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4屆高三政治文化生活二輪知識專題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主干知識1、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1)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是中華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轉折點。(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3)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宏偉目標: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①原因: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相適應,與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目標相銜接,與我國深厚文化底蘊和豐富文化資源相匹配。②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③為什么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是由我國社會制度、發展道路和黨的性質宗旨決定的,是由繼承和創新中華民族優秀歷史文化的要求決定的,是由我國文化自身發展規律和人民群眾根本意愿決定的,是由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現實需要決定的。如何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①關鍵是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的活力。為此,需要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含義:文化自覺,是對文化地位和作用的深刻認識、對文化發展規律的正確把握、對發展文化歷史責任的主動擔當。文化自信,來自于對時代發展潮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深刻把握,來自于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表現:表現為對中華文化發展前途充滿信心、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充滿信心、對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目標充滿信心。②最重要的是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凝結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不懈探索實踐的智慧和心血;科學地回答了當今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是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體系;集中體現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和要求。)○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一定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更加自覺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更加自信地邁向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目標。③必須努力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2、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1)為什么要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P100①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須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全面發展;②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必須努力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③精神文明建設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奮,各項事業就會全面興盛。精神文明建設搞不好,人心渙散,精神頹廢,各項事業都難以搞好。(2)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①培育一代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以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這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務。②發展教育、科學和文化事業。第一,必須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地位和作用:教育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如何發展教育事業: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第二,必須充分認識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原因: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如何發展科學技術?加強科學基礎設施建設;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提高全民族科學素養,在全社會形成崇尚科學、鼓勵創新、反對迷信和偽科學的良好氛圍;堅持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并重,充分發揮哲學社會科學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第三,必須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如何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要大力發展扶持公益性文化事業,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加快發展文化產業,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要努力為人民提供廣闊的文化舞臺,讓一切文化創造源泉充分涌流,開創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持續迸發,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的新局面。③開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主體:是億萬人民參加文化建設的偉大實踐。內容:通過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不斷完善社會志愿服務體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愛幼、互愛互助、見義勇為的社會風尚。形式:以“講文明樹新風”為主題的創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行業活動;各級黨政機關開展的創先爭優、依法行政、公正執法、做人民滿意公務員活動;社會各界組織的“希望工程”、“送溫暖”、“手拉手”、“幸福工程”、“春蕾計劃”、“扶殘助殘”公益活動等。投身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偉大實踐,為培養知榮辱、講正氣、作奉獻、促和諧的文明風尚身體力行,做新時期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傳播者,是當代中國青年成長、成才的必然選擇。知識易錯點辨析:1、精神文明建設規定著文化建設的性質和方向,是文化建設的靈魂。(注意:思想道德建設規定著文化建設的性質和方向,是文化建設的靈魂,是中心環節。)2、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是以為人民服務為原則的。(注意: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是以集體主義為原則的,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的。)3、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以發展教育、科學、文化事業為目標。(注意: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目標是培育“四有公民”。)強化訓練:1.據新華網報道,豪華墓地成了當下某些地區的熱門主題詞。某地建設、購買豪華墓地成風,據說購買豪華墓地是當地的風俗。此行為A.正確,既然是當地風俗,就應該按當地風俗辦事B.正確,因為傳統習俗是傳統文化的的基本形式之一C.錯誤,這是落后文化的表現,危害社會,污染社會文化環境,應給予改造和剔除D.錯誤,這是腐朽文化的表現,會腐蝕人們的精神世界,應給予取締2.讀下圖:一篇關于旅游不亂扔垃圾的“甄嬛體”微博,激發了網友們的創作活力。這些微博的廣泛傳播有利于①人們直面道德沖突,增強全民法制觀念②借助大眾傳媒的力量,摒棄傳統文化③以幽默溫情,匯聚培育文明風尚的正能量④教育社會公眾,維護公共環境從自身做起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注定了我們文化建設必然要有自己的特點。由此可見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然要A.讓一切先進與落后、積極和頹廢的文化都百花齊放B.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C.對自身文化價值充分肯定,對外國文化全盤借用D.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堅持各國文化一律平等4.一年一度的感動中國人物評選,被稱為中國人的年度精神史詩。每位感動中國人物身上都有一種讓觀眾感到心靈震撼的精神力量。這一活動的開展有利于A.推進文化體制改革,讓一切文化創造源泉充分涌流B.加快發展文化產業,推進國家文化治理能力現代化C.奏響主旋律,推動人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D.活躍文化市場,發展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文化5.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必由之路是指A.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 B.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C.堅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D.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實現中華文化的偉大復興6. 從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第一次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范疇,經歷十七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十七屆六中全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到十八大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提出了新部署新要求,黨充分重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反映了①黨對文化發展規律的正確把握 ②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③黨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 ④黨對核心價值體系地位作用的深刻認識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7.文化企業作為文化產業的微觀基礎和文化建設的重要主體,應自覺擔當社會責任,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文化企業的社會責任應包括①著力改革文化體制機制,自覺抵制“三俗”文化②努力建設和諧文化,培育文明風尚③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行業發展④增強抵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8.在社會轉型和市場經濟全面來臨的時代,“紅色經典”正經歷著一場前所未有的商業化改編。由于原作者的革命精神和理想主義的價值觀被顛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作為當下流行的一種價值參照系滲透進來,從而使“紅色經典”改編出現許多問題。這啟示我們A.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主流價值取向B.“紅色經典”原作者的價值觀面臨被顛覆的危險 C.發展先進文化應該堅持內容和形式的多樣化D.發展先進文化應該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9.當代中國文化的“魂”,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文化的“體”有多種形式,從大的方面講,包括國民教育體系,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文化產業體系以及各種形式的文化產品和服務等。在文化建設的實踐中,要處理好“魂”與“體”的關系,就必須( )①增強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統領文化建設自覺性和堅定性②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③不斷加強文化載體建設,提高文化傳播力④處理好文化產品的意識形態屬性和商品屬性的關系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②③10.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人才興,事業旺。以人才為基礎,我國經濟才會有持久性的快速發展。這表明( )A.教育對經濟發展有先導性、全局性作用B.教育是立國之本和強國之路C.要把教育當作目前的中心任務 D.教育是文化傳播的重要手段 11.和諧文化是全體人民團結進步的重要精神支撐。建設和諧文化,要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下列屬于這一活動的是( )①以“講文明樹新風”為主題的創建文明城市活動②各級黨政機關開展的青年志愿者創先爭優活動③社會各界組織的“春蕾計劃”、“扶殘助殘”公益活動④以“愛崗敬業”為主題的勞動競賽活動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2.近兩年江蘇出品了一批弘揚主旋律的影視劇佳作:反映普通百姓追求幸福生活的《老大的幸福》,塑造諸多獨特紅色特工形象的《決戰南京》,謳歌中共早期領導人瞿秋白革命情操和光輝精神的《秋之白華》等,給人民群眾帶來了文化盛宴。這啟示我們,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A.要扶持公益性文化事業B.要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C.必須加快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產業D.必須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文化創作13、中央電視臺《感動中國》年度人物評選活動10年來,全國范圍內共評選出了100多位各行各業的杰出人物,在觀眾中產生了強烈共鳴。這說明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發展①大眾傳媒發揮了載體作用,成為重要推動力 ②要弘揚主旋律,確立社會主義文化的主導地位 ③模范人物具有感召力,為社會樹楷模是核心環節 ④人民群眾是文化建設的主體,要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A.①④ B.③④ C.①② D.②④14.在“百姓對公共文化建設的期待”的調查中,“進一步加大力度培養文化建設人才”“加大對農村、中西部地區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建設的投入,促進文化服務均等化”“加強鄉村、社區等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三項的獲選率最高。政府要回應百姓的期盼,則必須( )①把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作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主要途徑②不斷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以增強民族凝聚力 ③加大投入力度,加強社區和鄉村文化設施建設④提高眼力,杜絕污染 A.②③ B.①② C.②④ D.①③15.漫畫《又賭輸了》中的“賭”者行為( )①損害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②毒化社會風氣,腐蝕人們的思想③破壞家庭幸福,引發其他違法犯罪④妨害社會管理秩序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16、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必須大力發展教育、科學和文化事業。以下選項中屬于發展科學技術的是( )①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 ②堅持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并重③加強科學基礎設施建設 ④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7、梁啟超在《少年中國說》中曾寫道:“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國者,則中國老朽之冤業也;制出將來之少年中國者,則中國少年之責任也。”這對我們今天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啟示是①要突出教育的基礎性、先導性和全局性作用②文化創新就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③要在實踐的基礎上不斷推動文化的創新與發展 ④要堅持正確方向,正確處理好傳統文化和當代文化的關系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18.魯劇(特指山東電影電視劇制作中心創作的電視劇或者電影作品)作為山東文化新品牌把主旋律的厚重和大眾藝術的通俗有機地融為一體,不僅獲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而且贏得了觀眾,贏得了市場。這啟示我們( )①文化內容與形式的創新是文化繁榮的必由之路 ②文化創作要堅持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 ③人民群眾喜愛和歡迎是評價文化作品的根本標準 ④通俗的大眾藝術才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9. 山東文化資源燦若星辰,“魯”字號金字文化招牌比比皆是:呂劇《苦菜花》,電視劇《闖關東》、《南下》、《沂蒙》等屢獲大獎,享譽全國;《齊魯晚報》位列去年世界日報發行量百強榜第22位,“好客山東”文化旅游品牌在全國叫響;孔子國際文化節、濰坊國際風箏節等文化節會品牌享譽國內外。這表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要A.積極發展文化產業 B.大力加強科學基礎設施建設C.堅持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并重 D.支持和發展文化公益事業20. 2013年吉林省把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建設重點,放在邊境地區,并列為全省要全力辦好的十個方面的民生實事之一。全年完成683個邊境地區廣播電視“盲村”“村村通”工程建設,有效解決了農村群眾聽廣播、看電視、看電影難的問題,廣播影視公共服務水平顯著提升。上述材料主要體現了A.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B.扶持公益性文化事業,滿足人民文化需求C.教育的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作用D.大力發展文化產業,促進經濟發展主觀試題:21.2013年11月12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和文化生產經營機制,建立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現代文化市場體系,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以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為中心環節,進一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1)簡要分析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有利條件,并從文化生活的角度指出其依據。(8分)(2)結合材料,運用文化生活知識,說明怎樣建設文化強國。(8分)21.(1)①我國具有豐富的文化資源。依據: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文化的發展需要繼承文化傳統。②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綜合國力日益增強。依據:經濟是文化的基礎。③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加大了與其他國家的文化交流。依據:文化的發展需要學習和吸收各民族的優秀文化成果。④人民群眾積極參與文化建設,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斷發展。依據:人民群眾是文化建設的主體,文化建設需要關注人民群眾的基本需求。(2)①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②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③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④大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⑤社會主義精神文明。⑥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建設。⑦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⑧必須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答對6點,既可給滿分。)22.(17分)材料一 美國通過好萊塢電影等大眾文化產品大肆推銷其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法國為了保衛法蘭西文化,非常重視在世界上傳播法蘭西文化;日本在20世紀80年代提出“建立文化發達國家“的戰略構想,意圖成為亞洲乃至世界的文化基地。材料二 2013年11月12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增強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1)聯系當前國際競爭的形勢,運用《文化生活》有關知識說明我國為什么要加強文化建設?(9分)(2)當代中國應如何發展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8分)22.(17分)(1)①當今世界,各國的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3分)②文化與政治相互交融,反對文化霸權主義的斗爭,成為當代國際政治斗爭的重要內容。(3分) ③要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我國必須把文化建設作為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戰略任務,為經濟建設提供正確的方向保證、不竭的精神動力和強大的智力支持。(3分)(2)①必須大力發展教育科學文化事業。(2分)②建設和諧文化,培育文明風尚。(2分)③緊緊抓住思想道德建設這個中心環節。(2分)④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2分)(若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角度答可酌情給分)23. 廣東省全面推進文化強省建設,把2012年作為基層文化設施建設的“攻堅”,撥款新建美術館等三館,供免費使用;作為群眾性文化活動的“豐收年”,舉辦“開心廣場、百姓舞臺”等群眾性文化活動;作為文藝創作生產的“提升年”,發揮其統一思想、凝聚力量的作用,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吸引力;同時,還圍繞“廣東精神”,開展道德領域突出問題的專項治理。運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相關知識,分析材料一中文化強省建設做法的依據。(12分)23.答案:.①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拔款建“三館”供免費使用。(3分)②發展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社會主義文化。大力開展群眾性活動,滿足人民的文化需求。(3分)③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3分)④抓住文化發展的中心環節,加強思想道德建設,開展道德領域的專項治理。(3分)24. 信息二 教育、文化不斷加強在文化建設方面,2013年該省將加強鄉鎮公辦幼兒園建設,大力發展農村學前教育;發展鄉鎮、社區、街道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向社會提供多層次、多樣化的信息化服務;免費開放全省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博物館和文化站等。(3)請你從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角度,分析信息二中各項措施的依據。(9分)24. (9分)①加強鄉鎮公辦幼兒園建設,大力發展農村學前教育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優先發展教育事業的需要。(3分)②向社會提供多層次、多樣化的信息化服務有利于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多方面的文化需求,發展大眾文化。(3分)③免費開放全省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博物館和文化站是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主要途徑。(3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