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哲學與文化】復習
姓名 班級 學號
第二單元 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
[注] 填空題直接寫上,選擇題直接選,問答題直接默寫,判斷題要求判斷,如果錯誤,請改正。
1.尋覓社會歷史的真諦和規律,探索人類認識的奧秘,是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 。
第四課 探索認識的奧秘
一、人的認識從何而來
2.認識是 對 的 反映。認識過程的兩個階段是 和 。
3.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都是在實踐基礎形成的,它們相互滲透、相互包含,具有辯證統一關系。( )
4.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區別與聯系
借助手段 反映的對象 在認識中的地位 形式 聯系
感性認識
理性認識
5.實踐是 ,實踐的主體是 ,對象是 。實踐的基本形式有: 、 、 等。
6.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一切活動。實踐是人們改造世界的活動。實踐活動包括精神性活動。( )
7.實踐的三個特點是 、 、
8.如何理解實踐的直接現實性、客觀物質性、社會歷史性?
9.在改造自然獲取物質生活資料的實踐中,人創造出自然中原來沒有的新的物質生活資料。( )
10. 實踐是客觀見之于主觀的活動。( )
11. 人的實踐活動是歷史地發展著的。在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實踐活動的內容、形式、規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 )
12.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決定認識)(注意區分來源與動力)
13. 注意區分認識的來源與獲得認識的途徑。來源是 ;途徑有 和
14.人的正確認識只能從實踐中來。( )
15.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事的原因是什么?
16.恩格斯說:“社會上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這種需要就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體現了什么哲學道理?
17.實踐的根本目的是獲得真理性認識?
真理可否作為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標準?
18.實踐處在主觀和客觀交匯點上,通過實踐,人們可以把頭腦中觀念的存在變為現實的存在。( )
二、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
19.什么是真理?真理的最基本屬性是什么?
20. 真理是標志主觀同客觀相一致的哲學范疇。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反映。( )
21.有用的觀念、理論就是真理。真理的內容是主觀的,形式是客觀的( )
22.在探索過程中,真理與謬誤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真理和謬誤往往相伴而行的。( )
22.把握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原理:
23.真理相對于特定的過程來說,都是客觀與主觀、實踐與理論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
24.把握認識的反復性、無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原理及方法論要求。
25.認識具有反復性和無限性,真理也具有反復性和無限性。( )
26.在真理的發展過程中,原有的真理性認識被推翻了。( )
27.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說明人的認識永遠達不到真理。( )
28.認識是一種圓圈式的循環運動,還是一種波浪式前進或螺旋式的上升過程?
29.獲得某一階段的認識不一定正確 ,往往要經過從認識到實踐,再從實踐到認識的多次反復才能獲得真理性認識。( )
30.意識、認識、理論都有正確錯誤之分。所起的反作用也不同。( )
第五課 尋覓社會的真諦
一、社會歷史的本質
1.為什么說勞動是社會歷史的起點?
2.勞動發展史是理解所有社會歷史奧秘的“鑰匙”。( )
3. 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 的。歷史觀的基本問題是 。劃分歷史唯物主義和歷史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是 。社會存在主要指 。
4.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如何理解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
5.社會意識與社會存在完全同步,如影隨形?
6.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就是指社會意識有時領先于社會存在,有時落后于社會存在?
7.唯物主義都承認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嗎?
8.為什么先進的社會意識能起推動作用呢?
9. “自然神不是別的,就是自然本身;人神不是別的,就是人本身” “并非神按照他的形象造人,而是人按照他的形象造神”說明什么哲學道理?
10.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能動作用只有通過人的實踐才能實現。( )
二、社會歷史的發展
11. 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12.生產方式決定著社會的性質和面貌,決定著社會形態的更替
13.生產方式的要素: 和 。生產力的基本構成要素 、 和 。
生產關系包括 、 和 ,其中起決定作用和核心是 。
14.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關系
15.在生產方式中,生產力是啊革命、最活躍的因素。( )
16.社會基本矛盾及普遍規律只貫穿于在階級社會和在階級社會中起作用?
17.生產力的變化、發展,會立即引起生產關系的變革?
18.馬克思:“手推磨產生的是封建的社會,蒸汽磨產生的是工業資本家的社會。”體現了什么哲理?
19.上層建筑是建立在一定 之上的 以及相應的 、 和 。
20.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關系
21. 下列屬于經濟基礎的有( )屬于上層建筑的有( )
A.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土地流轉,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
B.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C.政府職能轉變,簡政主權 D.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
E.民法典的頒布 F.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G.國家監察委員會的設立
H.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22.當上層建筑適合經濟基礎狀況時,它就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推動社會進步?
23. 兩大基本矛盾和兩大社會發展的規律
24.兩大社會發展規律是在社會主義社會才起作用.( )
25.使人類第一次解開社會歷史領域之謎,使關于社會歷史的理論第一次真正成為科學的是 。
26.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是 ,發展的過程是 。
27.社會發展是在社會主要矛盾的不斷產生、發展和解決中實現的。( )
28.階級斗爭是推動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 )
29.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是 ,這一矛盾是 的。
30.改革的相關理論(性質、目的、作用)
31.人類通過各種實踐活動不斷解決社會基本矛盾,推動社會由低級向高級發展。( )
三、社會歷史的主體
32.社會歷史是由人的實踐活動構成的,每個人都是歷史活動的參與者,因而也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歷史的主體。( )
33.社會發展的歷史首先是物質生活資料生產的歷史,是人民群眾創造的歷史。( )
34.為什么說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注意每一個具體的內容)
35.人民群眾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
36.人民群眾是物質生產的承擔者和社會生產力氣體現者。( )
37.人民群眾是一切精神財富形成和發展的源泉,為精神財富的創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質條件?
38.豐富的社會精神財富都是人民群眾創造直接創造出來的?
39.人民群眾只是在我國的改革開放時期是社會變革的主力軍?
40.人民群眾通過什么不斷推動社會歷史的進步和發展?
41.人民群眾是推動社會歷史發展的決定力量。( )
42.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的重要性
43.群眾觀點的基本內容
44.群眾路線的基本內容
第六課 實現人生的價值
1. 什么是價值?
2.哲學上的價值涵蓋了各個不同領域事物的價值,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性。( )
3.人的價值包括哪兩方面?
4.人的價值的評價標準是什么?評價人的價值主要看他的物質貢獻的大小?
5.人既是價值的創造者也是價值的享受者。( )
6. 人的價值就是創造價值,就是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
7.什么是價值觀?
8.一個人具有的價值觀,會對其一生產生深遠持久的影響。( )
9.價值觀的導向作用表現在哪?(具體)
10.價值觀對人生起積極的導向作用?
11.價值觀對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活動有重要的決定作用?
12.一個人走什么樣的人生道路,選擇什么樣的生活方式,都是在一定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的指導下進行的。( )
13.價值觀對人們改造世界活動的作用都是積極的,都會使人們成功?
14.價值觀承載著一個民族和國家的 ,體現著一個社會評判是非曲直的
15.對一個民族和國家來說,更持久、更深層的精神力量是全社會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觀。
16.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24個字基本內容
17.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 的集中體現,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 。
18.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體現了社會主義本質要求,繼承了中華傳統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成果,體現了民族精神。( )
19.要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外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內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 )
二、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
20.人們的價值判斷是在價值選擇的基礎上作出的。( )
21.各種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都是在社會實踐的形成的。( )
22.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兩大標準:
23.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有三大特征是:
24.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會因時間、地點和條件的變化而不同。( )
25.人們的社會地位不同、需要不同,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也就不同。( )
26.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階級性。( )
27.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 )
28.最高的價值追求是什么?
29.最大多數人的利益是最緊要和最具有決定性的因素。( )
三、價值的創造和實現
30.如何創造與實現人的價值?(具體)
31.勞動是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也是人的存在方式。( )
32.人只有在勞動中才能自由地彰顯和發揮自己的智力和體力、意志和情感,創造和實現自己的價值。( )
33.勞動是創造美好生活、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
34.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實現人生價值的的根本途徑?
35.一個人占有的財富越多,他自身的價值就越大?
36.人們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是什么?
37. 人的價值只能在個人奮斗中實現?
38. 價值的實現過程是在實踐和認識活動中施展自己能力的過程。( )
39. 人無德不立,品德是為人之本。( )
40. 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決定著人們的政治生活、社會生活和精神生活。
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是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