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1課清朝前期的文學藝術》學案年級 七年級 課型 新授課 課時 1學 習 目 標 學習目標: 總體目標:了解曹雪芹創作《紅樓夢》,知道《紅樓夢》的思想內容和創作特色;了解昆曲、京劇的演變。 通過史料分析解釋《紅樓夢》的社會歷史意義和京劇的藝術成就,理解文學藝術是一定社會政治、經濟的反映(素養目標:歷史解釋、史料實證)。 通過本課學習,知道從思想主題和藝術表現手法兩個方面鑒賞文藝作品,提高鑒賞文藝作品的素養;培育人文主義精神和健康的審美情趣,激發對祖國傳統文化的自豪感(素養目標:家國情懷)。學習重、難點: 重點:《紅樓夢》的成就,京劇藝術 難點:《紅樓夢》的思想藝術特色自 學 內 容 學習過程 所思所想(筆記)閱讀課本,完成文學藝術小卡片; 卡片①: 《紅樓夢》知識卡片初名作者問世內容卡片② : “昆曲”知識卡片時間發展歷程代表作卡片③ 京劇知識卡片1790年,乾隆皇帝80壽辰 到北京獻藝。后來,徽調吸收昆曲、秦腔、京調、漢調等地方戲的有點加以創造,在 形成新的劇種“ ”。網上查閱資料并動手制作京劇臉譜; 寫出在預習中你所遇到的困難或疑問。課 堂 學 習 第一部分:收獲新知 核心問題探究一:清朝時期的主要時代特征。 核心問題探究二:觀看情景劇《劉姥姥進大觀園》,思考問題: 1.眾人聽了劉姥姥的話為何大笑,其背后反映了什么問題? 2.劉姥姥見到的賈府生活是怎樣的?這反映了什么問題? 核心問題探究三:欣賞昆曲《牡丹亭》片段,探討杜麗娘的人物形象。 【主題活動一】京劇講堂。 核心問題探究四:大家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有沒有自己的見解呢?我們應該如何去做呢? 【主題活動二】我與“經典”對話第二部分:牛刀小試 1.清朝有部小說,通過四大家族的興衰變化,深刻反映了我國封建社會末期的社會現實。有人曾評價“不看這部書,就不了解中國的封建社會”,這部小說可能是( ) A.《三國演義》B.《水滸傳》 C.《西游記》D.《紅樓夢》 2.昆腔成為全國性的大劇種是在( )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初 3.通過神奇的愛情故事,批判吃人的封建禮教的《牡丹亭》是誰的代表作( ) A.羅貫中 B.施耐庵 C.吳承恩 D.湯顯祖 4.明清小說以章回為結構,展開故事情節,刻畫人物形象。下列章回目錄選自《紅樓夢》的是( ) A.孫悟空三島求方,觀世音甘泉活樹 B.王熙鳳正言彈妒意,林黛玉俏語謔嬌音 C.諸葛亮舌戰群儒,魯子敬力排眾議 D.粱山泊吳用舉戴宗,揭陽嶺宋江逢李逵 5.京劇是中國的“國粹”,2010年11月16日京劇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下列關于京劇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京劇形成于北京地區,最初被稱為“皮黃戲” B.京劇是南方一些劇種融合并發展的產物 C.京劇正式形成于中國近代 D.京劇集中體現了中國戲曲的精華 6.昆曲已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下列有關昆曲的說法,正確的是( ) ①明中葉到清中期,是昆曲藝術的鼎盛時期 ②昆曲興起于江南昆山 ③昆曲的表演以載歌載舞為主要特征 ④清朝前期,發展到頂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7.《同光十三絕》反映的是清代形成并走向成熟的一劇種。關于這一劇種的表述正確的是( ) ①湯顯祖是該劇種最著名的劇作家 ;②該劇種誕生于全國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③它以徽劇、漢調為基礎并融合其他劇種 ;④后來該劇種逐漸走向世界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收 獲 與 反 思 【我的收獲】 【我的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