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部編版七年級上冊歷史學案第9課 秦統一中國 學案【學習目標】1.識記秦王嬴政統一六國的史實,了解其重要意義。2.掌握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權制度的具體措施,知道秦始皇鞏固統一的具體內容。3.通過對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權制度的分析,認識這種制度對鞏固統一的重要性。4.認識秦的統一符合歷史發展潮流和人民愿望,是歷史的進步。【重點難點】1.重點:確立中央集權制,鞏固統一的措施。2.難點:秦滅六國的原因及秦統一中國的意義,大一統的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自主學習】一、秦滅六國1.條件(1) 時期連年戰爭,各國人民希望結束戰亂,過上安定的生活。(2)秦國經過 ,實力超過東方六國,具備了統一六國的條件。(3)秦王 ,雄才大略,任用賢人,積極策劃統一大計。2.經過(1)從公元前230年起,秦國先后攻滅韓、趙、魏、楚、燕、 。(2) 年, 完成統一大業,建立秦朝,定都 。3.歷史意義:結束了 以來長期征戰混亂的局面,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 封建國家。二、確立中央集權1.目的:適應新的社會發展,加強對 的統治。2.中央集權制度(1)皇帝制度:國家最高統治者稱 ,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總攬 。(2)中央機構:中央設 、太尉、 ,分別掌管 、 和監察事務。(3)地方機構:廢除 ,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轄的 ,郡縣的長官都由 直接任免。3.影響:皇帝和朝廷牢牢地控制了全國各地的權力;郡縣制的實行,開創了此后我國歷代王朝 的基本模式。三、鞏固統一的措施1.鞏固統一的措施(1)文化:命李斯等人統一文字,制定 作為通用文字頒行全國。(2)經濟:統一貨幣,以秦國的 作為統一貨幣;統一 制度。(3)交通:統一車輛和道路的寬窄,修筑貫通全國的道路。(4)軍事:開鑿 ,統一嶺南及東南沿海地區;派 北擊匈奴,修筑 (西起臨洮,東到遼東)。2.鞏固統一的影響:有利于鞏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有利于 的交流與發展,促進了各地 的發展。3.疆域:秦朝的疆域東至 ,西到 ,北至 一帶,南達南海。【當堂達標】1.(濟寧中考)西安碑林博物館有一石碑上刻有“皇帝立國……滅六暴強……壹家天下”等字。該內容稱頌的皇帝是( )A.周武王 B.齊桓公 C.秦始皇 D.唐太宗2.(江西中考)秦開創的體制包含三大要素:君主“獨制”,地方集權于中央,以及官僚任免而不得世襲。材料中“體制”的創立( )A.奠定了中國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B.確立了儒學的主導地位C.標志著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發展到頂峰 D.導致階級矛盾嚴重激化3.(濰坊中考)觀察右側漫畫,它反映的歷史信息是( )A.首創縣制,派員管理B.學術繁榮,百家爭鳴C.實現統一,創新制度D.名為推恩,實奪其權4.(長沙中考)杜維運在《史學方法論》中說:“所謂原始史料,為目擊者的陳述、文獻以及事實自身的遺存,數者皆與事件同時”。按照該標準,下列各項中屬于研究秦朝的原始史料的是( )A.秦始皇陵兵馬俑 B.《資治通鑒》的記載C.孟姜女哭長城的傳說 D.電視劇《大秦帝國》5.(福建中考)秦始皇下令全國“車同軌”并修建由咸陽向北延伸的直道,全長約700千米,僅用兩年半時間即修通。這主要得益于( )A.人口數量的增長 B.鐵制工具的出現C.國家體制的作用 D.筑路技術的提高6.(河池中考)為了適應國家統一的需要, 秦始皇大力推行一系列鞏固統一的措施。文化上頒布了通用全國的文字,如圖所示,統一后的文字是( )A.甲骨文 B.小篆C.草書 D.楷書7.(聊城中考)閱讀以下有關秦始皇的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命為“制”,令為“詔”,天子自稱曰“朕”,朕為始皇帝,后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于萬世,傳之無窮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于上。——司馬遷《史記》材料二 罷侯置守,設官分職,不與古同。——陳壽《三國志》材料三 三代至秦,渾沌之再辟者也。其創制立法,至今守之以為利,史稱其得圣人之威。——張居正《雜著》(1)材料一是關于皇帝制度的描述。依據該材料概述這一制度的特點。(2)材料二中“罷侯”置守”分別指的是什么?(3)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秦始皇“創制立法”的影響。【我的收獲】參考答案【自主學習】一、1.(1)戰國(2)商鞅變法(3)嬴政2.(1)齊(2)公元前221 秦國 咸陽3.春秋戰國 多民族的封建二、1.全國2.(1)皇帝 全國的一切軍政大權 (2)丞相 御史大夫 行政 軍事 (3)分封制 郡縣制 朝廷3.地方行政三、1.小篆 圓形方孔半兩錢 度量衡 靈渠 蒙恬 長城2.文化 經濟3.東海 隴西 長城 南海【當堂達標】1.C 2.A 3.C 4.A 5.C 6.B7.(1)特點:皇權至上(或皇帝獨尊);皇位世襲。(2)“罷侯”:廢除分封制;“置守”:實行郡縣制。(3)影響: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為歷代王朝所沿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