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3章 人的健康 知識點(5課時)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3章 人的健康 知識點(5課時)

資源簡介

健康生活
一、注意食品衛生
1、食物中毒
(1)正常情況下,食物對人體是無毒害作用的,只有少數動植物因含有毒物質不能食用,如河豚等。
(2)一般將食物中毒分為細菌性食物中毒和非細菌性食物中毒。
①細菌性食物中毒是指由于吃了被細菌及其產生的毒素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如吃了腐敗變質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
②非細菌性食物中毒包括有毒動植物中毒、有毒化學物質中毒和有毒真菌中毒。
2、環境毒物
(1)食物中的有毒物質、農藥.-些醫用藥物及工業毒物,經接觸進人人體后,有時會影響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引起病變,這些物質稱為環境毒物。由環境毒物引起的疾病稱為中毒。
(2)環境毒物的種類
①少數動植物本身有毒或能產生有毒物質(如河豚、毒草、發芽的馬鈴薯、動物的甲狀腺、酸敗的脂肪等)。
②腐敗變質的食物中含有大量微生物及其產生的毒素。
③農藥、一些醫用藥物及來自工業“三廢"的工業毒物等。
3、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包括:(1)食品原料的成分和質量安全問題;(2)食品在生產、加工.運輸、儲存、銷售過程中人為改變其性質而產生的安全問題。
二、安全用藥
1、藥品
藥品是指能用于預防、治療、診斷人的疾病或能有目的地調節人的生理機能,并規定有適應癥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質。
2、常見藥品
中藥飲片、中成藥、各種西藥制劑、抗生素、生物制品、放射性藥品、血清及疫苗、血液制品等。
3、藥品的標簽和說明書
藥品的標簽或者說明書必須包括藥品的通用名稱、成分、規格、生產企業、批準文號、產品批號、生產日期、有效期、功能主治(適應癥)、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應和注意事項等。
4、安全用藥
根據患者個人的病情、體質、家族遺傳病史和藥物的成分等做全面情況的檢測,準確地選擇藥物、真正做到“對癥下藥”,同時以適當的方法、適當的劑量、適當的時間準確用藥。
5、家庭藥品
(1)處方藥(Rx)是指要憑醫生處方才能從藥房或藥店購取并在醫生監控或指導下使用的藥物。
(2)非處方藥(OTC)是指不需要醫生的處方就能直接從藥房或藥店購買的藥物。
三、遠離毒品
1、常見的毒品
大麻鴉片、海洛因、可卡因(稱為“百毒之王”),以及“冰毒”和“搖頭丸”,都是常見的毒品。
2、毒品的危害
(1)毒品具有成癮性:毒品都有很強的成癮性,--旦吸食很難戒除,且毒癮會越來越大。
(2)嚴重危害身心健康:吸毒會損害人的大腦,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吸毒還會影響心臟功能、血液循環功能、呼吸系統功能及正常的生殖能力,吸毒者或其配偶生下畸形兒或怪胎的比例比正常人高。吸毒會降低人的免疫功能,使人容易感染各類感染性疾病,如艾滋病、肝炎、破傷風等。
(3)吸毒費用昂貴,常使吸毒者傾家蕩產,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3、青少年如何遠離毒品(吸毒的個人預防)
(1)從我做起,抵制各種誘惑,自愛自律,珍惜生命,遠離毒品。
(2)個人預防吸毒主要是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構筑起抵御毒品侵襲的“堡壘”。
4、禁毒方法
(1)嚴禁種植可提取毒品的植物。
(2)嚴禁走私和販賣毒品。
(3)嚴禁吸食和注射毒品。
注意:1987年6月聯合國在奧地利維也納召開有138個國家的30000多名代表參加的麻醉品濫用和非法販運問題部長級會議。會議提出了“愛生命,不吸毒”的口號。與會代表一致同意將每年的6 月26日定為“國際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國對毒品問題的重視。
四、吸煙危害健康
1、香煙煙霧的組成
香煙的煙霧是由4000多種不同物質組成的混合氣體,其中至少有40多種致癌物質。
2、香煙的主要成分及其危害
香煙中的有害成分會影響人體健康,引發多種疾病,如下表所示:
有害成分 對健康的影響
焦油 ①誘發肺癌;②污染環境,間接影響不吸煙者;③導致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胃潰瘍
尼古丁(煙堿) ①影響神經系統,易得胃潰瘍等;②促使動脈硬化、誘發心臟病;③讓吸煙者上癮
一氧化碳 減慢血液中氧的運送速度,誘發冠心病
五、酗酒的危害
1、酗酒
過量飲酒便是酗酒,酗酒是一種不良的生活習慣,會使大量酒精在體內聚積,危害人體健康。
2、酗酒致病的根源
長年累月的酗酒會增加心臟病、高血壓的發病率,誘發心臟病或心房顫動等疾病。
3、酗酒的危害
(1)酗酒使人的中樞神經系統過度興奮或麻痹抑制,引起酒精中毒(俗稱“醉酒”)。
(2)酗酒引起心血管系統肝臟、腸胃等疾病。
(3)孕婦酗酒還會引起胎兒發育障礙或智力低下,甚至產生畸形胎兒。
六、急救常識
1、首要的行動是排除致死因素
(1)對溺水者——首 先要將其救上岸。
(2)對觸電者——首先要使觸電者脫離電源。
(3)對氣體中毒病人——首先要將其轉移到空氣新鮮、通風良好的地方。
(4)對誤服農藥中毒者——立即催吐。
(5)對被毒蛇咬傷的人,應盡可能在傷口的近心端5~10cm處,用帶、繩、手帕或止血帶結扎,然后用清水或生理鹽水反復沖洗傷口,并將傷口切開,排出毒液。必要時,及時送醫院。
2、口對口人工呼吸法
(1)適用范圍:當有人因溺水、煤氣中毒或觸電等意外事故突然停止呼吸時,可以用人工呼吸的方法進行急救。最常用的是口對口人工呼吸法。
(2)口對口人工呼吸法的操作步驟:
①若口中有異物,先挖出口中異物。
②放正頭部。
③急救者將一只手放在病人頸后,抬高頸部,另一只手按壓病人前額.以使病人頭部向后傾斜。
④再用壓前額那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捏緊病人的鼻孔。
⑤急救者深吸一口氣后,用自已的雙唇包繞住病人口的外部,然后用力吹氣,使病人的胸廓擴張。
⑥吹氣完畢,松開捏鼻孔的手,讓病人的胸廓和肺依靠其彈力自行回縮,排出肺內的二氧化碳。
3、胸外心臟按壓法
(1)當患者的呼吸和心跳都停止時,應立即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使其心肺復蘇。
胸外心臟按壓是持續而有節律地按壓胸骨,使胸腔壓力增加,間接擠壓心室,使血液流向大動脈,為恢復心臟自主地有節律收縮創造條件。
(2)胸外心臟按壓方法:進行胸外心臟按壓時,必須讓病人平躺在硬平面上,先以右手的中、食指確定肋骨下緣,而后將右手掌側放在胸骨下1/3處,將左手放在胸骨上方,再將右手置于左手上,手指間互相交錯或伸展,按壓力量經手掌而向下,手指應拾離胸部。當只有一個急救者給病人進行心肺復蘇術時,應每做15次胸外心臟按壓后,進行兩次人工呼吸,反復進行。當有兩個急救給病人進行心肺復蘇術時,可一個人做胸外心臟按壓,另一個人做人工呼吸。每按壓心臟5次,進行人工呼吸1次。
4、判別是否死亡的依據
(1)呼吸情況:感知氣流或借助棉絮。
(2)脈搏情況:摸橈動脈、頸動脈或聽心音。
(3)瞳孔的改變:瞳孔左右不對稱是大腦異常的重要特征。
(4)有無意識:昏厥和昏迷。
5、死亡的標準
(1)日常(習慣):呼吸停止、心跳停止。
(2)目前醫學界:腦死亡。非傳染性疾病
一、腫瘤
1、腫瘤的常識
(1)腫瘤:在種種致癌因索的影響下,細胞分裂會失去控制,細胞會連續不斷地分裂形成腫瘤。
(2)腫瘤細胞的特點:能不間斷地進行分裂。
(3)腫瘤的種類
腫瘤
(4)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的比較
①相同點:都能不間斷地進行分裂。
②不同點:前者集中在原發部位;后者能轉移并侵犯新的組織,從而在病人體內廣泛擴散。
2、癌癥
(1)癌癥:由上皮細胞形成的惡性腫瘤叫做癌癥。由于絕大多數的惡性腫瘤都是癌癥,因此人們一般將惡性腫瘤細胞叫做癌細胞。
(2)癌癥致死的原因:癌細胞能逃避人體的免疫監視,不斷地惡性增殖,廣泛擴散,耗盡患者的營養,使病人消瘦衰竭,或破壞各種器官、系統的正常生理功能,最終導致患者死亡。
(3)癌癥的形成過程
正常細胞→癌的萌芽細胞→癌細胞→早期癌癥→惡性癌癥
拓展(1)正常細胞癌變后有兩個主要特點:一是分裂非常快,并且可以不斷分裂,形成腫瘤;二是癌細胞還可侵犯鄰近的正常細胞,并且通過血液、淋巴等進入遠處的共他組織、器官。
健康人的細胞中都有原癌基因,只是未被激活而已。在特定的外界因素影響下,原癌基因可能被激活,原癌基因一旦被激活就很難控制。科學證明,癌癥有一定的遺傳性。
3、腫瘤的防治
(1)防:降低惡性腫瘤的發病率。良好的飲食習慣和不吸煙是我們應采取的最重要的預防癌癥的措施。含維生素、食物纖維及一些礦物質含量較高的食物都具有較好的抗癌作用。
(2)治:多種方法綜合治療,關鍵是要早發現、早診斷并進行及時徹底的治療。
二、冠心病
1冠心病的形成
冠心病由于發病率高、死亡率高,嚴重危害著人類的身體健康,從而被稱為“人類的第一殺手”。
冠狀動脈:冠狀動脈是供給心臟血液的動脈,起于主動脈基部,分左右兩支,貼在心臟外面。
冠心病形成的原因及過程
①心臟的供血是靠冠狀動脈來完成的,如果冠狀動脈壁上沉積了脂肪類物質(主要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形成冠狀動脈硬化,使心肌得不到充分的血液供應,導致心臟肌肉缺血,就會誘發冠心病。
②具體過程:血液中膽固醇和脂肪含量過高→低密度脂蛋白積聚于血管壁→使動脈壁彈性降低而變硬,同時引起管腔變窄甚至閉塞→血流量減少,形成動脈硬化→心肌得不到充分的血液供應而缺血→冠心病。
2、冠心病的表現
(1)隨著動脈硬化加重,動脈內壁不再光滑,導致血栓的產生,引起心肌暫時性缺血,可能會引起心絞痛。
(2)如果冠狀動脈栓塞或發生痙孿,血液無法到達心肌,就會引起心肌梗死。
3、冠心病的形成因素
吸煙、高膽固醇、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緊張、缺乏鍛煉等都可能引發冠心病。
4、動脈硬化的治療方法
(1)輕度:吃低脂肪食物,適當進行體育鍛煉。
(2)中度:服用一些能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和脂肪的藥物,也可通過治療,除去動脈中引起栓塞的物質。
(3)較嚴重:當藥物很難控制癥狀時,冠心病患者還可以做手術治療,如心臟搭橋手術。
拓展:冠狀動脈搭橋術就是在冠狀動脈狹窄的近端和遠端之間建立一條通道,使血液繞過狹窄部位而到達遠端,猶如一座橋梁使公路跨過山壑江河一樣。
5、動脈硬化、心絞痛和心肌梗死的區別和聯系
聯系 ①動脈硬化、心絞痛和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不同表現,都是由于動脈壁增厚彈性降低,血流量減少引起的 ②與吸煙、高膽固醇、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精神緊張缺乏鍛煉等因素有關
區別 動脈硬化 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高.使動脈壁逐漸增厚,彈性降低,血流量減少,形成動脈硬化。患者因心肌得不到充分的血液供應,會出現胸悶、氣喘等癥狀
心絞痛 冠狀動脈硬化加重。動脈壁不再光滑,產生m血栓,導致心肌暫時性缺血,引起心絞痛
心肌梗死 血液無法到達心肌,就會引起心肌梗死
三、糖尿病
人體血液中的葡萄糖稱為血糖。人體主要靠胰島素促進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從而降低血糖濃度。
1、糖尿病的成因
缺乏胰島素,引起血糖濃度升高,導致腎臟無法將經過腎臟血液中的葡萄糖全部吸收,糖分隨尿液排出。
2、控制病情的方法
(1)注射胰島素。
(2)控制和調節飲食。
(3)適當鍛煉。人的運動系統
一、人體的骨骼
1、人體的骨骼
人體的骨骼共有206塊骨,它們彼此通過骨連結構成一個完整的骨架。
2、依據位置劃分
根據位置可以將骨骼劃分為頭骨(又稱顱骨)、軀干骨、四肢骨三部分。
3、骨骼的作用
人體的骨骼堅硬,具有維持體形、支持體重和保護內部器官等作用。
4、人體的脊柱
(1)脊柱:由許多椎骨連結而成。
(2)脊柱外形:從側面看有四個生理彎曲。
(3)脊柱彎曲的生理作用:使人體能處于直立狀態,并使脊柱富有彈性,從而增加了身體的穩定性,減輕了對腦的震蕩,有利于保持身體平衡。
二、骨的結構和成分
組成人體骨骼的骨有長骨、短骨、扁骨、不規則骨等多種形態。
長骨
一塊長骨由骨膜、骨質、骨髓等部分構成。
(1)骨膜:內有豐富的血管和神經,對骨有營養作用。
(2)骨質
①骨松質:結構疏松呈蜂窩狀,主要分布在長骨的兩端。
②骨密質:致密堅硬,大部分集中在長骨的骨干。
(3)骨髓
①位置:分布在骨髓腔和骨松質的空隙內。
②紅骨髓的功能:造血。
2、軟骨層
(1)位置:幼年時,位于骨端和骨干之間。
(2)作用:軟骨層的細胞不斷分裂、生長,形成新的骨組織,使骨不斷增長。
3、骨的組成
由柔韌的有機物和脆硬的無機物組成。
三、骨連結
1、概念
骨與骨之間的連結叫做骨連結。
2、骨連結的三種形式
不動連結、微動連結和活動連結。
3、作用
使骨骼既能支撐身體,保護內臟又適合運動。
4、活動連結
活動連結也稱關節,如圖所示,關節的基本結構有關節面、關節囊和關節腔,這些結構是每一個關節所必備的。
(1)關節面:是構成關節各相關骨的接觸面,每一關節至少包括兩個關節面,一般為一凸一凹,略凸起的一面稱關節頭,略凹進的一面稱關節窩。
(2)關節囊:由致密結締組織構成的囊,附于關節面周圍的骨面并與骨膜融合,像“袖套”一樣把構成關節的各骨連結起來,形成密閉關節腔。關節囊的松緊和厚薄因關節的不同而不同,活動較大的關節,關節囊較松弛而薄,反之亦然。關節囊可分為內、外兩層。
(3)關節腔:由關節面和關節囊共同圍成的密閉腔,腔內有少量滑液,關節腔內呈負壓,對維持關節的穩定性有一定的作用。
四、骨骼肌
1、人體骨骼肌的數量
人體的骨骼肌共有600多塊。
2、骨骼肌的組成
(1)肌腹 ①構成:由肌纖維構成。②作用:控制骨骼運動。
(2)肌腱 ①位置:一般分布在骨骼肌的兩端 ②作用:連接骨和肌肉。
五、衛生與保健
(1)青少年時期,注意坐、立、行、臥的正確姿勢,保持骨骼不變形。
(2)青少年參加體育鍛煉的優點
①可以使關節囊增厚、韌帶增粗,從而加強關節的牢固性。
②加強關節囊、韌帶和關節周圍肌肉的伸展性,使關節活動的幅度增大,更為靈活。
③可以促進身體的生長發育,使肌肉發達,骨骼粗壯,增強體質。健康
一、健康的含義
1、概念
健康是指人的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均處于良好狀態,即健康包括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三方面的健康。
2、生理健康
生理健康,即身體狀態良好,人體各器官、系統的功能正常,沒有疾病和軀體殘缺。生理健康是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的基礎。
3、心理健康
(1)心理健康,表現為良好的個性,良好的處事能力,良好的人際關系。一個心理健康的人能正確認識自已的優點和不足,能很好地處理來自各方面的壓力。
(2)心理健康的標準:①正常的智力發展水平;②基本的自我認識能力;③基本的個性協調能力;④基本的自主與獨立性;⑤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⑥基本的生活適應能力;⑦基本的社會交往能力等。
4、社會適應健康
社會適應健康,即對周圍環境、社會生活各方面都能很好地適應,自已的思想、情感和行為能與社會環境的要求保持一致,能適應社會生活的各種變化。
社會關系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與家人、親戚的關系。
(2)工作、學習中與同事、同學的關系。
(3)與親密的朋友和熟人的關系。
(4)參加社團活動,如參加俱樂部、協會等組織。
(5)參加其他社會活動,如到動物園、美術館去參觀等。
二、了提高健康水平
1、亞健康
(1)亞健康的概念
亞健康是指處于健康和疾病之間的一種臨界狀態,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間的連續過程中的一個特殊階段。亞健康狀態既可以向好的方向轉化到健康狀態,也可以向壞的方向轉化而進一步引起各種疾病。
(2)亞健康的主要表現
心慌、氣短、胸悶乏力、記憶力減退、失眠、多夢.食欲不振、易患感冒、心煩、出汗、體溫異常、面色灰滯等。
(3)亞健康的治療
治療亞健康的關鍵在于“早發現、早預防、早治療”。學習正確的健康知識,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并定期體檢。
2、影響健康的主要因素
(1)生物遺傳因素:包括從親代遺傳的形體特征、生理特征、代謝類型、行為本能等。
(2)生活方式因素:包括營養、行為習慣、興趣愛好、體育鍛煉、生活態度等。
(3)環境因素: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其中有致病性微生物、原蟲以及物理、化學、經濟、教育、就業等。
(4)保健設施因素:社會的醫療衛生設施和制度等。
3、不良生活方式對健康的影響
(1)缺少體育鍛煉。長時間的伏案工作、久坐式工作,長時間看電視或面對電腦,易導致骨質疏松和其他疾病。緊張的腦力勞動可能導致神經調節和激素調節失常,新陳代謝紊亂,膽固醇升高等。
(2)不健康的飲食:①暴飲暴食;②食用高鹽食品;③大量飲酒;④大量進食高熱量、高脂肪、高膽固醇的食物;⑤飲食不衛生;⑥長期食用燒烤、熏制或霉變食品。
(3)濫用藥品。長期不科學地濫用藥物會導致體內細菌對抗生素產生抗藥性,還會導致體內菌群失調,引起其他感染等。
4、健康的生活方式
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按時作息,堅持體育鍛煉,不吸煙,不喝酒,拒絕毒品,營養配餐,尊重他人,幫助他人等。
5、吸煙的危害
吸煙是一種慢性致病過程,隨著吸煙量和吸煙時間的增加,它對身體造成的危害也更為明顯。例如,吸煙直接影響呼吸系統的功能,引起鼻咽、喉、口腔、氣管、支氣管和肺組織的急性或慢性炎癥,甚至發生癌變。吸煙可以使心率加快,血壓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血管堵塞,促使高血壓和心臟病的發生。第3節 身體的防衛
一、對微生物的抵抗
1、人體抵抗病原體的結構和方法
人體有許多保護自己免患疾病的結構和方法,這些構造和方法可分為以下兩類:一是防止病原體侵入體內;二是抵抗已侵入體內的病原體。
人體的三道防線
第一道防線 第二道防線 第三道防線
組成 皮膚、胃壁的黏膜、呼吸道的黏膜等 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白細胞的一種) 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
作用 阻擋或殺死病原體,阻止病原體侵人人體,起到了屏障作用 殺菌物質中的溶菌酶能夠破壞許多病菌的細胞壁,使病菌溶解.死亡;體液中的吞噬細胞可以吞噬和消化侵人人體的病原體 產生抗體、消滅抗原
拓展:①第一、二道防線的作用特點:生來就有的,對多種病原體都有防御作用。
②免疫器官:主要有胸腺、脾臟和淋巴結等。
③免疫細胞:主要是淋巴細胞。
3、免疫
(1)概念:人體的一種生理功能,是機體“識別”和“排除”抗原性異物
(傳染性的和非傳染性的)、維持機體平衡和穩定的能力。
(2)非特異性免疫(非專一性)
特點:對多種病原體產生免疫防御作用。
類型:皮膚、吞噬細胞、呼吸道黏膜、溶菌酶、胃液等。
人體的第一道、第二道防線屬于非特異性免疫。
特異性免疫
①第三道防線是人體在出生后逐漸建立起來的后天防御功能,只針對某一特定的病原體或異物起作用,具有專一性,因而叫做特異性免疫(又稱后天性免疫)。特異性免疫包括體液免疫(B淋巴細胞、抗體)和細胞免疫(T淋巴細胞、淋巴因子)。
②體液免疫:B淋巴細胞主要靠產生抗體“作戰”,這種方式稱為體液免疫。
當病原體侵人人體后,血液中的B淋巴細胞就能偵察到.并產生一種抵抗該抗原的抗體,小部分細胞會形成記憶細胞。抗體能消滅抗原,而記憶細胞能記住該種抗原,當同一抗原再次侵入人體時,記憶細胞就會迅速增殖和分化,產生抗體,消滅抗原。
③細胞免疫:T淋巴細胞直接對抗被病原體感染的細胞,這種方式稱為細胞免疫。
類型 體液免疫 細胞免疫
淋巴細胞 B淋巴細胞 T淋巴細胞
病原體所在 細胞外 細胞內
免疫物質 抗體 淋巴因子
作用對象 體液中的抗原 細胞內的抗原或移植器官
共同點 都是特異性免疫,都有免疫記憶功能
當病原體進人細胞內時,血液中的T淋巴細胞發揮直接或間接的作用(釋放淋巴因子),來消滅和清除異物。T淋巴細胞主要識別的是侵入人體的寄生蟲、外來細胞團和被病毒感染的自身細胞等異物。移植器官遭受到排斥反應,屬于細胞免疫。細胞免疫也有免疫記憶功能。
(4)抗原和抗體
①抗原是指進人人體后能夠引起機體產生免疫反應的任何體外物質如病原微生物(細菌、病毒)、寄生蟲、移植器官等。當然,自身組織或細胞有時也會成為抗原,如癌細胞。
②抗體是由B淋巴細胞產生的一種抵抗抗原的蛋白質人們通常也稱其為免疫球蛋白。一種抗體只能對抗相應的某種抗原。
二特殊的防病措施
1、自然免疫
自然免疫是一種天生的抵御能力,通過感染,在機體內產生抗體,對病原體能產生抵抗作用,如患過天花的人不再患天花。
2、人工免疫
(1)采用人工的方法將由病原微生物制成的疫苗或其他抗原物質接種到人體,使人體產生相應的抗體、獲得免疫的方法,叫做人工免疫。這種為了預防某種傳染病而進行的接種,就叫預防接種。
(2)疫苗的種類:①減毒的活疫苗,接種后能使人體感染(不生病的情況下)而產生免疫力,從而達到預防目的;②滅活疫苗,其安全性比減毒的活疫苗好,但產生的免疫效果不如減毒的活疫苗,需多次強化注射。
(3)人工免疫按其抗體的獲得方式可分為人工自動免疫和人工被動免疫,具體情況見下表:
種類 概念 特點 注射物質
人工自動免疫 將病原體殺死或減輕毒性,制成疫苗,注入人體,使人體產生相應的抗體而獲得的免疫 免疫力出現較慢,但維持時間較長(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 滅活疫苗(狂犬病、百日咳、霍亂等疫苗)、類毒素(破傷風、白喉等毒素)
人工被動免疫 人工將含有特異性抗體的血清或淋巴因子等免疫物質注人人體而獲得的免疫 見效快,但持續時間短(救火、應急) 免疫血清、免疫球蛋白
3、計劃免疫
根據對傳染病流行情況的監測和易感人群狀況的分析,衛生防疫部門有計劃地對易感人群進行預防接種,使他們獲得免疫,從而達到控制和消滅某種傳染病的目的,這種方法叫做計劃免疫。
計劃免疫是預防傳染病的一種簡便易行的手段,對于保護兒童健康、造福子孫后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人體免疫功能(掌握,重點)
人體免疫功能包括抗感染功能、自我穩定功能、免疫監視功能。
三方面功能各自的特點如下表所示:
功能 功能正常 功能過高 功能過低
抗感染 人體三道防線阻止病原體人侵 過敏反應,如花粉過敏 免疫缺陷綜合征,如艾滋病
自我穩定 清除衰老、死亡及損傷的細胞 自身免疫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 ——
免疫監視 消滅異常細胞 —— 形成腫瘤,如癌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屯昌县| 合山市| 延寿县| 乌兰浩特市| 双江| 和田市| 田阳县| 商河县| 宾川县| 孟州市| 阿鲁科尔沁旗| 南川市| 广州市| 湟中县| 建水县| 赤城县| 临沭县| 桓台县| 玉山县| 来凤县| 梓潼县| 上林县| 江口县| 株洲县| 沅江市| 灌南县| 石柱| 广州市| 陵水| 富宁县| 赣榆县| 大英县| 黄大仙区| 郁南县| 共和县| 宁城县| 樟树市| 罗田县| 水城县| 麟游县| 夹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