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區2013-2014學年上學期七年級期末檢測思想品德·歷史試卷思想品德部分一、選擇題(第1~8小題為單項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最符合題意的答案,每小題2分;第9~14題為多項選擇題,每小題有兩個或兩個以上最符合題意的答案,多選、少選、錯選均不得分,每小題3分。共34分)1. 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曾說:“要散布陽光到別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陽光。”下面對格言的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A. 學會主動關心、幫助朋友B. 真誠和熱情能使自己獲得更多的友情C. 在同學交往中太主動會掉價,被別人看不起D. 主動的交往是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前提2. 矮個子的人說:“濃縮的都是精華。”頭發稀少的人說:“熱鬧的馬路不長草,聰明的腦袋不長毛。”這表現出他們( )A. 自尊自信 B. 自卑 C. 自強自立 D. 知恥3. “良好的學習方法能使我們更好地發揮運用天賦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可能阻攔才能的發揮。”以下學習方法中,你認為哪一種方法是拙劣的? ( )A. 課堂上積極回答問題,參加討論B. 課外沒有制訂學習計劃,想起什么就做什么C. 每科有固定的筆記本,筆記有條理D. 學新課前,先初步把新內容看一看4. “請讓我來關心你,就像關心我自己,請讓我來幫助你,就像幫助我自己,這世界會變得更美麗。”這首歌詞告訴我們人際交往少不了( )A. 寬容和忍讓 B. 關心和幫助 C. 誠實和友愛 D. 自信和自強5. 小明想競選班長,帶領大家一同創建良好的班集體。他的競選提綱中不恰當的是( )A. 我們要各盡所能,奉獻集體 B. 我們要有共同的目標C. 我們要團結協作,互幫互助 D. 我們班的事務我會負全責、一肩挑6. 路人甲吃葵花籽把殼扔了一地,環衛工人邊掃邊勸阻,路人甲說:“我想扔就扔,你就是掃大街的!”路人甲的言行( )A. 說明社會角色不同,責任也不同B. 做到了自尊自愛,與人為善C. 說明人的工作不同,社會地位也就不同D. 沒有尊重他人的勞動和人格7. 我們常說“得饒人處且饒人”,這句話包含的道理是( )A. 寬容是一個人心胸開闊和人格高尚的體現B. 寬容是有限度的C. 眼里容不得沙子,凡事應該爭個高低D. 怯懦者給自己找的借口8. 了解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所以要客觀全面地了解自己,下面同學的做法可取的是( )A. 小明的父母是普通工人,他看到同學們的父母大多是干部、醫生,感到很丟人B. 小俊看到自己的數學成績在班上名列前茅,他就經常瞧不起別人C. 小華經常觀察其他同學的學習及思想表現,發現自己與他們相比,還存在許多不足,于是在發揚自己優點的同時,積極虛心地向他人學習D. 小飛發現自己的個子比班上同學矮一截,于是懷疑自己發育不正常溫馨提示:以下每題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符合題意的答案9. 縱覽古今,凡在事業上有所建樹的人,無不襟懷坦蕩,度量恢宏,下列哪些歷史典故能體現這樣的道理( )A. 藺相如三讓廉頗 B. 龐涓嫉賢妒能C. 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 D. 孫敬懸梁苦讀書10. 《淮南子·兵略訓》:“千人同心,則得千人力;萬人異心,則無一人之用。”這句話告訴我們( )A. 要增強集體的凝聚力B. 集體的榮譽要靠每一個人自覺去維護C. 集體與個人是對立的D. 個性的存在與發展不利于集體的形成與發展11. “世界上沒有兩座山峰是完全相同的,每一座山峰都有自己的特別和美麗之處”。這句話啟示我們( )A. 每個人都是獨特的B.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成績和不足C. 每個人都是相同的D. 我們要坦然面對差別,發揚長處,彌補不足12. 才智過人的嚴永明13歲時以高分考進大學,17歲又考取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碩博連讀資格。但由于長期對母親和書本的過分依賴,他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與社會知識,20歲時就從中科院肄業回家。碩博連讀天才少年,輟學中科院的事件說明( )A. 依賴思想嚴重有利于我們的成長B. 依賴思想嚴重會使人缺乏責任感,造成人格的缺陷C. 依賴思想嚴重會使人只想過不勞而獲的生活,貪圖享受,不能適應社會生活D. 依賴思想嚴重會使人喪失獨立生活的能力13. 在下列行為中,屬于自信的行為是( )A. 當老師為挑選800米長跑運動員為難時,小強同學挺身而出說:“我能行”B. 作業遇到難題時,我總是先自己思考,再請教老師和同學C. “優勝班級”花落他班,班長對同學們說:“我們齊心努力,一定能把‘優勝班級’拿回來D. 奧運冠軍劉翔奪冠后激動地說:“亞洲有我,中國有我!”14. 下列語句是對學習中的苦與樂的描述,其中將學習描述為樂事的語句是( )A.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B.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C.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D.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二、綜合題(緊扣題意,條理清楚,共36分)15. 浙江寧波的“順其自然”被稱為“最神秘的好心人”。從1999年到2013年,這位慈善者每年都會匿名向寧波市慈善總會捐款,15年下來,捐款總額達到602萬元。請提出一個能反映以上材料主題的問題,并用所學知識回答你所提的問題。(6分)16. “君看一葉舟,出入風波里。”這是宋代范仲淹《江上漁者》里的詩句,描述的是漁民的危境與艱辛。但在廣西藤縣古龍鎮陳平村小學陳山分校,這里的小學生上學,也得“出沒風波里”。陳平村小學陳山分校是藤縣古龍鎮陳平小學的一個教學點,開設有幼兒班至三年級,有80名學生。其中有30多名學生的家與學校之間,隔著一座中型水庫——大壬水庫。無論是刮風下雨還是烈日暴曬,這30多名孩子都得自己撐著竹筏,渡過約500米的水面去上學。每天兩次來回,就是2公里,一年下來就是兩三百公里的“水上長征”。圖為幾名小學生乘竹筏渡過水庫去上學。(1)撐竹筏上學圖片反映了什么?(1分)面對偌大偌深的水庫,面對死亡,這些同學為什么依然每天都堅持撐竹筏求學呢? (6分)(2)你或者你身邊的同學們中存在哪些不良的學習習慣?(2分)有何不良影響?(2分)我們應怎樣改變?(6分)17. 今年9月,出生后即被診斷為腦癱的廣元少年陳超以612分的好成績如愿進入四川大學學習。12月5日,陳超榮獲2013—2014學年“感動川大”榜樣力量暨學生新聞人物之年度勵志人物,頒獎詞是“最堅強腦癱少年,他是一個永不放棄、自強不息的心靈行者。”(1)人生難免有挫折。身為“00后”的你,打算怎樣面對人生的挫折?(4分)(2)陳超身上體現了自強不息的精神。你是怎樣理解這種精神的? (2分)①自強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自強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請你談談自強不息這一心理品質對個人成長與成功的重要意義。(4分)(4)(3分)為了弘揚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吉州區教委特向全體同學發出倡議書,請你補充完整:親愛的同學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困難催生著偉大的品格,壓力凝聚起堅不可摧的精神。而自強不息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作為承載未來和向往明天的中學生,我們應當心中常樹必勝之志,胸中常立豁達之情,永遠奮發向上。同時立足專業,廣泛學習,用科學知識武裝自己,用過硬素質充實自己,以實際行動報效祖國,服務社會。特倡議同學們做到以下幾方面:①思想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學習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生活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當然,我們能做的不僅僅是這些,我們只是想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喚醒大家的社會責任感。讓我們行動起來,把自強不息這一美德進行到底!吉州區教委2014年1月17日歷史部分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 在河姆渡遺址中,出土了稻谷、底部有許多小孔的陶盆、陶釜或陶鼎等文物,這說明河姆渡人在生活方面的一大進步是( )A. 用陶釜盛水煮稻米 B. 使用陶器種植水稻C. 用陶釜或陶鼎儲存稻米 D. 懂得用蒸的方法制作米飯2. 古代有一位天文學家觀察到日食現象,就在一片龜甲上刻錄下來。你認為這位天文學家所處的時代極有可能是( )A. 商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清朝3. 2004年4月,韓國擬將“端午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此消息傳來,引起國內強烈反響,“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淀,端午節劃龍舟,吃粽子的民俗,就是為了紀念( )A. 屈原 B. 黃帝 C. 孔子 D. 李冰4. 周幽王開始“烽火戲諸侯”時,諸侯帶領兵馬聞警而至,開赴鎬京勤王,是在履行哪一項制度給他們規定的義務( )A. 禪讓制 B. 分封制 C. 井田制 D. 郡縣制5. 觀察《春秋爭霸形勢圖》和《戰國形勢圖》,你會發現有一個曾稱霸春秋時期的諸侯國,在戰國形勢圖上找不到,該諸侯國是( )A. 楚 B. 齊 C. 晉 D. 秦6. 某同學利用下邊的行政系統簡表進行研究性學習,他研究的主題應該是( )A. 秦朝建立中央集權制度B. 西周推行分封制C. 夏朝實行王位世襲制D. 西漢強化監察制度7. 戰國時期蜀郡守李冰修筑的防洪灌溉工程是( )A. 靈渠 B. 鄭國渠 C. 都江堰 D. 飛沙堰8. 詩歌和童謠是我們了解歷史的一種途徑,在秦朝時期,流行這樣一句童謠“阿房,阿房,亡始皇”。這句童謠暗指( )A. 阿房將發動起義滅亡秦朝 B. 秦朝濫用民力,以致民怨沸騰C. 秦朝刑法特別殘酷 D. 秦始皇將葬于阿房宮9. 時下,社會上有不少喜歡“藏寶”、“賞寶”的文物愛好者,請你給以下“國寶”級文物“鑒定”一下,按其制造的先后排列順序是(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②①④③ D. ②①③④10. 初一學生林珊在古字畫市場發現一張蔡倫的紙,攤主說是秦朝時期的,非常珍貴。但林珊運用所學歷史知識當即指出,蔡倫的紙最早出現在( )A. 西漢以前 B. 西漢初期 C. 西漢末期 D. 東漢時期11. 下圖所示的儀器,是________時期的________發明的。 ( )A. 東漢 王景 B. 東漢 杜詩C. 東漢 張衡 D. 南朝 祖沖之12. 《三國演義》里的“借東風”、“草船借箭”、“連環計”的故事為人們津津樂道,而它們都與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的關鍵戰役有關。這場戰役是( )A. 巨鹿之戰 B. 赤壁之戰 C. 官渡之戰 D. 淝水之戰13. 電視劇《走西口》講述的是清朝末年民國初期,山西祁縣大戶田家因為家庭變故和生活所迫而背井離鄉“走西口”的傳奇故事。在中國古代史上,北方人口曾大量向南遷移,它所帶來的重要影響是( )A. 加劇了南方的混亂局面B. 使北方趨于平靜C. 促進了南方經濟的發展D. 使北方人口急劇減少14. “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這是下面哪部著作對三峽的描寫( )A. 《水經注》 B. 《離騷》 C. 《齊民要術》 D. 《九章算術》15. 有一次華佗幫一個病人動手術,可病人因疼痛無法配合,這時華佗該怎么辦?( )A. 打暈他 B. 強行動手術 C. 不幫他治療 D. 給他喝“麻沸散”二、綜合題(本大題共有3小題,第16題6分,第17題6分,第18題8分,共計20分。)16.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6分)“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請回答:(1)以上材料是誰說的話?是哪家學派的創始人?(2分)(2)他在教育方面做出了哪些主要貢獻?(2分)(3)以上材料對你的學習有什么幫助和指導?(2分)17. 看下邊三副圖,回答后面的幾個問題。(6分)仔細看圖文后回答下列問題:(1)圖一中的人物是漢武帝時期的一位大臣,你知道他是誰嗎?(1分)(2)漢武帝接受他的建議推行了什么政策?(1分)其目的是什么?(2分)(3)結合圖3說明漢武帝為強化這一政策還采取了什么具體措施?(2分)18. 閱讀下列材料并回答問題:(8分)材料一:魏主曰:“國家興自北土,徙居平城,雖富有四海,文軌未一。此間用開之地,非可文治,移風易俗,信為甚難。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茲大舉,光宅中原。”材料二:“今欲斷北語,一從正音,其年三十以上,習性已久,容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見在朝廷之人,語言不聽仍舊,若有故為,當加降黜,各宜深戒。”(1)材料一提出的中心問題是遷都。“魏主”指誰?他想把都城遷到哪兒(2分)(2)材料二體現了“魏主”哪一方面的改革?“北語”指哪一民族的語言?(2分)(3)“魏主”進行的這次改革有何歷史作用?(2分)(4)通過對“魏主”改革的分析,談談你對中華文明的認識。(2分)【試題答案】思想品德部分1. C 2. A 3. B 4. B 5. D 6. D 7. A8. C 9. AC 10. AB 11. ABD 12. BCD 13. ABCD 14. CD15. 例如:(1)①“順其自然”有哪些有優秀的品質值得我們學習?或:②“順其自然”的行為給我們什么啟示?(2分)(2)①關愛他人、奉獻社會的責任感;不言代價與回報,做好事不留名等。或:②關愛他人,奉獻社會是一個公民應盡的社會責任,我們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增強自己的責任感,逐步樹立為人民服務的奉獻精神,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4分)(本題屬開放性試題、答案多元化)16. (1)反映了一些同學在艱苦的條件下堅持學習。(1分)理由:學校是知識的殿堂,進步的階梯;通過學習,我們發現自己的潛質,培養自己的能力;接受義務教育是每個中國公民法定的權利和義務;(6分)(2)不良習慣有:上課不專心,不認真聽講;不會合理安排學習和游戲玩樂時間;學習盲目,無計劃性;沒有保持合理的學習和生活節奏。(2分)不良影響:降低學習效率,影響學習效果。(2分)改變:認真履行按時入學的義務;認真履行接受規定年限義務教育的義務;遵守法律和學校紀律,尊敬師長;努力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6分)17. (1)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養成自立自信自強的生活態度;學會自我疏導;等等。(4分)(2)自強就是對未來充滿希望,永遠向上,奮發進取。自強就是面對困難,從不畏懼,迎難而上。(2分)(3)自強是一種精神、一種美好的道德品質,對個人的成長有巨大的作用;自強是一個人活出個性、活出尊嚴、實現人生價值的必備品質;是我們健康成長、搞好學習、將來成就事業的強大動力;自強是通向成功的階梯;自強不息是我們民族幾千年熔鑄成的民族精神,使中華民族歷經滄桑而不衰,豪邁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4分)(4)思想上:樹立遠大理想,并為理想而努力奮斗;學習上:作業不抄襲,考試不舞弊,勇于探索和創新;生活上:自己的事自己做,敢于直面困難和挫折……(3分)歷史部分一、單項選擇題(每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 D 2. A 3. A 4. B 5. C 6. A 7. C 8. B 9. D 10. D 11. C 12. B 13. C14. A 15. D二、綜合題(本大題共有3小題,第16題6分,第17題6分,第18題8分,共計20分)16. (1)孔子, (1分) 儒家學派。(1分)(2)孔子是大教育家;他創辦私學,不問出身貴賤和家境貧富,廣收門徒,先后培養的學生有三千人;孔子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啟發學生獨立思考;他教育學生要有老老實實的學習態度,要謙虛好學,他要求學生時常復習學過的知識,以便溫故而知新。(答到一點得1分,答到兩點及以上得滿分)(2分)(3)孔子的三段話教育我們對學過的知識要經常復習,要不斷總結和向別人學習好的學習方法,要具有老老實實和謙虛好學的態度,才能學有所成。(答到一點得1分,答到兩點以上得滿分)(2分)17. (1)董仲舒(1分)(2)罷黜百家,獨尊儒術;(1分) 其目的是加強思想統治,實現思想上的大一統(或加強中央集權)。(2分)(3)推行儒學教育,舉辦太學,以儒家五經為主要教材。(2分)18. (1)“魏主”是(北魏)孝文帝;洛陽(2分)(2)學習漢語;鮮卑族。(2分)(3)加速少數民族的漢化,豐富和發展了中原文化,促進北方的民族大融合,為南北統一創造了條件。(2分)(4)中華文明是由中國境內的各民族共同創造的;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中華文明豐富多彩。(言之有理即可)(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