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2.4 脊椎動物的主要類群(一)學習目標1.知識目標(1)觀察鯽魚的形態結構,說出鯽魚的生活方式和與之相適應的形態結構特點。(重點)(2)描述魚類的主要特征,說出魚類適應水中生活的形態結構特點(重、難點、)(3)嘗試描述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與其生活環境相適應的形態特征。2.能力目標通過探究活動的實施,發展學生科學探究能力和小組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1)初步確立生物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關注動物的生活環境。(2)通過分組實驗,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科學探究的素養。教學重難點(1)觀察鯽魚的形態結構,說出鯽魚的生活方式和與之相適應的形態結構特點。(重點)(2)描述魚類的主要特征,說出魚類適應水中生活的形態結構特點(重、難點、)(3)嘗試描述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與其生活環境相適應的形態特征。教學過程一、創設情景 導課示標1.扁體動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節肢動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3.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的主要區別是什么?生活中常見的小動物魚、烏龜、蜥蜴、蛇等,它們形態特征、生活環境各不相同 ,但是它們又有共同之處,這共同之處是什么呢? 這節課我們來認識這些動物 。脊椎動物的主要類群有哪些呢?出示課件:常見的脊椎動物有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導入】:出示課件動畫小鯽魚和小蝗蟲的對話鯽魚有哪些特點適應水中生活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仔細觀察鯽魚,進一步認識魚的特征。二 、問題引領 自主探究一 、分組實驗:《觀察鯽魚》【溫馨提示 】:觀察時結合課本 80頁圖片,并完成下列觀察內容。1.觀察鯽魚的體色、體形,體表?!?br/>(1)體色 :觀察鯽魚的體色,比較背部和腹部的顏色有什么不同?想一想,這種體色與水生環境有什么關系?討論:將深灰色的鯽魚放到黃泥水的池塘里,它的體色會改變嗎?(2)體形: 觀察鯽魚的身體呈什么形態?想一想,這種體形與水中游泳有什么關系?討論: 你知道鯽魚的體形特點,在仿生學方面有什么應用嗎?(3)體表 :a、觀察鱗片的分布,想一想,鱗片有什么作用?鱗片上的側線有什么作用?b、用手摸摸鯽魚的體表,細心體會一下,感覺如何?想一想,這與水中游泳有什么關系?2.觀察鯽魚的鰭:(1)對照課本80頁,認識魚的各種鰭。成對存在的(偶鰭)有哪些?成單存在的(奇鰭)有哪些?(2)用鑷子輕輕碰觸小魚,觀察鯽魚的運動,是什么提供了鯽魚前進時的動力?(3)用皮筋扎住鯽魚的胸鰭和腹鰭,然后觀察鯽魚的運動有何變化,推斷鯽魚的胸鰭和腹鰭有什么作用?3.觀察鯽魚的鰓:(1)觀察魚的口和鰓蓋后緣的開閉規律,想一想它們為什么不同時張開或閉合?(2)在魚口附近的水中滴一滴紅墨水,觀察紅墨水從何處出來.說明了什么問題?【教師點撥】: 當水由口流進,經過鰓絲時,溶解在水中的氧氣進入鰓絲內的毛細血管;血液里的二氧化碳排到水中,隨水從鰓蓋后緣的鰓孔排出體外。4.觀察魚的骨骼標本,結合圖2.2-13,思考魚的脊柱是如何構成的?作用是什么?二、總結鯽魚適應水中生活的形態結構特點:觀察內容 觀察結論 與水中生活的關系體形 梭形 減少運動時的阻力體色 背面顏色深,腹面顏色淺 不易被水上和水下的敵人發現體表 鱗片上呈瓦狀排列,有粘液 起保護作用,減少運動時的阻力側線 身體兩側各有一條 感知水流方向和測定方向的作用鰭 背鰭、胸鰭、腹鰭、臀鰭、尾鰭 運動器官鰓 紅色,呈弓形 呼吸器官除了鯽魚外,你還知道哪些魚類?三、魚的種類多媒體展示:常見的魚類圖片。提問:同學們認識這些魚嗎?請同學們總結一下它們有那些共同的特征適應水中生活呢?【過渡】魚類的外部形態結構特點和內部結構決定了它們必須生活在水中,地球上還有一類動物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陸地上,你知道是什么嗎?下面我們來共同學習另一類脊椎動物.兩棲類兩棲類是由古代魚類進化而來的,是脊椎動物從水生到陸生的過渡類群。其實,它們與魚類一樣,有與環境相適應的特征。 青蛙就是常見的兩棲動物。讓學生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回答問題:1、蝌蚪和青蛙的生活環境有什么不同?2、蝌蚪和青蛙的呼吸器官各是什么?3、用手摸一摸青蛙的皮膚有何感覺?你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嗎?如果我們在青蛙的體表涂上一層油脂,結果會怎樣?4、青蛙主要以什么為食?5、 除了青蛙,你還知道哪些兩棲類動物 ?(先讓學生列舉,教師再用多媒體展示一些兩棲動物圖片)6、你能說出什么叫兩棲動物嗎?【教師點撥】:兩棲動物能不能生活在干地方 為什么 1.它的生殖離不開水2.它的肺不發達,還要靠濕潤的皮膚輔助呼吸【師生共同總結】兩棲動物的主要特征是:幼體生活在水里,用鰓呼吸;成體可以生活在水中,也可以生活在陸地上 ,用肺呼吸,皮膚裸露,可以分泌粘液,既能保持體表濕潤,又能吸附空氣中的氧氣,滲透給體內,具有輔助呼吸的功能。【過渡】視頻展示:蛇、龜、壁虎、蜥蜴、揚子鱷等幾種爬行動物的圖片。問:你們認識這些動物嗎?它們一般生活在什么樣的環境中?爬行類爬行動物是一類真正擺脫對水的依賴而完全適應陸地生活的動物。只不過后來有些種類又回到水中去生活了。思考下列問題:(1)圖片中的動物與青蛙的生活環境有何不同?(2)爬行動物的皮膚與青蛙相比有何不同?(3)爬行動物的呼吸器官是什么?(4)你知道爬行動物是怎樣繁殖的嗎?(5)為什么說爬行動物比兩棲動物更有利于生活在干旱的環境中?【師生共同總結】爬行動物適應陸地生活的特征是:皮膚干燥,厚實,體表覆蓋著角質的鱗片或甲;用肺呼吸;生殖都是體內受精,陸地產卵,卵外有卵殼。是真正擺脫對水的依賴而完全適應陸地生活的動物。一、比較歸納讓學生填表比較魚類、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的生活環境、呼吸器官、運動器官等方面的異同,魚類 兩棲類 爬行類幼體 成體生活環境 水中 水中 水中、陸地 陸地呼吸器官 鰓 鰓 肺、皮膚 肺、運動器官 鰭 尾 四肢 四肢體表特征 鱗片粘液 裸露、濕潤 干燥、鱗片或甲共同特征 體內都有一條由脊椎骨組成的脊柱【教師點撥】:魚類、兩棲類、爬行類動物的體溫會隨著環境溫度的變化而改變,都屬于變溫動物。如青蛙、蛇等動物需要冬眠。二、談一談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還有哪些疑惑?當堂達標:一、選擇題1、鯽魚在水中游泳的動力來自于( )A、 尾鰭擺動 B、腹鰭和胸鰭擺動C、尾部和軀干部擺動 D、胸部和軀干部擺動2、青蛙冬眠時,體內細胞與外界環境氣體交換是通過 ( )A、皮膚 B、肺 C、皮膚和肺 D、皮膚或肺3、兩棲類與爬行類的主要區別在于( )A、是否有脊柱 B、 是否用肺呼吸C是否為陸生動物 D、是否能用皮膚輔助呼吸二、識圖填空1.寫出圖中指示線所指部位的名稱:(1) (2) (3) (4) (5) (6)(7) (8) (9) (10)2. 剪去圖10和9,魚體會發生的現象是 。3. 6是魚的 器官,主要作用是 。三、思考回答1、鯨是地球上最大的動物,生活在海洋中它是魚嗎?為什么?2、海馬媽媽把卵產在海馬爸爸的育兒袋里,由海馬爸爸孵化,小海馬在育兒袋內長大。海馬是魚嗎?為什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