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4講 光的折射 透鏡4.1 學習提要4.1.1 光的折射1. 光的折射現象光從一種物質進入另一種物質時,它的傳播方向通常會改變,這種現象叫做光的折射。2. 光的折射規律如圖4-1所示,光線AO從空氣斜射人水中,傳播方向發生改變,折射光線是OB。光折射時,折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面內;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兩側。當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介質)中時,折射光線向法線靠攏,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時,折射角增大。光垂直射到水(或其他透明介質)的表面時,光的傳播方向不變。 圖4-1當光從水(或其他透明介質)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光線將偏離法線,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如圖4-2(a)和(b)所示,當光以相同的人射角分別從空氣斜射人水或玻璃中時,在玻璃 中的折射光線向法線偏折更明顯,說明玻璃對光的折射本領比水強。實驗表明,不同介質對光的折射本領不同。圖4-24.1.2 透鏡1. 三棱鍵三棱鏡是一個截面為三角形的透明棱柱體。如圖4-3所示,由空氣射人三棱鏡內的光線,通過棱鏡后出射光線向棱鏡的底面偏折。圖4-3 圖4-42. 凸透鏡(1)中間比邊緣厚的透鏡叫做凸透鏡。通常透鏡的兩個表面都是球面,或者一面是球面,—面是平面。通過透鏡球面的球心C1、C2的直線叫做透鏡的主光軸,透鏡的中心O點叫做透鏡的光心。(2)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如圖4-4所示,凸透鏡的焦點為實焦點。(3)經過凸透鏡有三條特殊光線,如圖4-5所示:(a)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過焦點。(b)過焦點的光線繪凸透鏡折射后折射光線平行于主光軸。(b)通過凸透鏡光心的光線方向不改變。圖4-53. 凹透鏡(1)中間比邊緣薄的透鏡叫做凹透鏡。(2)凹透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如圖4-6所示,凹透鏡的焦點為虛焦點。(3)經過凹透鏡有三條特殊光線,如圖4-7所示:(a)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凹透鏡折射后它的反向延長線過焦點。 圖4-6(b)延長線過焦點的光線經凹透鏡折射后折射光線平行于主光軸。(c)通過凹透鏡光心的光線方向不改變。圖4-74.1.3 凸透鏡成像1. 物距、像距和焦距物體到透鏡中心的距離叫物距,用表示;像到透鏡中心的距離叫像距,用表示;焦距用表示。研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1)實驗目的:研究凸透鏡成像規律。(2)實驗器材:凸透鏡、蠟燭、光屏、光具座、火柴。(3)實驗步驟① 測出凸透鏡的焦距,用符號表示,并記錄下凸透鏡的焦距。② 在光具座上從左向右依次放入蠟燭、凸透鏡和光屏。調整凸透鏡和光屏的高度,使它們的中心跟燭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如圖4-8所示。圖4-8③ 移動凸透鏡,使它與蠟燭的距離(即物距)>,手移動光屏,眼睛看屏上的像,直到出現清晰的燭焰的像為止,將像的正倒、大小、虛實以及像的位置填入表4-1中。④ 移動凸透鏡,使<<,重復第③步。⑤ 再移動凸透鏡,使<,移動光屏,使光屏上不能看到燭焰的像,移去光屏,眼睛從光屏這一側透過透鏡觀察像,并將結果填入表4-1中。表4-1物距() 像距(v) 像的特點 應用> << 倒立、縮小、實像 照相機= = 倒立、等大、實像<< > 正立、放大、實像 投影儀=< 正立、放大、虛像 放大鏡3. 凸透鏡成像規律(1)當>時,在凸透鏡另一側<<處,成一個倒立縮小的實像。(2)當=時,在凸透鏡另一側=處,成一個倒立等大的實像。(3)當<<時,在凸透鏡另一側>處,成一個倒立放大的實像。(4)當=時,不能成像。(5)當<時,在物體同側的后面成一個正立放大的虛像。(6)當物距大于焦距時,凸透鏡成實像;當物距小于焦距時,凸透鏡成虛像。(7)同一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減小,像距將增大,像的大小將變大。4. 凸透鏡成像的作圖法除了根據實驗得出透鏡成像的規律外,用作圖法也可得出透鏡成像的各種情況。由于從發光點射向透鏡的光線經透鏡折射后只形成一個像點,因此我們只要在該點發出的光線中找出兩條符合凸透鏡折射規律的特殊光線,畫出它們經透鏡折射后的傳播方向,就能找到它們相交的像點,如圖4-9所示。圖4-94.1.4 凸透鏡成像的應用1. 人眼、照相機當>時,在凸透鏡另一側<<處成一個倒立縮小的實像。人眼、照相機的成像就屬于這種情況。使用照相機時,調節鏡頭和感光底片之間的距離,也就是調節像距,使一定距離處的物體在底片上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眼睛工作時,像距(視網膜與晶狀體距離)不變,通過調節晶狀體的平、凸程度(即改變焦距),在視網膜上成倒立、縮小的實像。2. 投影儀當<<時凸透鏡另一側大于處成一個倒立放大的實像。投影儀、幻燈機、電影放映機的成像都屬于這種情況。3.放大鏡當<時,在物體同側的后面成一個正立放大的虛像。放大鏡的成像屬于這種情況。4.1.5 光的色散光的色散太陽光是白色的,經過棱鏡可分解成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色光,如圖4-10所示,所以太陽光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色光組成的。2.物體的顏色 圖4-10(1)透明物體的顏色:由它通過的色光的顏色決定的,即:紅色玻璃只能通過紅光;藍色玻璃紙只能通過藍光;綠色玻璃只能通過綠光等。(2)不透明物體的顏色:由它反射的色光的顏色決定的,即:紅色紙反射紅光;藍色紙反射藍光等。(3)光的三原色:紅、綠、藍,即紅、綠、藍三種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后,可以獲得任何一種其他顏色的光。(4)顏料的三原色:紅、黃、藍,即紅、黃、藍三種顏料按不同比例混合后,可以獲得任何一種其他顏色的顏料。4.1.6 光的能量光具有能量,光能使周圍變得明亮,變得溫暖,還能使膠卷感光……所以說光具有能量,這種能叫做光能。在可見光中,紅光的發熱本領最大。4.1.7 望遠鏡和顯微鏡1.望遠鏡和顯微鏡(組成)望遠鏡 物鏡:靠近被觀察物體的透鏡顯微鏡 目鏡:靠近眼睛的透鏡2. 通過兩個透鏡觀察物體通過兩個透鏡觀察物體的情況如表4-2所示。表4-2器材 看到的現象 望遠鏡或 顯微鏡的誕生 作用物鏡 焦距較大的凸透鏡 遠處的物體變近了 伽利略望遠鏡 使遠處的物體在近處成像,看上去物體變近了,特別適宜觀察行星和月球目鏡 凹透鏡物鏡 焦距較大的凸透鏡 遠處的物體變近了,視野變廣了 開普勒望遠鏡目鏡 焦距較小的凸透鏡物鏡 焦距較小的凸透鏡 近處的物體變遠了,但變大了 顯微鏡 是物體放大較大的倍數,觀察肉眼看不見的細小物體目鏡 焦距較小的凸透鏡4.2 難點釋疑4.2.1 為什么在水中的物體看起來比實際的位置要淺?用光的折射規律解釋光的折射現象:在河岸上看水中的物體位置比實際位置淺。如圖4-11所示,從水中物體A射過來的光線AO和AO’射向水面,折射后進入人眼,那么人眼判斷物體的位置就好像在折射光線OB和OB’的反向延長線上的A’處,A’即為A的虛像,且A’的位置應在A的斜上方。圖4-114.2.2 比較照相機、眼睛的成像原理照相機和眼睛具有相同的成像原理,下面我們來比較照相機和眼睛的結構、成像及相應的調節作用,如表4-3所示。表4-3眼睛 照相機結構 角膜和晶狀體(相當于一個凸透鏡) 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瞳孔 光圈視網膜(有感光細胞) 底片(有感光材料)成像 縮小、倒立、實像 縮小、倒立、實像調節作用 像距不變,當物距減小(或增大)時,增大 (或減?。┚铙w的曲率以減小(或增大)焦距,使物體在視網膜上成清晰的像 焦距不變,當物距增大(或減小)時,減小 (或增大)鏡頭到底片間的距離,使物體在底片上成清晰的像4.2.3 近視眼和遠視眼的矯正(1)矯正近視眼所配的鏡片是凹透鏡,它的作用是將光發散,從而使遠處的物體在視網膜上成清晰的像。(2)矯正遠視眼所配的鏡片是凸透鏡,它的作用是將光會聚,從而使近處的物體在視網膜上成清晰的像。4.3 例題精析4.3.1 光的折射規律例1 如圖4-12(a)所示,光從空氣斜射入玻璃,完成光路圖。圖4-12【點撥】 作一條法線,以幫助作圖。【解析】 根據光的折射規律,首先通過入射點作一條垂直于界面的虛線即法線。因為光從空氣斜射入玻璃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折射光線的方向應偏向法線。【答案】 如圖4-12(b)。【反思】 正確理解光的折射規律是解答本題的關鍵。例2 如圖4-13(a)所示,光從玻璃斜射入空氣,完成光路圖。圖4-13【點撥】 作一條法線,以幫助作圖。【解析】 根據光的折射規律,首先通過入射點作一條垂直于界面的虛線即法線。因為光從玻璃斜射入空氣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折射光線的方向應偏離法線。【答案】 如圖4-13(b)。4.3.2 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例3 在圖4-14的(a)和(b)中分別畫出凸透鏡和凹透鏡對平行光線的光路。圖4-14【點撥】 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解析】 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與主光軸平行的光經凸透鏡會聚到焦點上。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與主光軸平行的光經凹透鏡發散,折射光的反向延長線過焦點。【答案】 如圖4-14的(c)和(d)所示。4.3.3 近視眼矯正例4 下列關于近視眼與正常眼的說法正確的是( )A、近視眼只能看清近處的物體,看不清遠處的物體,是因為遠處的物體無法在眼中成像B、近視眼的晶狀體較薄,折光能力弱,會將來自遠處某點的光會聚在視網膜后C、近視眼需配以凹透鏡進行矯正,因為凹透鏡能使光線發散D、以上說法均正確【點撥】 近視眼患者的眼球較長或晶狀體的焦距偏短。【解析】 近視眼患者的眼球較長或晶狀體的焦距偏短,遠處物體的像成在視網膜前,視網膜上的像是模糊的。因此,用凹透鏡先將遠處物體射來的光線稍稍發散一下,就能在視網膜上清晰成像,于是便能看清遠處的物體。【答案】 C【反思】 知道眼睛的成像原理是解答本題的關鍵。4.3.4 照相機成像原理例5 春游時,全班準備照張集體照,站隊后,發現兩側均有人在畫面外,為了使每個人都能進入畫面,下列措施符合要求的是( )A、使照相機鏡頭離人遠些,并使鏡頭到底片的距離減小些B、使照相機鏡頭離人遠些,并使鏡頭到底片的距離增大些C、使照相機鏡頭離人近些,并使鏡頭到底片的距離增大些D、使照相機鏡頭離人近些,并使鏡頭到底片的距離減小些【點撥】 在不更換鏡頭時,照相機焦距不變。【解析】 照相機焦距不變,為了使每個人都能進入畫面,像要小,像距也要小,物距要增大。所以可以使照相機鏡頭離人遠些,并使鏡頭到底片的距離減小些。【答案】 A【反思】 理解照相機的成像原理是解答本題的關鍵。4.3.5 凸透鏡成像規律例6 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裝置的示意圖如圖4-15所示。a、b、c、d、e是主光軸上的五個點,F點和2F點分別是凸透鏡的焦點和二倍焦距點。圖4-15在a、b、c、d、e這五個點鐘,(1)把燭焰放在 點上,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虛像。(2)把燭焰放在 點上,所成的像最小。(3)把燭焰放在 點上,屬于照相機原理。(4)把燭焰放在 點上,屬于投影儀原理。【點撥】 根據凸透鏡成像規律解答本題。【解析】 凸透鏡成像規律:當物距大于焦距時,凸透鏡成實像。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也越??;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也越大。當物距小于焦距時,凸透鏡成虛像。【答案】 燭焰放在e點上,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虛像。燭焰放在a點上,所成的像最小。把燭焰放在a(或b)點上,屬于照相機原理。把燭焰放在c(或d)點上,屬于投影儀原理。【反思】 題目要求對凸透鏡成像規律非常熟悉。例7 用鏡頭焦距一定的照相機照相,想使照片上的人像大一些,照相機應離被照的人 ,這里感光膠片到鏡頭的距離比原來應 。【點撥】 感光膠片就是光屏。像要大,那么像距要大,物距要小。【解析】 用照相機給別人拍過照的人,一般會有這樣的體驗,要想使照片上的人像大一些,應使相機離被照的人近些。而拍攝近的景物時,鏡頭調節要望前伸,這時感光膠片到鏡頭的距離比原來大。【答案】 近些,大些。【反思】 理解凸透鏡成像規律是解答本題的關鍵。例8 將一物體放在焦距為f的凸透鏡的主光軸上,分別放在距透鏡22cm、18cm和8cm時,各能得到縮小的實像、放大的實像和放大的虛像,則該凸透鏡的焦距可能是( )A、20cm B、18cm C、10cm D、6cm【點撥】 根據凸透鏡成像規律和解不等式組求得凸透鏡的焦距。【解析】 根據凸透鏡成像規律,當u=22cm時成倒立縮小實像,可知22cm>2f,即:f<11cm;當u=18cm時成倒立放大實像,可知f<18cm<2f,可得9cm當u=8cm時成正立放大虛像,可推知f>8cm。歸納上述三種情況,可知該透鏡焦距范圍滿足9cm【答案】 C【反思】 利用凸透鏡成像規律和不等式知識判斷凸透鏡的焦距范圍,這類題目要求首先要熟悉凸透鏡成像規律,然后根據題目的要求列不等式,并求解不等式。例9 在離焦距為20cm的凸透鏡正前方100cm處,一物體以10m/s的速度向凸透鏡靠攏,運動7s時,物體所成的像為怎樣的像?【點撥】 計算7s以后物體在什么位置,然后根據凸透鏡成像規律判斷。【解析】 凸透鏡成放大或縮小的實像還是成虛像,由物距與焦距的關系決定,物體以10cm/s的速度運動7s的路程是70cm,這時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為30cm。因為凸透鏡的焦距為20cm,則物體在一倍焦距和兩倍焦距之間,由此關系即可判斷物體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實像。【答案】 倒立放大的實像【反思】 解答本題時,首先要正確計算物體的位置,是否理解凸透鏡成像規律是解答本題的關鍵。4.3.6 光的三原色例10 用放大鏡看正在工作的彩色電視機,可以看到 三色。圖4-16為色光三原色的示意圖,圖中區域1應標 色,區域2應標 色。【點撥】 在各種不同色光中,紅、綠、藍叫三原色光。 圖4-16【解析】 紅、綠、藍光合在一起就成了白光。【答案】 紅、綠、藍;綠;白4.4強化訓練A卷圖4-17是光射到兩種透明介質的界面時發生反射和折射時的光路示意圖。其中;________是界面,_________是法線,_________是入射光線,__________是反射光線,入射角大小是__________,折射角大小是________,折射角大小是_________。圖4-18古詩詞中有許多描述光學現象的詩句,例如:“潭清疑水淺”說的就是光的_____現象,“池水映明月”說的就是光的_______現象。在空碗里放一枚硬幣,當碗內盛滿水時,看上去碗底的硬幣深度要比實際深度________些(選填“深”或“淺”),這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_緣故。如圖4-19所示為常見的透鏡,其中屬于凸透鏡的是________________,屬于凹透鏡的是______(均選填字母)。圖4-19 圖4-20如圖4-20所示,把一只玻璃球分成A、B、C、D、E五塊,其截面如圖,則其中對光起會聚作用的是________,對光起發散作用的是__________。在圖4-21中,凸透鏡焦距為10 cm,光屏上正好能得到一個清晰的像,則物體(點燃的蠟燭)在________cm處,與物體(點燃的蠟燭)相比,像是_________的(選填“等大”、“縮小”或“放大”)。若保持凸透鏡、光屏位置不變,為了使光屏上成一個放大的像,則應換一塊焦距________10cm的凸透鏡(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圖4-21為了防止森林火災,在森林里不允許隨地丟棄透明的飲料瓶,這是由于雨水進人飲料瓶后對光的作用相當于一個_________鏡,它對太陽光有__________作用,可能會導致森林火災。下列現象中,屬于光的折射現象的是( )小孔成像 B、教室里的黑板反光C、在太陽光照射下,地面上出現大樹的影子D、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從水面上看,水下部分向上面彎折了潛在水中的人從水中觀看岸上的路燈,他看到的燈跟燈的實際位置相比較要( )高一些 B、低一些C、不變 D、條件不足,無法判斷一根直木桿,一般斜插在水中,游泳的人從水中觀看這根木桿,如圖4-22所示,正確的應是( )A B C D圖4-22如圖4 - 23所示,OA是光從水中射人空氣的一條反射光線,若AO與水面夾角為60°,關于入射角ɑ、折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β的說法正確的是()圖4-23ɑ=60°,β<60° B、ɑ=60°,β>60°C、ɑ=30°,β<30° D、ɑ=30°,β>30°如圖4 - 24所示是光線通過透鏡的光路圖,其中正確的是()A B C D圖4-24當物體從距凸透鏡1. 5倍焦距處,沿主光軸移向3倍焦距處的過程中,物體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將( )逐漸變大 B、逐漸變小 C、先增大后減小 D、先減小后增大放映幻燈時,要使銀幕上所成的像變小一些,應采取的措施是()減小銀幕與鏡頭的距離,同時增大幻燈片與鏡頭的距離增大銀幕與鏡頭的距離,同時減小幻燈片與鏡頭的距離將銀幕與鏡頭的距離和幻燈片與鏡頭的距離同時增大D、將銀幕與鏡頭的距離和幻燈片與鏡頭的距離同時減小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物體經凸透鏡所成的像不可能是()A、正立放大的虛像 B、正立縮小的虛像C、倒立縮小的實像 D、倒立放大的實像用同一凸透鏡在光具座上分別探究甲、乙兩物體的成像情況。實驗時甲、乙兩物體直立于 光具座上,且甲物體比乙物體長些,它們經凸透鏡成像后,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若它們都成放大的實像,則甲的像一定比乙的像長若它們都成等大的實像,則甲的像一定比乙的像短若它們都成縮小的實像,則甲的像一定比乙的像長不論成放大還是縮小的實像,甲的像都有可能比乙的像短如圖4-25所示,根據凸透鏡和凹透鏡的性質,完成光路圖。(b) (c)圖4-25如圖4 - 26所示,根據圖中畫出的光線通過透鏡前后的傳播方向,請在圖中的方框內填人 適當的透鏡種類的符號。(a) (b) (c)圖4-26在圖4-27中,完成光路圖。圖4-27請在圖4-28中用作圖法畫出物體的像。圖4-28B卷我國古代對凸透鏡的聚焦作用早有認識。據晉代張華的《博物志》記載:“削冰令圓,舉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則得火。”用冰取火,似乎不可思議,但這絕非訛傳,如圖4-29所示。這是利用了凸透鏡對光線的_________作用。如圖4-30所示,把一張透明塑料紙鋪在桌面上,用筷子在塑料紙上滴一水珠(直徑約5mm)雙手拿著塑料紙,透過水珠看報紙上的字是________(選填“放大”或“縮小”)了的________像(選填“實”或“虛”)。圖4-29 圖4-30 圖4-31用鏡頭焦距一定的照相機給某人拍好全身像后,想再拍一張半身像,照相機與被照人的距離應______一些,鏡頭與底片的距離應_____________一些。(選填“增大”或“減小”)平面鏡和凸透鏡相距為4且鏡面和凸透鏡主軸垂直,如圖4-31所示,如有一束平行主軸的光線射向透鏡,經平面鏡反射后會聚在兩鏡中點M,則這個凸透鏡的焦距為_______。如圖4 - 32(a)所示,甲、乙、丙、丁是鏡頭焦距不同的四架相機,它們所用的底片規格相同, 分別用它們在同一地點拍攝同一景物。我們可以判定,在圖4-32(b)中,照片:___是 用照相機甲拍攝的,照片_______是用照相機甲拍攝的,照片_______是用乙拍攝的,照片_______是用丙拍攝的,照片_______是用丁拍攝的。(選填“A”、“B”、“C”、“D”)。甲 乙 丙 丁圖32(a)焦距不同的四種照相機A B C D圖32(b)圖4-33中畫出了光線射到空氣與水的界面處發生折射和反射的四幅光路圖,其中正確的是( )A B C D圖4-33如圖4-34所示,一束光線斜射人容器中,在P處形成一光斑,在向容器里逐漸加滿水的過程中,光斑將( )向左移動后靜止 B、向右移動后靜止C、先向左移動再向右移動 D、仍在原來位置如圖4-35所示,F為凸透鏡的兩個焦點,A,B,為物體AB 的像,則物體AB 在( )圖中Ⅰ區域,箭頭水平向右 B、圖中Ⅱ區域,見圖水平向右C、圖中Ⅱ區域,箭頭方向向左斜上方 D、圖中Ⅰ區域,箭頭方向向右斜上方圖4-34 圖4-35同學們在學習光現象過程中有許多說法,我們從中選出四種:①光年是一個非常大的時間單位;②“坐井觀天,所見甚小”隱含了光的直線傳播原理;③平靜湖面上的“倒影”, 明平面鏡成“與物等大正立的像”的規律不成立;④透過書桌上的玻璃板看玻璃板下面的字,看到的是字的虛像。對這些說法的判斷,都正確的是( )A、①②③④都正確 B、①②④正確,③錯誤C、②③正確,①④錯誤 D、②④正確,①③錯誤兩個完全相同的凸透鏡L1、L2如圖4-36放置,其中AO1=O1B=BO2,過A點的一條光線經L1,折射后按如圖方向到達L2,則關于該光線在經L2 折射后的去向,以下判斷正確的是( )過L2的二倍焦距點過L2的焦點平行于L2的主光軸過L2的二倍焦距以外的點圖4-36物體在凸透鏡前20 cm的地方,所成的傷是倒立、放大的實像。若將物體放在這個凸透鏡前10 cm處,所成的像是( )倒立放大的實像 B、正立放大的虛像C、倒立縮小的實像 D、倒立等大的實像燭焰通過凸透鏡恰好在光屏上得到一個倒立放大的像,若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把燭焰和光屏的位置對調一下,則( )光屏上仍能得到一個倒立放大的像光屏上得到一個倒立縮小的像透過透鏡可觀察到一個正立放大的像光屏上沒有像,需調節光屏位置才能成像物體放在凸透鏡前,到凸透鏡的距離是46 cm,此時光屏上得到的是放大的像,則所用凸透鏡的焦距可能是( )A、4cm B、8cm C、10cm D、18cm某同學需要用一塊焦距為5 10 cm的凸透鏡。他利用光具座并選用a、b、c三塊凸透鏡做實驗 ,他保持物體與凸透鏡的距離為10cm,更換透鏡,調節光屏,結果光線通過a鏡成一個倒立縮小的像,光線通過b鏡成一個倒立放大的像,通過c鏡可以看到正立放大的虛像,則應該選用( )a鏡 B、b鏡 C、c鏡 D三者都可以在圖4- 37中,P、Q為某凸透鏡主光軸OA上的兩點。若物體放在P點可得到一個放大的實像,放在Q點可得到一個縮小的實像,則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凸透鏡可在P點左側,也可在P、Q之間凸透鏡可在P點右側,也可在P、Q之間凸透鏡必須在P、Q之間凸透鏡一定不在在P、Q之間圖4-37如圖4-38所示,請用作圖法求出入射光線AB經透鏡后的折射光線BC。圖4-3817、如圖4 - 39所示,A為發光點,A,是4通過凸透鏡所成的像,MN是主光軸。利用作圖法找出透鏡的位置和焦點位置。圖4-39 圖4-40如圖4-40所示,S為點光源,S'為S的像點,MN為透鏡主軸,用作圖的方法確定透鏡的 種類、位置和透鏡的兩個焦點。如圖4 - 41所示,點光源S正對圓孔,與圓孔相距為a,透過圓孔的光在后面的大屏上得到一個圓斑。若在孔上嵌一凸透鏡,則光屏上立刻出現一個清晰的亮點,則該透鏡的焦距、圓孔與光屏之間的距離分別是多少?圖4-41如圖4 - 42所示,在光具座上自左向右依次豎直放置一個凹透鏡、凸透鏡和平面鏡,兩個透鏡的主光軸重合,凸透鏡的焦距為f,此時兩個透鏡之間的距離為L。在凹透鏡的左側有一水平平行光束通過兩個透鏡后人村到平面鏡上,經平面鏡反射后,反射光恰能沿原來的光路返回,據此可判斷凸透鏡的焦距為多少?圖4-42某小組同學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竄”實驗過程中發現:有時光屏上不能成像;有時能在光屏上成縮小的像;有時能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有時能在光屏上成等大的像。為了研究產生這些現象的條件和規律,該組同學繼續進行實驗,并將每次實驗中的相關數據及現象記錄在表4-4和表4-5中。實驗 序號 物距 (cm) 像距 (cm) 像的 大小1 6 光屏上 不能成像2 15 30 放大3 20 20 等大4 30 15 縮小實驗 序號 物距 (cm) 像距 (cm) 像的 大小5 7 光屏上 不能成像6 15 60 放大7 24 24 等大8 30 20 縮小表4-4 (凸透鏡的焦距為f = 10cm) 表4-5(凸透鏡的焦距為f = 12cm)分別比較實驗序號1或5中的物距u與各自凸透鏡焦距f的大小關系及成像情況,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繼續分析表中的數據,并把表中的物距u與像距v分別與各自凸透鏡的一倍焦距f和二倍焦距2f,進行比較,發現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時,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時,在光屏上成等大的像;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時,在光屏上成縮小的像。分析比較實驗序號2與3與4(或6與7與8)數據中的物距u、像距v以及像的大小變化關系,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業參考答案與解析A卷【答案】CG,AE,FO,OD,60°,30°【答案】折射,反射【答案】淺,折射【答案】BD,AC【答案】BCDE,A【答案】20,等大,小于【答案】凸透鏡,會聚【答案】D【答案】A【答案】B【答案】D【答案】A【答案】B【答案】A【答案】B【答案】D【答案】略【答案】略【答案】略【答案】略B卷【答案】會聚【答案】放大,虛像【答案】減小,增大【答案】【答案】D,B,A,C【答案】A【答案】A【答案】D【答案】D【答案】A【答案】B【答案】B【答案】C【答案】B【答案】A【答案】略【答案】略【答案】略【答案】,a【答案】f-L【答案】(1)當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時,光屏上不能成像;(2)f2f;(3)同一塊凸透鏡,當它成實像時,像距隨著物距的增大而減小,像也變小(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