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專題復習可以立足“是什么、為什么和怎么做”三個思維層次來分析?!笆鞘裁础睆娬{文化的內涵和實質?!盀槭裁础笔侵笧槭裁匆l展文化,主要強調文化對社會、文化對人的積極作用?!霸趺醋觥本褪菑娬{如何去發展文化,主要從文化交流、文化傳承和文化創新來分析。突出了一個重點和四對關系。一個重點就是文化的作用,重點考查文化對經濟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的作用。四對關系就是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系,現代文化與傳統文化的關系,社會實踐與文化創新的關系,文化作用與文化發展的關系。應 試 指 導年份 考 點2010 T18:文化對塑造人生的作用(單選)T20:尊重文化多樣性(單選)T21:傳統文化的特點及影響(單選)T22: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單選)T37 (2): 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探究)加強文化交流的意義(探究)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探究)文化創新與借鑒、融合的關系(探究)2011 T20: 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單選)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單選)T21:文化的多樣性(單選)2012 T20:影響文化傳播的重要因素(單選)T21: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動力(單選)T29:文化對人影響的特點(單選)T37(3):文化創新與繼承的關系(探究)2013 T20:文化建設(單選)T21: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文化影響人的特點(單選)T22:文化對人的深遠持久的影響(單選)T23:文化傳播、文化的多樣性、中華文化(單選)T34:文化多樣性、傳統文化的繼承、中華文化的作用(單選)【命題特征】本部分是《文化生活》材料題考查的重點,材料題主要集中在文化的作用、文化交流和文化創新。從試題類型上看:試題呈現形式實現了由體現類、原因類和措施類,向開放性和探究類試題轉變,2013年試題以“如何認識、提建議、闡釋內涵”等開放性設問為主。試題呈現形式由時事類試題向案例類試題轉變,更加注重考生對具體案例的解讀和分析能力。【學法指導】2014年的備考復習中,我們必須立足整個教材:結合文化的作用,分析先進文化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作用;結合文化發展、創新的途徑,認識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的措施;結合文化的作用、傳統文化的傳承認識文化環境治理活動。這一專題是講文化的共性,專題九是講文化的個性,兩者是哲學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不能割裂開。專 題 整 合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影響:在經濟的基礎上 (1) 經濟是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政治決定(2) 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經濟、政治,給經濟、政治以重大的影響。文化對經濟、政治的反作用具有雙重性,不同性質的文化所起的作用不同,對經濟、政治的影響不同,對人類社會的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先進的、健康的文化對社會發展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腐朽的、沒落的文化對社會的發展起重大的阻礙作用相互交融:在時代發展的進程中 (1) 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一方面,在經濟發展中,科學技術的作用越來越重要。為推動經濟建設,發展教育事業、培養各種高素質人才、提高勞動者素質越來越重要。另一方面,隨著文化產業的發展,文化消費更加豐富,文化生產力在現代經濟的總體格局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2) 文化與政治相互交融。從國內方面說,隨著民主和法制建設的發展,人們為了更好地參與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養。從國際方面說,隨著世界多極化的發展,奉行霸權主義的國家,借助文化滲透的方式,竭力推銷自己的價值觀念,企圖削弱和取代別國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強權政治。這使世界范圍內反對文化霸權主義的斗爭,成為當代國際政治斗爭的重要內容。只有大力培養和弘揚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才能抵制西方敵對勢力西化、分化的圖謀,反對文化霸權主義 辨一辨 有人認為:經濟決定文化,文化與經濟的發展是同步的。這話對嗎 提示: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對人類社會的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先進的、健康的文化對社會發展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腐朽的、沒落的文化對社會的發展起重大的阻礙作用。整體上講,經濟是基礎,經濟的發展會決定或帶動文化的發展。但兩者有同步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因為文化具有自身的傳承性和相對的獨立性。 【典型例題1】 (2013·江蘇卷) 韓國某外交官說:“如果外國人對韓國歌手有更多的關注,逐漸地他們就會喜歡上韓國……如果他們喜歡韓國,他們就會購買更多的韓國產品。這就是我們試圖推廣的。”這啟示我們( )① 文化對經濟具有反作用 ② 文化生產力對現代經濟起決定作用?、?必須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文化影響人們的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對點訓練1】 (2013·南通一模) 11月11日“光棍節”是青年人創造并熱捧的新節日。2012年“光棍節”,電商們瞅準契機大搞促銷,僅淘寶一家當天就銷售191億元。這表明( )A. 文化產業迅速崛起B. 文化是一種社會精神力量C. 文化是人的精神活動D. 文化的經濟功能越來越強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文化在綜合國力的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表現 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已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文化與綜合國力的關系)發展文化的必要性 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的嚴峻挑戰,要想在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要大力發展先進文化。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文化是綜合國力競爭中維護自身經濟安全必不可少的精神武器文化的重要性 我國必須把文化建設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戰略任務,牢牢把握住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優先發展教育和科技,為經濟建設提供正確的方向保證、不竭的精神動力和強大的智力支持 議一議經濟和科技是綜合國力競爭的基礎,因此,文化的發展對國家、社會的發展影響不大。提示:文化是一個民族和國家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根基,是區別于其他民族和國家的重要標志。文化不僅是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也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強大精神動力。在當代,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綜合國力的增強,都依賴于科學技術的進步,依賴于文化發展水平及其影響力。文化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典型例題2】 (2013·江蘇卷)2013 年全國“兩會”上,一些代表、委員指出,我國文化演出市場存在追求豪華演出效果、高票價盛行等現象,這讓普通民眾難以享受到文化惠民的成果。這說明( )① 文化演出市場需要加強引導 ② 文化演出是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文化演出豐富了民眾的文化生活?、?文化演出要兼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對點訓練2】 《“十二五”時期文化產業倍增計劃》提出,“十二五”期間,文化部門管理的文化產業增加值年平均現價增長速度高于20%,2015年比2010年至少翻一番,實現倍增。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依據有( )① 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文化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經濟、政治決定文化 ④ 經濟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文化對人影響的特點區別“深遠持久”與“潛移默化”特 點 區 別深遠持久 “縱”(時間)的影響,經年累月所形成的文化習慣對人的影響是難以抹去的潛移默化 “橫”(空間)的影響,文化氛圍在無形中不知不覺影響人的思想和行為 議一議 處在一定的文化環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較高的文化素養。提示: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不是有形的、強制的。處在一定文化環境中有利于形成一定的文化素養。但人的文化素養的形成過程,往往是自覺學習、主動感悟文化的過程,只有主動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的熏陶,才會形成較高的文化素養。 【典型例題3】 (2013·江蘇卷) 某著名大學校長認為,一所大學所能給予學生最寶貴的東西是心靈。精神家園里沒有了心靈,人就不可能去思考自己生命的意義和價值,也就不可能對他人、對社會有真正的情感和責任。這是因為( )A. 文化能夠增強人的精神力量B. 思想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修養相互促進C. 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D. 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是文化素養的核心【對點訓練3】 (2013·廣東卷)2013年3月,廣東某市的讀書月活動提出,文化強市從閱讀開始。建設文化強市過程中,讀書的意義不可替代。之所以強調讀書的文化意義,是因為( )① 文化在人民大眾的生活中占據主導地位?、?先進文化是文化和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 ③ 文化為社會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文化影響人的實踐、認識活動和思維方式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尊重文化的多樣性文 化 多 樣 性文化多樣性的含義及其表現(是什么) ①含義:我們所說的文化多樣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樣性。②表現:文化多樣性內容上表現在語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理論、文學藝術、民居建筑、風俗習慣等各個方面。在形式上主要表現為:民族節日、文化遺產的多樣性要尊重文化的多樣性(為什么) ①尊重文化多樣性是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內在要求。每個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每個民族的文化都是這個民族歷史發展的產物和人民智慧的結晶,尊重文化多樣性,吸取其他民族文化精華,才能發展本民族文化。②尊重文化多樣性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一個民族的文化成就,不僅屬于這個民族,而且屬于整個世界,每個民族的文化,都以其鮮明的民族特色豐富了世界文化。③只有保持文化多樣性,世界才更加豐富多彩,充滿生機和活力對待文化多樣性(怎么辦) ①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②必須遵循各國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③尊重差異,理解個性,和平相處,共同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④進行文化交流,文化傳播。⑤做傳播中華文化的使者。⑥面向世界,博采眾長。⑦既反對封閉主義,又要反對民族虛無主義 辨一辨文化的多樣性等同于文化的多元化。文化的多樣性主要是從文化的表現形式來說的,所謂文化的多樣性,主要是指人類文化的表現形式豐富多彩。文化內容的差異、地域文化的特色都是文化樣性的表現。而文化的多元化則主要是從文化的來源和性質來說的。由于不同地域文化產生的社會基礎不同,其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根本原則也不同。文化的多元化是文化多樣性的一種表現,但不是文化多樣性的發展方向。因此,兩者是不同的?! ?br/>【典型例題4】 (2013·江蘇卷)城鎮化正在深刻地改變著中國。今天,中國的城鎮人口已經超過了農村人口,“農耕社會,鄉土中國”逐漸轉變為“工業社會,城市中國”。城鎮化加快了中國農村現代化的進程,一個全新的城市文明時代似乎正在悄然到來。在城鎮化的浪潮中,大批村莊被合并,許多富有特色的傳統村落不斷消失。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描繪的那種“一片冬麥,一片高粱,十里荷塘,十里果香”的田園景象日益不再。有人傷感地說:“不要問我從哪里來,因為我已經沒有故鄉?!?br/>結合材料,回答問題:運用《文化生活》知識,說明為什么有人會對鄉村的衰落感到惋惜。【對點訓練4】 (2013·南京、鹽城一模) 2012年韓國歌曲《江南Style》憑借歡快的節奏,獨特的舞蹈,迅速風靡全球,受到各國人民的喜愛。這表明( )A.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B. 世界各國人民的欣賞水平趨于一致C. 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個性和特征D. 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有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影響文化發展的主要因素 具 體 表 現社會制度的更替 是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推動的。每當社會制度發生新舊更替時,文化也會以一個新的文化形態取代舊的文化形態過程。代表新的政治、經濟力量的新文化,通過反對代表舊的政治經濟力量的舊文化節的斗爭,有力地促進文化的進步科學技術的進步 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動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當代信息技術進步和運用,使得收集、選擇、傳遞等文化資源的手段和方式發生了根本的變革,極大地促進了文化的傳播、繼承和發展思想運動的興起 思想運動的興起往往成為社會變革的先導,不同的思想文化在思想運動中相互撞擊,從而催生社會變革,也促進文化的發展議一議文化交流中“以我為主”與“海納百川”是矛盾的。提示:不矛盾?!耙晕覟橹鳌?有利于永葆文化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競爭力,有利于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海納百川”表明文化競爭不排斥文化合作,不同文化之間可以相互借鑒、交流、融合、共處。 【典型例題5】 (2013·廣東卷)2013年1月,教育部發布貫徹《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的通知,要求將書法教育納入中小學教學體系。甲認為,這樣可以化解漢字書寫危機;乙認為,在鍵盤時代學書法是浪費時間。據此,以下說法正確的有( )① 甲的合理之處在于認識到傳統文化是文化發展的根源 ② 乙的不足之處在于漠視了新媒體時代書法的文化價值 ③ 書法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修養,形成完美人格④ 書法教育傳遞傳統文化的精神,培養審美能力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對點訓練5】 (2013·揚州中學) 北京市各區縣交管部門在多所中小學組織了“小手拉大手,共創首都文明交通環境”主題宣講活動,希望通過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甚至整個社會共同營造“文明交通 綠色出行 從我做起”的良好社會氛圍。這是因為教育( )① 是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 ② 是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是改善交通狀況的關鍵 ④ 對人有潛移默化的影響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文化創新與借鑒、融合的關系1. 文化創新的途徑(1) 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2) 著眼于文化的繼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創新的重要途徑之一。(3) 面向世界,博采眾長是文化創新的又一條重要途徑。(4) 文化創新中要把握好當代文化與傳統文化、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系,反對“守舊主義”和“封閉主義”,反對“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辨一辨 文化創新的淵源和源泉是一回事。提示:不能混為一談。文化創新的淵源是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中的一切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文化創新的源泉是社會實踐,是唯一的來源,也是文化創新的本質。 【典型例題6】 (2013·江蘇卷) 近期,中國電視劇《媳婦的美好時代》在坦桑尼亞熱播,讓坦桑尼亞老百姓了解到中國老百姓生活的酸甜苦辣。但是該劇在翻譯成斯瓦西里語時,“小叔子、小舅子、小姑子、妯娌”等稱呼只能簡單處理為“哥哥、姐姐”。這表明( )① 中華文化具有包容性 ② 大眾傳媒具有文化傳遞的功能?、?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文化交流應以我為主、為我所用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對點訓練6】 (2013·南京二模) 央視春晚,作為傳統年夜大餐與凝聚十幾億中國人親情與鄉愁的符號,盡管眾口難調,但開門辦春晚的理念深得觀眾歡迎,從阿寶、李玉剛到旭日陽剛、唐山菜農等一批草根明星登上春晚舞臺,開創了央視春晚30多年來的“新紀元”。這說明文化創新應該( )A. 正確處理中華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系B. 借助于不斷發展的現代文化傳播手段C. 正確處理當代文化與傳統文化的關系D. 著眼于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需求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必由之路1.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宏偉目標。這個目標,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相適應,與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目標相銜接,與我國深厚文化底蘊和豐富文化資源相匹配。2.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必由之路。這個路徑是由我國社會制度、發展道路和黨的性質決定的,是由繼承和創新中華民族優秀歷史文化的要求決定的,是由我國文化自身發展規律和人民群眾根本意愿決定的,是由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現實需要決定的。3.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和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路徑和目標的關系。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是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實現綜合文化復興的唯一正確道路,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必由之路。 【典型例題7】 下圖漫畫《十指連心》給我們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啟示是要( )① 打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牢記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原則 ④ 繼承和創新中華民族優秀歷史文化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對點訓練7】材料一 某市青少年上網情況調查表向家長隱瞞上網情況的學生占上網學生的比例 患網絡成癮癥的中學生占中學生的比例 受網絡暴力、色情文化影響誘發的犯罪占青少年犯罪的比例54% 14.8% 57% (1) 依據調查信息,有的同學認為,網絡文化是腐朽文化,應予以取締。請你評析這一觀點。材料二 2012年1月28日,溫家寶在中國政府網和網友進行了在線交流并發表重要講話。他要求,要使互聯網成為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沿陣地,成為促進人們精神生活健康發展的廣闊空間。(2) 運用所學《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知識,就如何用先進文化占領網絡陣地提出幾點合理化建議。洞 悉 熱 點建設文化強國,增強文化活力【熱點播報】2013年7月7日,由光明日報社、中國發明協會主辦的“全國漢字輸入大賽”在北京啟動。大賽旨在弘揚漢字文明,促進漢字文明與數字化文明更好地結合。2013年6月1日,以“多彩民族文化·人類精神家園”為主題的第二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在成都開幕。2013年1月5—6日,以“文化創新戰略:創意與科技”為主題的2013第十屆中國文化產業新年論壇在北京大學開幕。以文化創意和科技創新為手段,打造文化產業新興業態,顯著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融合文化創意與科技創新,實現“文化強國”和“美麗中國”的莊嚴使命。【命題透視】1. 加大文化發展,從《經濟生活》的角度看,涉及哪些角度 提示:消費對生產有反作用。增加文化消費總量,提高文化消費水平,是文化產業發展的內生動力。全面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2. 中共“十八大”提出必須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從《政治生活》的角度看,涉及哪些方面 提示: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國際競爭的實質。3.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從《文化生活》的角度,涉及哪些方面 提示: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文化成為國家核心競爭的重要因素。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文化創新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4. 運用《文化生活》知識,分析如何讓中國優秀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提示:問題涉及立足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堅持繼承與創新相結合,對傳統文化“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加強中外文化的交流、借鑒與融合,面向世界,博采眾長。堅持正確的方向,正確處理當代文化與傳統文化、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系。5. 從哲學的角度,說明傳媒企業應該如何生產文化產品。提示:可以考慮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堅持正確的價值取向,要站在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立場上想問題、辦事情,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和歷史的創造者,要樹立群眾觀點,走群眾路線等。【典例剖析】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某校高三學生以“心系文化發展”為主題開展探究活動。請你參與其中。 聚焦文化產業探究目的 探究手段 成就 不足 對策提高自身實踐能力;為文化產業發展獻計獻策 圖書查閱、走訪、網上搜集等 文化產業增加值連續四年保持18%以上增幅,“領跑”經濟;千億產業群初具規模、蓄勢待發;動漫等新文化業態發展壯大;文化消費總量、消費水平不斷提高 豐富的文化資源沒有開發利用,民間融資困難;文化市場環境還不完善;文化消費的促進作用有限;政府投入不足 傳華夏文明,承炎黃風韻,建文化強國,促中華崛起 (1)針對文化產業存在的不足,運用《經濟生活》知識回答國家應如何發展文化產業,并請用實踐是認識發展動力的觀點談談對上述探究活動的認識。發展文化事業同學們在調查中發現,城市化過程中,受舊的傳統習俗、文化教育水平等多方面的影響, “市民”的文明素質與現代城市文明存在著諸多的不協調;“市民”的文化生活單一,迷信盛行,公共文化設施陳舊……(2) 針對上述不和諧現象,請你從精神文明建設的角度提出合理的建議。傳播傳統文化備受關注的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于10月11日揭曉。瑞典文學院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宣布,中國作家莫言摘獲這一獎項。在回答記者關于老家的提問時,莫言回答說:“在這片土地時感受不深,離開時卻魂牽夢縈,尤其像我這樣寫鄉土的作家?!迸_灣作家龍應臺表示,莫言得獎,代表著“最泥土的人就最國際”。(3) “最泥土的人就最國際”體現的哲學道理是什么 “神舟十號”實現中國夢【熱點播報】2013年6月11日17時38分,“神舟十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順利升空,中國第二位女航天員王亞平與男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聯袂出征太空。船箭起飛10多分鐘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張又俠宣布:“神舟十號”載人飛船準確進入預定軌道,發射圓滿成功。中國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首次應用性飛行,也由此正式拉開序幕。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當天親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觀看“神舟十號”載人飛船發射,并在航天員出征前來到航天員公寓問天閣,為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出征太空壯行。“神十”的成功發射,是中國航空事業上的重要里程碑,標志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進入應用階段,意味著中國已經擁有了一個可以實際應用的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說明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納起來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命題透視】1. “神十”的成功發射體現了哪些《經濟生活》的道理 提示:涉及角度: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大力發展生產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生產與消費的關系。消費對生產具有重要的反作用。太空經濟可以改變生活,并帶動新產業的出現。財政的巨大作用。國家通過財政可以有力地促進科技事業的發展,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加強宏觀調控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能夠發揮國家集中人力、財力、物力辦大事的優勢,使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做得更好、更有成效。載人航天工程離不開國家的宏觀調控。2. 從《政治生活》的角度,談談黨和國家為什么要發展航空科技。提示:涉及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中國共產黨是現代化建設事業的領導核心。政府要加強行使職能。和平與發展是當代世界的主題。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順利推進,為促進人類的科技事業進步,推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3. 用《文化生活》的有關知識,分析“神十”的成功發射意味著什么。提示:問題涉及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能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弘揚中華民族精神。中華民族精神始終是維系中華各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紐帶,是支撐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強大的精神動力。載人航天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生動體現。4. 從《生活與哲學》的角度,分析“神十”的成功發射體現的哲理。提示:整體與部分的關系。主觀能動性與客觀規律性的關系。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量變與質變的統一,要做好量的準備,促進事物的質變。人的價值在于創造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上萬名科技工作者參加了“天宮一號”“神州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等科研工作,他們不計較個人名利和得失,埋頭苦干,在奉獻中實現了人生價值。【典例剖析】(2013·南京二模)人生因夢想而高飛,人性因夢想而偉大。夢想是生命中無形的翅膀,唯有夢想,我們才會更加卓越。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上大學成為那個時代青年人的夢想。城鄉二元結構的羈絆,擁有一個城鎮戶口成為上個世紀許多農村家庭的夢想。進入21世紀,人們的夢想更加多樣、更加豐富,有人希望在城市立足,有人渴望回歸田園;有人夢想華麗的舞臺,有人渴望平凡的穩定……而更好的教育、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美麗的生態、更充分的政治參與、更具國際影響力的祖國……這些平凡的夢想匯聚起來,便是個人的命運、社會的脈動、國家的方向。黨領導人民為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勝利而進行的不懈奮斗,必將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更為精彩的輝煌篇章,13億人擁抱屬于自己的“中國夢”。國家好,民族好,家庭與個人才會好。每個人的前途命運都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盤點2012年為擁有一個美好中國而付出的人,他們通過自己的堅守和努力,讓他們的夢想,成為中國夢的一部分。中國夢需要偉大文學塑造民族靈魂,于是我們收獲莫言;中國夢需要能激勵一代人的偶像,于是我們收獲劉洋;中國夢需要平凡人的堅守,于是我們收獲了感動國人的“最美女教師”“最美司機”……他們都是中國夢的成就者。無論是美好社會,還是美好人生,都始于平常一點一滴的努力。閱讀上述材料,探究下列問題:(1) 運用《文化生活》知識,分析人們夢想差異的原因。(2) 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是本世紀前20年中國人民的共同夢想。請你說明實現這一夢想的經濟、政治意義。(3) 今天的“中國夢”由億萬國人的夢想匯聚而成。請寫出你的人生夢想,并運用認識論的觀點談談如何實現這一夢想。課 堂 評 價1. (2013·蘇、錫、常二模) 作為黨報,《人民日報》給讀者的印象一直是認真、嚴肅,但繼前幾年的“給力”之后,最近“元芳”等網絡流行語也登上了《人民日報》。主流媒體使用如此“潮”的流行語,引起了廣泛的爭議。這表明( )① 文化是人創造的,又影響著每一個人?、?由于人們立場、觀點不同,對同一對象會產生不同的認識?、?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文化就是先進文化 ④ 人們的意識活動具有自覺選擇性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2. (2013·海南卷) 我國西南地區的懸棺文化散發著謎一般的魅力。考古人員在四川珙縣發現371幅歷經風雨的懸棺巖畫。畫面中的釣魚狩獵、騎馬競技、舞蹈雜耍、舞刀弄劍等場景依稀可辨,讓現代繪畫藝術家驚嘆不已。該考古發現佐證了( )① 精神文化越古老越接近社會生活的本質 ② 精神文化總是人們社會實踐的產物?、?精神文化的價值不因時代變遷而改變?、?精神文化的展示離不開一定的物質載體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3. 歌劇《木蘭詩篇》是我國藝術家創作的一部優秀作品。該劇吸納歐洲歌劇藝術的表現手法,融入中國戲曲的表演形式,謳歌了偉大的民族精神,在國內外獲得高度評價。這表明( )A. 不同民族文化的競爭促進了文化融合B. 不同藝術形式的融合有助于文化發展C. 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是文化發展的關鍵D. 東西方藝術都應當保持各自的民族特色4. (2013·南京二模) “每逢佳節倍思親?!痹谥袊?尤其在春節來臨之際,離家在外的游子眼中往往只有一個目標——回到故鄉,回到親人身邊。這說明( )① 傳統文化具有繼承性?、?文化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傳統文化具有民族性?、?傳統習俗具有相對穩定性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5. 2011年6月,黑龍江公安消防部隊舉行英模事跡報告會。開展這一活動有助于( )① 維護人民的基本文化權益?、?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前進方向?、?培育“四有”公民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6. 《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全面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既要讓人民過上殷實富足的物質生活,又要讓人民享有健康豐富的文化生活。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同時,自覺把文化繁榮發展作為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第一要務的重要內容,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一個基本要求,進一步推動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更好地滿足人民精神需求、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為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動力、有力輿論支持、良好文化條件。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切實擔負起推進文化改革發展的政治責任,把文化建設擺在全局工作重要位置,加快發展文化產業,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請運用《文化生活》的有關知識,回答在文化建設中應怎樣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趁熱打鐵,事半功倍。請同學們及時完成《題型分類研究暨配套檢測與評估》中的練習。(見第61—62頁)專題八 文化與文化傳承創新【專題整合】【典型例題1】 B 【解析】本題以韓國外交官的觀點切入,考查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文化影響人的特點。抓住韓國歌手→喜歡韓國→再到購買韓國產品這一傳導路徑。從關注韓國歌手,喜歡韓國,再到購買韓國產品,體現了文化對經濟的反作用,說明要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①③應選。文化生產力對現代經濟的作用越來越大,但不起決定作用,②錯誤。④說法本身正確,但題干強調是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不選。【對點訓練1】 D 【典型例題2】 B 【解析】本題以文化演出市場的現象為切入,考查文化建設。答題時緊緊抓住“普通民眾難以享受到文化惠民的成果”這一指向性。文化演出市場追求豪華演出效果、高票價盛行等現象,讓普通民眾難以享受到文化惠民的成果,說明需要加強引導,需要堅持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①④應選。題干沒有涉及文化傳播,②不選。③與題干的意思相反。【對點訓練2】 A【典型例題3】 D 【解析】本題以某大學校長的觀點為切入,考查文化對人的深遠持久的影響。題干強調精神家園里心靈的重要性,即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文化素養的重要性,D項正確。優秀的文化增強人的精神力量,A項說法本身不準確。思想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修養之間既對立又統一,B項說法片面。題干涉及的是文化對人深遠持久的影響,C項不選。【對點訓練3】 D【典型例題4】(1) ① 鄉村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鄉村的衰落不利于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② 鄉村承載著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是文化多樣性的重要體現。③ 鄉村寄托了人們的鄉情鄉思,可以增強人們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宿感。【解析】本問以城鎮化建設為背景,主要考查文化多樣性、傳統文化的繼承、中華文化的作用、矛盾的基本屬性等知識的綜合運用。解答時抓住鄉村這一文化載體,以及矛盾的基本屬性這一限定。首先要從鄉村入手,把鄉村與鄉村中蘊涵的文化聯系起來,然后從鄉村作為傳統文化的載體以及鄉村文化作用的角度分析,鄉村文化的作用可以從展現地域特色文化、增強文化認同感和歸宿感等角度分析。【對點訓練4】 A【典型例題5】 D 【解析】抓住材料中的關鍵信息點“將書法教育納入中小學教學體系”,說明書法教育的重要性。以上分析,甲的觀點有合理性,但①表述錯誤,文化發展的根源是實踐,不是傳統文化。乙的說法認為浪費時間,對此了解不足。②分析正確,要選。③的觀點錯誤,太絕對。④觀點正確,要選。因此,選D。【對點訓練5】 D【典型例題6】 C 【解析】本題以中國電視劇走出向世界為視角,考查文化傳播、文化的多樣性、中華文化等知識。解答時抓住中國電視劇走向坦桑尼亞,但有些稱呼只能簡單處理,進行分析。電視劇《媳婦的美好時代》讓坦桑尼亞老百姓了解到中國老百姓生活,體現了大眾傳媒具有文化傳遞的功能,②應選。該劇在翻譯成斯瓦西里語時,對中國文化中的稱呼只能簡單處理,體現了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③應選。題干體現了文化差異,沒有體現中華文化的包容性,①不選。題干沒有說明文化交流的“以為為主”的原則,④不選。【對點訓練6】 D【典型例題7】 B【對點訓練7】 (1) ① 文化有先進與落后、健康與腐朽之分,網絡文化也是如此。網絡文化中的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暴力色情文化等都屬于腐朽文化,它阻礙社會的發展,毒害人們的心靈,對此必須堅決抵制、依法取締。② 先進的、健康的網絡文化對社會、對人生有促進作用,對此則應支持和發展。③ 把網絡文化與腐朽文化等同起來,對網絡文化一概取締的觀點是不對的。(2) ① 政府要切實履行文化職能和社會公共服務職能,利用網絡平臺大力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引導人民抵制各種錯誤和腐朽思想的影響。② 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大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③ 積極發展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文化。④ 公民要加強科學文化修養和思想道德修養,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自覺抵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侵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是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實現綜合文化復興的唯一正確道路,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必由之路。【洞悉熱點】熱點1 (1) 經濟:要把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與宏觀調控相結合,充分運用各種資源發展文化產業;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營造良好的市場秩序。增加居民收入,抑制通貨膨脹,擴大文化消費。增加財政支出,發揮財政對文化產業的促進作用。哲學:① 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性活動,具有主觀能動性。② 實踐的需要推動認識的發展。文化產業的發展需要同學們為之獻計獻策、提出新戰略和新目標。③ 實踐的發展為人們提供日益完備的認識工具,促進了認識的發展。同學們利用圖書查閱、網上搜集等手段為文化產業獻計獻策。④ 探究活動提高了同學們判斷和推理能力,推動了同學們對文化產業發展認識的深化。(2) ① 加強思想道德和教育科學文化建設,提高居民的公共文明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② 積極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加強社區文化設施建設,保障社區居民的基本文化權益。③ 在社區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建設和諧社區文化,培育文明風尚。④ 大力發展先進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堅決抵制腐朽文化?;虬l展大眾文化,滿足人民多樣化、多方面、多層次的文化需求。(3) “最泥土的人就最國際”中“最泥土的人”體現了矛盾特殊性,“最國際”體現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統一。【解析】本題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興起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為背景,探究活動為形式載體,綜合考查相關知識。第(1)問,運用《經濟生活》知識,回答國家應如何發展文化產業,問題帶有發散性,要求熟悉整個知識體系。用實踐是認識發展動力的觀點談談對上述探究活動的認識,又帶有聚斂思維的訓練特點。第(2)和第(3)問較為直接。熱點2 (1) ① 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政治所決定。夢想源于現實。由于不同時代經濟的發展和政治的變化,人們的夢想會呈現不同時代的特色。② 人們的文化需求具有多層次、多樣化、多方面的特點。在同一時代,人們的夢想也會因個人實踐和素養等差異而豐富多彩。(2) ① 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人民當家作主的民主權利得到更充分地實現。② 有利于增強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為世界和平發展作出更大貢獻。③ 有利于促進社會全面發展,實現共同富裕、構建和諧社會。(3) 答案示例:人生夢想: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學。措施:① 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對夢想的定位符合自身實際,立足實踐。② 實踐具有直接的現實性、主觀能動性和社會歷史性。我們要積極實踐,不斷發揮主觀能動性,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人生夢想。【課堂評價】1. C2. C3. B4. C5. B6.① 立足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發揚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長處,不斷進行文化創新。② 發展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社會主義文化,提供多種類型、多種風格的文化產品,大力發展先進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堅決抵制腐朽文化。③ 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主要途徑,應加大對公益性文化事業的投入力度,加強社區和鄉村文化設施建設。④ 發展文化產業,繁榮文化市場,滿足人們日益多樣化的文化需求。⑤ 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還要發展科學教育事業。⑥ 發展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開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