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4屆高三政治文化生活二輪知識專題 文化創新主干知識〖附表〗創新與借鑒、融合P53(中華文化與外來文化應如何交流、借鑒與融合)①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提高中華文化的影響力。②要有海納百川的胸懷,熔鑄百家的氣魄,科學分析的態度,充分吸收外國文化的有益成果。③不同民族文化之間,應該平等交流、相互借鑒,共享世界文化創新成果。④在學習和借鑒其他民族優秀文化成果時,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⑤反對拒絕任何外來文化的“封閉主義”和一味推崇外來文化,根本否定傳統文化的“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易錯知識點辨析1、文化創新在一定條件下可以離開社會實踐。(注意:這個觀點錯。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2、文化創新的淵源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注意:文化創新的淵源是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中的一切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文化創新的源泉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3、發展先進文化是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注意: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檢驗文化創新的標準所在。)4、文化創新來自作者的靈感,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創造的主體。(注意:文化創新來源于社會實踐,不是作者的靈感;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也是文化創造的主體。)5、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是繼承傳統,推陳出新與面向世界,博采眾長。(注意:錯,這是文化創新的基本途徑,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是社會實踐。)6、文化創新注意的問題主要是交流、融合。(注意:文化創新注意的問題主要是繼承傳統,又體現時代精神。)7、文化創新表現為時代精神注入傳統文化的努力之中。(注意:文化創新表現為傳統文化注入時代精神的努力之中。)8、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基本途徑。【解析】立足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文化創新的基本途徑是繼承傳統、推陳出新與面向世界、博采眾長。強化訓練:一、最佳選擇題。1. 宋代理學家朱熹在他的詩中寫到:“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它說明的道理是A. 實踐是文化創新的目的 B. 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C. 實踐是文化創新的途徑 D. 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手段2.對“前賢”的文章,杜甫主張既要兼取眾長,加以繼承(“轉益多師是汝師”);又要區別真偽(“別裁偽體親風雅”)。反對一味因襲(“遞相祖述復先誰?”)。這對我們進行創新的啟示是A.親自實踐是創新的根本途徑 B.人民群眾是創新的主力軍C.創新是繼承與發展的統一 D.科技是創新的重要工具3.加拿大籍女作家艾麗斯·芒羅以其作品的獨特魅力獲得2013年度諾貝爾文學獎。其作品以細膩優雅、不施鉛華的文字和簡潔精致、寬廣厚重的情節受到世界讀者厚愛,享有世界級的名譽。艾麗斯·芒羅的作品之所以能得到世界的認同,是因為A.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B.這是尊重文化多樣性的必然要求C.各國文化應加深理解、融為一體 D.世界文化一體化格局已經形成4.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2013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進一步鼓勵中國教育走出去,推動高水平教育機構海外辦學,支持辦好孔子學院,為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做出貢獻。我們在文化“走出去”過程中要①反對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 ②全面領悟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不能止步于形式展示,而要著眼于精神演繹 ③找到與其他文化的共鳴支持,消除文化差異 ④對傳統文化進行時代革新和創造,賦予其新時代精神和意義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無論您的五官會跳舞還是脖子會唱歌,只要您肯秀出絕活,就有機會登上《我要上春晚》的舞臺。只要您身懷絕技,富有創意,擁有夢想,您就是我們要找的人!”——這則“開門辦春晚”的廣告內容,從文化生活的角度看,強調了A.實現文化創新需要博采眾長 B.文化市場的多元化發展C.人民群眾是文化創新的主體 D.要加強對文化市場的管理和引導6.20世紀90年代以來,改編、翻拍“紅色經典”成為影視劇藝術生產領域的一股潮流。 有些翻拍作品,對原著的故事情節、人物性格胡改亂編,想當然地杜撰所謂人性內容,隨意增添愛情“佐料”,淡化甚至消解原作的精神立場,以達到純粹消遣、娛樂,迎合市場的目的。這啟示我們A.文化發展要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B.文化產業應該把尊重經典文化放在首位C.文化產業的發展要做到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統一D.文化產品應采取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形式7.2013年11月,荊門市某醫院依據醫療衛生戰線感人事跡創作了系列微電影《不準倒下》,講述了現實生活中醫患雙方團結互助、共抗病魔的感人故事。承載主流價值的微電影可以①通過有限的篇幅傳播厚德理念 ②傳遞社會正能量的公益觀念 ③宣傳中華傳統文化的先進性 ④主導人們的價值取向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爸爸去哪兒》是湖南衛視2013年第四季度全新推出的大型明星親子旅行生存體驗真人秀節目。“你拼命發芽,我白了頭發。”這檔對準親子關系的真人秀節目,觸發了全民柔情。這說明A.實踐是文化創新的目的 B.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C.實踐是文化創新的途徑 D.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手段9.對“前賢”的文章,杜甫主張既要兼取眾長,加以繼承(“轉益多師是汝師”),又要區別真偽(“別裁偽體親風雅”)。反對一味因襲(“遞相祖述復先誰?”)。這對我們進行創新的啟示是A.親自實踐是創新的根本途徑 B.人民群眾是創新的主力軍C.創新是繼承與發展的統一 D.科技是創新的重要工具10. 《中國好聲音》節目在引進國外電視節目制作創意、運營模式的同時,注重本土化的包裝和創作,受到廣大觀眾的青睞。這啟示我們文化創新必須A.立足社會實踐,發展先進文化B.對傳統文化進行批判性繼承,體現時代精神C.海納百川,全面接受外來文化D.正確處理中華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系11. “社會實踐中不斷出現新情況,提出新問題,需要文化不斷創新,以適應新情況,回答新問題;社會實踐的發展,為文化創新提供了更為豐富的資源,準備了更加充分的條件”。這句話是說明( )A.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 B.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動力C.文化創新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 D.文化創新推動民族文化的繁榮12、今年,湖南衛視全新親子互動節目《爸爸去哪兒》自從播出后,就獲得了廣泛好評。但也因此背上了“引進”的“原罪”――“還不都是引進國外的”、“我們怎么都開發不出一檔自己的節目”,類似的議論聲,從一開始就不絕于耳。你認為我們怎樣才能開發出屬于自己的高水平的電視節目( )①立足于社會實踐,因為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②“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改造中國傳統文化③照搬外國優秀文化 ④堅持“守舊主義”、“封閉主義”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13. “微電影”是微時代——網絡時代的電影形式。“微電影”之“微”在于:微時長、微制作、微投資,以其短小、精練、靈活的形式風靡于中國互聯網。“微電影”依靠微博、視頻網站和手機等新媒體,可以在較短時間內吸引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觀眾。“微電影”的興起說明①網絡技術下的新媒體已成為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②科技進步是推動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③文化創新能夠促進文化的交流和傳播④新的傳媒的出現,意味著舊的傳媒的消失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14. 邯鄲學步,也作“學步邯鄲”。比喻一味模仿別人,非但沒有學到別人的長處,反倒失去了自身的特色。出自《莊子·秋水》:“且子獨不聞夫壽陵馀子之學行于邯鄲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從文化生活角度看,這個故事給我們的啟示是①文化多樣性是文化創新的源泉 ②文化發展要立足本國、本地的社會實踐③弘揚傳統文化應體現時代精神 ④學習外來文化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15. 被稱為“紙上的音樂和舞蹈”的中國書法,在當今硬筆取代毛筆,鍵盤取代硬筆的社會,使用率越來越低,書法藝術面臨著生存與傳承方面的嚴重問題。清代著名書法家何紹基說:“書家須自立門戶,其旨在熔鑄古人,自成一家。”這啟示我們①要先繼承再發展 ②要不斷推陳出新、革故鼎新③要承襲傳統文化 ④繼承基礎上發展,發展過程中繼承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③④16. 源于荷蘭著名電視節目《The Voice of Holland》的《中國好聲音(The Voice of China)》,因其獨特創新的節目模式與實質性的超強影響力,一經播出,迅速風靡全國。這說明①文化創新需要博采眾長 ②外國與我國的先進文化本質是一致的③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④文化的交流借鑒是文化創新的重要途徑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17. 有關部門給莫言的祝賀信中說:“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迅猛發展,中國文學迸發出巨大的創造活力,廣大中國作家植根于人民生活和民族傳統的深厚土壤,創造出一大批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優秀作品,莫言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由此可見( )①立足于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 ②政治、經濟決定文化③文化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 ④文化創新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18. 16世紀意大利生產的一件青花瓷壺,壺柄類似中國瓷的器型,紋飾頗似中國的纏枝蓮,而細部又表現出歐洲紋飾的特點。有專家評價說,這是“由進口中國青花瓷而得到的靈感”。由此可見 ①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具有包容性 ②文化創新要面向世界,博采眾長③商業貿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徑 ④文化交流消融了世界文化多樣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9. “無論作詩文,或作畫刻印,均需于游歷中求進境,作畫尤應多游歷,實地考察方能得其中之真諦。作畫但知臨摹古人名作,或畫譜之類,已落下乘;倘復僅憑耳食,隨意點綴,則隔靴搔癢,更見其百無一是矣……”對上述觀點正確的理解是①藝術發展的實質在于創新 ②文化創作要在繼承的基礎上有所創新 ③只要參加社會實踐就能進行文化創新 ④社會實踐是文化創作的來源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20. .清代學者葉燮曾說:“孤芳獨美,不如集眾芳以為美。”從文化角度來看,這強調了A.文化發展的實質在于創新B.優秀文化必然代替落后文化C.文化發展需要博采眾長D.優秀文化具有自己鮮明的特點主觀試題:21.2013年10月26日,第十屆中國藝術節在青島成功謝幕。整個十藝節節目異彩紛呈,有京劇、呂劇、快板、雜技等傳統曲目,也有音樂劇、油畫等外來文化,“群星獎”節目反映了群眾現實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受群眾喜愛。這次盛會的票房收入和文化影響力都創歷史新高。節會期間,山東省立足本地歷史文化深厚底蘊和現代文化發展實際,舉辦了“藝術圣火走基層”等群眾文化優秀節目惠民展演活動,是中國藝術節在內容和形式上的創新舉措,激發帶動了群眾的廣泛參與。上述材料體現了文化創新的哪些道理?(9分)21.(1)創新是文化富有生機和活力的重要保證,文化創新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和民族文化的繁榮。十藝節的舉辦提升了文化的影響力、推動了群眾實踐活動的開展。(2)立足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來自現實生活和群眾的實踐活動保證了十藝節的成功舉辦。(3)文化創新要繼承傳統、推陳出新;面向世界、博采眾長。十藝節展演的節目有中國傳統文化也有外來優秀文化。(4)文化創新要立足人民群眾實際,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創造作用。十藝節舉辦了一系列群眾文化優秀節目極大地滿足了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激發帶動了群眾的廣泛參與。(5)在時代的高起點上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推動文化內容形式、體制機制、傳播手段創新是繁榮文化的必由之路。十藝節是中國藝術在內容和形式上的創新體現。(每個要點3分,答出其中3個即可得滿分9分)22. 十年前,中國某衛視推出選秀類節目《超級女聲》,這檔效仿他國制作風格的節目一炮走紅,如今十余檔同類節目充斥熒屏,觀眾深感審美疲勞。在國外,同類節目也曾遭遇收視低谷,他們有的往高處提升,注重社會責任和公益立場,祛除嘩眾取寵.庸俗淺薄的病根,重新贏得了觀眾;有的豐富選秀空間,讓選手比拼各自的語言感染力.文學才華乃至思想境界,選秀節目做出藝術品位和人文深度。我們需要去國外取一取“真經”,尋一尋“雞尾療法”。請回答:(1)結合材料,運用“文化創新”有關知識,分析說明國外成功做法對我國文化企業經營者的啟示。(11分)22. (1)①文化企業應立足于社會實踐,著眼于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人民大眾真正需要的,反映人民的利益與呼聲,為人民大眾所喜聞樂見的社會主義文化;(3分)②繼承傳統,推陳出新。電視節目制作要體現時代精神。(2分)③面向世界,博采眾長。要學習吸收各民族優秀文化成果,在交流借鑒的基礎上推出新文化。(2分)④推動文化內容.形式.傳播手段的創新,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2分)⑤堅持正確的方向,既反對守舊主義和封閉主義,又反對民族虛無主義。(2分)23. (20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山東省某市從兩方面入手加強廉政建設.一是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確保權力正確行使.二是立足于反腐倡廉實踐的新要求,積極探索廉政文化建設的新方法新途徑,著力推進廉政文化建設“六個一”工程:充實完善一批儒家崇廉尚勤思想基地廉政景觀,配合動漫公司等完成一部儒家勤廉題材的廉政動漫影片,建成一批“廉潔道德講堂”.。.…努力形成“看有景、聽有聲、讀有文”的廉政文化建設新局面。.(2)結合材料運用“文化傳承與創新”的知識,分析說明該市是如何進行廉政文化建設的。(8分)(2)①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該市立足于反腐倡廉實踐的新要求,探索出了廉政文化建設的新方法新途徑。(2分)②文化傳承與創新離不開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該市充實完善一批儒家崇廉尚勤思想基地廉政觀,體現了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2分)③科學技術是推動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動漫影片的拍攝,充分發揮了科學技術在廉政文化建設中的作用。(2分)④教育是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在文化傳承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建成一批“廉政道德講堂”.發揮了教育在廉政文化建設中的作用。(2分)⑤大眾傳媒是現代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動漫影片的拍攝,發揮了大眾傳媒在廉政文化建設中的作用。(2分)24. 繼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整治熒屏三俗后,各綜藝節目為了保持收視率,紛紛引進海外節目。據不完全統計,2013年前8個月,全國綜藝節目收視率排名前十強中絕大部分為引進節目,從《中國達人秀》到《中國好聲音》,再到《爸爸去哪兒》,都是靠花巨額資金引進的海外版權。繼而再“你模仿我,我拷貝他”,以致一連30檔“洋模式”節目扎堆熒屏。在引進版節目和模仿版的夾擊下,缺少創意的本土節目表現平平,只有央視的《開講啦》及河南衛視的《漢字英雄》因富有原創特色而讓人耳目一新。面對如潮的“洋模式”節目,廣電總局規定,每家衛視每年播出的新引進境外版權模式節目不得超過一檔,當年不得安排在黃金時間播出。(1)結合文化傳承與創新知識,談談你對廣電總局有關規定認識。(12分)(1)①限制引進境外版權模式節目有利于傳媒行業充分挖掘有本土特色的優秀文化,打造自己的文化品牌;有利于推動傳媒文化行業內容形式與傳播手段的創新,獲取新的發展空間,發揮文化對經濟的貢獻率; 有利于促進傳媒行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6分)②在社會實踐基礎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借鑒與融合,既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動力,也是文化創新必然要經歷的過程。文化領域應堅持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造”的道路。(6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