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3張PPT)1.6測試塔臺模型教科版 六年級上冊教學目標一、能依據標準對塔臺模型進行測試并記錄,知道測試是工程設計中的重要環節,是衡量設計是否達到規范要求的重要方法。二、知道完成一項任務(測試)需要使用特定的工具,認識到檢測工具對測試工作的重要性,從而進一步認識到科學技術的發展對一項工程建設的重要意義。三、能對測試結果進行反思,能歸因問題所在,將問題進行梳理、歸納。能虛心接納同學意見,通過反思交流,調整原有設計,從而達成集體共識。新知導入思考:想要更客觀的了解我們的設計是否合理、科學、符合要求,仍需要進行什么環節?明確一個要解決的問題在限制條件下進行設計制作一個模型(畫或寫解決方案)實施建設聚焦測試模型是工程設計中又一重要環節。模型是設計的具體表現,測試是對設計是否合理、科學、符合要求的檢驗。測試環節決定著設計方案是否符合工程要求,是否存在問題以及明確改進方向。各小組建造的塔臺模型是否符合要求?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讓我們通過測試來了解吧。制定競標標書設計塔臺模型制作塔臺模型測試塔臺模型評估與改進第一步:明確測試標準第二步:展示與測試第三步:自我評估測試1明確測試標準測試標準就是工程設計明確的評價指標,第 4課的塔臺模型制作評價表就是本課測試塔臺模型是否達標的依據。所以本課需要使用第 4 課的評價表和設計方案。測試填表要求:請在對應的分值上打“ √ ”,請在劃橫線處填寫數據。設計圖及文字說明 塔高 頂端承重 抗風能力 抗震能力 材料成本統計 分工合作 美觀 總分第一組 1分 缺少圖文設計2分 有圖文、說明較混亂、無標注3分 有圖文、有標注、說明清晰 ( )cm1分 未達到2分 基本達到3分 達到 1分 無法承重或承重最小2分 承重為中等水平3分 承重最大1分 1級(小風量)2分 2級(中等風量)3分 3級(大風量)1分 1級(輕微)2分 2級(較強)3分 3級(強) ( )根吸管 角分 1分 無分工2分 有分工3分 明確分工 1分 不美觀2分 較美觀3分 美觀測試2展示與測試思考:我們可以用哪些工具協助不同項目的測量?用尺子測量高度用重物測試承重用電風扇或扇子測試抗風能力用利用地震模擬儀測量抗震能力完成一項任務(測試)需要使用特定的工具測試2展示與測試測量塔高的方法:將塔臺模型放置于平穩的桌面上,將米尺豎直放在塔臺模型旁邊,測量塔臺的高度,平視讀出數值。米尺學生尺測試2展示與測試測量承重的方法:使用一樣的重物測試塔臺模型,將厚度相同的書本注意均勻的疊加再塔臺頂端,有3秒穩定后,繼續疊加計數。測試2展示與測試測量抗風的方法:用同一電風扇測試,電風扇的1、2、3擋分別為小、中、大風量,在接受該風量吹拂而沒有明顯傾倒和移動的說明達到該級別抗風。測試2展示與測試“抗震能力”需要使用專業儀器進行地震模擬,便于科學準確分出等級。使用相同的力晃動桌子。單手晃動:1級地震雙手晃動:2級地震三手晃動:3級地震四手晃動:4級地震測量抗震的方法:測試2展示與測試材料價目表吸管/根 鉤碼/個 滾珠/個 膠帶/米 彈簧/個0.1元 1元 0.2元 0.1元 0.2元看來,我們測試的方法、標準、工具都需要統一,這樣才能保證測試公平且方便對比。材料成本統計:測試2展示與測試“分工合作”和“美觀”是無法量化的項目,需要全班評議,共同商討。分工合作情況由各組自行介紹請大家打分。模型美觀方面通過塔臺結構是否合理,外形美觀程度進行打分。注意公正評分測試塔臺模型測試設計圖及文字說明 塔高 頂端承重 抗風能力 抗震能力 材料成本統計 分工合作 美觀 總分第一組 1分 缺少圖文設計2分 有圖文、說明較混亂、無標注3分 有圖文、有標注、說明清晰 ( )cm1分 未達到2分 基本達到3分 達到 1分 無法承重或承重最小2分 承重為中等水平3分 承重最大1分 1級(小風量)2分 2級(中等風量)3分 3級(大風量)1分 1級(輕微)2分 2級(較強)3分 3級(強) ( )根吸管 角分 1分 無分工2分 有分工3分 明確分工 1分 不美觀2分 較美觀3分 美觀探索3自我評價評估活動應該緊密貼合測試數據,找到數據劣勢的項目進行問題整理。評估活動要依據明確的三級層次協同調整。例如,修正承重等問題時該如何平衡成本、美觀。以問題梳理記錄單的形式呈現小組自我評估。研討1小組建造的塔臺模型表現最佳的是哪些方面?我們是怎么做到的?我們小組建造的塔臺模型表現最佳是:塔高高度大,承重能力強,因為我們利用了大量三角形結構增強了塔臺的穩定性。我們小組建造的塔臺模型的穩定、堅固、抗震能力表現最佳。大量的三角形結構保證了塔臺的穩定性,底部加重保證抗風抗震能力,各個接口處用大量膠帶固定保證塔臺堅固。研討2小組建造的塔臺模型需要改進的地方有哪些?所出現的問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們的塔臺模型需要改進的地方有:1.塔臺模型高度太高,對于抗風有一定影響。2.制作還不夠精細,角度不正對于抗震有影響。3.吸管用量過多導致成本過高,浪費材料。4.制作過程中測量有誤差,立柱沒有等高,成品有傾斜的問題。研討3其他小組的建造的塔臺模型對我們小組有什么啟示?在塔臺形狀上傾斜角度更大,上小下大更穩定。有的小組塔臺底部的重量明顯比上部要重,增強了抗風能力。制作的過程中要對吸管的尺寸進行精細的測量,有助于塔臺形狀的對稱。在保證塔臺堅固、穩定的前提下,盡量控制吸管數量和膠帶的使用,達到控制成本的目的。課堂總結作業布置課后請各小組根據自己組內塔臺的測試結果進行反思,并整合不同小組的塔臺帶來的啟示,梳理歸納,為下節課的項目改進做好準備。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兼職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6.ppt 6.測試塔臺模型.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