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浙教版八下§3.1空氣和氧氣(4)學案姓名[學習目標]1、知道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的作用;2、知道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方法及操作規范。3、知道利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制取裝置、收集裝置及氧氣的檢驗。一、知識點梳理:復習、1、實驗室可用于制取氧氣物質及其原理:物質: ;原理(文字表達式):;2、實驗室用雙氧水制取氧氣時,二氧化錳所起的作用是 ;催化劑的特點是: ;3、實驗室收集氧氣的方法及原理:實驗室選擇氣體的收集裝置時,應考慮 等因素;方法1、 ;原理: ;方法2、 ;原理: ;知識點2、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1、實驗原理: ;2、實驗儀器的選擇:根據反應的原理可知,實驗所需儀器有鐵架臺、試管、導管、水槽、 、 、棉花等;3、實驗步驟:1)第一步:檢查裝置的 。2)將藥品裝入試管中,用一團棉花放在靠近 的地方,試管口 固定在鐵架臺上。3)用酒精燈外焰給試管加熱,先 ,再集中加熱。4)等氣泡 再用排水法收集氧氣。5)先 ,再 。二、例題講解例題1、下列反應中,既不屬于分解反應也不屬于化合反應的是( )A. 雙氧水與二氧化錳混合物制氧氣 B. 加熱高錳酸鉀C. 點燃蠟燭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 鐵絲燃燒例題2、三效催化轉換器”可將汽車尾氣中有毒氣體處理為無毒氣體。下圖為該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種原子,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分子在化學變化中可分 B.此反應一定有單質生成C.原子在化學變化中不可分 D.該反應屬于分解反應例題3、下列反應中,不屬于分解反應也不屬于化合反應的是( )A. 碳酸鈣受熱分解為氧化鈣和二氧化碳 B. 木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C. 甲烷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 氯酸鉀受熱分解為氯化鉀和氧氣例題4、下列關于實驗室制氧氣并用排水法收集的實驗操作先后順序中不正確的是( )A. 收集氧氣時,先等導管口排出的氣泡均勻后將導管伸入盛水的集氣瓶中B. 實驗開始時,先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后裝藥品C. 實驗結束時,先熄滅酒精燈,后將導氣管從水槽中取出來D. 開始加熱時,先對試管預熱,后對著藥品加熱例題5、下列小科 用排水法收集氧氣時,不正確的操作是( )A. 集氣瓶裝滿水,不留氣泡,以使所得氧氣更純凈B. 瓶口向下,直立水槽中,以使集氣瓶中的水能被氧氣充分排出C. 當導管口開始有氣泡冒出時,應立刻收集,以免造成氧氣的浪費D. 當氣泡連續均勻地冒出后,再收集例題6、小李用過氧化氫與二氧化錳粉末反應驗證質量守恒定律,實驗裝置如圖甲。甲 乙(1)根據實驗目的,小李必須測量的數據是________。A.錐形瓶質量 B.反應前整個反應裝置(包括里邊的物質)質量C.氣球質量 D.反應后整個反應裝置(包括里邊的物質)質量(2)將反應裝置放在天平左盤,使天平平衡后,再將二氧化錳粉末倒入錐形瓶中。反應結束后,氣球鼓起,天平向右傾斜。小李按規范操作重新實驗,得到相同結果,其原因: 。(3)小李如果用過氧化氫制取氧氣,制取裝置如圖乙所示。儀器名稱:a ,b ,(4)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A.夾住出氣橡膠管,打開活塞,如果液體不流下去,說明裝置氣密性良好。B.a儀器下端必須要在液體下面C.當水下導管冒泡時,馬上收集氣體D.該發生裝置也用于制取氫氣、二氧化碳三、隨堂練習:1、區別空氣和氧氣兩瓶氣體的方法是 ( )A.比較氣體的顏色 B.聞氣味 C.用帶火星的木條試驗 D.分別倒入澄清的石灰水2、對下列物質燃燒時現象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A.鐵絲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熱B.硫在空氣中燃燒,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C.磷在空氣中燃燒,產生大最白煙D.木炭在氧氣中燃燒比在空氣中燃燒更旺,發出白光,放出熱量3、工業制氧氣,利用分離液態空氣的方法,此方法利用了( )A.分解反應 B.化合反應 C.氧化反應 D.液態氧和液態氮的沸點不同4、實驗室可用于制取氧氣的藥品是( )A.空氣 B.二氧化錳 C.高錳酸鉀或過氧化氫 D.過氧化氫或二氧化錳5、下列依次是實驗室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制備、收集、驗滿、性質實驗的示意圖,其中正確的是 ( )6、實驗室制取氧氣的主要步驟:①固定裝置;②裝入藥品;③加熱;④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⑤用排水法收集;⑥熄滅酒精燈;⑦導管移出水槽。其操作順序正確的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②③①④⑤⑥⑦ C.④②①③⑤⑦⑥ D.④①②⑤③⑦⑥7、如圖所示,①為制取氧氣的發生裝置(氣密性良好),其中的燃燒匙可以上下移動。②和③為氧氣的收集裝置。小金欲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氣,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在①中,將MnO2浸入H2O2溶液,MnO2可分解產生氧氣B.若用裝置②的方法收集氧氣,需等到導管口氣泡均勻并連續冒出時才可收集C.若用裝置③的方法收集氧氣,可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入瓶中進行驗滿D.將裝置①分別與裝置②或③連接,均能達到實驗目的8、關于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實驗,請回答。 (1)圖中A器材的名稱是 ;(2)⑥至⑩器材中不需要有 (選填序號);(3)小明組裝發生裝置時,要讓試管口略向 (選填“上”或“下”)傾斜;(4)實驗中用排水法收集了一瓶氣體,把一根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瓶氣口時,沒有復燃。原因可能是 (選填字母)。A.實驗結束時,熄滅酒精燈前沒有先把導管移出水面 B.有氣泡冒出時立即進行收集C.導管口沒有放一小團棉花 D.收集前集氣瓶中未裝滿水四、課后鞏固:1、下列關于實驗現象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 )A.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產生大量白色煙霧 B.鐵絲在空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C.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發出耀眼的白光 D.硫在氧氣中燃燒發出淡藍色火焰2、實驗室可用于制取氧氣的藥品是( )A. 水 B. 二氧化錳 C. 高錳酸鉀或過氧化氫 D. 過氧化氫或二氧化錳3、在進行“氧氣的實驗室制取與性質”實驗時,小科制得的氧氣不純。你認為可能的原因是 ( )A.用排水法收集氧氣時,集氣瓶裝滿水B.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氧氣,驗滿時,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到集氣瓶中C.用排水法收集氧氣時,導管口連續均勻地冒出氣泡,開始收集D.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氧氣時, 導管伸入到集氣瓶的底部4、用排水法收集氣體時,判斷集氣瓶中氣體收集滿的方法是( )A. 集氣瓶口有氣泡冒出 B. 將集氣瓶移出水面觀察C. 集氣瓶中還有少量水 D. 集氣瓶內有氣泡冒出5、關于用氯酸鉀制氧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必須使用二氧化錳作催化劑,否則制不出氧氣B . 二氧化錳在反應前后質量和性質不變C . 加大二氧化錳的用量,可以增加氧氣的量D. 用適量高錳酸鉀代替二氧化錳,可加快反應速率6、在進行“氧氣的實驗室制取與性質”實驗時,某同學制得的氧氣不純。你認為可能的原因是( )A.用排水法收集O2時,集氣瓶裝滿水B.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O2,驗滿時,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到集氣瓶中C.用排水法收集O2時,導管口連續均勻地冒出氣泡,再開始收集D.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O2時,導管伸入到集氣瓶的底部7、實驗室常用加熱高錳酸鉀固體制取氧氣,對一定量的高錳酸鉀固體進行加熱,加熱過程中涉及的相關量隨時間變化的圖象正確的是 ( )8、高錳酸鉀、過氧化氫和氯酸鉀都可用于實驗室制取氧氣,下列有關這三種物質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它們都含有三種元素,其中一種是氧元素B.它們制取氧氣的反應有兩個需要加熱,有一個在常溫下進行C.它們制取氧氣時均需用二氧化錳作催化劑D.它們制取氧氣的發生裝置相同9、下列有關實驗室用氯酸鉀制氧氣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 氯酸鉀受熱熔化后,也不放出氧氣B. 要使氯酸鉀受熱分解放出氧氣,必須加入二氧化錳C. 二氧化錳在反應前后質量和化學性質都保持不變D. 二氧化錳是一切化學反應的催化劑10、實驗室用如圖所示裝置制取氧氣,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A.試管中加入的藥品是MnO2和H2O2B.實驗前應檢查裝置的氣密性C.待導管口產生連續均勻的氣泡時才開始收集氧氣D.實驗結束時應先從水槽中取出導管,再停止加熱(第10題圖) (第11題圖)11、如圖是硫在空氣和氧氣中燃燒的實驗。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氧氣含量越多硫燃燒越劇烈 B.硫在氧氣中燃燒發出藍紫色火焰C.瓶底的水可以吸收生成的有害氣體 D.硫在空氣和氧氣中燃燒的生成物不同12、從安全、方便、環保和節能的角度考慮,實驗室選取制氧原理是( )A.雙氧水分解 B.水電解 C.高錳酸鉀分解 D.氯酸鉀分解13、如圖所示為實驗室中常見的氣體制備和收集裝置:請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應選用發生裝置 (填字母序號);若用裝置D收集氧氣,驗滿的方法是 , 若用裝置F來收集氧氣,結束時先 , 再 , 其主要的目的是 ;(2)實驗室用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若選用C做發生裝置,你認為選用C的優點是 ;(3)欲使用裝置E用排空氣法收集二氧化碳,則氣體應從 (填“a”或“b”)端通入;欲使用裝置E用排水法收集氧氣,先將瓶中裝滿水,再將氣體從 (填“a”或“b”)端通入;(4)已知一氧化氮氣體難溶于水,在空氣中容易與氧氣發生反應,則收集一氧化氮氣體時應選用圖中裝置 (填字母序號)。參考答案:一、知識點梳理:復習:1、氯酸鉀 KClO3、KMnO4、H2O2等2、催化作用 改變其他物質的反應速度 化學反應前后,本身質量和化學性質保持不變3、氣體的溶解性及密度排水法:氧氣不易(難)溶于水向上排空氣法:氧氣密度比空氣大知識點2、1、2、酒精燈 集氣瓶3、氣密性 試管口 略向下傾斜 預熱 連續均勻 撤導管 滅酒精燈二、例題講解:例題1、C解析:A、雙氧水與二氧化錳混合物制氧氣是一變多的分解反應,錯誤;B、加熱高錳酸鉀是一變多的分解反應,錯誤;C、點燃蠟燭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物是兩種,生成物是兩種,既不是分解反應,也不是化合反應,正確;D、鐵絲燃燒是多變一的化合反應,錯誤。例題2、D解析:A、反應前后分子構成不同,可判斷化學變化中分子分解后原子進行重新結合成新的分子,分子在化學變化中可分;故A正確;B、反應生成的兩種分子中,其中一種分子由同種原子構成,屬于單質的分子,反應一定有單質生成;故B正確;C、反應前后構成分子的原子種類、個數不變,可判斷原子在化學變化中不可分,只是重新結合;故C正確;D、反應物有兩種物質,反應一定不屬于分解反應;故D不正確。例題3、C解析:A、反應物是一種,生成物是兩種,屬于分解反應.故選項錯誤;B、反應物是兩種,生成物是一種,屬于化合反應.故選項錯誤;C、反應物和生成物都是兩種,不屬于分解反應也不屬于化合反應.故選項正確;D、反應物是一種,生成物是兩種,屬于分解反應.故選項錯誤。例題4、C解析:A、依據操作步驟及注意事項,集氣瓶充滿水后倒放入水槽中;要等到氣泡連續、均勻地放出時,再開始收集,否則收集到的氧氣不純,混有空氣;故A操作正確;B、依據操作步驟及注意事項,先檢查制氧裝置的氣密性,再裝藥品,故B操作正確;C、依據操作步驟查裝定點收移熄,收集氧氣結束,應先將導管從水槽中取出,再熄滅酒精燈,故C操作錯誤;D、依據操作步驟及注意事項,先給試管均勻加熱,再對著藥品加熱,故D操作正確。例題5、D解析:A.用排水法收集氧氣時,集氣瓶裝滿水,不留空氣泡,以使所得氧氣純凈,故A正確;B.瓶口向下直立于水槽中,以使集氣瓶中的水能被氧氣充分排出,故B正確;C.當導管口開始有氣泡冒出時,不應立即收集,因為開始產生的氣泡中混有空氣,故C錯誤;D.當氣泡連續、均勻地冒出時再收集,收集的氧氣純凈,故D正確。例題6、(1)B;D (2)氣球變大,浮力增大 (3)分液漏斗;錐形瓶 (4)A;D解析:(1)驗證質量守恒定律,則需要測定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BD符合題意。(2)二氧化錳屬于催化劑,倒入錐形瓶內,加速分解過氧化氫制取氧氣,產生的氣體使氣球膨脹,受到的浮力增大,因此天平向右傾斜。(3)儀器名稱:a分液漏斗,b錐形瓶。(4)A、夾住出氣橡膠管,打開活塞,如果液體不流下去,說明裝置氣密性良好,A符合題意;B、對于漏斗來說,若為分液漏斗,放出液體后活塞是關閉的,所以對漏斗口的位置不作要求,B不符合題意;C、當氣泡連續均勻冒出時開始收集氣體,C不符合題意;D、該發生裝置也用于制取氫氣、二氧化碳,D符合題意。三、隨堂練習:1、C 2、B 3、D 4、C 5、D 6、D7、B 8、(1)集氣瓶 (2)⑥、⑧ (3)下 (4)B、D四、課后鞏固:1、C 2、C 3、B 4、A 5、D 6、B7、D 8、B 9、C 10、A 11、D 12、 A13、(1)A;將帶火星的小木條放在集氣瓶口,觀察現象;熄滅酒精燈;防止水槽里的水回流試管炸裂(2)控制反應的速率,節約藥品 (3)a;b(4)F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清風明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