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3中考一輪大單元復習學案:聲現象2.3.1通過實驗,認識聲的產生和傳播條件。2.3.2了解聲音的特性。了解現代技術中聲學知識的一些應用。知道噪聲的危害及控制方法。物理觀念★知識點一:聲音的產生一、聲音的產生1.聲源:物理學中,把正在振動發聲的物體叫聲源。只有正在發聲的物體才能叫聲源。一個能夠發聲但沒有發聲的物體不能稱為聲源。2.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知識點二:聲音的利用一、聲音傳遞信息1.回聲定位(1)蝙蝠覓食:蝙蝠在飛行過程中,會發出超聲波,這些聲波遇到障礙物或昆蟲時會反射回來,根據回事到來的方位和時間,蝙蝠可以確定目標的位置;(2)倒車雷達:利用超聲波探測汽車后方障礙物的距離,告知駕駛員周圍障礙物的情況;(3)聲吶設備:利用聲波在水中的傳播和反射特性,對水下目標進行探測,廣泛用于魚群探測、船舶導航和海底地質地貌的勘測等。2.醫用B超(1)醫生用B型超聲波診斷儀向病人體內發射超聲波,超聲波遇到組織的分界面(不同內臟器官的分界處、內臟與骨骼分界處以及異物與組織的交界處)時會發生反射,根據反射波滯后于發射波的時間,可以知道分界面在體內的深度等信息,并轉換成影像,幫助醫生判斷人體內的組織器官是否正常。(2)次聲波武器:由于次聲波傳播的距離遠、穿透能力強,且較低頻率的次聲波達到一定強度時可以致人死亡,因而次聲波正越來越多地應用在軍事上。二、聲音傳遞能量1.將音箱對準火焰,播放音樂。觀察到火焰隨音樂“舞動”。這說明聲音能傳遞能量。2.醫療:醫生利用超聲波碎石機去除病人體內的結石。3.工業(1)利用超聲波對鋼鐵、陶瓷、寶石、金剛石等堅硬物體進行鉆孔和切削加工;(2)超聲波去污:利用超聲波使清洗液劇烈振動,把物體上的污垢清洗下來而不損壞被清洗的物體,可以用來清洗機器零件、精密儀器、醫療設備等;(3)超聲波焊接:利用超聲波的熱效應,人們研制了超聲波焊接機,利用這種焊接機可以焊接塑料制品、縫制化纖紡織品等;(4)超聲波除塵:單反相機中的超聲波濾鏡,安置在快門之后,能夠通過每秒萬次的高速振動,將吸附在感光器上的灰塵碎屑震落,達到除塵的目的;(5)日常生活:利用超聲波清洗牙齒、利用超聲波出去人體內結石等★知識點三:噪聲及其控制1.樂音:人們把物體有規律的振動產生的、聽起來感覺非常舒服的聲音叫樂音。2.噪聲(1)從物理學角度:噪聲通常是指哪些難聽刺耳、令人厭煩的聲音,是發聲體做無規則振動時產生的。(2)從環保的角度:凡是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產生干擾的聲音,都屬于噪聲。3.噪聲強弱的等級:人們以分貝為單位來表示屬于強弱的等級,分貝符號是dB。0dB是人們剛剛能聽到的最微弱的聲音—聽覺下限。科學思維★知識點四:噪聲及其控制1.控制噪聲噪聲一些人們的身心健康,是當今社會的四大公害之一,因此控制噪聲非常重要。控制噪聲一般從防止噪聲的產生、阻斷噪聲的傳播、防止噪聲進入耳朵這三個方面著手。科學探究★知識點一:聲音的傳播一、聲音的傳播1.聲音的傳播必須借助于介質,或者說聲音必須在介質中傳播。聲音無法在真空中傳播。2.聲波:聲音在介質中是以波的形式進行傳播的,我們把這種波叫做聲波。3.探究聲音的傳播(1)固體能夠傳聲:一個同學輕敲桌子的一端,另一個同學把耳朵貼在桌子的另一端的桌面上,能聽到清晰的敲桌子的聲音,聲音能在固體中傳播。(2)液體能夠傳聲:輕敲水族館里的魚缸體,魚聽到敲擊聲后迅速跑開。魚能聽到敲擊聲才迅速跑開,液體能夠傳聲。(3)氣體能夠傳聲:上課時,我們都能聽見老師的講課聲。我們通過空氣聽到了老師講課聲,空氣能傳播聲音。(4)真空不能傳聲:把正在響鈴的鬧鐘放在玻璃罩中,逐漸抽出其中的空氣,注意聲音的變化,再向玻璃罩中逐漸充入空氣,注意聲音的變化。隨著空氣被抽出,聲音越來越小,最后聽不到聲音;再充入空氣,隨著空氣越來越多,聲音又越來越大,推理:真空不能傳聲。4.聲速:聲波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叫聲速。聲速的大小與介質的種類、介質的溫度有關。(1)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一般情況下,聲音在固體、液體、氣體中的傳播速度關系為。(2)聲速大小與介質、溫度有關,在15℃時,空氣中的聲速是340m/s。5.回聲: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再傳入人的耳朵,人聽到反射回來的聲音叫回聲。6.人耳能區分回聲與原聲的條件:回聲到達人耳比原聲晚0.1s以上時,人耳可以清晰地分辨出原聲和回聲(當聲速為340m/s時,障礙物距人耳至少為17m)。7.回聲測距:當聲源靜止時,聲音從發出到碰到障礙物反射回聲源處所走過的距離,是聲源到障礙物距離的兩倍,即,其中t為從發聲到接收到回聲的時間,v聲為聲音的傳播速度。8.回聲的防止:室內講話的回聲有時候會使人聽到多重聲音,產生重音,嚴重時會對人的聽覺系統造成傷害,所以要規避回聲帶來的不利影響。★知識點二:聲音的特性一、音調1.音調:聲音的高低叫音調。(1)頻率:物體每秒振動的次數叫頻率。用字母f表示。(2)頻率的單位:赫茲,簡稱赫,用符號Hz表示。2.音調與聲源振動頻率的關系:頻率決定聲音的音調的高低。頻率越高,音調越高,聲音聽起來越清脆;頻率越低,音調越低,聲音聽起來越低沉。3.振動發聲的頻率:跟發聲體的形狀、尺寸、材料和松緊程度等有關。(1)弦樂器的音調高低取決于弦的粗細、長短和松緊程度。一般來說,弦樂的弦越細、越短、越緊,其發聲時的音調越高。(2)管樂音調的高低取決于發聲的空氣柱長短。一般來說,長空氣柱振動發聲的音調低,短空氣柱振動發聲的音調高。(3)打擊樂以鼓為例,鼓皮繃得越緊,振動得越快,音調越高。4.探究影響音調高低的因素觀察鋼板尺的振動:將一把鋼板尺壓緊在桌面上,分別將鋼板尺的不同長度伸出桌面邊緣,用力波動鋼板尺伸出桌面的部分,使其振動發聲,聽聲音高低的變化,觀察鋼板尺振動快慢情況。鋼板尺伸出桌邊的長度越長,鋼尺振動得越慢,發聲的音調越低。因而可知,物體振動得快,發聲的音調就高;振動得慢,發聲的音調就低。5.超聲波與次聲波(1)人能感知的聲音頻率有一定的范圍。多數人能聽到的頻率范圍大約在20Hz—20000Hz之間。物理學中把人類能聽到的聲叫聲音(2)把高于20000Hz的聲叫超聲波,把低于20Hz的聲叫次聲波。(3)人和動物聽覺頻率范圍各不相同。地震、海嘯、臺風、火山噴發等一般會伴有次聲波產生,很多動物都能聽到。海豚、蝙蝠等能發出超聲波。二、響度1.響度:物理學中,聲音的強度(大小)叫響度。2.振幅:物理學中用振幅來描述物體振動的幅度。(1)聲音的響度與發聲體振動的幅度有關。發聲體振動的幅度越大,產生聲音的響度大;發聲體振動的幅度越小,產生聲音的響度越小(2)人聽到的聲音是否響亮,除了跟發聲體發聲時的振幅有關外,還跟人距發聲體的遠近有關。3.減少聲音分散的方法(1)將手做成喇叭狀或用喇叭形的傳聲筒喊話,可以減少聲音的分散,使處于喇叭前方的聽到的聲音更響亮,也可以使聲音傳播得更遠;(2)利用管狀物(例如聽診器),也能減少聲音的分散,增強傳聲效果。4.探究響度與哪些因素有關把系好的乒乓球細線拴在鐵架臺上,用正在發聲的音叉輕觸乒乓球;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擊音叉,使音叉發出響度不同的聲音。5.放大法:在上述實驗中,我們通過音叉彈開乒乓球的距離來間接反映音叉振動幅度的大小,這種方法叫放大法。放大法是轉換法的一種。三、音色1.音色:音色又叫音品,反映聲音的品質與特色。2.影響音色的因素:音色與發聲體的材料、結構等因素有關,不同發聲體的材料、結構不同,發出聲音的音色也不相同。3.辨識聲源:(1)根據音色可以分辨出不同樂器(發聲體)和不同人的聲音。(2)同一發聲體,如果其結構發生變化,音色也將發生變化。考點一.聲現象綜合判斷1.某校“五四”青年節舉行合唱比賽,在樂隊的伴奏下,同學們滿懷深情地放聲高歌,下列有關聲現象的說法,正確的是( )A.同學們的歌聲是由聲帶的振動產生的B.現場觀眾聽到的歌聲是由空氣傳播而來,是因為聲音只能在空氣中傳播C.觀眾能辨別不同樂器的聲音,是因為響度不同D.“放聲高歌”中的“高”,是指聲音的音調較高【解答】解:A、聲音由物體的振動產生,同學們的歌聲是由聲帶的振動產生的,故A正確;B、聲音的傳播靠介質,現場觀眾聽到的歌聲是由空氣傳播而來,固體和液體也能傳播聲音,故B錯誤;C、觀眾能辨別不同樂器的聲音,是因為音色不同,故C錯誤;D、“放聲高歌”中的“高”,是指聲音的響度較大,故D錯誤。故選:A。考點二.聲現象知識應用2.通過觀察下列的聲音波形圖, A、B、D 的音調相同, A、B、C 的響度相同。【解答】解:音調和頻率有關,響度和振幅有關;由波形圖可知,相同時間內A、B、D的振動次數相同,即它們的振動頻率相同,因此音調相同;A、B、C偏離原位置相同,因此響度相同。故答案為:A、B、D;A、B、C。考點三.聲現象實驗探究3.如圖,為了探究音調與什么因素有關,小偉設計了下面幾個實驗。A.硬紙板接觸齒數不同的齒輪B.改變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C.改變薄塑料尺滑過梳子的速度D.改變吹筆帽的力度(1)圖中所示的實驗不能夠完成此探究目的的實驗是 D (選填選項中的字母)。(2)如圖B所示,將一把鋼尺緊緊按壓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邊。撥動鋼尺,聽它振動發出的聲音:同時注意鋼尺振動的快慢。改變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再次撥動鋼尺。比較兩種情況下發現,第一次鋼尺振動得快,它的音調 高 (選填“高”或“低”),這說明音調與發聲體振動的頻率有關。當鋼尺伸出桌面超過一定長度時,雖然用同樣的力撥動鋼尺,卻幾乎聽不到聲音了,這是由于 振動頻率低于20Hz,不在人耳的聽覺范圍內 。(3)另外一組同學做了如圖E所示實驗,敲擊右邊的音叉,左邊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彈起,這個現象除說明空氣可以傳聲以外還可以說明聲波可以傳遞 能量 。若將這個實驗移到月球上去做,則 不能 (選填“能”或“不能”)看到泡沫塑料球被彈開。【解答】解:(1)A、硬紙板接觸齒數不同的齒輪,振動的頻率不同,發出的聲音的音調不同,符A能夠完成探究目的;B、改變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振動的頻率不同,發出聲音的音調不同,故B能夠完成探究目的;C、用塑料尺子在梳子齒上快慢不同的滑動時,梳子齒振動的頻率不同,發出的聲音的音調不同,故C能夠完成探究目的;D、改變吹筆帽的力度,筆帽振幅不同,響度不同,研究響度跟振幅的關系,故D不能完成探究目的;故選:D;(2)改變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用同樣大小的力撥動其伸出桌面的一端,第一次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短,振動得快,發出聲音的音調高,這說明音調與發聲體振動的頻率有關;鋼尺伸出桌面超過一定長度時,振動頻率低于20Hz,不在人耳的聽覺范圍內;(3)人敲擊右邊的音叉,左邊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彈起,這個現象說明聲音可以傳遞能量。如果把這個實驗移到月球上去做,則泡沫塑料球不能被彈起,因為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故答案為:(1)D;(2)高;振動頻率低于20Hz,不在人耳的聽覺范圍內;(3)能量;不能。4.有關聲現象,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正在發聲的音叉輕觸水面,會引起水花飛濺,是源于音叉的振動B.“聞其聲而識其人”,是根據音色來辨別的C.將發聲的鬧鐘放入玻璃罩中,在抽出罩內空氣的過程中,聽到鬧鐘發出的聲音大小不變D.“南昌艦”在深海反潛訓練時,聲吶系統是利用超聲波來探測敵方潛艇的裝置【解答】解:A、正在發聲的音叉輕觸水面,會引起水花飛濺,是源于音叉的振動,故A說法正確;B、“聞其聲而識其人”,是根據音色來辨別的,故B說法正確;C、將發聲的鬧鐘放入玻璃罩中,在抽出罩內空氣的過程中,聽到鬧鐘發出的聲音變小,故C說法錯誤;D、“南昌艦”在深海反潛訓練時,聲吶系統是利用超聲波來探測敵方潛艇的裝置,故D說法正確。故選:C。5.人類是利用聲的高手。下列有關聲現象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A.利用次聲波可以判斷地震的方位和強度,說明次聲波可以傳遞信息B.利用超聲波可以除去人體內的結石,說明超聲波的響度很大C.太空授課時航天員能和地面交流,說明聲音的傳播不需要介質D.優美的笛聲是由笛子振動產生的【解答】解:A、利用次聲波可以判斷地震的方位和強度,說明次聲波可以傳遞信息,故A正確。B、利用超聲波可以除去人體內的結石,說明超聲波可以傳遞能量,不能說明其響度很大,故B錯誤;C、太空授課時航天員能和地面交流利用的是電磁波,不能說明聲音的傳播不需要介質,故C錯誤;D、優美的笛聲是由笛子內的空氣柱振動產生的,故D錯誤。故選:A。6.2022年5月10日,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大會開始時,全體起立,高唱國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唱出的國歌聲是由嘴唇的振動產生的B.“高唱國歌”中的“高”是指音調高C.國歌伴奏音樂是通過空氣傳入參會人員耳朵的D.參會人員聽到“全體起立”的指令都站起來,說明聲音能傳遞能量【解答】解:A、唱出的國歌是由聲帶振動產生的,故A錯誤;B、“高唱國歌”中的“高”是指響度大,故B錯誤;C、國歌伴奏音樂是通過空氣傳入參會人員耳朵的,故C正確;D、參會人員聽到“全體起立”的指令都站起來,說明聲音能傳遞信息,故D錯誤。故選:C。7.關于聲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甲中發聲的音叉將乒乓球彈開說明聲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B.圖乙中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越長,振動時,音調越高C.圖丙中小白兔通過聲音的音調判斷出叫門的不是媽媽D.圖丁中捕魚船通過聲吶確定魚群位置利用了聲波傳遞能量【解答】解:A、發聲的音叉將乒乓球彈開,該現象說明發聲的物體在振動,故A正確;B、尺子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與尺子的振動快慢有關,當尺子伸出桌面的長度越長時,振動越慢,發出聲音的音調越低,故B錯誤;C、不同材料的物體發出聲音的音色不同,所以小兔子根據音色判斷出叫門的不是媽媽,故C錯誤;D、捕魚船通過聲吶確定魚群位置是利用超聲波的反射來傳遞信息,不是傳遞能量,故D錯誤。故選:A。8.如圖所示是用吸管和棉簽制作的“鳥鳴器”,從管口吹氣,能發出類似鳥叫的聲音,鳥鳴器發聲是由空氣 振動 產生的,拉動棉簽可以改變聲音的 音調 ,根據聲源的差異,鳥鳴器可以與小提琴、笛子、鼓這三種樂器中的 笛子 歸為一類。【解答】解:從管口吹氣,吸管內的空氣就會振動發出類似鳥鳴的聲音。音調指聲音的高低,與頻率有關。拉動棉簽,吸管內振動的空氣柱的長度發生變化,造成空氣柱振動的快慢不同,頻率不同,音調就會發生變化。“鳥鳴器”是靠吸管內的空氣振動發聲的。小提琴是靠琴弦的振動發聲,笛子是笛子內空氣柱振動發聲,而鼓是鼓面的振動發聲,所以鳥鳴器可以與笛子歸為一類。故答案為:振動;音調;笛子。9.小利在7個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制成了一個水瓶琴,如圖所示。對著瓶口吹氣,發出的聲音是由瓶中 空氣柱 振動產生的。依次吹每個瓶的瓶口,發出聲音的音調不同,越靠近 右 (選填“左”或“右”)端音調越高。【解答】解:用力在瓶口吹氣,瓶內的空氣柱振動發聲,從左往右瓶內水的質量逐漸增大,依次吹每個瓶的瓶口,瓶子內空氣柱振動越來越快(即振動頻率越來越高),所以聲音的音調會越來越高。故答案為:空氣柱;右。10.昆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她被譽為“百戲之祖”。演唱時以三弦、曲笛等為主要伴奏樂器,撥動三弦時,弦 振動 產生聲音;吹奏曲笛時,按住不同的孔可以改變聲音的 音調 ;兩種樂器相互配合,奏出優美的樂曲,通過 音色 可以辨別它們的聲音。【解答】解:(1)樂曲的聲音是由于弦的振動產生的;(2)吹奏曲笛時,笛內空氣柱振動發聲,按住不同的孔,笛內空氣柱的長度不同,振動的頻率不同,聲音的音調不同;音色由發聲體的材料和結構決定,不同的發聲體發出聲音的音色一般不同,因此通過音色可以辨出三弦、曲笛的聲音。故答案為:振動;音調;音色。11.如圖所示的編鐘是我國春秋戰國時代的樂器,用相同的力敲擊大小不同的鐘,它們發出聲音的 音調 不同(選填“音調”或“音色”)。生活中,可以用超聲波清洗儀器、眼鏡等,這說明超聲波能傳遞 能量 。【解答】解:(1)敲擊大小不同的鐘,編鐘的質量不同,振動的難易不同,頻率不同,音調不同;(2)用超聲波清洗儀器、眼鏡等,這說明超聲波可傳遞能量。故答案為:音調;能量。12.圖中是利用鋼尺探究聲現象的實驗情景。(1)將鋼尺緊壓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邊。撥動鋼尺發出聲音,說明聲音是 物體振動 產生的。(2)保持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不變,用大小不同的力撥動,發出聲音的 響度 不同;改變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用相同的力撥動,發出聲音的 音調 不同。(3)將鋼尺伸出桌面的一端對著點燃的蠟燭,撥動鋼尺發現燭焰熄滅,說明聲音可以傳遞 能量 。【解答】解:(1)撥動鋼尺發出聲音,說明聲音是物體振動產生的。(2)保持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不變,用大小不同的力撥動,發出聲音的響度不同,因為力度不同,物體的振幅不同,響度則不同。改變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用相同的力撥動,發出聲音的音調不同,因為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不同,振動的頻率不同,則音調不同。(3)撥動鋼尺發現燭焰熄滅,說明聲音可以傳遞能量,使燭焰熄滅。故答案為:(1)物體振動;(2)響度;音調;(3)能量。13.小強同學在探究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時,做了下面的實驗;(1)如圖甲所示,用懸掛著的乒乓球接觸正在發聲的音叉,可觀察到乒乓球被彈開,這說明了 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2)如圖乙所示,將正在響鈴的鬧鐘放在玻璃罩內,逐漸抽出其中的空氣,將聽到響鈴的聲音 減弱 ,并由此推理可以得出 真空 不能傳聲。(3)將正在響鈴的鬧鐘用塑料袋包好。放入水中,仍可以聽到鈴聲,說明水可以 傳聲 。【解答】解:(1)用懸掛著的乒乓球接觸正在發聲的音叉,乒乓球被彈起,則發聲的音叉在振動,說明聲音是由發聲體振動產生的;(2)將正在響鈴的鬧鐘放在玻璃罩內,逐漸抽出其中的空氣,由于介質的減少,聽到的聲音的響度也會減小;玻璃罩內被抽成真空,將聽不到鈴聲,這表明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3)將在響鈴的鬧鐘用塑料袋包好,放入水中,仍可以聽到鈴聲,這表明聲音能在水中傳播,即液體能夠傳聲。故答案為:(1)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2)減弱;真空;(3)傳聲。14.在探究“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時,小龍做了如圖所示實驗:(1)如圖甲,用懸掛著的乒乓球接觸正在發聲的音叉,乒乓球被彈開,說明聲音是由物體 振動 而產生的;(2)用手按住正在發聲的音叉,聲音馬上消失這是因為 振動停止 ;(3)如圖乙,敲響右邊的音叉,左邊音叉也會發聲,泡沫小球被彈開,這說明了 聲音可以在空氣在傳播 。(4)如圖丙,為了驗證(1)中的探究結論,小龍同學用手使勁敲桌面,桌面發出了很大的聲響,但他幾乎觀察不到桌面的振動。為了能看到明顯的實驗現象,你的改進方法是 在桌面是放一些小紙屑 。【解答】解:(1)用懸掛著的乒乓球接觸正在發聲的音叉,乒乓球被彈開,說明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2)用手按住正在發聲的音叉,聲音馬上消失這是因為振動停止,發聲停止;(3)敲響右邊的音叉,左邊音叉也會發聲,泡沫小球被彈開,這說明了聲音可以在空氣在傳播。(4)小龍同學用手使勁敲桌面,桌面發出了很大的聲響,但他幾乎觀察不到桌面的振動。為了能看到明顯的實驗現象,的改進方法是在桌面是放一些小紙屑。故答案為:(1)振動;(2)振動停止;(3)聲音可以在空氣在傳播;(4)在桌面是放一些小紙屑。15.在發聲的手機懸掛在密封的廣口瓶內,用抽氣筒將廣口瓶中的空氣抽出,如圖a所示:(1)抽氣一段時間后,隨著瓶內空氣逐漸減少,小明發現聽到的手機聲音的音調 不變 ,響度 變小 ;(均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2)如果把廣口瓶內空氣完全抽出,我們將 不能 (選填“能”或“不能”)聽到聲音;(3)小明推測,假如把如圖b的裝置放在月球上,敲擊右邊音叉時,與左邊音叉接觸的乒乓球 不會 彈起(選填“會”、“不會”或“有可能”)。【解答】解:(1)抽氣一段時間后,隨著瓶內空氣逐漸減少,小明聽到的手機聲音的頻率沒變,即音調不變;隨著瓶內空氣逐漸減少從瓶內傳出聲音的能量越來越少,所以響度變小;(2)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所以如果把廣口瓶內空氣完全抽出,我們將不能聽到聲音;(3)月球上是真空,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所以敲擊右邊音叉時,與左邊音叉接觸的乒乓球不會彈起。故答案為:(1)不變;變小;(2)不能;(3)不會。課程標準復習核心素養復習中考考點復習單元課后練習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