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部編版七年級上冊歷史學案第16課 三國鼎立 學案【學習目標】1.掌握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的經過及作用,分析曹操在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中一勝一敗的原因。2.知道魏蜀吳三國建立的時間、都城及建立者,了解三國的發展情況。3.正確評價曹操、諸葛亮等歷史人物,讓學生學會正確評價歷史人物。4.通過學習三國鼎立局面,讓學生認識到分立是暫時的,國家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重點難點】1.重點: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三國鼎立。2.難點:分析曹操在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中一勝一敗的原因,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自主學習】一、官渡之戰1.背景:①曹操在政治上,把 接到許,借皇帝的名義號令天下,并招攬各種人才。②經濟上,用 的措施,發展農業生產。 兵多糧足,實力強大。2.概況(1)時間:公元 年。(2)雙方: 與曹操。(3)結果:曹操以少勝多,迅速殲滅 主力。(4)影響:為以后 打下基礎。二、赤壁之戰1.背景:(1)曹操準備消滅南方的割據勢力, 。(2)孫權和 聯合迎戰曹軍。2.概況:(1)時間:公元 年。(2)雙方:曹操(20余萬)與 (5萬人)。(3)結果: 以少勝多,曹軍潰敗。(4)影響:為 的形成奠定了基礎。三、三國鼎立1.背景:① :經營并掃平關中的割據勢力,完成了北方的統一。② :占領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區,占取四川、云貴地區。③ :統治范圍延伸到福建、廣東,搶奪了劉備在湖北、湖南的勢力范圍。2.形成國號 時間 都城 開國君主魏國 年 洛陽蜀國 221年 劉備吳國 229年 孫權3.統治舉措:(1)曹魏:重視農業生產,大力 。(2)吳國:造船業發達,發展對外貿易;230年,孫權派 率船隊到達 (今臺灣),加強了大陸與臺灣的聯系。(3)蜀國:發展經濟,改善 關系,加速了西南地區的開發。【當堂達標】1.“治世能臣,亂世奸雄,武并漢秦一帝;對酒當歌,登高必賦,文開魏晉先河”。對聯中描述的這位歷史人物( )A.生活在三國時期B.完成了國家統一C.赤壁之戰取得勝利D.官渡之戰取得勝利2.(臨沂)“臣下只有竭盡全力,到死方休罷了。至于伐魏興漢究竟是成功還是失敗,是順利還是困難,那不是臣下的智力所能預見的。”(摘自《漢晉春秋》中《后出師表》的白話譯文)這句話中的“臣下”所指的我國古代歷史人物是( )A.霍去病 B.諸葛亮 C.周瑜 D.司馬炎3.(菏澤)整理表格是我們歷史學習中常用的一種學習方法,下表反映的戰役應是( )時間 208年交戰雙方 曹操和孫劉聯軍戰役特點 以少勝多戰役結果 孫劉聯軍取得勝利A.牧野之戰 B.巨鹿之戰 C.官渡之戰 D.赤壁之戰4.(定西) 220年,曹操的兒子曹丕在洛陽稱帝,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229年,孫權在建業稱帝。三國鼎立的局面形成于( )A.公元2世紀前期 B.公元2世紀后期C.公元3世紀前期 D.公元3世紀后期5.(遵義中考)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三國時期臺灣被稱為( )A.臺灣 B.流求 C.夷洲 D.樓蘭6.(畢節中考)根據《三國志·魏書》等記載,220年曹操卒于洛陽,葬在鄴城(今河南省安陽市郊)。2009年,國家文物局審核了河南省安陽市高陵墓的考古發掘成果,最終認定高陵墓的墓主為曹操。以上確認高陵墓主為曹操的依據是( )A.歷史文獻與考古成果 B.家族族譜的記載C.歷史學家的主觀判斷 D.安陽的悠久歷史7.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對于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有兩次戰役非常重要。……早期,曹操依郭嘉、程昱等人之謀,先與袁紹互為背景,袁紹北向,曹操南向。曹操戰河南,呂布、陶謙、袁術、張繡等人先后為其所滅,而后再與袁紹決戰,避免了兩線作戰。并在官渡大破袁紹,順利統一北方。材料二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材料三 赤壁之戰是我國歷史上一次著名的戰役,曹操在這次戰役失敗后再也沒能卷土重來,從此勢力僅限于北方,而孫權和劉備在江南和巴蜀的勢力則得以鞏固。赤壁之戰前的曹操可謂雄心壯志,氣吞山河,欲完成統一天下的大業,不料占據軍事優勢的曹操在赤壁之戰中卻敗得一塌糊涂,令人嘆息。(1)材料一中提到對“對于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有兩次戰役非常重要”,結合材料三你能找出是哪兩次戰役嗎?這兩次戰役有什么突出的共同特點?(2)材料二表現了曹操怎樣的思想感情?(3)結合所學分析,曹操為什么在兩次戰役中一勝一負呢?(4)三國時期,英雄輩出,你最喜歡的是哪一位?請用一句話說明你喜歡他的原因。【我的收獲】參考答案【自主學習】一、1.漢獻帝 屯田袁紹 2.(1)200(2)袁紹(3)袁軍 (4)統一北方二、1.(1)統一全國(2)劉備 2.(1)208(2)孫劉聯軍(3)孫劉聯軍 (4)三國鼎立局面三、1.曹操 劉備 孫權 2.220 曹丕 成都 建業 3.(1)興修水利(2)衛溫 夷洲 (3)民族【當堂達標】1.D 2.B 3.D 4.C 5.C 6.A7.(1)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兩次戰役都是以少勝多的戰役。(2)表現了曹操老當益壯、志在千里的積極進取精神,抒發了他統一國家的豪情壯志。(3)官渡之戰勝因:“奉天子以令不臣”,收納流民,開展屯田,發展生產,擴編軍隊,戰術得當,籠絡人才。赤壁之戰敗因:曹操驕傲,曹軍來自北方,不習水戰;孫、劉聯軍戰術正確。(4)示例一:喜歡諸葛亮。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示例二:喜歡曹操,因為他有遠大的志向,善于謀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