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四年級下冊小學數學教學計劃一、指導思想以學校教育計劃為指導,結合四年級學生認知特點,采取因材施教分層教學方法,大力開展課改,大力提高學生的成績,培養他們學習數學、應用數學的興趣。二、教材分析本冊教材包括:四則運算、觀察物體(二)、運算定律、小數的意義與性質、三角形、小數的加法和減法、圖形的運動(二)、平均數與條形統計圖、數學廣角(雞兔同籠)等。三、學情分析總體說來,良好的學習習慣已經初步養成,大部分同學都能很好的完成作業,學習數學的興趣較高,但上課時思想開小差的現象還時有發生,還需要進一步培養。個別同學的基礎較差,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在這方面有待強化。課堂中喜歡動手參與、小組討論共同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絕大多數的學生已經掌握上半學期所學的知識,并能運用這些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四、教學目標1、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體會小數在生活中的運用,進一步發展數感,掌握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的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掌握小數的加法和、掌握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會進行簡單的整數四則混合運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會應用它們進行一些簡便運算,進一步提高計算能力。2、認識三角形的特征,會根據三角形的邊、角的特征給三角形分類,知道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及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3、能辨認從不同方位看到的物體或幾何體的形狀圖;認識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4、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假設的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感受數學的魅力。5、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6、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7、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五、教學措施1、創設民主和諧的學習氣氛,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2、注重學生知識形成和探究過程中獲得的經驗和方法的積累,使學生初步學會自主學習形式上可以多采用手、動腦、動口相結合。 3、課內與課外相結合。課內學知識,課外學技能,運用理論,使學生真正做到將知識的掌握靈活運用。4、堅持不懈地抓好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重視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六、教學安排周次 教學內容 課時數第一周 四則運算 4第二周 四則運算 4第三周 觀察物體(二) 4第四周 加法運算定律 4第五周 乘法運算定律 4第六周 小數的意義與讀寫法 4第七周 小數的性質和大小比較 4第八周 小數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 4第九周 小數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 4第十周 小數與單位換算 4第十一周 小數的近似數 4第十二周 三角形 4第十三周 三角形 4第十四周 小數的加法和減法 4第十五周 小數的加法和減法 4第十六周 圖形的運動 4第十七周 平均數與條形統計圖 4第十八周 數學廣角——雞兔同籠 4第十九周 期末復習 4第二十周 期末復習 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