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部編版九年級歷史上冊《第13課 西歐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學案【學習目標】1.了解11世紀歐洲農村變化的概況,手工業變化的情況,富裕農民和市民階層的政治要求。2.通過分析農業、手工業所發生的變化,認識其體現的階級關系。3.通過富農與市民階層政治上的需求,明確經濟與政治的關系。【重點難點】1.重點:通過歐洲農村墾殖運動的發展、租地農場的出現,了解莊園制度的變化;手工工場建立的過程及其特點;中世紀富裕農民和市民階層的出現及其意義。2.難點:農業、手工業發生變化所體現的生產關系的性質;市民階層形成的影響。【自主學習】一、新的生產和經營方式1.土地關系的變化:(1)11世紀以后,歐洲農村開始出現一些新的變化,各地開展 ,墾殖者成為這些新開發地區的主人,按照自己的方式耕種。(2)農奴用貨幣購買 權,通過繳納 離開莊園,莊園逐漸衰落和瓦解。(3)莊園制度下的小塊土地不適應新的生產經營活動, 成為一種趨勢。(4)14世紀中葉以后,越來越多的領主出租自營地。一些 將土地集中起來,建立 。他們采取新的生產方式進行經營,雇傭無地或少地的農民耕種,并將產品推向市場。2.手工業的發展:(1)背景:手工業者逐漸脫離農業生產,更多地為 而生產。13世紀,隨著分工細化,小型手工作坊得到發展。(2)建立:農村出現了 的手工工場。后來,由于生產工具統一配備,工人需要在同一個地點集中勞動,形成了 的手工工場。(3)工人成為出賣勞動力的雇傭勞動者,與雇主形成 關系。雇工分工合作,進一步提高了勞動生產效率。3.土地關系變化和手工業發展的影響:推動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組織逐漸 ,開始改變中世紀歐洲社會的整體面貌。二、富裕農民和市民階級1.富裕農民:(1)形成:13、14世紀,歐洲農村的社會結構發生了變化, 、騎士等不斷集中土地。(2)影響:以新的經營方式掌握了生產、交換等環節,控制了 ,成為農村中富有生氣的階級力量。2.市民階級:(1)組成:城市中的手工業者、 成為城市居民。(2)享有權利:享有新的 關系賦予的權利。(3)政治影響:政治權利不斷擴大,成為強化 所需要的政治力量。【當堂達標】1.11世紀以后,歐洲農村發生了一些新的變化。各地紛紛開展□□□□,大量的林地、荒地、沼澤被開發.土地面積逐漸擴大。“□□□□”應是( )A.大化改新 B.遠程貿易 C.手工工場 D.墾殖運動2.(阜新中考)14世紀中葉以后,歐洲一些人將土地集中起來建立租地農場,建立者是( )A. 手工業者 B. 莊園主 C. 奴隸主 D. 富裕農民3.16世紀末,英國土地所有者、租地農場主、雇工之間彼此簽訂契約,按規定的比例分配產品。據統計,16世紀,英國貴族從他出租的土地所得租金與同一塊土地承租者用農場經營所得收入的比是1∶10。據此說明英國( )A.進入資本主義社會 B.出現新的生產方式C.鞏固領主莊園經濟 D.成為歐洲商業中心4.(攀枝花中考)14世紀前后,西歐社會萌發新的生機,其在經濟上的表現是( )A.莊園經濟自給自足 B.自由放任理論產生C.城市自治司法獨立 D.雇工分工合作興起5.(恩施中考)構建知識結構圖,能很好地從整體駕馭和把握所學知識。下面是一幅未完成的知識結構圖,其中“?”處是( )A.西歐城市的興起 B.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C.西歐莊園的出現 D.生產組織形式資本主義化6.對于13、14世紀西歐市民階級的說法有誤的是( )A.包括手工業者、商人B.到鄉村置辦田產C.不能與大貴族聯姻D.成為強化王權的政治力量【我的收獲】參考答案【自主學習】一、墾殖運動、勞役豁免、遷徙稅、土地集中、富裕農民、租地農場、市場、分散、集中、雇傭、資本主義化二、富裕農民、鄉村行政事務、商人、契約、王權【當堂達標】1.D 2.D 3.B 4.D 5.D 6.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