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6張PPT)3.2青春有格第三課 青春的證明1、知道“行己有恥”、“止于至善”的意義及要求。2、重視修身,養成自我省察的習慣,做到慎獨。3、追求至善的人生追求。導入新課結合視頻,思考國家為什么要封殺劣跡藝人?我奉勸皇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局限于一種規格或方式去選拔人才。說話要有內容,行為要體現出自己的品格(格調)。格:規格;標準;品格(格調)·言有物而行有格也。——《禮記·緇衣》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龔自珍《己亥雜詩》自主學習1.行己有恥的含義2.怎樣做到行己有恥?/行己有恥的要求?3.止于至善的含義4.怎樣做到止于至善(做法)5.榜樣的作用0102030405閱讀教材內容,思考下列問題,并在課本上做標記。時間:5分鐘思考:這是我們熟悉的田字格。為什么剛寫字時需要田字格呢?由這個“格”你會聯想到什么?對漢字的書寫起到了規范、引導的作用“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龔自珍《己亥雜詩》“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論語·為政》 我奉勸朝廷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種規格或方式去選用治國的人才。這里的“格”可以理解為規格或方式。 用道德引導百姓,用禮制約束百姓,百姓就知道什么是恥辱并自覺規范自己的行為。格”指規范。導入新課格“青春有格”是說青春也需要規范和引導。青春要張揚,張揚要有度;青春要自由,自由也要引領和約束。規矩、標準規范、引導青春有格第一目 行己有恥孔子曰含義:一個人行事,凡是認為可恥的就不去做。朱熹說含義:人只有知道什么是可恥的,才知道什么事不能做。行己有恥人有恥,則能有所不為第一目 行己有恥學校生活中家庭生活中社會生活中不孝敬父母;不關心老人;鄰里關系不和睦等。偷盜;破壞公物;不守秩序、不講公德等。欺負同學;不尊重老師;上課打鬧;考試作弊等。你說我說請同學們列舉自己身邊存在的可恥的行為。并說說我們該如何做到行己有恥。①要知廉恥,懂榮辱;有所為,有所不為。②需要我們有羞恥心,不斷提高辨別“恥”的能力。第一目 行己有恥“羞惡之心”引導我們判斷是非善惡,明確行為選擇的理由。“羞惡之心,義之端也” ——孟子第一目 行己有恥③要樹立底線意識,觸碰道德底線的事情不做,違反法律的事情堅決不做。我們身邊有許多誘惑,這些誘惑常常使我們跟隨大眾,做一些違反道德、紀律甚至是法律的事情。④需要我們磨礪意志,拒絕不良誘惑,不斷增強自控力。能控制住自己的人,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失去自制力將使你在欲望的泥沼中無法自拔。第一目 行己有恥增強自控力的方法方法與技能020103嘗試不做某些事情,糾正自己的行為。例如,不亂發脾氣,不隨便許諾,不說某些口頭禪。增強“我不要”的力量每天堅持做一些自己未能做到的事。例如,放學回家先完成作業,出門前和家人打招呼。增強“我想要”的力量認真記錄一些自己平時不關注的事。例如,日常的零花錢支出,上網或者看電視所用的時間。加強自我監控方法2方法1方法3第一目 行己有恥和寫字一樣,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出格。我們的青春同樣也需要“格”的規范和引導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大學的主旨在于使人的美德得以彰顯,鼓勵天下人革除自己身上的舊習,使人達到完美的境界。主旨學之道大第二目 止于至善“止于至善”解讀第二目 止于至善“止于至善”是一種“雖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實踐過程,是一種向往美好、永不言棄的精神狀態。(P29/3①)1.如何理解“止于至善” “止于至善”,不是好高騖遠。“止于”,告訴了我們奮斗目標的終點,“至善”,是“最好”的境界,不是滿足于較好、更好,而是努力達到最好。做學生,就要力爭成為最好的學生;做老師,就要成為最好的老師;做人,當然要力爭做一個至善的人。第二目 止于至善和寫字一樣,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出格。我們的青春同樣也需要“格”的規范和引導有同學認為,“至善" 境界要求把人性里善的、光明的一面發揮到極點,這種要求太高了,自己是普通人,身份卑微,能力有限,沒有必要強求自己,好事、善事還是讓那些偉人、英雄們去做吧,自己只要負責給他們鼓掌、點贊就行了.這種觀點對嗎 為什么 如何做到“止于至善”第二目 止于至善互幫互助尊老愛幼遵紀守法孝親敬長①每個人都可以從點滴小事做起。“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積少成多,積善成德。(P29最后一句)思考一下第二目 止于至善和寫字一樣,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出格。我們的青春同樣也需要“格”的規范和引導(2)在生活中尋找“賢”,將他們作為榜樣。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幾個人在一起,其中必有一人是可以學習的能者,選擇他的長處學習,看見沒有德行的人,自己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樣的錯誤。第二目 止于至善你有榜樣嗎?他對你有什么影響?從榜樣身上汲取力量,激發我們對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給予自我完善的力量,使社會和國家更和諧。第二目 止于至善和寫字一樣,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出格。我們的青春同樣也需要“格”的規范和引導課堂筆記榜樣的作用?①榜樣不僅是一面鏡子,而且是一面旗幟。(P30)②(對個人)好的榜樣昭示著做人、做事的基本態度,激發我們對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給予我們自我完善的力量。(P31)③(對社會和國家)善于尋找好的榜樣、向榜樣學習、汲取榜樣的力量,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國家才會變得更加美好。(P31)第二目 止于至善東漢時,楊震在赴任途中經過昌邑時,昌邑縣令王密來拜訪他,并懷金十斤相贈。楊震說:“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沒聽明白楊震的責備之意,說: “天黑,無人知曉。”楊震說:“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謂無知?”王密羞愧而返。慎 獨慎獨,作為中華傳統文化中道德修養的一種方式、一種境界,是指在沒有外在監督的情況下,能嚴守道德準則。P31相關鏈接③要求我們養成自我省察的習慣,檢視自身不足,通過自省和慎獨,端正自己的行為。(P31)第二目 止于至善“吾日三省吾身”“日省齊身,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都是強調我們要學會自我反思。慎獨,作為中華傳統文化中道德修養的一種方式、一種境界,是指在沒有外在監督的情況下,能嚴守道德準則。青春有格—— 止于至善第二目 止于至善獨善其身,方能“止于至善”。一個人以寬廣的胸襟、堅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格行事處世,始終對自己擁有信心、自我激勵,無論何種境遇都不棄善從惡,即使他普普通通,我們能說他一事無成嗎?僅僅獨善其身是不夠的,因為我們生活在社會中。一切社會的完善,都是從個人做起,但如果只獨善其身而不能“兼濟天下”,那么,獨善其身的結果未必靠得住,獨善其身的價值也未必保得穩。做到“止于至善”就應該養成自我省察的習慣,檢視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責,積極調整自己,通過自省和慎獨,端正自己的行為,從點滴小事做起,積少成多,和善成德。一個人要有遠大志向,要樹立為祖國、為社會奉獻的情懷,讓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國家變得更加美好。既要獨善其身,又要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第二目 止于至善P31 探究與分享獨善其身,方能“止于至善”。一個人以寬廣的胸襟,堅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格立身處世,始終對自己擁有信心,自我激勵,無論何種境遇都不棄善從惡,即使他普普通通,我們能說他一事無成嗎?僅僅獨善其身是不夠的。因為我們生活在社會中。一切社會的完善,都是從個人做起的,但如果只獨善其身而不能“兼濟天下”,那么,獨善其身的結果未必靠得住。獨善其身的價值也來必保得穩。你如何看待上述觀點 “止于至善”的人應該具備哪些品質?既要獨善其身,又要兼濟天下。仁德、誠信、忠孝等。④以修身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學習中成長,在成長中收獲。第二目 止于至善①每個人都可以從點滴小事做起。“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積少成多,積善成德。②在生活中尋找“賢”,將他們作為榜樣。③“止于至善”要求我們養成自我省察的習慣,通過自省和慎獨,端正自己的行為。④以修身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學習中成長,在成長中收獲,是對青春最好的證明。歸納:如何做到止于至善?第二目 止于至善青春有格課堂小結含義:自己認為可恥的事就不去做內涵:要努力把好事情做到最好行己有恥止于至善要求要求知廉恥,懂榮辱;有所為,有所不為磨礪意志、拒絕不良誘惑,增強自控力有知恥之心,不斷提高識別“恥”的能力樹立底線意識,違反道德法律的事情不做養成自我省察的習慣,做到自省和慎獨從點滴小事做起。積少成多,積善成德善于尋找好的榜樣,向榜樣學習我的表現 實際要求我的反思我需要改進之處拓展延伸青春盾牌盾牌有保護自己,應對外界之意。歌德說:“誰若游戲人生,他就一事無成;誰不能主宰自己,永遠是一個奴隸。”要主宰自己,需要我們為自己打造一個“青春盾牌”,每天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反思。每晚睡覺之前,回憶一天的所作所為,填寫“青春盾牌”:哪一件應該做的事沒有完成?哪一件事情應該做的更好?那一本該讀的書沒有讀?發現自己有什么不足?抵御了哪些不良誘惑?在品行方面獲得了哪些改進?閱讀短文,堅持打造自己的“青春盾牌”。檢測提升1.古人云:“言之有物而行有格也。”“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這啟示我們青少年( )①要“行己有恥”“止于至善”②有自己的格調,有我們的“至善”追求③檢視自己的不足,端正自己的行為④要有知恥之心,不能肆意放縱A.①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D2.下列行為符合“行己有恥”要求的是( )A.上課遲到后,從后門偷偷溜進教室B.放學后拒絕同學去游戲廳的邀約C.考試不理想,生氣地將試卷撕碎了D.偷偷將垃圾倒到其他班的包干區B3.“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下列對“止于至善”理解錯誤的是( )A.一種“雖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實踐過程B.一種向往美好,永不言棄的精神狀態C.“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積少成多,積善成德D.只有做大事,才能達到至善D4.“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日省其身,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這些名句告訴我們,自省能夠( )①檢視自身的不足 ②打擊自己的信心③端正自己的行為 ④避免成長中犯錯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C1.中國古話說:人無恥,無自立。這句話是說( )A.因為有羞恥心,人才會節制自己的行為,不做庸俗卑賤的事情,有尊嚴的生活。B.自尊心和羞恥心沒有聯系C.人要沒有任何廉恥心,才能自立D.沒有了羞恥心,就不能獨立鏈接中考A2.“要留心,即使當你獨自一人時,也不要說壞話或做壞事,而要學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別人面前更知恥。”現實生活中要做到“行己有恥”,就要 ( )①知廉恥,懂榮辱;有所為,有所不為②有知恥之心,不斷提高辨別“恥”能力③樹立底線意識,只要不違反法律就行④磨礪意志,拒絕不良誘惑,增強自控力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B3.“止于至善”是我們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來的做人守則,下列想法或做法符合“善”的是( )①我討厭別人叫我“胖子”,也從不給別人起綽號 ②我喜歡別人以尊重友善的態度對我,我也以同樣的態度待人 ③誰要是冒犯了我,我就再也不與他來往 ④數學是我的強項,我經常幫助數學成績較差的同學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C4. 英國哲學家卡萊爾說:“羞恥心是所有品德的源泉。”可見,羞恥心對一個人是多么的重要。以下幾位同學的行為表現中,有羞恥心的是( )A.小明弄壞了同桌的鉛筆盒,因害怕被罵不敢說出實情B.小玲在書法大賽中發揮失常而失利,她為自己辜負了老師和同學的期望,感到十分內疚C.身為英語課代表的小剛,在這次的英語測驗中沒考好,受到老師的批評,他認為老師不給自己顏面,心里很不服D.小亮的家境貧困,但為不損顏面,要求父母給自己買名牌衣服C5.在公交車上給老人、孕婦讓座,護送小學生或盲人過馬路,主動為災區群眾捐款捐物,自愿給急救病人獻血……這些都是小事,看似微不足道,卻閃爍著“至善”的光輝,體現著人生的價值。這告訴我們( )①止于至善使美德得以彰顯,我們應有至善的追求和行為②一旦有困難,必須馬上尋求他人幫助③積少成多,積善成德,我們的人生會更精彩④生活中的小事也能體現人生價值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劣跡藝人懲戒新規.mp4 止于至善.mp4 第3課第2框《青春有格》課件.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