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部編版八年級歷史上冊《第21課 敵后戰場的抗戰》學案【學習目標】1.掌握平型關大捷和百團大戰的史實及意義。2.說出抗日根據地的建立與發展的措施和作用。3.正確評價敵后戰場的抗戰,體會中國軍民在敵后戰場堅持抗戰、不怕犧牲的精神。【重點難點】1.重點:平型關大捷和百團大戰的基本情況及意義;抗日根據地的建立和發展。2.難點:對敵后戰場抗戰的評價。【自主學習】一、平型關大捷:1.背景: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后,迅速開赴抗日前線,一方面配合正面戰場作戰,另一方面深入敵占區,廣泛開展抗日游擊戰爭。2.開始時間:________________3.八路軍115師師長:________4.結果:經過近一天的激戰,將日軍全部殲滅。5.意義:平型關大捷是全國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取得的第一個勝利,粉碎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神話。二、抗日根據地建立與發展:1.建立:(1)1938年,毛澤東發表了_____________。闡明了中國共產黨的_______________戰略總方針,大大增強了全國人民堅持抗戰的決心和信心。(2)全民族抗戰爆發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等抗日武裝力量______________,將敵人后方變成抗日的前線。(3)到1940年,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抗日根據地先后建立起來。(4)中共中央所在地___________成為戰場的戰略總后方和指揮中樞。發展與鞏固:(1)軍事上:根據地軍民,以主力部隊和民兵為骨干,以廣大群眾為基礎,組織各方力量展開___________,進行反掃蕩,采取創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戰法打擊日軍,使日軍攻防無措,疲于奔命。敵后戰場涌現出許多抗日英雄和模范人物。(2)政治上:建立________________,實行民主選舉,推行精兵簡政,減輕人民負擔;(3)經濟上:實行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開展___________運動。3.敵后戰場與正面戰場的作用:敵后戰場與正面戰場相互配合,構成了抗日戰爭的主體。三、百團大戰:1.背景:為了消滅抗日根據地,日軍實行____________,依托公路、鐵路,對抗日根據地進行封鎖與蠶食。2.目的:為了粉碎日軍對敵后抗日根據地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振奮抗戰軍民的士氣。3.時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規模:八路軍總部在__________指揮下,組織100多個團對日軍發動了一場大規模進攻,史稱_______________。5.主要目標:破襲日軍交通線,摧毀敵人交通線兩側及抗日根據地內的日偽據點。6.意義:有力打擊了日軍的侵略氣焰,提高了________和_________的威望,振奮了全國軍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7.戰況發展:日軍遭受打擊后,立即組織重兵對八路軍及抗日根據地實施報復性“掃蕩”,八路軍隨即轉入反“掃蕩”作戰。【當堂達標】1.(隨州中考)蔣介石于1940年9月致電朱德說:“貴部窺此良機,斷然出擊,予敵甚大打擊,待此嘉獎?!笔Y介石致電嘉獎的這場戰役是( )A.淞滬會戰 B.長沙會戰 C.太原會戰 D.百團大戰2.(太原中考)1937年9月,在山西由林彪領導的一場中日之戰( )A.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B.屬于正面戰場的戰爭C.消滅日軍一萬多人 D.是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取得的首個勝利3.(綏化中考)下列對于敵后戰場和正面戰場的描述正確的是( )A.二者相互配合,構成了中國抗日戰爭的整體B.正面戰場占主導作用C.敵后戰場占主導作用D.二者互為利用,均為自己的利益而戰4.(青島中考)下列戰爭與總指揮對應有誤的一項是( )A.臺兒莊戰役--李宗仁 B.平型關大捷--林彪C.百團大戰--彭德懷 D.長沙會戰--朱德5.(南寧中考)抗日戰爭時,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 )A.重慶 B.延安 C.瑞金 D.北京參考答案【自主學習】一、2.1937年9月3.林彪5.日軍“不可戰勝”二、1.(1)《論持久戰》、抗日持久戰(2)挺進敵后(3)華北、華中、華南、東北(4)延安2.(1)人民游擊戰爭、麻雀戰、地道戰、地雷戰、破襲戰、水上游擊戰(2)抗日民主政權(3)大生產三、1.“囚籠政策”2.“掃蕩”、封鎖3.1940年下半年4.彭德懷、“百團大戰”6.共產黨\八路軍【當堂達標】1.D 2.A 3.A 4.D 5. 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