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部編版九年級歷史上冊《第10課 拜占庭帝國和《查士丁尼法典》》學案【學習目標】1.了解東羅馬帝國的基本狀況,《查士丁尼法典》編纂的目的能正確評價《查士丁尼法典》。2.通過閱讀教材,了解拜占庭帝國滅亡的史實及對世界影響的知識。3.歸納總結拜占庭帝國滅亡的原因;理解拜占庭帝國對中西方文化的貢獻。【重點難點】1.重點:了解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和《羅馬民法大全》的構成;拜占庭帝國興亡及對世界影響的知識。2.難點:正確認識《查士丁尼法典》的實質;拜占庭帝國對外戰爭的影響;拜占庭帝國衰亡的原因。【自主學習】一、查士丁尼及其法典1.背景:(1)東羅馬帝國(又稱 )的經濟比較活躍,社會比較穩定。(2)西羅馬帝國滅亡后,東羅馬帝國進入一個“黃金時代”,527年, 繼任東羅馬帝國皇帝。2.目的:穩固帝國的社會秩序,保證 的專制權力。3.法典的集成:在《查士丁尼法典》后,陸續頒布了 、《法理概要》《新法典》。四部總稱 。4.影響:《羅馬民法大全》仍然承認 ,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隸的地位,奠定了 的基礎。二、拜占庭帝國的滅亡1.帝國危機:(1)從7世紀起, 不斷進攻拜占庭帝國。(2)長期的對外戰爭導致財政枯竭,帝國版圖不斷被蠶食。(3)西歐封建主組建 進行東征。(4)新崛起的 的不斷進攻,致使帝國日益衰落。2.帝國對策:皇帝把行省改為 ,把自由民編入軍隊, 成為地方的行政長官;求助西歐封建主的軍事援助。3.帝國地位:拜占庭帝國是一個地跨 三洲的大帝國。4.帝國滅亡: 年,奧斯曼帝國攻破君士坦丁堡,改名為 ,拜占庭帝國最終滅亡。5.拜占庭文化(1)形成:拜占庭帝國對 、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傳統,以及西亞、北非等地的東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創造出獨具特色的 。(2)影響:拜占庭文化對世界產生過重大影響,保存了大量的希臘、羅馬古籍,為后來西歐的 提供了豐富的精神營養。【當堂達標】1.(連云港中考)“由于羅馬社會陷入危機,為了將反映本階級意志額的現行法律固定下來,借以維護和鞏固自己地位,因此組織編纂了《查士丁尼法典》。”由此可知該法典編纂的目的是( )A.推動法治社會的建設 B.穩固帝國社會秩序C.改善奴隸的社會地位 D.確立后世立法規范2.(昆明中考)西羅馬帝國滅亡后,東羅馬帝國延續下來,并且進入一個“黃金時代”。東羅馬帝國皇帝組建法典編纂委員會,于529年編成( )A.《漢謨拉比法典》 B.《十二銅表法》 C.《查士丁尼法典》 D.《拿破侖法典》3.(長沙中考)它曾經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則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許是其中最為平和、最為持久的一次。材料最適合用來評價( )A.希臘 B.羅馬 C.阿拉伯 D.奧斯曼土耳其4.“繼續承認奴隸制,但是,規定教、俗各界釋放奴隸,改善奴隸地位,承認奴隸具有人的地位”是對《羅馬民法大全》的評價。這一評價旨在強調《羅馬民法大全》具有( )A.保守性 B.殘酷性 C.進步性 D.滯后性5.(日照中考)下圖是古代某帝國發展演變示意圖。其中③處應是( )A.亞歷山大帝國B.阿拉伯帝國C.西羅馬帝國D.拜占庭帝國6.(長春中考)示意圖能夠勾勒出史實之間的關系。右側示意圖中①處可填( )A. 儒家文化 B. 拜占庭文化 C. 印度文化 D. 阿拉伯文化【我的收獲】參考答案【自主學習】一、拜占庭帝國、查士丁尼、皇帝、《法學匯纂》、《羅馬民法大全》、奴隸制、民法二、阿拉伯人、十字軍、奧斯曼土耳其人、軍區、軍事將領、歐、亞、非、1453、伊斯坦布爾、基督教、拜占庭文化、文藝復興【當堂達標】1.B 2.C 3.B 4.C 5.D 6.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