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科版初中思想品德易混知識點歸納一、經濟建設方面1、我國的中心工作(中心任務)是經濟建設。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是首要任務);2、新時期最鮮明的特征是改革開放。堅持改革開放,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穩定是前提,改革是動力,發展是目的或關鍵。3、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堅持科教興國,人才強國的戰略。4、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5、我國的基本分配制度是: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是國有經濟。▲我國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是國有經濟。▲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6、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7、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是共同富裕。8、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9、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10、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根本途徑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二、政治建設方面(民主、法治)1、我國的根本制度是社會主義制度。2、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3、社會主義民主的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我國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是國家主人。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最高權力機關,行使最高立法權、監督權,決定權、任免權。5、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權利是選舉權和被選舉權。6、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7、我國新型的民族關系是平等、團結、互助、和諧8、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是民族平等、團結、共同繁榮。9、實現兩岸統一的最佳方式是一國兩制,和平統一。10、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國的主體是人民群眾。▲依法治國的核心是依憲治國。▲依法治國的中心環節是有法必依。▲依法治國的前提是有法可依。▲依法治國的關鍵是執法必嚴。▲依法治國的有力保障是違法必究。11、法律的基本特征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的約束力。(最主要的特征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12、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它規定國家生活中的根本問題;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制定和修改的程序要比普通法律更為嚴格。13、犯罪的基本特征是嚴重社會危害性,刑事違法性,刑罰當罰性。▲犯罪最本質的特征是: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14、違法行為分為違憲行為、民事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和刑事違法行為。15、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權是生命健康權。16、我國法律的根本任務是制裁違法犯罪,保護人民利益。(作用:法律是保護人民的有力武器。)17、《未成年人保護法》對未成年人實施保護的基本內容: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司法保護。18、四項基本原則: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穩定是前提,改革是動力,發展是目的或關鍵。19、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歸納起來就是:毫不動搖地堅持黨在這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三、文化建設方面1、世界文化的特點:豐富性,多樣性。在文化的相互交融中呈現多元和諧發展的局面。2、中華文化的特點:博大精深、源遠流長。3、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4、先進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中心環節是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先進文化建設的基礎工程是發展教育和科學。5、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6、先進文化建設的根本任務是提高全體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7、發展先進文化必須堅持正確的方向,堅持正確的指導思想: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8、公民基本道德規范是: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9、“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10、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11、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重點:誠實守信1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四、生態建設方面1、我國人口現狀的基本特點是人口基數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質偏低。(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2、我國資源現狀的基本特點是總量大,種類齊全,人均占有量少。(堅持節約資源的基本國策)3、針對我國人口、資源、環境的國情,我們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五、社會建設方面1、和諧社會: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2、社會主義新農村:生產發展、生態良好、生活富裕,鄉風文明。3、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社會:保護環境,節約資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相協調,走可持續發展之路。4、創新型社會:知識創造,科技創新,重視人才培養,提高民族創新能力。5、總體(目前)小康:低水平、不全面,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6、全面小康社會: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五位一體)7、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生態建設、社會建設協調發展的社會。8、現階段我國最基本的國情: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表現:生產力水平不高且發展不平衡;民族科學文化水平不高,知識創新、技術創新能力不足。9、我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文明、民主、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內容)。10、中國共產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其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和政府關注民生,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11、黨和政府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致力于維護社會公平主義,努力維護社會穩定。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