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實驗十一: 傳感器的簡單使用一、實驗原理1.傳感器能夠將感受到的物理量(力、熱、光、聲等)轉換成便于測量的量(一般是電學量).2.其工作過程如圖1所示:圖1二、實驗器材熱敏電阻、光敏電阻、多用電表、鐵架臺、燒杯、冷水、熱水、小燈泡、學生電源、繼電器、滑動變阻器、開關、導線等.三、實驗過程1.研究熱敏電阻的熱敏特性(1)實驗步驟①按圖2所示連接好電路,將熱敏電阻絕緣處理;②把多用電表置于“歐姆”擋,并選擇適當的量程測出燒杯中沒有熱水時熱敏電阻的阻值,并記下溫度計的示數;③向燒杯中注入少量的冷水,使熱敏電阻浸沒在冷水中,記下溫度計的示數和多用電表測量的熱敏電阻的阻值;④將熱水分幾次注入燒杯中,測出不同溫度下熱敏電阻的阻值, 圖2并記錄.(2)數據處理①根據記錄數據,把測量到的溫度、電阻值填入下表中,分析熱敏電阻的特性.次數 待測量溫度(℃)電阻(Ω)②在圖3坐標系中,粗略畫出熱敏電阻的阻值隨溫度變化的圖線.③根據實驗數據和R-t圖線,得出結論:熱敏電阻的阻值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隨溫度的降低而增大. 圖32.研究光敏電阻的光敏特性(1)實驗步驟①將光敏電阻、多用電表、燈泡、滑動變阻器按如圖4所示電路連接好,其中多用電表置于“×100”擋;②先測出在室內自然光的照射下光敏電阻的阻值,并記錄數據; 圖4③接通電源,讓小燈泡發光,調節滑動變阻器使小燈泡的亮度逐漸變亮,觀察表盤指針顯示電阻阻值的情況,并記錄;④用手掌(或黑紙)遮住光,觀察光敏電阻的阻值又是多少,并記錄.(2)數據處理把記錄的結果填入下表中,根據記錄數據分析光敏電阻的特性.光照強度 弱 中 強 無光照射阻值(Ω)結論:光敏電阻的阻值被光照射時發生變化,光照增強電阻變小,光照減弱電阻變大.四、注意事項1.在做熱敏實驗時,加開水后要等一會兒再測其阻值,以使電阻溫度與水的溫度相同,并同時讀出水溫.2.光敏實驗中,如果效果不明顯,可將電阻部分電路放入帶蓋的紙盒中,并通過蓋上小孔改變射到光敏電阻上的光的多少.3.歐姆表每次換擋后都要重新調零.五、實驗改進對于熱敏電阻的特性,可用以下實驗進行:如圖5所示,將多用電表的選擇開關置于“歐姆”擋,再將多用電表的兩支表筆與負溫度系數的熱敏電阻RT的兩端相連,這時表針指在某一刻度,觀察下述操作過程中指針的偏轉情況:圖5操作一:往RT上擦一些酒精.操作二:用吹風機將熱風吹向電阻.根據指針偏轉方向判定熱敏電阻的特性.六、實驗分析1.操作一中指針左偏,說明RT的阻值增大;酒精蒸發吸熱,溫度降低,所以熱敏電阻的阻值隨溫度的降低而增大.2.操作二中指針右偏,RT的阻值減小,而電阻RT溫度升高,故熱敏電阻的阻值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優點:改進后的實驗簡單易操作,同學們能很快得出結論. (例1.(★★)熱敏電阻是傳感電路中常用的電子元件,現用伏安法研究熱敏電阻在不同溫度下的伏安特性曲線,要求特性曲線盡可能完整。已知常溫下待測熱敏電阻的阻值為4 Ω~5 Ω。熱敏電阻和溫度計插入帶塞的保溫杯中,杯內有一定量的冷水,其備用的儀表和器具有:盛有熱水的熱水瓶(圖中未畫出)、電源(3 V,內阻可忽略)、直流電流表(內阻約1 Ω)、直流電壓表(內阻約5 kΩ)、滑動變阻器(0~20 Ω)、開關、導線若干。在方框中畫出實驗電路圖,要求誤差盡可能小。(2)根據電路圖,在圖實Ⅺ-4所示實物圖上連線。(3)簡要寫出完成接線后的主要實驗步驟。)【考點】熱敏電阻特性的研究【解析】(1)為獲得更多的數據,應使電壓從零開始,故滑動變阻器應采用分壓接法。由于待測熱敏電阻阻值約4~5 Ω,故應采用電流表外接法,電路圖如圖所示。按電路圖連接實物圖如圖所示。(3)①往保溫杯中加入一些熱水,待溫度穩定時讀出溫度計示數;②調節滑動變阻器,快速測出幾組電流表和電壓表的值;③重復①、②,測量不同溫度下的數據;④繪出各測量溫度下熱敏電阻的伏安特性曲線。【答案】見解析【教學建議】 本題除了考察熱敏電阻問題還考查了滑動變阻器的接法,電流表的接法,實物圖的連接,實驗步驟的考查,實物圖的連接容易出現錯誤。(例2.(★★)為了節能和環保,一些公共場所使用光控開關控制照明系統。光控開關可采用光敏電阻來控制,光敏電阻是阻值隨著光的照度而發生變化的元件(照度可以反映光的強弱,光越強照度越大,照度單位為lx)。某光敏電阻RP在不同照度下的阻值如下表:照度(lx)0.20.40.60.81.01.2電阻(kΩ)754028232018(1)根據表中數據,請在給定的坐標系(圖實Ⅺ-5)中描繪出阻值隨照度變化的曲線,并說明阻值隨照度變化的特點。(2)如圖實Ⅺ-6所示,當1、2兩端所加電壓上升至2 V時,控制開關自動啟動照明系統,請利用下列器材設計一個簡單電路,給1、2兩端提供電壓,要求當天色漸暗照度降低至1.0(lx)時啟動照明系統,在虛線框內完成電路原理圖。(不考慮控制開關對所設計電路的影響)提供的器材如下:光敏電阻RP(符號,阻值見上表);直流電源E(電動勢3 V,內阻不計);定值電阻:R1=10 kΩ,R2=20 kΩ,R3=40 kΩ(限選其中之一并在圖中標出)開關S及導線若干。)【考點】光敏電阻的特性及其應用【解析】(1)光敏電阻的阻值隨光照度變化的曲線如圖所示。光敏電阻的阻值隨光照度變化特點:光敏電阻的阻值隨光照度的增大非線性減小。根據串聯電阻的分壓關系,E=3 V,當照度降低至1.0(lx)時,其電壓升至2 V,由圖線知,此時光敏電阻RP=20 kΩ,URP=2 V,串聯電阻分壓UR=1 V,由==2得:R==10 kΩ,故選定值電阻R1,電路原理圖如圖所示。【答案】見解析【教學建議】 常見的光傳感器有:光敏電阻、光電管、光電二極管、光電三極管等。光敏電阻在被光照射時電阻發生變化,其原因是做光敏電阻的材料硫化鎘是一種半導體材料,無光照時,載流子極少,導電性能不好,隨著光照的增強,載流子增多,導電性變好。(例3.(★★)如圖10-3-7所示為某種電子秤的原理示意圖,AB為一均勻的滑線電阻,阻值為R,長度為L,兩邊分別有P1、P2兩個滑動頭,P1可在豎直絕緣光滑的固定桿MN上保持水平狀態而上下自由滑動,彈簧處于原長時,P1剛好指著A端,P1與托盤固定相連,若P1、P2間出現電壓時,該電壓經過放大,通過信號轉換后在顯示屏上將顯示物體重力的大小。已知彈簧的勁度系數為k,托盤自身質量為m0,電源電動勢為E,內阻不計,當地的重力加速度為g。求:(1)托盤上未放物體時,在托盤自身重力作用下,P1離A的距離x1;(2)托盤上放有質量為m的物體時,P1離A的距離x2;(3)在托盤上未放物體時通常先校準零點,其方法是:調節P2,使P2離A的距離也為x1,從而使P1、P2間的電壓為零.校準零點后,將物體m放在托盤上,試推導出物體質量m與P1、P2間的電壓U之間的函數關系式。)【考點】壓力傳感器的應用【解析】托盤的移動帶動P1移動,使P1、P2間出現電勢差,電勢差的大小反映了托盤向下移動距離的大小,由于R為均勻的滑線電阻,則其阻值與長度成正比。(1)由力的平衡知識知:m0g=kx1,解得x1=。(2)放上重物重新平衡后m0g+mg=kx2,解得x2=。(3)由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知E=IR由部分電路歐姆定律:U=IR串由=其中x為P1、P2間的距離,則x=x2-x1=,聯立解得m=U。【答案】(1) (2) (3)m=U【教學建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知道實驗要測量那些內容,會自己安排實驗過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