中華民族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4)洋務運動是學習西方先進技術,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是學習西方政治制度,新文化運動是學習西方思想文化,中國近代在探索道路上呈現出從器物到制度到思想的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層層深入的特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備戰2023歷史新中考一輪復習重難突破(河北專用)突破11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原卷版).docx 備戰2023歷史新中考一輪復習重難突破(河北專用)突破11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