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哲學與文化】復習姓名 班級 學號第三單元 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注] 填空題直接寫上,選擇題直接選,問答題直接默寫,判斷題要求判斷,如果錯誤,請改正。1.哲學是文化的 。文化是民族的 ,是人民的 。第七課 繼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文化的內涵與功能1.文化的內涵:廣義的文化是指人類 和 世界的一切 及其創造的 和 。狹義的文化是相對于 、 而言的人類全部 ,既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具有 的內容,又包括自然科學和技術等 的內容。2.文化的特點:⑴文化的本質:文化是人類 的產物,純粹自然的東西不能稱為文化。⑵文化的核心是⑶文化與文明:文明與野蠻相對立,是人類進步和開化狀態的標志。文明是積極向上的,文化有先進落后之分。( )⑷文化載體:是物化形式,它 、 和 著文化的內容。文化載體是 的。3.“三觀”支配和影響著人們的文化實踐與文化生活。( )4.人類所從事的物質生產活動及其結果都不是文化本身。( )5.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6.經濟發展是文化發展的基礎,但這并不意味著發展始終與經濟發展完全同步。這說明文化具有相對獨立性。( )7. 文化的功能8.人創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著人。( )9.當代中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以認同、傳承和發展中華傳統文化為前提。( )二、正確認識中華傳統文化10.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 。11.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12.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特點: 。中華文化具有強大的 和 ,是中華民族共同文化特質的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 ,也是我們最深厚的 。13.如何正確對待傳統文化?14.為什么要把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15.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 )16.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激發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17.不忘本來才能面向未來,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新。( )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民族精神18.如何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19.創造性轉化側重文化內涵與表達形式的改造,創新性發展側重對文化內涵的補充、拓展和完善。( )20.中華民族精神的內容21.如何理解愛國主義?22.中華民族精神的有何作用?23.中國人民的精神品質有:(四偉大精神)24.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結晶。( )25.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人的革命精神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主體。在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過程中,中國共產黨人不斷為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時代內容。( )26.偉大抗疫精神,同中華民族長期形成的特質稟賦和文化基因一脈相承。( )27.在新時代,如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28.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以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著眼點。( )第八課 學習借鑒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一、文化的民族性與多樣性1.民族文化:⑴重要性:⑵核心和靈魂: ⑶體現:2.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生存與發展的精神根基。( )3.文化多樣性:⑴地位:⑵原因:⑶尊重文化多樣性的原因:⑷如何尊重文化多樣性?4.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世界才更加豐富多彩,充滿生機與活力。( )二、文化交流與文化交融5.文化交流的意義6.正是因為堅持求同存異、取長補短的原則,積極推進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才推動了人類文化的發展。( )7.如何進行文化交流,推動文化發展?8.文化交融是如何促進文化發展的?9.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豐富。( )10.推進人類文化交融,是讓世界變得更加美麗、各國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 )11.文化交融是彼此間文化的相互溝通,互通有無,使得文化得以傳播。文化交流強調的是不同文化的彼此滲透。文化交流側重于傳播,讓更多的受眾理解,文化交融指推出融匯多種文化特質的新文化。( )三、正確對待外來文化12.對待外來文化的正確態度13.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與中國具體國情相結合,才能發揮積極作用。( )14.如何對待外來文化?第九課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 ,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 、建設、 中創造的 文化和 文化,植根于 。2.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必須堅持以 為指導,堅守 ,立足當代中國現實,結合當今時代條件,發展面向 、面向 、面向 的, 的 的 的社會主義文化,構筑 、 、 ,為人民提供 。一、文化發展的必然選擇3.馬克思主義的傳入對中華文化發展有哪些影響?4.中國共產黨既是中國先進文化和積極引領者和踐行者,又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 )5.中華文化包括在五千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 文化和 文化。6.中華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 )7.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承載著黨和人民對國家獨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國革命的精神標識。( )8.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要求有哪些?9.如何判斷文化的生命力?10.為什么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必要性:重要性:二、文化發展的基本路徑11.文化發展的基本路徑是什么?(總述)12.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 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13.文藝工作者是文化發展的主體,文化發展要依靠他們。( )14.人民是一切文化產品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作源泉。( )15.人民是文化成果的最終享有者和受益者。( )16.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根本目的是:17.發展文化產業,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 )18.文化與時代的關系19.文化創新和發展的關鍵是 。20.問題是時代的聲音,只有立足時代、解決特定的時代問題,才能推動社會進步;只有傾聽特定的時代聲音,才能吹響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時代號角。( )21.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要堅持以 為指導,要 ,特別是要把握好 、 等資源。22.實現融合創新的要求是什么?三、文化強國與文化自信23.如何建設文化強國?(總述)24.大力發展健康有益文化,支持先進文化,努力改造或剔除腐朽文化,堅決抵制、依法取締落后文化,是我們加強文化建設的必然要求。( )25.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魂聚力,發揮它對 、 、 創作生產傳播的引領作用,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供源源不斷的 和 。26.要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 觀 觀 觀 觀。27.建立健全把經濟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文化創作生產體制機制。( )28.為什么要堅持文化自信?29.如何堅持文化自信?30.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31.堅定文化自信,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 )32.當代中國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自信。( )33.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必須( )A.堅持和完善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制度B.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C.加強黨對文化工作的領導,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D.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