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冀少版生物七下2.6.2.1 疾病與預防 常見的疾病 學案學習目標 與 核心素養 探究實踐:說出傳染病和非傳染病的主要區別。列舉常見的寄生蟲病、細菌性傳染病、真菌性傳染病和病毒性傳染病。 科學思維:舉例說出預防癌癥的主要措施。 態度責任:描述人體疾病的發生與周圍生活環境和飲食習慣的關系。通過介紹主要疾病對人體的危害,使學生關愛生命,從而對學生進行人口素質教育。 生命觀念:通過對惡性腫瘤的調查研究,學會理性、樂觀對待重疾。學習重點 1.列出傳染病的特點。概括說明傳染病的病因。 2.知道預防惡性腫瘤措施,樹立積極樂觀的心態對待重疾。學習難點 1.調查當地常見的幾種傳染病。 2.說明常見傳染病的預防措施。【預習案】1.傳染病由各種_______引起的,能在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之間相互傳播的一類疾病,有_______、有_______和_______。2.非傳染病不是由_______引起的,是患者因自身的_______、_______等結構發生異常變化而引起的疾病,不具有_______性。3.病原體:是造成人或動物感染疾病的_______和_______的統稱。4.根據病原體的不同,傳染病可分為以下四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人體疾病的發生與周圍_______和_______有很大的關系。6.常見的非傳染病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7.癌癥的病因及發生過程極為復雜,在_______、_______等各種致癌因素的長期作用下,使正常細胞發生_______。癌細胞不受機體的控制,迅速繁殖,形成_______腫瘤,侵害人體正常的各種_______和_______,最終致使患者死亡。【列出我的疑惑】【探究案】探究點一:1.分析案例一得出什么結論?分析案例二得出什么結論?2.什么是傳染病?特點是什么?舉例說明3.什么是非傳染病?特點是什么?舉例說明4.什么是病原體?舉例說明5.傳染病可分為哪四類?各自的病原體分別是什么?分別舉例說明6.舉例說明疾病的發生與環境和飲食的關系7.常見的非傳染病有哪些?8.癌癥的病因是什么?癌癥如何進行防治?9.概述腫瘤是由環境因素和遺傳因素相互作用所導致的一類疾病【訓練案】一、基礎練習1.惡性腫瘤細胞區別于正常細胞的特點是( )A.能不間斷地進行分裂B.限于原發部位C.能轉移并侵犯新的組織D.能分裂產生相同的細胞2.與降低惡性腫瘤的發病率關系不大的是( )A.改變吸煙、偏食等不良習慣B.少食用含高蛋白的食物C.不食用含黃曲霉素的霉變食物D.少食用燒烤煙熏的食物3.(2017廣東)下列疾病中,屬于傳染病的是( )A.白化病 B.艾滋病C.心臟病 D.糖尿病4.傳染病與非傳染病不同的是,傳染病具有( )①傳染性 ②廣泛性 ③流行性 ④暴發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5.下列各種疾病中,都屬于傳染病的是( )A.新冠肺炎、水痘、高血壓 B.糖尿病、蛔蟲病、壞血病C.麻疹、流感、乙型肝炎 D.手足口病、肺結核、夜盲癥6.據統計,人類的傳染病大約有80%是由病毒引起的,下列由病毒引起的疾病是( )A.扁桃體炎 B.口蹄疫 C.肺結核 D.手癬7.下列與預防蛔蟲病有關的衛生習慣是( )A.不喝生水,飯前便后洗手 B.不隨地大便C.注意飲食衛生,不吃不潔的瓜果、蔬菜 D.A、B 和 C 都正確8.下列屬于傳染病的是( )A.登山運動員集體得雪盲癥B.春季校園里多名同學患肺結核C.一個家族中出現了多人患紅綠色盲D.長期在海上作業的海員常集體患壞血病二、提升訓練9.指出下列幾組疾病中,全是傳染病的一組是( )A.乙肝、肺結核、糖尿病 B.肺結核、新冠肺炎、水痘C.艾滋病、流行性乙型腦炎、貧血 D.炭疽病、甲癬(俗稱灰指甲)、心臟病10.微生物在人體皮膚表面、口腔、腸道等均有分布,它們與人體之間相互作用,共同影響著人體健康。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肺結核是由結核桿菌引起的傳染病B.食用酸奶可以獲得大腸桿菌促進消化C.感染流感病毒會使人患上急性呼吸道疾病D.濫用抗生素會破壞人體菌群平衡,引起腸道不適11.傳染病是人類健康的大敵,人類與傳染病進行了長期不懈的斗爭。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早在3世紀,一旦某地瘟疫流行,人們會背井離鄉外出避疫,這說明人們很早就意識到了傳染病具有________的特點。(2)北宋時期,我國人民最早采用接種人痘的方法預防天花。1796年,詹鈉發明了牛痘接種法來代替人痘接種法,這兩種方法都屬于________免疫。從免疫的角度分析,接種的牛痘病毒屬于________。(3)19世紀,巴斯德和科赫等科學家陸續發現細菌、真菌、病毒、寄生蟲等是引起傳染病的“罪魁禍首”,它們統稱為________。(4)我國已經成功研制出新冠病毒疫苗。從免疫的角度看,注射新冠病毒疫苗后,能刺激人體淋巴細胞產生相應的________從而提高免疫力。1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茶葉可抗癌,有人做了一個動物實驗,給六組實驗大鼠灌服強致癌物——亞硝基化合物,其中五組各喂一種茶水。不喂茶水組大鼠食道癌發病率高達90%,喂茶水組為42%~62%。實驗結果表明,飲茶能明顯抵制亞硝基化合物的致癌作用,還可抵制體內致癌性亞硝基化合物的形成。(1)資料中提到有致癌作用的亞硝基化合物,你知道的此類物質有________。(2)癌癥與腫瘤的關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聯系日常生活,你還知道哪些物質或食物有預防或抵制癌癥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寫出兩項)13.國家衛健委官網發布的《中國一世界衛生組織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聯合考察報告》認為新冠肺炎病毒是一種動物源性病毒。新型冠狀病毒(簡稱“新冠病毒”)感染人體之后,可以通過檢測痰液、鼻(咽)拭子中的病毒核酸判斷人體是否感染。新冠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即核糖核酸),這是最核心、最明確也最準確的標志。如果檢測到有其核酸,說明的確有新冠病毒。接種疫苗是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主要措施。目前我國新冠疫苗大規模免費接種工作正在各地有序推進。閱讀以上資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1)新型冠狀病毒是引起“新冠肺炎”的________。它只能寄生在活細胞里,靠自己遺傳物質中的遺傳信息,利用細胞內的物質制造出新的病毒。與動植物細胞相比,新冠病毒的結構特點是________。(2)“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進入人體后,可以刺激淋巴細胞產生一種抵抗它的抗體,從而提高機體對該傳染病的抵抗力,這屬于人體的第________道防線。參考答案【預習案】1.病原體 人與人 動物與動物 人與動物 病原體 有傳染性 流行性2.病原體 組織 器官 傳染3.微生物 寄生蟲4.寄生蟲病 細菌性傳染病 真菌性傳染病 病毒性傳染病5.生活環境 飲食習慣6.癌癥 心血管疾病 慢性呼吸系統疾病 糖尿病7.化學污染 電離輻射 癌變 惡性 組織 器官【訓練案】1.C2.B3.B4.B5.C6.B7.D8.B9.B10.B11.(1)傳染性和流行性##流行性和傳染性(2) 特異性 抗原(3)病原體(4)抗體12.(1)亞硝酸鹽(2)癌是上皮性的惡性腫瘤(3)螺旋藻、食用菌、一些果蔬等13.(1)病原體 無細胞結構(2)三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