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部編版八年級歷史上冊《第17課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學案【學習目標】1.識記紅軍長征的原因、路線、結果、意義,以及遵義會議召開的史實。2.理解遵義會議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3.體會紅軍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認識中國革命的艱難曲折歷程。【重點難點】1.重點:長征的原因經過、勝利的原因及意義;遵義會議的歷史意義。2.難點:體會紅軍的長征精神。【自主學習】一、長征原因:1.內因:(1)1933年由于_________和_________等人的“左”傾錯誤;(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失敗。2.外因:蔣介石推動“攘外必先安內”政策,圍剿共產黨。(補充)二、長征開始時間:_________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被迫放棄_____________________,開始長征。三、長征之遵義會議:1.背景:沖破敵人四道封鎖線,渡過__________,人員損失慘重,革命處于生死關頭,________提出放棄去湘西,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_________前進,紅軍強渡_________,攻克貴州北部重鎮_________。2.時間:______________。3.性質:政治局擴大會議。4.內容:(1)集中全力糾正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______的錯誤,肯定_________的正確軍事主張;(2)選舉_________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軍事最高指揮權。5.意義:(1)確立了以_________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2)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___________的轉折點。(3)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四、長征之過雪山草地:1.遵義會議后,紅軍四渡赤水,打亂了敵人的________________。2.渡過金沙江,跳出了敵人的__________________。3.之后,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越雪山,過草地,突破天險_________,進入_________。五、長征勝利之會師:1.中央紅軍:1935年10月,到達陜甘革命根據地的_____________,與陜北紅軍勝利會師。2.勝利結束:1936年10月,紅二、紅四方面軍,與紅一方面軍在_____________勝利會師。紅軍三大主力師會師,宣告長征勝利結束。六、長征勝利之意義:1.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滅紅軍的企圖,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干力量;2.使___________轉危為安。3.紅軍長征播下了革命種子,鑄就了___________,打開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當堂達標】1.(南京中考)大革命失敗后,在探索革命道路過程中發生的下列史實,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秋收起義 ②創建中國工農紅軍 ③遵義會議 ④長征的開始A. ①②④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①④③ D. ②①③④2.(常州中考改編)《人民日報》曾刊文:“這次會議(召開后)黨和紅軍立刻呈現出全新的面貌,顯示出強大的生機和活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和大渡河,揮師北上,到達陜北,取得長征的勝利?!边@次會議使“黨和紅軍立刻呈現全新的面貌”的原因是( )A.作出了建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決定B.初步實現了國共兩黨之間的第二次合作C.毛澤東在黨和紅軍中領導地位的確立D.把毛澤東思想作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3.(聊城中考)遵義會議后,毛澤東創作《憶秦娥·婁山關》,寫下了“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近步從頭越”的豪邁詩句,寓意遵義會議( )A.使今后的前途更渺茫 B.開啟了新的革命征程C.否定此前的革命斗爭 D.使革命從此一帆風順4.(自貢中考)有詩詞寫道:“突擊湘中,全國震動。橫掃黔省,所向無敵。威震云南,龍云喪膽。追剿之敵,叫苦連天??朔祀U金江,戰勝雪山草地”。這首詩描寫的是( )A.秋收起義 B.渡江戰役 C.抗日戰爭 D.紅軍長征5.(銅仁中考)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被迫長征,下列是紅軍在長征途中發生的重大事件,它們的時間先后順序是( )①遵義會議 ②強渡大渡河 ③飛奪瀘定橋 ④巧渡金沙江 ⑤四渡赤水 ⑥爬雪山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⑤④②③⑥C.①②④⑤⑥③ D.①④⑤③②⑥參考答案【自主學習】一、1.(1)博古、李德(2)第五次反“圍剿”二、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據地三、1.湘江、毛澤東、貴州、烏江、遵義2.1935年1月4.(1)“左”、毛澤東(2)毛澤東5.生死攸關四、1.追剿計劃、重重包圍、臘子口、甘肅五、1.吳起鎮2.甘肅會寧六、2.中國革命【當堂達標】1.A 2.C 3.B 4.D 5. 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