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1 功、熱和內能的改變知識梳理知識點一 焦耳的實驗1.絕熱過程:系統不從外界 熱量,也不向外界 熱量的過程。2.代表實驗 (1)重物下落帶動葉片攪拌容器中的水,引起水溫上升。(2)通過電流的熱效應給水加熱。3.實驗結論:在各種不同的絕熱過程中,系統狀態變化相同,則外力所做的功相同,與做功的方式無關。知識點二 功與內能的改變1.內能:依賴于一個熱力學系統 的物理量,是熱力學系統的一種能量。2.功和內能:在絕熱過程中,外界對系統做的功等于系統內能的變化量,即 。(1)ΔU=W適用條件是 。(2)在絕熱過程中:外界對系統做功,系統的內能 ;系統對外界做功,系統的內能 。知識點三 熱與內能的改變1.傳熱 (1)條件:物體的 不同。(2)過程:溫度不同的物體發生傳熱,溫度高的物體要降溫,溫度低的物體要升溫,熱量從高溫物體傳到低溫物體。(3)傳熱的三種方式:熱傳導、熱對流、熱輻射。2.熱和內能(1)單純地對系統傳熱也能改變系統的熱力學狀態,即傳熱能改變物體的內能。(2)熱量:在單純的傳熱過程中系統內能變化的量度。①公式: 。 ②物體 ,Q為正;物體 ,Q為負。隨堂練習[例1] 判斷題(1)從微觀角度說,內能是所有分子熱運動動能與分子勢能之和。( )(2)從宏觀角度說,內能是只依賴于熱力學系統自身狀態的物理量。( )(3)功是狀態量,內能是過程量。( )(4)外界對物體做功多,就意味著物體的內能大。( )(5)若A、B兩物體接觸但沒有傳熱,則兩物體所包含的熱量相等。( )(6)做功和傳熱的共同點是都能使系統內能改變。( )(7)一物體先后經過幾個不同的物理過程,其溫度均從t1升高到t2,則在這些過程中物體一定從外界吸收相同的熱量。( )(8)高溫物體內能多,低溫物體內能少。( )[例2] 如圖所示是焦耳在研究熱與功之間關系的兩個典型實驗,那么從焦耳的這兩個實驗中可得出的結論是( )A.熱量可由高溫物體傳給低溫物體B.機械能守恒C.在各種不同的絕熱過程中,系統狀態的改變與做功的方無關,僅與做功數量有關D.在各種不同的絕熱過程中,系統狀態的改變不僅與做功方式有關,還與做功數量有關[例3] 如圖所示,一定質量的理想氣體密封在絕熱(即與外界不發生熱交換)容器中,容器內裝有一可以活動的絕熱活塞。今對活塞施加一豎直向下的壓力F,使活塞緩慢向下移動一段距離后,氣體的體積減小。若忽略活塞與容器壁間的摩擦力,則被密封的氣體( )A.溫度升高,壓強增大,內能減少B.溫度降低,壓強增大,內能減少C.溫度升高,壓強增大,內能增加D.溫度降低,壓強減小,內能增加[例4] (多選)如圖所示,絕熱的容器內密閉一定質量的理想氣體(不考慮分子間的作用力),用電阻絲緩慢對其加熱時,絕熱活塞無摩擦地上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單位時間內氣體分子對活塞碰撞的次數減少B.電流做功,氣體對外做功,氣體內能可能減少C.電流做功,氣體又對外做功,其內能可能不變D.電流做功一定大于氣體對外做功[例5]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熱水的內能比冷水的內能多B.溫度高的物體其熱量必定多,內能必定大C.物體從外界吸收熱量,其內能不一定增加D.物體對外界做功,其內能一定減少課后鞏固1.(多選)下列關于系統的內能的說法正確的是( )A.系統的內能是由系統的狀態決定的B.分子動理論中引入的系統內能和熱力學中引入的系統內能是一致的C.做功可以改變系統的內能,但單純地對系統傳熱不能改變系統的內能D.氣體在大氣中做絕熱膨脹時做了功,但氣體的內能不變2.如圖所示,絕熱容器中間用隔板隔開,左側裝有氣體,右側為真空。現將隔板抽掉,使左側氣體自由膨脹直至達到平衡,則在此過程中( )A.氣體對外界做功,溫度降低,內能減少B.氣體對外界做功,溫度不變,內能減少C.氣體不做功,溫度不變,內能不變D.氣體不做功,溫度不變,內能減少3.有一個小氣泡從水池底緩慢地上升,氣泡跟水不發生傳熱,而氣泡內氣體體積不斷增大,小氣泡上升的過程中( )A.由于氣泡克服重力做功,則它的內能減少B.由于重力和浮力的合力對氣泡做功,則它的內能增加C.由于氣泡內氣體膨脹做功,則它的內能增加D.由于氣泡內氣體膨脹做功,則它的內能減少4.金屬制成的汽缸中放入浸了少許乙醚的脫脂棉,有可能使其達到燃點而燃燒的過程是( )A.迅速向里推活塞 B.迅速向外拉活塞C.緩慢向里推活塞 D.緩慢向外拉活塞5.某駕駛員發現中午時車胎內的氣壓高于清晨時的,且車胎體積增大。若這段時間胎內氣體質量不變且可視為理想氣體,那么( )A.外界對胎內氣體做功,氣體內能減小 B.外界對胎內氣體做功,氣體內能增大C.胎內氣體對外界做功,內能減小 D.胎內氣體對外界做功,內能增大6.(多選)下列關于傳熱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熱量是從含熱量較多的物體傳到含熱量較少的物體B.熱量是從溫度較高的物體傳到溫度較低的物體C.熱量是從內能較多的物體傳到內能較少的物體D.熱量是傳熱過程中,物體間內能的轉移量7.關于物體的內能以及變化,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物體的溫度改變時,其內能必定改變B.物體對外做功,其內能不一定改變,向物體傳遞熱量,其內能不一定改變C.物體對外做功,其內能必定改變,物體向外傳出一定熱量,其內能必定改變D.若物體與外界不發生熱交換,則物體的內能必定不改變8.(多選)指出下面例子中哪些是通過做功過程來改變物體內能的( )A.陽光照射衣服,衣服的溫度升高 B.用打氣筒打氣,筒壁變熱C.手感到冷時,搓搓手就會覺得暖和些 D.擦火柴時,火柴頭上的紅磷溫度升高到紅磷的燃點9.絕熱過程中,外界壓縮氣體做功20 J,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氣體內能一定增加20 J B.氣體內能增加必定小于20 JC.氣體內能增加可能小于20 J D.氣體內能可能不變10.如圖所示,密閉絕熱容器內有一絕熱的具有一定質量的活塞,活塞的上部封閉著氣體,下部為真空,活塞與器壁的摩擦忽略不計,置于真空中的輕彈簧的一端固定于容器的底部,另一端固定在活塞上,彈簧被壓縮后用繩扎緊,此時彈簧的彈性勢能為Ep(彈簧處在自然長度時的彈性勢能為零)。現繩突然斷開,彈簧推動活塞向上運動,經過多次往復運動后活塞靜止,氣體達到平衡態,經過此過程( )A.Ep全部轉換為氣體的內能B.Ep一部分轉換成活塞的重力勢能,其余部分仍為彈簧的彈性勢能C.Ep全部轉換成活塞的重力勢能和氣體的內能D.Ep一部分轉換成活塞的重力勢能,一部分轉換為氣體的內能,其余部分仍為彈簧的彈性勢能★11.如圖所示的容器中,A、B中各有一個可自由移動的活塞,活塞下面是水,上面是大氣,大氣壓恒定,A、B的底部由帶閥門K的管道相連,整個裝置與外界絕熱。打開閥門前,A中水面比B中水面高,打開閥門后,A中的水逐漸向B中流,最后達到同一高度,在這個過程中( )A.大氣壓力對水做功,水的內能增加B.水克服大氣壓力做功,水的內能減少C.大氣壓力對水不做功,水的內能不變 D.大氣壓力對水不做功,水的內能增加12.鉛彈以 200 m/s的速度射入木塊后停在木塊中,木塊沒有移動。若增加的內能的80%使鉛彈的溫度升高,鉛彈的溫度升高了多少?鉛的比熱容c為1.3×102 J/(kg·℃)。第1節 功、熱和內能的改變答案知識梳理知識點一:1.吸收、放出知識點二:1.自身狀態 2. ΔU=W,絕熱過程,增加,減少知識點三:1.溫度 2.①公式:ΔU=Q ②物體吸熱;物體放熱。隨堂練習[例1] 判斷題(1) (√) (2) (√) (3) (×) (4) (×) (5) (×) (6) (√) (7) (×) (8) (×)[例2] 答案 C 解析:焦耳通過多次實驗,最后得到的結論是,在各種不同的絕熱過程中,系統狀態的改變與做功方式無關,僅與做功數量有關,故選項C正確。[例3] 答案 C[例4]答案AD 解析:由題意知,氣體壓強不變,活塞上升,體積增大,由理想氣體狀態方程知,氣體溫度升高,內能一定增加,電流做功一定大于氣體對外做功,B、C錯誤,D正確;由氣體壓強的微觀解釋知溫度升高,氣體分子對活塞的沖力增大,而壓強不變,單位時間內對活塞的沖力不變,因此單位時間內氣體分子對活塞的碰撞次數減少,A正確。[例5] 答案C 解析:物體的內能由溫度、體積及物質的量決定,不是只由溫度決定,故A、B錯誤;物體從外界吸收熱量,有可能同時對外做功,其內能不一定增加,同時,物體對外做功,有可能同時從外界吸收熱量,其內能不一定減少,故C正確,D錯誤。課后鞏固1.答案AB 解析:系統的內能是一個只依賴于系統自身狀態的物理量,由系統的狀態決定,A正確;因為內能是由系統的狀態決定的,所以分子動理論中引入的內能和熱力學中引入的內能是一致的,B正確;做功和傳熱都可以改變系統的內能,C錯誤;氣體做絕熱膨脹時對外界做了功,且與外界沒有熱交換,所以系統的內能要減少,故D錯誤。2.答案C3..答案D 解析:在小氣泡上升過程中,重力和浮力的合力對氣泡做功,或者氣泡克服重力做功,它只能改變氣泡的機械能,而不影響氣泡內氣體的內能,故A、B錯誤;在上升的過程中,氣泡內氣體膨脹而對外界做功,使它的內能減少,故C錯誤,D正確。4.答案A 解析:浸了乙醚的脫脂棉較容易燃燒,但在常溫或稍高于常溫的情況下也不會自燃,因此,想使其達到燃點而燃燒必須使其溫度升高足夠高,即使其內能有足夠的增加。若向外拉活塞,無論是緩慢拉還是迅速拉,都會因為氣體膨脹對外做功而導致汽缸內氣體內能減少(溫度降低);當緩慢向里推活塞時,盡管外界對缸內氣體做功而使氣體溫度升高,但由于氣體同時要向外散熱,此過程氣體溫度升高不多,也不能達到乙醚燃點;而當迅速向里推活塞時,外界對氣體做功的功率很大,由于氣體來不及向外散熱,因此,氣溫急劇上升,這樣就可以使缸內氣體溫度達到乙醚燃點而使之燃燒,故A正確。5.答案D 解析:對車胎內的理想氣體分析知,體積增大時氣體對外做功。由于氣體分子間勢能可忽略,內能只與分子的平均動能有關,分子總數不變,分子平均動能的標志是溫度,中午溫度升高,內能增加,故選D。6.答案BD 解析:熱量不是狀態量,不能說含有或者具有多少熱量,故A錯誤;在傳熱的過程中熱量總是由溫度高的物體傳遞給溫度低的物體,故B正確,C錯誤;熱量是傳熱過程中物體內能變化的量度,故D正確。7. 答案B 解析:一定質量的物體,其內能由溫度和體積共同決定。物體的溫度改變時,其內能不一定改變,所以A錯誤;做功和傳熱是改變物體內能的兩種方式。若物體對外做功W焦,同時吸收Q焦的熱量,①W>Q,則物體的內能減少;②W=Q,則物體的內能不變;③W8.答案BCD9. 答案A10.答案D 解析:以活塞為研究對象,設氣體壓強為p1,活塞質量為m,截面積為S,末態時壓強為p2,初態F彈>mg+p1S,由題意可得末態位置必須高于初位置,否則不能平衡,則由ΔU=W(絕熱)知,W為正,ΔU必為正,溫度升高,內能增加,活塞重力勢能增加。末態時,由力的平衡條件知F彈′=mg+p2S,仍然具有一部分彈性勢能,D正確。11.答案D 解析:打開閥門K穩定后,容器A、B中的水面相平,相當于圖中畫斜線部分的水從A移到B,這部分水的重力勢能減少了,即重力對水做了功,同時大氣壓力對A容器中的水做正功為p0SAhA,對B容器中的水做負功為p0SBhB,因為兩部分水的體積相等,所以大氣壓力對水做的總功為零。由于容器絕熱,系統與外界之間沒有熱交換,而重力對系統做正功,故水的內能增加,選項D正確。12.解析:由:解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