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節 氧化和燃燒(第一課時)學習檔案:1.氧氣的性質: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⑴物理性質: 無 色、 無 味、 不易 溶于水的氣體,熔點是-218℃,沸點是-183℃,密度比空氣 大 。以后出現氣體如何與空氣密度比較大小方法三態變化:常溫下為無色氣體,降溫加壓時變為 ___淡藍_____色的液體,繼續降溫,會變為__雪花______狀____淡藍___色的固體。⑵化學性質:比較活潑 (文字表達式)一些物質與氧氣反應時的反應現象、反應表達式及注意點物質(顏色、狀態) 反應現象 反應表達式木炭(灰黑色固體) (1)在空氣中發出紅光(在氧氣中發出白光)(2)放熱(3)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氫氧化鈣)變渾濁的無色氣體化學方程式: 碳+氧氣 二氧化碳C + O2 CO2硫(淡黃色固體) (1)在空氣中發出淡藍色火焰(在氧氣中發出藍紫色火焰)(2)放熱(3)生成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硫+氧氣 二氧化硫 S + O2 SO2紅磷(暗紅色固體) (1)在空氣中產生黃白色火焰(在氧氣中發出耀眼的白色火焰) (2)放熱(3)產生大量的白煙 磷+氧氣 五氧化二磷P + O2 P2O5鐵(銀白色固體) (1)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2)放出大量的熱(3)生成黑色固體注意:純凈的鐵金屬是銀白色的,鐵粉是黑色的鐵在空氣中不燃燒在集氣瓶中放一層細沙和一層水 鐵+氧氣 四氧化三鐵Fe + O2 Fe3O4鎂(銀白色固體) 鎂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發出耀眼的白光,(2)放出大量熱(3)生成白色粉末。鎂+氧氣 氧化鎂結論:氧氣的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在一定條件下,能與多種物質發生化學反應。是一種常用的氧化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四氧化三鐵、五氧化二磷都是由 氧 元素和另一種元素組成的,因此都是 氧化物 。總結:燃燒都放熱的【練習】1.對氧氣的物理性質,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B )A. 極易溶于水 B. 在標準狀況下密度比空氣大 C. 會變成無色液體 D. 會變成白色固體2.下列變化中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 C )A. 磷在氧氣中燃燒 B. 鎂條在空氣中燃燒C. 氧氣由氣態變成液態 D. 鐵在潮濕的空氣中生銹3.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時的反應現象是 ( B )A. 產生光彩奪目的火焰,生成黑色固體 B.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C.鐵絲紅熱,熔化 D.產生藍色火焰,生成黑色固體4. 下列物質在氧氣中燃燒能生成白色固體的是(A )A. 磷 B. 硫 C. 鐵 D. 碳5.想用燃燒的方法除去密閉容器中空氣里的氧氣,又不能混入新的氣體,可使用下列物質中的( B )A.硫 B.紅磷 C.鐵絲 D.木炭【解析】鐵絲在空氣中不燃燒6. 以下對氧氣性質的敘述錯誤的是( B )A. 氧氣在常溫時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 B. 氧氣極易溶于水;C. 氧氣在低溫高壓時能變為液體或固體; D. 氧氣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氣體。7. 物質在空氣中燃燒一定發生的現象是(C )A. 生成固體物質 B. 生成氣體物質 C.放出熱量 D.發出白光8. 關于氧氣用途的說法錯誤的是(C )A. 氧氣可用于煉鋼; B. 液氧可做火箭發動機里的助燃劑;C. 氧氣可做氣焊時的氣體燃料; D. 可供登山、潛水、航空等缺氧環境中的工作人員呼吸【解析】氧氣不是燃料。只是助燃的氣體。氧氣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用作燃料;液氧用于火箭發動機是利用了液氧能支持燃燒的性質延伸:以下關于氧氣用途說法錯誤的是( B )A氧氣可供登山運動員呼吸 B.液氧是火箭發動機的高能燃料C.氧氣可用于煉鋼工業 D.使鋼鐵生銹9.做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時,操作或現象不正確的是 (B )(A)先在酒精燈上加熱細鐵絲 (B)盛氧氣的集氣瓶底沒有水或沙子(C)生成物為黑色固體 (D)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熱量12.氧氣是我們身邊常見的物質,以下有關氧氣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 )A.氧氣具有可燃性 B.氧氣能提供動植物呼吸C.氧氣能支持燃燒 D.某些物質在空氣中不能燃燒,但在氧氣中能燃燒13.1969年7月20日,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第一個踏上月球,人類首次登月成功。在月球上,他發現沒有空氣和水。那么請你設想,下列活動中宇航員可能做到的是(已知月球上的重力是地球上的1/6) ( C )點燃蠟燭 B. 放風箏 C. 跳遠 D. 種植太空蔬菜14、2004年人類對火星的探索取得了重大突破。如右圖為火星大氣含量示意圖。與地球空氣的成分相比較,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A、火星大氣N2的體積分數大于地球空氣中N2體積分數B、火星大氣CO2的體積分數小于地球空氣中CO2體積分數C、火星大氣中沒有水汽,地球大氣中有水汽D、火星大氣中有稀有氣體,地球空氣中沒有稀有氣體15、根據上題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A、聲音在火星上無法傳播 B、金屬鐵在火星上不會生銹C、火星上適合植物進行光合作用 D、火星上不會形成風【解析】D、是可以形成風的:地球上任何地方都在吸收太陽的熱量,但是由于地面每個部位受熱的不均勻性,空氣的冷暖程度就不一樣,于是,暖空氣膨脹變輕后上升;冷空氣冷卻變重后下降,這樣冷暖空氣便產生流動,形成了風。A、火星有大氣 而且不是稀薄到沒有那種 只是相對地球比較薄 所以是可以傳播的 但是距離比地球上的短非常多。C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和水點燃點燃點燃點燃點燃點燃點燃點燃點燃CO2N2Ar等第2節 氧化和燃燒(第二課時)開始接觸化學實驗,通過常見的氣體制取實驗得出一般氣體制取實驗的方法和步驟常見儀器的名稱和功能燃燒匙:由鐵絲和銅質小勺合成。主要用途是:少量固體物質燃燒時的反應燒杯燒瓶:分圓底和平底。主要用途:(1)做反應器,用于溶液之間或液、固之間的反應;(2)煮沸或在加熱情況下進行反應的容器蒸餾燒瓶:液體蒸餾;做制備氣體的發生器錐形瓶:又稱三角燒瓶。主要用途:(1)反應容器如中和反應滴定實驗(2)盛放試劑(3)用于裝配氣體發生器(4)蒸餾液體時用做餾出物的接受器(5)可以間接加熱液體物體集氣瓶:主要用途:收集或者貯存少量氣體,也可用于某些物質與氣體間的反應器試劑瓶:廣口瓶和細口瓶,分為無色和棕色兩種普通漏斗:主要用途:裝過濾裝置;向小口容器中轉移液體;對易溶性氣體尾氣,組裝尾氣吸收裝置分液漏斗:分梨形和錐形兩種。用玻璃活塞控制液體的放出,上口配有玻璃塞或塑料塞。長頸漏斗:主要用途:添加液體;組裝氣體發生裝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長頸漏斗在組裝氣體發生裝置時,應使長管末端插入反應器的液體里,借助”液封“防止氣體通過漏斗逸出長頸漏斗與分液漏斗區別:長頸漏斗必須插至液面下的原因是為防止氣體生成時通過長頸漏斗下方逸出,也就是要形成液封。分液漏斗有活塞,可以控制液體的流量。因為可以關閉,所以不需要伸入液面以下。2.氧氣的制備⑴實驗室制備:過氧化氫 水+氧氣 (化學方程式 )二氧化錳:催化劑,反應前后質量不變;反應前后化學性質不變;改變化學反應速率(變快或者變慢)注意:常考二氧化錳是催化劑的探究實驗題目,重點給學生講解一下固液常溫型(化學實驗:清楚儀器的名稱)(2)收集氧氣的方法:① 排水法(原因:氧氣不易溶于水)② 向上排空氣法(原因:密度比空氣大)一般要收集比較純凈的氧氣用排水法排水法 向上排空氣法排水法導管放置位置:集氣瓶一定要倒置,這樣氣體可以將瓶中的水全部排出,有利于收集氣體。導管不要深入底部,那樣的話集完氣后取出導管就會比較麻煩了。最要注意的是:導管不是一開始就深入集氣瓶中,應該先放入水中,使反應物先反應,等出現連續均勻的氣泡時再伸入瓶中,以防止混入原本導氣管中的空氣。放在瓶口能始終看到氣泡上浮,隨時知道氣流大小、反應速度;2.導管有一定的體積,若伸到瓶底,將影響貯氣量。到氣體已集滿時,取出導管后,瓶口液面又將小幅上升;向上排空氣法:導管放在集氣瓶的底部集滿放置:充滿氧氣的集氣瓶應蓋上玻片口向上正放.【講解】向下排空氣法(3)檢驗方法: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中,木條復燃則是氧氣驗滿的方法: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到集氣瓶口,木條復燃則已其他制備方法:氯酸鉀 氯化鉀+氧氣 (化學方程式 )氯酸鉀、氯化鉀為白色固體,二氧化錳為黑色固體,其中二氧化錳是催化劑。高錳酸鉀 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化學方程式 )高錳酸鉀為紫黑色固體,其中二氧化錳不是催化劑,而是生成物。氧氣一般采用 法或 法收集。注意:高錳酸鉀、氯酸鉀、過氧化氫是反應物,氯化鉀等是生成物(講解一下:化學方程式:用化學式來表示化學反應的方程式。)實驗步驟:諧音記憶:查(茶)裝(莊)定點收離(利)熄(息)1.查:查裝置的氣密性.具體為:先把導管放入水中,染手手緊握試管,觀察導管口是否有氣泡放出,如果放出,說明裝置不漏氣.原理:手握住,試管內氣溫高,氣體壓強大,氣體體積大,如果不漏氣,則氣體從導管口排出,看見氣泡.2.裝:裝藥品.用單孔橡皮塞塞緊試管3.定:固定試管在鐵架臺上.4.點:點燃酒精燈,均勻加熱.5.收:收集氣體.6.離:先讓導管撤離水槽.7.熄:熄滅酒精燈.固固加熱型實驗注意事項:(以高錳酸鉀加熱制氧氣為例)①試管口應略向下傾斜,防止蒸發出的水蒸氣冷卻后回流,使試管炸裂②試管口應放一團棉花,防止高錳酸鉀小顆粒進入導管堵塞導管③排水法收集完后,先將導管移出水槽,再停止加熱,防止水槽中水倒流入試管,使試管炸裂【注意】三個制取氧氣的實驗,(相同點都是分解反應;不同點是是否加催化劑和實驗裝置)高錳酸鉀在試管口有棉花,氯酸鉀沒有;⑵工業制法:利用分離空氣法(利用空氣中各氣體的沸點不同來分離空氣),得到氧氣。【典型例題】1、工業上用空氣分離法制取氧氣原理的依據是( D )A.氧氣與氮氣的化學性質不同 B.氧氣與氮氣的密度不同C.氧氣與氮氣在水中溶解度不同 D.氧氣與氮氣的沸點不同2、家庭養魚用的魚缸內,常放入氣泵裝置,使用時會連續不斷地冒出氣泡,分析這套裝置的作用是 ;它說明氧氣具有哪些性質 。【解析】這是利用氧氣是不易溶于水,在送氣時,即不斷向水中送氣,以增加氧氣與水的充分溶解,以達到水中盡可能溶解氧氣在水中的魚不至于因缺氧而窒息;氧氣不易溶于水或氧氣能供給呼吸等3、閱讀下列科普短文,然后回答問題。臭氧(O3)在通常狀況下是淡藍色,有魚腥臭味的氣體。臭氧的氧化能力比氧氣強得多。在大氣層中有一厚度極薄的臭氧層。臭氧層能吸收太陽輻射中的大量紫外線,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線的傷害。超音速飛機排出的廢氣,家用電冰箱中使用致冷劑“氟里昂”等對臭氧層有很大的破壞作用,會使臭氧層形成空洞,從而使更多的紫外線照射到地球表面,導致皮膚癌的發病率大大增加,如不采取措施,后果不堪設想。⑴臭氧的物理性質有 。⑵將帶有火星的木條伸入到盛有臭氧的集氣瓶中,可以看到 的現象。⑶應采用什么方法保護臭氧層?。⑷大氣中的臭氧層遭破壞,它會引起( )A.光合作用增加 B.動物生長更好 C.皮膚癌患者增多 D.太陽照射時間長【解析】淡藍色、有魚腥臭味的氣體;比在氧氣中燃燒更旺;冰箱制冷劑不使用“氟里昂”生產無氟冰箱;超音速飛機排出的廢氣應處理后排放等4、根據實驗裝置圖,回答下列問題:(1)寫出標號儀器的名稱: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2)實驗室若用排空氣法收集氧氣可選用裝置___________(用編號回答,下同);(3)實驗室用過氧化氫溶液制取氧氣可選___________(發生裝置)和___________(收集)裝置;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寫出實驗室用A裝置來做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發生裝置的文字表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5)實驗室用無水醋酸鈉固體和固體堿石灰加熱制取甲烷氣體.甲烷的密度比空氣小,不溶于水.選用裝置___________作為制取甲烷的發生裝置,收集氣體時可選用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解析】長頸漏斗,集氣瓶,E,C,E或F,A,D,F【練習】1. 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一瓶無色氣體中,能使木條劇烈燃燒的是(D ) A. 氮氣 B. 空氣 C. 二氧化碳 D. 氧氣 2. 氧氣可以用排水法收集的原因是( B )A .氧氣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B. 氧氣不易溶于水。C .氧氣的密度比空氣略大; D. 氧氣是一種無色的氣體。3. 收集氧氣的正確方法是 ( B )A. 排水法,導氣管通入試管底部 B. 向上排氣法,導氣管伸近瓶底C. 向下排氣法,導氣管放到瓶口 D. 向上排氣法,導氣管放在瓶口4.實驗室制取氧氣收集完畢后,拆卸儀器的正確順序是( C )①撤去酒精燈;②以水槽里拿出導管;③從鐵架臺上拆下試管;④清洗儀器放回指定位置。A.①③②④ B. ③②④① C.②①③④ D.①②③④5.檢驗氧氣的方法是 ( B)(A)用火柴去點燃 (B)用帶火星的木條去檢驗(C)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D)聞氧氣的氣味6.甲、乙、丙三個集氣瓶中,分別盛有空氣、氮氣和氧氣,用一根燃著的木條分別插入瓶中,依次觀察到火焰熄滅、繼續燃燒、燃燒更旺,瓶中所盛氣體分別是(D )A.氧氣、氮氣、空氣 B.氮氣、氧氣、空氣 C.空氣、氧氣、氮氣 D.氮氣、空氣、氧氣7.存放一瓶氧氣,正確的方法是( C)A.瓶口朝下,蓋上玻璃片 B.瓶口朝下,不蓋玻璃片C.瓶口朝上,蓋上玻璃片 D.瓶口朝上,不蓋玻璃片8.某無毒氣體的密度約是空氣密度的5/9,且極難溶于水,那么收集該氣體的方法是(C )①向上排空氣法 ②向下排空氣法 ③排水法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注意】有毒,就不可以用排空氣法9.下列能收集氫氣的裝置是(氫氣是相同條件下密度最小的且不與空氣反應的氣體)( B )10. 下列各組物質,可以較快地放出氧氣的一組是( C )⑴過氧化氫 ⑵純凈的二氧化錳 ⑶高錳酸鉀受熱 ⑷二氧化錳和過氧化氫溶液A.⑴⑵ B.⑵⑶ C.⑶⑷ D.全部11. 醫院給病人輸氧時用到類似右圖所示的裝置。關于該置,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b導管連接供給氧氣的鋼瓶b導管連接病人吸氧氣的塑料管使用該裝置用來觀測是否有氧氣輸出使用裝置用來觀測氧氣輸出的速率12.從安全、環保、節能、簡便等方面考慮,實驗室制取氧氣的最佳方法是( B )通電A.通電使水電解:水 氫氣 + 氧氣二氧化錳B.過氧化氫催化分解:過氧化氫 水 + 氧氣加熱C.高錳酸鉀加熱分解:高錳酸鉀 錳酸鉀 + 二氧化錳 + 氧氣加熱D.氧化汞加熱分解:氧化汞 汞 + 氧氣13、圖是某學生設計的在實驗室用加熱錳酸鉀固體制取氧氣的裝置圖,試回答:(1)寫出用字母所示儀器的名稱:a b c d e f(2)指出裝置圖中的主要錯誤,并用文字說明改正的方法。錯誤之處: 改正方法:【解析】酒精燈,試管,鐵架臺,導管,集氣瓶,水槽;試管口未塞一團棉花,試管口未略向下傾斜,伸入試管的導管過長,伸入集氣瓶中的導管過長14、A為紫黑色固體,B為無色溶液,C、D都是黑色粉末,將A、B分別加熱時都有F氣體產生,用B和C混合不加熱比只有B加熱生成F的速率要快,且反應前后C的質量和化學性質都沒有變,只用A加熱時,還會有C產生,D在F中比空氣中燃燒更旺,發出白光生成無色氣體E,E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⑴根據以上事實寫出各物質的名稱:A 、B 、C 、D 、E 、F 。⑵寫出以上發生的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解析】高錳酸鉀,過氧化氫,碳,二氧化碳,氧氣15、為了保證潛水艇長時間潛航作業,在潛水艇里要配備氧氣再生設備,有以下幾種制氧氣方法:A加熱高錳酸鉀 B通電分解水 C常溫下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氧氣和碳酸鈉⑴你認為最適合潛水艇里制氧氣的方法是(填序號) 。⑵與其他兩種方法相比,這種最佳方法的優點是(至少寫兩點) 、 。【解析】C,不需要加熱或通電,還能將呼出的二氧化碳轉化為氧氣16、過氧化氫溶液在二氧化錳作催化劑的條件下能迅速分解生成氧氣和水;分液漏斗可以通過調節活塞控制液體的滴加速度。回答下列問題:⑴分液漏斗中應放入的物質是 ,錐形瓶中應放入的物質是 。⑵同學在觀察到錐形瓶內有大量氣泡時,開始收集氧氣,過一段時間夠用帶火星木條伸入瓶口、瓶中、瓶底,都未見木條復燃。其原因是 。⑶若實驗時用此法代替高錳酸鉀加熱制取氧氣,優點是 (填編號)。A生成物只有氧氣 B不需加熱 C需加熱⑷裝置A中反應很劇烈,據此提出實驗安全注意事項是 (填編號)A控制液體的滴加速度 B用體積較小的錐形瓶 C加熱反應物【解析】長頸漏斗比較長。過氧化氫溶液,二氧化錳,裝置氣密性不好,B,A二氧化錳二氧化錳加熱加熱ab第2節 氧化和燃燒(第三課時)氧化反應:物質與氧發生的反應。氧化反應:分劇烈氧化(如:燃燒、爆炸等)和緩慢氧化(如:呼吸、鐵生銹等)緩慢氧化:鐵生銹、呼吸作用燃燒:可燃物質與氧氣發生的一種 發光 、 發熱 、 劇烈 的氧化反應。燃燒的條件: 、 、 。①可燃物 ②達到著火點 ③有氧氣(或空氣)【注意】氧氣的化學性質較活潑,能與多種金屬及非金屬發生化學反應。要特別注意碳、磷、硫、鐵等物質在氧氣中燃燒的現象和產物。燃燒、緩慢氧化、自燃、爆炸都是物質跟氧氣在不同條件下發生的氧化反應。物質和空氣起氧化反應時,是否有燃燒現象發生,決定于溫度是否達到這種物質的著火點;同時物質在空氣中燃燒的急速程度,主要決定了它與空氣接觸面積大小;燃燒是否會引起爆炸,決定于可燃物所處空間大小和是否有大量氣態生成物驟然產生;緩慢氧化是否能引起自燃,決定于氧化產生的熱量能否及時散逸和物質的著火點的高低。滅火的實質是使正在燃燒的物質不再具備燃燒的條件,任意一個條件被破壞,都能達到滅火的目的滅火的方法及滅火器的種類及用途(1)滅火的方法:a、與氧氣隔絕 b、降低可燃物溫度到著火點以下(2)滅火器的種類a、泡沫滅火器:適用于一般物質的起火b、干粉滅火器:適用于油類、可燃氣體、電氣設備等起火c、二氧化碳滅火器:精密儀器、文物檔案等設備起火【考點】氧氣的性質、氧氣的檢驗方法和氧化反應方程式(碳、硫、鐵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現象,能夠寫出這些反應的文字表達式和符號表達式);氧氣的制取;燃燒的條件;難點:氧氣的制取實驗(三個),固體與固體制取裝置,固體與液體制取裝置,液體與液體制取裝置燃燒、爆炸、自燃的區別與聯系燃燒 爆炸 自燃區別 可燃物和氧氣發生的一種發光、發熱、劇烈的氧化反應 在有限的空間里發生的急速燃燒 緩慢氧化引起的自發燃燒發生條件 可燃物與氧氣接觸可燃物溫度達到著火點 由于急速燃燒發生在有限的空間里,聚積大量的熱,使氣體體積急劇地膨脹而引起爆炸 由于緩慢氧化過程中產生的熱量得不到及時散失,聚積的熱量使可燃物溫度達到著火點而發生自燃聯系 燃燒、爆炸、自燃均屬于氧化反應燃燒、爆炸、緩慢氧化與自燃【知識點的認識】燃燒是可燃物與氧氣發生的一種發光、放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爆炸是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間內急劇地燃燒,就會在短時間內聚集大量的熱,使氣體的體積迅速膨脹而引起的現象;這種爆炸是化學變化.但是,還有一種爆炸不是由于化學反應引起,而僅僅是由于氣體的受熱膨脹或壓強增大而導致的現象;這種爆炸就是物理變化.緩慢氧化是指有些氧化反應進行得很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覺,這種氧化叫做緩慢氧化.自燃是指由緩慢氧化而引起的自發燃燒.燃燒、爆炸、緩慢氧化與自燃的關系,如圖所示:【解題方法點撥】要想解答好這類題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記燃燒、爆炸、緩慢氧化與自燃,以及與之相關的知識等.然后,根據所給的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等,結合所學的相關知識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產或生活經驗所得,細致地分析題意(或圖表信息)等各種信息資源,并細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題目要求進行認真地選擇或解答即可.同時,還要注意以下幾點:1.燃燒、爆炸、緩慢氧化與自燃的不同點是劇烈程度不同;按照緩慢氧化、自燃、燃燒、爆炸的順序,可以說是越來越劇烈.2.燃燒、爆炸、緩慢氧化與自燃的相同點有兩個:(1)都屬于氧化反應;(2)都放熱.【燃燒與燃燒條件】1、(2011 山西)小亮利用蠟燭進行實驗,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C )A用扇子可扇滅蠟燭火焰,說明物質燃燒必須達到著火點B.切一小塊蠟燭放入水中,蠟燭浮于水面,說明石蠟的密度小于水C.取冷而干燥的小燒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水霧出現,說明石蠟中含有氫、氧元素D.在密閉容器中,石蠟燃燒一段時間后熄滅,說明物質通常燃燒需要氧氣2.(2011 北京)根據下圖所示實驗分析得出的結論中,不正確的是( A )3、在野外游玩禁止亂扔煙頭,以防發生火災.你認為煙頭引起火災的主要原因是( D )A提供氧氣 B.改變可燃物的著火點 C.提供可燃物 D.使可燃物的溫度達到著火點4、酒精燈的火焰太小時,將燈芯撥得松散一些,可能火焰更旺,其原理是( D )A降低可燃物的著火點 B.提高可燃物的著火點C.增加空氣中氧氣含量 D.增大可燃物與空氣的接觸面5、古語道“人要實,火要虛”,其中“火要虛”的意思是說:燃燒木柴時,通常架空些,才能燃燒得更旺.“火要虛”的實質是( B )A散熱的速度加快 B.增大木柴與空氣的接觸面積 C.木柴的著火點降低 D.提高空氣中氧氣的含量6、(重點)用酒精燈加熱盛有水的紙杯底部,紙杯沒有燃燒,其主要原因是( A )A溫度未達到紙的著火點 B.紙不是可燃物 C.紙杯沒有和氧氣接觸 D.加水后,紙的著火點降低了某同學用如圖所示裝置探究可燃物燃燒的條件,得到以下實驗事實:①不通空氣時,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燒;②通空氣時,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燒;③不通空氣時,熱水中的白磷不燃燒;④通空氣時,熱水中的白磷燃燒.能證明可燃物必須達到一定溫度(著火點)才能燃燒的實驗事實是( B )8、下列關于燃燒的說法正確的是( D )A.可燃物一定是氣體 B.可燃物一定是液體 C.可燃物一定是固體D.可燃物的溫度必須達到其自身的著火點才能燃燒【典型例題】1、氧氣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氣體,它可以和許多物質發生反應:(1)下述三個反應的相同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選,填序號).A.都是化合反應 B.都是氧化反應 C.生成物都是固體D.都需要點燃E都是非金屬與氧氣反應 F.都伴隨有發光、放熱的現象(2)在做甲、丙兩個實驗時,事先都需在集氣瓶底部裝有少量水,其作用分別是:甲____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____.(3)做實驗乙和丙時,紅磷、硫在氧氣中燃燒比在空氣中燃燒劇烈;做實驗甲時,鐵絲在氧氣中劇烈燃燒,而在空氣中只是發紅并未燃燒.據此,說明可燃物能否燃燒或燃燒的劇烈程度與______________有關.(4)將裝置乙改裝為如圖所示裝置還可用于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經測定,集氣瓶的容積為250mL,在此實驗中,觀察到量筒中減少的水的體積為50mL,則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為______________,在保證整個裝置不漏氣的前提下,所用紅磷的量必須______________,如果未冷卻到室溫便打開彈簧夾觀察量筒內減少的水的體積,則實驗結果將_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變).實驗完畢后,集氣瓶內殘余的氣體主要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學符號).如果將上述實驗中的紅磷換成木炭,嚴格按操作步驟進行實驗,并未發現倒吸現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將量筒中的水換成______________,會達到理想的效果.反思此實驗的探究過程,用燃燒法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時,在藥品的選擇或生成物的要求上應考慮的是(答一條)______________【解析】ABD;防止熔化物濺落到瓶底,炸裂瓶底,吸收生成的氣體,避免污染空氣;氧氣的濃度;1/5;足量;偏小;氮氣;木炭燃燒消耗氧氣,同時生成二氧化碳,瓶內氣體體積無明顯減小;澄清石灰水;生成物最好是固體2、下列說法:①食物腐爛、鐵生銹都是緩慢氧化;②燃燒是可燃物與氧氣發生的劇烈的氧化反應;③急速的燃燒一定會發生爆炸;④自燃是緩慢氧化所引起的;⑤白磷在空氣中和在氧氣中的著火點不同;⑥燃燒、自燃、緩慢氧化的共同點都是氧化反應并都有熱量產生。其中正確的是( C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④⑥ D、②③⑤【解析】爆炸是物質非常迅速的化學或物理變化過程,在變化過程里迅速地放出巨大的熱量并生成大量的氣體,此時的氣體由于瞬間尚存在于有限的空間內,故有極大的壓強,對爆炸點周圍的物體產生了強烈的壓力,當高壓氣體迅速膨脹時形成爆炸。從定義來看,物質產生大量氣體、熱量,并且處于【有限空間】內,并對【周圍的介質】產生劇烈作用,才算爆炸。因此,如果處于無限空間內燃燒,周圍沒有介質受到燃燒氣體產生的壓力,就不是爆炸【鞏固練習】1、以下對氧氣性質和用途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 )A、任何情況下,氧氣都是無色無味的 B、氧氣不易溶于水C、氧氣是助燃劑,還能供給呼吸 D、氧氣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氣體2、關于下列物質反應的現象描述正確的是 ( D )A、硫在氧氣中燃燒發出微弱的淡藍色火焰 B、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產生大量的白霧C、鐵在空氣中燃燒火星四射 D、碳在氧氣中燃燒發出白光3、下列屬于氧化物的是 ( C )A、臭氧 B、氯化氫 C、水 D、碳酸鈣4、下列四種變化中,其中一種與其它三者有本質的區別,它應該是( B )A、鐵生銹 B、水汽化 C、煤燃燒 D、呼吸作用5、鐵絲在氧氣中燃燒實驗時,為什么要在集氣瓶底預先放少量的水或在底部鋪一層細砂(B )A、防止反應放出大量的熱 B、防止生成熔融狀態的四氧化三鐵炸裂瓶底C、防止生成的有毒物質逸出瓶外 D、防止生成密度很大的的四氧化三鐵砸壞瓶底6、下列物質:1空氣2液氧3水4過氧化氫。其中含有氧分子的一組物質是( A )A、12 B、14 C、13 D、237、下列反應中既是化合反應又是氧化反應的是 ( C )A、過氧化氫水+氧氣 B、酒精 + 氧氣二氧化碳+水C、氫氣 + 氧氣水 D、氯化氫 + 氨氣氯化銨8、現有下列事實:①動物呼吸;②白磷自燃;③食物腐爛;④火藥爆炸。它們的共同點是( C )A、都發光 B、 都劇烈燃燒 C、 都是氧化反應 D、 都發生爆炸10、在實驗室里,通常將白磷浸沒在水中保存,其目的是 ( B )A、降低白磷的溫度 B、防止白磷與空氣接觸 C、將白磷與水反應 D、將白磷浸濕而不易著火【解析】紅磷著火點260℃,白磷的著火點40℃,而且白磷在氣溫沒有達到40℃的時候也可能燃燒。因為白磷是一種易自然地物質,其燃點為40℃,但因為摩擦或者緩慢氧化而產生的熱量有可能使局部的溫度達到40℃而燃燒。因此不能說氣溫在40℃以下白磷不會自燃。而且白磷有毒11、一氧化氮在常溫下是一種氣體,它難溶于水,密度比空氣略大,能跟空氣中的氧氣迅速反應生成二氧化氮, 現要收集一瓶一氧化氮氣體,應采用的方法是 ( B )A、向上排氣法 B、排水集氣法 C、向下排氣法 D、無法確定12、用過氧化氫制取氧氣時,忘記加二氧化錳,其結果是 ( B )。A、不放出氧氣 B、放出氧氣的速率慢C、放出氧氣的總量會減少 D、放出氧氣的總量會減少且速率慢【解析】催化劑只能改變反應速度14、下列滅火的措施中不恰當的是 ( D )炒菜時,鍋里的油起火應采取的最佳滅火措施是蓋上鍋蓋 秸稈,柴草著火,最好用嘴吹滅 熄滅酒精燈,最好用嘴吹滅 電器著火,應當先切斷電源,再用干粉滅火器滅火 汽油著火,應立即用水澆滅 撒在實驗桌上的酒精著火,應用濕的抹布蓋滅A、 B、 C、 D、15、下列有關實驗室制取氧氣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D )A、固體藥品應平鋪在試管底部 B、酒精燈里的酒精的量不能超過其容積的三分之二C、應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 D、用排水集氣法收集氧氣時先停止加熱,再從水中取出導管。16、檢驗集氣瓶中氧氣是否收集滿,正確的操作是 ( A )A、把燃著的木條放到集氣瓶瓶口 B、把帶火星的木條放到集氣瓶瓶口C、把燃著的木條放到集氣瓶瓶里 D、把帶火星的木條放到集氣瓶瓶里17、實驗室里用分解過氧化氫制取氧氣時不會用到的儀器是 ( D )A、集氣瓶 B、分液漏斗 C、水槽 D、酒精燈18、某物質在氧氣中的燃燒產物是二氧化碳和水,由此判斷該物質中 ( C )A、一定有碳、氫、氧三種元素 B、一定有碳、氧兩種元素C、一定有碳、氫兩種元素,可能有氧元素 D、一定含碳元素,可能含氫元素19、下面是實驗室制取氧氣的操作: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時有如下操作步驟:①加熱,②檢查裝置的氣密性,③裝藥品,④用排水集氣法收集,⑤從水槽中取出導氣管,⑥熄滅酒精燈,⑦連接儀器。其中正確順序的是( B )A、①⑦③②⑤④⑥ B、⑦②③①④⑤⑥ C、⑤⑦③②①④⑥ D、⑦③①②④⑥⑤20、如右圖所示,甲、乙兩個氣密性良好的干燥集氣瓶中都充滿了空氣。甲、乙瓶中的燃燒匙內分別放有足量的紅磷和炭粉,a、b為止水夾。分別點燃紅磷和炭粉,充分燃燒后,恢復至室溫,同時打開a、b,則燒杯中的水有可能進入 ( A )A、甲瓶 B、乙瓶 C、同時進入甲、乙瓶 D、無法判斷【解析】若燒杯中裝的是澄清石灰水,甲、乙兩瓶都有水流入,甲比乙快,且最終進入的石灰水體積相等21、(2010 南京)下列變化過程中,不包含緩慢氧化的是( B )A動植物的呼吸 B.蔗糖的溶解 C.酒和醋的釀造 D.食物的腐爛【解析】A、動植物的呼吸是吸入氧氣后使體內物質發生氧化分解的過程,包含著緩慢氧化的過程,故A錯誤;B、蔗糖的溶解是蔗糖分子運動到水分子之間,發生的是物理變化,而緩慢氧化屬于化學變化,故B正確;C、在酒和醋的釀造過程中會放出熱量,這是由于制酒和醋的原料發酵時發生了緩慢氧化而產生的,故C錯誤;D、食物的腐爛是食物與氧氣發生緩慢氧化的結果,故D錯誤.22、類推是學習化學的一種重要方法.下列類推正確的是( B )A燃燒過程中伴隨著發光發熱,所以有發光發熱現象的變化都是燃燒B.化學變化中一定有新物質生成,所以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一定是化學變化C.有機物都含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機物D.氧化物都含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解析】A、有發光發熱現象的變化不一定是燃燒,燃燒發生的是化學變化,而電燈通電后也能發光發熱,卻不能屬于燃燒,因它發生的是物理變化;故不正確.B、化學變化的特點就是有新物質生成,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也一定是化學變化;故正確.C、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有機物,例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物質雖然含有碳元素,但是性質和無機物相似,屬于無機物;故不正確.D、氧化物是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其中有一種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而含氧元素的化合物很多,有的可能是由三種或三種以上的元素組成的,如高錳酸鉀就由鉀、錳、氧三種元素組成;故不正確.23、防火、滅火、自救等安全知識是每個中學生都應該了解的生活常識,從化學角度看,下列做法錯誤的是( A )A用明火檢驗燃氣是否遺漏 B.炒菜時油鍋著火用鍋蓋蓋滅C.室內著火時不急于打開門窗 D.火場逃生時用濕毛巾捂住口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氧化和燃燒(第1課時).doc 氧化和燃燒(第2課時).doc 氧化和燃燒(第3課時).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