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4屆政治文化生活二輪知識專題 文化多樣性和文化傳播主干知識:〖附表一〗中外文化交流有何重大意義?(1)對內:①促進中華文化的發展和進步,維護民族文化。②將中國先進文化推向世界,有利于擴大中華文化在國際上的吸引力和影響力,提高我國文化競爭力,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③促進文化事業的發展。④有利于我國建設全面小康社會。(2)對外:①有利于吸收和借鑒,取長補短,維護世界文化的多樣性。②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與發展。③有利于加強交流國家人民之間的友誼和相互了解,發展友好合作,促進世界和平發展,建設和諧世界。易錯易混點:1、世界文化全球化趨勢的出現,必然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樣性。(注意:沒有民族的文化就無所謂世界文化。多元的世界文化才能使世界更加豐富多彩,充滿生機與活力。)2、在世界文化出現全球化趨勢的今天,對那些失傳的古老民族文化,沒有必要進行搶救和保護,應當順其自然地讓它們被歷史淘汰。(注意:獨特文化傳統的文化保持,是“和而不同”的基礎,文化遺產是人類社會發展的見證,是人類文明的重要載體,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3、世界文化就是各國文化的總和。(注意: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文化共同構成的。)4、承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注意: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5、大眾傳媒的發展將會促使舊的傳媒的消失。(注意:大眾傳媒另已成為文化傳播的的主要手段,但并不意味著舊的傳媒的消失。)6、人口遷徙是文化傳播的一種手段。(注意:人口遷徙是文化傳播的一個重要途徑,大眾傳媒是現代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7、發展是繼承的必要前提,繼承是發展的必然要求。 【解析】關系顛倒。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8、春節等民族節日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 【解析】慶祝民族節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注意民族節日和文化遺產對應的內容不能顛倒。9、傳統文化對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始終起積極的推動作用。 解析】并非任何傳統文化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只有優秀的傳統文化才起到促進作用,落后的、腐朽沒落的傳統文化則起到阻礙作用。強化訓練:最佳選擇:1、截至2009年10月,我國已有昆曲、端午節等29個項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躍居世界第一。重視文化遺產的保護是因為①文化遺產是維系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②文化遺產是人類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 ③保護文化遺產有利于研究人類文明的演進 ④保護文化遺產有利于實現人類文明的趨同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下列屬于文化傳播途徑的是①通過商品交換將商品中蘊涵的豐富文化加以交流 ②通過大規模的人口遷徙來傳播文化 ③通過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形式來進行文化傳播 ④通過展銷圖書的文化活動來進行文化傳播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3、150多年來,一些重大發明,如照明、通信、汽車燈技術,都是在世博會上面世后才逐漸轉化為主流產業的。從文化生活角度看,這是因為A. 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B. 文化的傳播與交融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C.文化的交流與借鑒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D.現代大眾傳媒超越時空的強大功能加速了文化傳播4.“沒有底蘊的開放是瓦解,沒有原則的包容是妥協,沒有揚棄的繼承是退化”。這一觀點啟示我們,在文化發展過程中①要堅持與時俱進,不斷賦予傳統文化新的內涵②對于傳統文化,要有所淘汰、有所發揚③文化交流融合要有海納百川的胸懷④學習和借鑒外來文化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5.某學者指出,既然不能強制人“關掉電視”,那么要擺脫天生娛樂化的電視媒介的控制,唯一有希望的方法是學校教育。通過教育教會學生主動疏離某些信息形式,讓學生懂得不能“用笑聲代替思考”。這說明A.教育是人類特有的傳承文化的能動性活動B.在抵制“泛娛樂化”的問題上,教育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C.教育對人的教化與培育具有重要作用D.教育是文化傳播的一個重要途徑6.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現在的春節,一些城市的煙花爆竹不像往年那么“熱鬧”了,煙花和爆竹聲變得越來越稀疏了。而新年俗不斷涌現: 短信、微博、視頻拜年;旅游健身、學習充電等正越來越多地走進人們的春節長假……人們覺得,少放點煙花爆竹, 年味兒也不會變淡!從文化生活角度看,鞭炮聲音少了,年味兒卻沒減的原因是①傳統的“年”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不會因鞭炮聲音少了年味兒變淡②傳統的“年”文化在傳承中創新發展,出現了新的慶祝新年的方式③傳統的“年”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因此年味兒不會減少④傳統的“年”文化影響人們的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是母親節,最早的母親節起源于古希臘,如今世界上多數國家都有母親節。美國人視康乃馨為獻給母親的花,中國的母親花是萱草花,又叫忘憂草。上述文化現象說明A.文化具有差異性和包容性 B.文化具有民族性和區域性C.文化具有穩定性和創新性 D.文化具有融合性和科學性8.就文化自身的傳承而言,對文化發展產生重要影響的因素是①社會制度的變化 ②科學技術的進步③思想運動 ④經濟的發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在2013年6月21日舉行的第37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新疆天山成功入選,成為中國第44處世界遺產,至此世界遺產總量位居世界第二。我國重視文化遺產的保護是因為①文化遺產是維系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②文化遺產是人類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③保護文化遺產有利于實現人類文明趨同④保護文化遺產有利于研究人類文明的演進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2013泰國 中國廣西文化年——美麗廣西”展演交流活動于7月10日在曼谷中國文化中心開幕,這場活動包括傳統織繡藝術展、圖片展和舞臺藝術綜合展等,還配以民間傳統技藝例如織壯錦、編繡球等現場表演。開展“中泰文化年”活動有利于①促進中泰文化交流 ②增強泰國人民對中華文化的歸屬感③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增強國際影響力 ④使中華文化成為世界文化的核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2013年12月4日,中國的珠算正式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2014年京杭大運河將作為世界上最長、工程量最大的運河申報世界物質文化遺產。重視文化遺產的保護是因為①文化遺產是維系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②文化遺產是人類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 ③保護文化遺產有利于研究人類文明的演進 ④保護文化遺產有利于實現人類文明的趨同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2.“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泵颗R春節,離家在外的眾多游子,總要趕在除夕前回家與家人團聚。這說明A.民族節日是一個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B.民族節日是不同社會經濟、政治制度的產物C.民族節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D.經濟生活對傳統文化產生重要影響13.盡管韓國、越南和中國在同一天過春節——農歷新年,但三國春節的標志性習俗各不相同。中國是對聯、爆竹、餃子;韓國是祭拜祖先、米糕湯;越南是祭祖祭神、粽子炙肉。由此可見①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是社會實踐的產物 ②世界文化具有多樣性 ③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 ④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歷史文化成就重要標志A.③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④14.近期,中國電視劇《媳婦的美好時代》在坦桑尼亞熱播,讓坦桑尼亞老百姓了解到中國老百姓生活的酸甜苦辣。但是該劇在翻譯成斯瓦西里語時,“小叔子、小舅子、小姑子、妯娌”等稱呼只能簡單處理為“哥哥、姐姐”。這表明①大眾傳媒具有文化傳遞的功能 ②中華文化具有包容性 ③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 ④文化交流應以我為主、為我所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5.古人以“桑梓”代表故鄉,以“椿萱”代表父母,以“棠棣”代表兄弟……可見古人對自己生存的環境何等親切,它們能夠把周圍的事物倫理化。這給我們的啟示是A.必須尊重和認同傳統文化 B.要增強文化建設的自覺性C.認識世界要發揮精神的作用 D.要發揮文化改造客觀世界的能動作用16.“子孫雖愚,詩書必讀”“利在一身勿謀也,利在天下必謀之。”以錢學森、錢三強、錢偉長為代表的錢氏家族人才輩出,他們表現出的濃濃的愛國情懷與他們的家庭傳統教育有很大的關系。這說明①教育對人的成長成才起決定作用 ②傳統文化對人的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③民族精神植根于優秀的傳統文化之中 ④科學文化修養和思想道德修養相互促進A.①③ B.②③ C.③ ④ D.①④17.儒家思想不但深刻地影響了中國人幾千年的生存方式和思維方式,并傳播到世界多個國家,對世界產生廣泛影響。這體現了A.民族文化的獨特性和差異性 B.文化源于實踐,引導實踐的發展C.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D.大眾傳媒是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節日,是民族的狂歡,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卮?~6題。18.每到春節,我們貼對聯、拜年、吃餃子;提起西方的圣誕節,我們會想到圣誕老人,想到圣誕樹下親朋好友互換禮物的美好場景;說起巴西的狂歡節,我們又會聯想到狂歡的人群、鮮艷的服裝、奔放的舞蹈……由此可見①民族節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②世界文化具有多樣性和豐富性 ③透過傳統節日及習俗,我們可以領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韻味 ④各民族傳統節日形式不同,但表達的情感和體現的風土人情相同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19.“要么在和家人團聚,要么在回家團聚的路上。”這是對億萬中國人為了能與家人吃一頓年夜飯,不管多遠都奔波回家團聚情結的真實寫照。這種情結體現了A.中華文化具有極大的包容性 B.中華文化的多樣性和地域性C.中華文化具有強大的凝聚力 D.中華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獨領風騷20.不同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好像美麗的鮮花,五顏六色、形態各異,構成了多姿多彩的世界文化百花園,不同的民族文化都應該受到尊重。之所以要尊重不同文化是因為①文化多樣性和豐富性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征②各民族文化都為人類進步和世界文化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③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才能實現文化的一元化④各民族文化都蘊含著人類的文明成果,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主觀試題;21. 材料一 近年來,在推進經濟文化強省建設中,某省一方面堅持依靠群眾,大力支持群眾文化創造,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大批文化品牌叫響全國,提高了該省的文化軟實力。另一方面積極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對博物館、紀念館、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文化站全部免費開放……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文化建設發展成果。材料二 有位哲人說得好,一種聲音談不上動聽,一種顏色構不成五彩,一種味道算不上佳肴,一種事物則無法比較。我們看到,不同的色彩構成最美的圖畫,萬紫千紅才會有繁花滿園;不同的音調產生最美的和諧,管弦琴瑟必然此起彼伏?!昂投煌笔侵袊俗怨抛鸪绲奶幨乐?,在國際文化關系上我們應堅持“和而不同”,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更要重視文化的多樣性與差異性,應提倡不同文化間的和諧共處,取長補短。(1)結合材料一,運用《文化生活》相關知識,說明“人民需要文化,文化更需要人民”的道理。(8分)(2)結合材料二,請從文化多樣性的角度分析,在國際文化關系上,我國為什么堅持“和而不同”?(8分)(3)在處理不同文化之間的關系時,我國應如何做到“和而不同”?(6分)21.(1)①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潛移默化和深遠持久的特點,優秀文化能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必須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4分)②文化是在社會實踐中產生的,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因此也是文化創造的主體,只有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社會主義文化才能繁榮昌盛。所以文化更需要人民群眾。(4分)(2)①文化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征,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②尊重文化多樣性是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內在要求。③尊重文化多樣,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④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世界才更加豐富多彩,充滿生機和活力。(3)①對待文化的多樣性,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鑒,求同存異,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繁榮進步。②尊重文化多樣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發展好本民族文化。③承認世界文化多樣性、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必須遵循各國文化一律平等原則,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異理解個性和平相處共同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22. 料一 節日送禮,送到交通大擁堵。也算是一件奇聞。中國文聯副主席馮驥才舉的一個例子,讓人頗有感觸。他說去年在北京開會,正趕上中秋節的前一天,是送禮高峰,他當時從東城到西城,堵在路上一個半小時。他坐在車里面就想到了一句話:“我們節日的內涵被偷換了?!?br/>材料三 今年以來的傳統節日越來越有傳統味道。人們越來越追求老祖宗千百年傳承下來的那種古老的慶祝方式,越來越重視這幾個節日蘊涵的價值觀,越來越重視追求回歸傳統的心靈詮釋。(1)清簡述“找回被偷換的節日內涵”的文化意義。(6分)22.(1)①民族節日是一個民族歷史文化的長期積淀,慶祝民族節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3分)②展示民族節日的文化價值,有利于增強人們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有利于社會和諧。(3分)23. 13年12月4日,珠算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珠算是中國古代的重大發明,伴隨中國人經歷了1800多年的漫長歲月。它以簡便的計算工具和獨特的數理內涵,被譽為“世界上最古老的計算機”。我國最早廣泛使用的計算工具叫做算籌,其運算過程稱為“籌算”。到了宋、元時代,由于手工業、商業和對外貿易的發展,特別是商業貿易的發展,對數學提出了日益繁重復雜的計算任務。大量的計算問題,要求計算既要迅速又要簡便。在這種情況下,古代流傳下來的籌算,已經不能適應需要,籌算就演變到珠算。珠算的推廣,促進了古代商業經濟的發展。結合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運用《文化傳承與創新》的相關知識,說明我國珠算申遺文化價值。(6分)23.(1)珠算作為文化遺產,是我們國家和民族歷史成就的重要標志;珠算作為傳統文化,是維系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2分)珠算申遺對于研究人類文明的演進和展現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具有重要作用,(2分)有利于對傳統文化的繼承保護和創新,發揮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用,有利于中華文化的傳播與交流,推動世界文化的發展。(2分)24. 料一 中美肢體語言對比研究表明,兩者有相似的地方。如:男子相逢時不擁抱,一般見面時握手即可;揮手表示再見;皺眉表示不高興;點頭表示“是”,搖頭表示“不”……另一方面差異也是明顯的。如美國人在交談時不喜歡離得太近,總要保持一定的距離。西方文化時時注重個人隱私,中國人這種概念相對來說較為薄弱。材料二 隨著經濟的發展,肢體語言的運用越來越頻繁,特別是中國和美國。為了能夠更好的交流,中國人和美國人必須意識到兩國的肢體語言有著相似之處。然而,由于歷史和意識形態的不同,兩國的肢體語言還存在著很多的差異。結合材料,運用文化多樣性知識,談你對中美兩國肢體語言狀況的認識。(12分)24. (1)不同民族和國家文化的內容和形式各具特色,中美肢體語言的差異是文化多樣性的體現;兩國語言的共性又體現了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規律。(2)由于中美兩國的社會實踐有共性,有普遍規律,在此基礎上產生的肢體語言也有共性和相似之處;但是兩國的經濟、政治、歷史和地理等多種因素的不同又決定了兩國的肢體語言存在差異。(3)文化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征,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所以我們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鑒,求同存異,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繁榮進步。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在文化平等的基礎上,尊重兩國人們在交際中所出現的文化差異,促進中美兩國的交流。25. 材料一:絲綢之路,猶如一條彩帶,將古代亞洲、歐洲甚至非洲的文化聯結在一起。中國的四大發明、養蠶絲織技術以及絲綢品、茶葉、瓷器等,通過絲綢之路傳送到亞洲、歐洲和非洲的一些國家。同時,中外商人通過絲綢之路,將中亞的駿馬、葡萄,印度的佛教、音樂、醫藥,西亞的樂器、金銀制作技術、天文、數等輸入中國。 材料二:2013年9月7日,習近平主席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那夫大發表演講,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構想。希望通過發展“五通”,即加強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以點帶面,從線到片,逐步形成從中國、中亞到西亞及歐洲的區城大合作,促進絲綢之路沿線國家與地區經濟文化發展。這一構想得到了中亞各國領導人一致贊賞,表示愿意積極推動、早日實現這一造福沿路各國人民的壯美愿景。 (1)結合材料,運用“文化傳承與創新”的知識,分析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文化價值。(12分)25.(1)①絲綢之路對展現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具有獨特作用;(3分) ②商業貿易是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絲綢之路在貿易活動中促進了各國文化的交流;(3分) ③絲綢之路有利于推動中華文化在海外傳播,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3分) ④過絲綢之路,有利于我國面向世界,博采眾長,不斷推動中華民族的文化創新。(3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