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部編版七年級上冊歷史學案第7課 戰國時期的社會變化 學案【學習目標】1.了解戰國七雄和戰國時期的兼并戰爭,辯證地認識此時的兼并戰爭。2.掌握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及作用,認識改革促進國家強大和社會進步,但改革需要膽識和策略,學習商鞅不畏強權、勇于改革的精神。3.知道都江堰水利工程,認識到都江堰工程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聰明智慧的體現。4.通過對商鞅、李冰等歷史人物的評價,提高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重點難點】1.重點:戰國七雄,商鞅變法,都江堰。2.難點:認識戰國時期的兼并戰爭,商鞅變法成功的原因。【自主學習】一、戰國七雄1.形成(1)戰國初年,_________被韓、趙、魏三家大夫瓜分,_________由大夫田氏取代。(2)齊、楚、______、燕、趙、魏、韓七國勢力較強,史稱“_________”。2.兼并戰爭(1)戰爭特點:_________很大,參戰兵力多,交戰區域廣,持續時間長。(2)著名戰役:桂陵之戰、馬陵之戰、____之戰。(3)戰爭結果①魏國、齊國、趙國、秦國先后崛起,其他幾國逐漸衰落。②地處西部的_____,逐漸成為實力最強大的諸侯國,對東方六國構成威脅。二、商鞅變法1.背景:戰國時期,_________和牛耕的使用進一步推廣,社會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_________的勢力增強。2.目的:確立新的政治經濟秩序,以求_________,在兼并戰爭中取勝。3.時間、人物:公元前356年,_________任用商鞅主持變法。4.內容(1)政治方面,確立________,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廢除貴族的________特權;改革戶籍制度,加強對人民的管理;嚴明法度,禁止私斗。(2)經濟方面:廢除________制,允許土地自由買賣;鼓勵耕織,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_____;統一________。(3軍事方面:獎勵________,對有軍功者授予爵位并賞賜土地。5.影響:使秦國的國力大為增強,提高了_______的戰斗力,一躍成為_______的諸侯國,為以后_______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1.修建:公元前256年,_____蜀郡郡守______主持,在成都附近的_______上修建了都江堰。2.構成:由_______(分為魚嘴、寶瓶口和飛沙堰)和_______兩大系統工程構成。3.功能:綜合性的水利樞紐,發揮了_______、灌溉、水運等多方面的作用。4.影響(1)_______成為沃野,被稱為“天府之國”。(2)_______年來,都江堰一直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在世界水利史上絕無僅有,充分反映出我國人民的智慧。 【當堂達標】1.(濰坊中考)春秋時期,貴族開始禁止用牛祭祀宗廟;戰國時期,秦國規定“盜牛者加(枷刑)”。這一現象反映了當時( )A.祖先崇拜的消失 B.私有土地的出現 C.生產方式的變革 D.兼并戰爭的影響2.(常德中考)戰國時期諸侯爭霸不僅兼并小國,而且大國之間也出現兼并現象。這突出反映了( )A.變法使各國實力增強B.統一趨勢增強C.各國君主爭霸野心強烈D.分封制徹底崩潰3.(聊城中考) “湯武之王也,不循古而興;殷夏之滅也,不易禮而亡?!鄙眺闭f這句話的主要目的是( )A.頌揚湯武功德 B.批評商朝暴政C.強調以禮治國 D.宣揚變法圖強4.(云南中考)《戰國策·秦策一》記載:(商鞅變法)“……期年之后,道不拾遺,民不妄取,兵革大強,諸侯畏懼?!辈牧戏从车氖巧眺弊兎ǖ模? )A.背景 B.內容 C.過程 D.影響5.(宜昌中考)公元就221年,秦國完成統一大業,建立秦朝,為秦國統一全國奠定基礎的舉措是( )A.尊王攘夷 B.商鞅變法 C.統一文字 D.統一度量衡6.(陜西中考)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了大型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為沃野,被稱為“天府之國”。該工程是( )A.都江堰 B.靈渠 C.大運河 D.趙州橋7.閱讀下列材料:夫商君為孝公平權衡、正度量、調輕重,決裂阡陌,教民耕戰。是以兵動而地廣,兵休而國富,故秦無敵于天下。——《戰國策·秦策》請回答:(1)材料中的“商君”是誰 (2)“平權衡、正度量、調輕重”和“決裂阡陌”各指什么 (3)“教民耕戰”的具體措施有哪些 其作用是什么 【我的收獲】參考答案【自主學習】一、1.(1)晉國 齊國(2)秦 戰國七雄2.(1)戰爭規模(2)長平(3) 秦國二、1.鐵制工具 新興地主階級2.富國強兵3.秦孝公4.(1)縣制 世襲 (2)井田制 徭役 度量衡 (3)耕織 縣制 土地自由買賣 耕織 度量衡 軍功5.軍隊 最強盛 秦國三、1.秦國 李冰 岷江2.渠首 灌溉網3.防洪4.(1)成都平原(2)2200多【當堂達標】1.C 2.B 3.D 4.D 5.B 6.A7.(1)“商君”:商鞅(公孫鞅、衛鞅)。(2)“平權衡、正度量、調輕重”:統一度量衡(在秦國范圍內頒布度量衡的標準器);廢除井田制,允許土地自由買賣。(3)措施:鼓勵耕織,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獎勵軍功,對有軍功者授予爵位并賞賜土地。廢除貴族的世襲特權。作用:激發生產者積極性;促進農業發展;使秦國的國力大為增強,提高了軍隊的戰斗力,一躍成為最強盛的諸侯國,為以后秦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答出其中一點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