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課 探究世界的本質【新課標要求】【思維導圖】課標要求 說明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闡釋世界的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表 達無神論立場;表明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態度。核心素養 1.政治認同: 堅定地樹立馬克思列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科學的物質觀,鮮明地反對上帝或神靈創世說。認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 2.科學精神:培養正確認識世界的本質,并能自覺地按照客觀規律辦事的能力。知道規律是客觀的普遍的,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堅持發揮主觀能動性與尊重客觀規律相結合。 3.公共參與: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物質觀分析宇宙間一切事物及現象的能力,鍛煉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增強精神力量,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指導我們的工作和學習。命題預測 本專題為高考考查的重點專題 (1)從命題內容上看,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規律的普遍性和客觀性;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物質和意識辯證關系等是考查的重點 (2)從考查形式上看,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均有出現,試題的綜合性較強 (3)試題材料多為社會生活、傳統文化、時政熱點、社會實踐等【基礎知識】第一框 世界的物質性知識點一 自然界的物質性自然界為什么是物質的自然界在本質上是物質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規律形成和發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發展史,都是統一的物質世界中的一部分。2.物質的概念(1)含義: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2)物質的屬性:客觀實在性,是物質的唯一特性。(3)物質的其他屬性:運動是物質固有的根本屬性還有可知性、永恒性、無限性等一般屬性。知識點二 人類社會的物質性1.從產生看:人類社會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在人類進化過程中,勞動起了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勞動改變了人的生理結構,形成了手腳分工;使猿腦變成了人腦,形成了語言和意識;使人結成了社會聯系,形成了社會關系。勞動創造了人和人類社會,沒有勞動就沒有人,就沒有人類社會。2.從本質上看:人類社會在本質上是一個客觀的物質體系。構成人類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三個基本要素是地理環境、人口因素、生產方式,這三者都是客觀的物質的要素。這些要素的物質性,集中體現了人類社會的物質性。3.從社會發展看:支配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是客觀的,具有物質性(補充)知識點三 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意識的產生經歷的幾個階段:一切物質都具有的反應特性,低等生物的刺激感應,動物的感覺和心理,人類意識。意識是社會發展的產物——勞動和社會交往促進意識的產生(促進勞動和社會交往豐富了意識的內容意識的物質器官——人腦的生成意識的表達手段——語言的產生意識是社會發展的產物)(3)意識是人腦的機能——從意識的生理基礎看:人腦是意識活動的物質器官。(4)從意識的內容與形式看:意識是對物質世界的反映(不管什么意識都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反映)。意識的內容來自客觀存在,是客觀的,但它的形式是主觀的。4、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世界的本質是物質、世界的本原是物質、世界統一于物質)結論:世界的物質性原理及方法論【原理內容】①自然界在本質上是物質的;人類社會的產生、存在、發展及其構成要素,都具有客觀的物質性;人的意識本身就根源于物質。②物質是本原,意識是物質的派生物,物質決定意識。因而,世界是物質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質性。【方法論】①想問題、辦事情,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使主觀認識和客觀實際相符合。②我們要自覺堅持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統一性原則,堅持科學無神論立場,反對一切有神論。【特別提醒】(1)意識有正確的錯誤之分。正確的意識是正確反映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意識,錯誤意識是歪曲反映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意識。但都是對客觀事物的反映,都根源于物質。(2)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不依賴于意識,但意識依賴于物質。物質決定意識,意識不能決定物質。第二框 運動的規律性知識點一 規律是客觀的1、物質是運動的(1)哲學的運動概念:哲學上所講的運動,是指宇宙間一切事物、現象的變化和過程。(2)物質和運動的關系:①物質是運動的物質。運動是物質固有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脫離運動的物質。(強調物質離不開運動。離開運動談物質是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觀點。)②運動是物質的運動。物質是運動的載體,脫離物質的運動是根本不存在的。(強調運動離不開物質,離開物質談運動是唯心主義觀點。)2、運動是有規律的(1)規律的含義: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2)規律是客觀的、不能被創造、改變和消滅;對規律的認識和利用,并不意味著改變或創造規律。①唯心主義同樣承認規律的存在,但是卻否認規律的客觀性。②規律≠規則。規則是主觀的,可以制定、修改或廢除。(3)規律本身沒有好壞之分。規律可以給人帶來積極的作用,也可以帶來消極的作用。【歸納】:規律客觀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論:(1)原理內容①規律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②規律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其運動、變化和發展過程都有其固有的規律。(2)方法論:我們做事情要尊重物質運動的客觀規律,按照客觀規律辦事。把事物本身固有的規律作為我們行動的依據。總結: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運動是有規律的、規律是客觀的。知識點二 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1、人能夠能動的認識世界—意識能夠能動的反映世界、意識能夠指導人們能動的認識世界(1)意識活動的特點:目的性、自覺選擇性和能動創造性(也是能動的認識世界的原因)【特別提醒】側重點:區分意識活動的目的性、自覺選擇性和能動創造性目的性 側重于行動目標、方式和步驟的確定自覺選擇性 強調認識對象的選擇能動創造性 突出反映的程度(現象與本質)和時間跨度(過去、當前和未來)(2)人的意識不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現象,而且能夠把握深藏于事物內部的本質和規律。(3)世界上只有尚未認識之物,沒有不可認識之物。2、人能夠能動的改造世界——意識能動的反作用于物質(1)意識能動的指導人們改造世界。A即通過實踐把觀念的東西變成現實的東西,創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觀事物。B正確的意識指導人們的實踐活動,對客觀事物的發展起推動作用;C錯誤的思想意識指導人們的實踐活動,往往起阻礙作用。(2)實踐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活動。誤區:①意識是大腦特有的機能,意識來源于人腦。× ②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反映,因此,意識中有什么,客觀世界中就一定有什么。×③意識的作用只表現為意識對人們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3、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的辯證關系原理(1)【原理內容】①尊重客觀規律是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條件。②意識的能動性受客觀規律的制約。A只有符合客觀規律的正確意識,才能有效發揮能動作用,正確指導人們的實踐,實現改造世界的預期目的;B違背客觀規律的錯誤意識,會導致實踐的失敗,會對事物的發展產生阻礙作用。(2)【方法論】①要求我們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以求真務實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用科學的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②片面地強調發揮主觀能動性,無視客觀規律和客觀條件的制約,屬于唯心主義;只強調尊重客觀規律和客觀條件,否認人的主觀能動性,是機械唯物主義。知識點三 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1、什么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就是我們做事情要尊重物質運動的客觀規律,從客觀存在的事物出發,經過調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的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律性,作為我們行動的依據。(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是我們想問題、辦事情的根本立足點。)【特別提示】實事求是的內涵:“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系,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2、哲學依據: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關系。3、如何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1)從唯物論角度分析如何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①要求我們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不斷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以求真務實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用科學的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②要求我們把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客觀規律結合起來,把高度的革命熱情同嚴謹的科學態度結合起來。③既要反對夸大意識能動作用的唯意志主義,又要反對片面強調客觀條件,安于現狀,因循守舊,無所作為的思想。(2)從辯證法角度分析如何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補充)①認識聯系的普遍性、客觀性、多樣性,把握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各種條件;②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把握變化的客觀實際;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③堅持用全面的觀點看問題,一分為二地對待客觀實際。【歸納】: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及方法論(重點)1、【原理內容】(1)物質是本原,意識是物質的派生物,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反映;(2)意識具有能動作用。①意識不僅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而且可以能動地指導人們改造世界。②符合客觀規律的正確意識,能正確指導人們的實踐,實現改造世界的預期目標;違背規律的錯誤意識對事物發展產生阻礙作用。2、【方法論】物質和意識辯證關系的原理,要求我們在實際工作中:(1)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使主觀和客觀相符合。(2)要充分重視和發揮意識的能動作用,重視精神的力量。自覺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克服錯誤的思想意識。【易錯辨析】1、物質是世界上萬事萬物的總和。×【解析】物質是萬事萬物的本質屬性。2、物質的唯一特性是運動。×【解析】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3、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概念概括了宇宙間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和現象的共同本質。√4、世界上的事物千差萬別,不可能有共同的屬性。 ×【解析】世界上的事物千差萬別,有共同的屬性。5、物質就是我們能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 ×【解析】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6、物質和具體的物質形態是整體與部分的關系。×【解析】物質和具體的物質形態是共性與個性的關系。7、自然界是客觀的,人類社會是主觀的。×【解析】人類社會也是客觀的。8、藝術創作是按照創作者的意圖去改造創作對象的觀念性活動。×【解析】藝術創作是實踐活動。9、意識內容的變化本質上是人的反映方式的變化。×【解析】意識內容的變化本質上是客觀存在的變化。10、意識是對客觀存在的如實反映。×【解析】意識是對客觀存在的能動反映。或正確的意識是對客觀存在的如實反映。11、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才能改變事物發展的趨勢。×【解析】事物發展的趨勢是客觀的,不能說改變事物發展的趨勢。12、意識指導人們改造世界,促進客觀事物發展。×【解析】意識指導人們改造世界,正確的意識促進客觀事物發展。13、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實現客觀與主觀的統一。×【解析】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實現主觀與客觀的統一。14、意識可以創造岀世界上原來沒有的東西。×【解析】意識可以能動地指導人們創造岀世界上原來沒有的東西。15、意識是大腦所特有的機能,大腦是產生意識的生理基礎,是意識活動的物質器官。×【解析】意識是人腦所特有的機能,人腦是產生意識的生理基礎,是意識活動的物質器官。16、有了人腦就一定會產生意識。×【解析】有了人腦就不一定會產生意識。17、先有設計圖紙,然后才根據圖紙制造,說明先有意識,后有物質。×【解析】先有設計圖紙,然后才根據圖紙制造,說明先有物質,后有意識。18、意識的形式和內容都是主觀的。 ×【解析】意識的內容是客觀的,形式是主觀的。19、意識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正確反映。×【解析】正確的意識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正確反映。依據客觀實際的重大判斷對事物的發展起促進作用。【解析】依據客觀實際的重大判斷有正確、錯誤之分,正確的重大判斷對事物的發展起促進作用。1、人們應該改變規律適應變化的情況。×【解析】規律具有客觀性,本身不可以改變。2、按規律辦事就一定能取得成功。×【解析】辦事情要想成功必須按規律辦事,但并不是按規律辦事就一定能取得成功。3、物質是運動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解析】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4、物質運動是雜亂無章,無規律可循。×【解析】物質運動不是雜亂無章,有規律可循。5、規律是事物之間的一種聯系,因此,聯系就是規律。×【解析】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聯系不一定是規律。6、規律有好壞之分,是永恒不變的、無條件的。×【解析】規律是客觀的、物質的,沒有好壞之分,當客觀物質發生變化時,規律也會發生變化;規律的存在和發生作用是有條件的,要在運動中把握規律。7、正確的規律可以造福人類,錯誤的規律會給人類帶來危害。×【解析】在尊重規律的基礎上發揮主觀能動性,可以造福人類,違背規律就會給人類帶來危害。8、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只能反映事物的現象,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解析】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不僅能反映事物的現象,而且能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9、人的意識能夠直接作用于客觀世界,使客觀世界發生變化。×【解析】人的意識通過實踐作用于客觀事物。10、只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想問題、辦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解析】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想問題、辦事情就能取得成功。11、世界上只有尚未認識之物,沒有不可認識之物。 √12、發揮意識的能動作用是無條件的。×【解析】發揮意識的能動作用是有條件的。13、正確發揮主觀能夠性是尊重客觀規律的前提條件。×【解析】尊重客觀規律是正確發揮主觀能夠性的前提條件。14、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要求我們尊重客觀規律,同時要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重難點分析】客觀實在與客觀存在客觀實在 客觀存在區別 內涵 是相對于意識而言的,強調不依賴于人的意識而存在著的特性。 是相對于主觀而言的,強調是確實存在的事物或現象,而不是主觀臆造的,具有真實性外延 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即客觀世界。 不僅包括物質具體形態,而且包括意識現象(如他人的思想相對于自己而言就是“客觀存在”)。地位 萬事萬物的唯一特性,是意識以外的事物具有的最抽象最概括的特點,是絕對的、不變的、永恒的。 它是具體存在的事物或現象部分具有的特點,是多變的、易逝的。聯系 客觀實在是一種客觀存在。客觀存在不僅包括具有客觀實在性的物質現象,還包括不具有客觀實在性的精神和意識現象。2.區分物質與物質具體形態哲學上的物質 具體的物質形態區別 1.概括和抽象了具體物質形態的共同特征:客觀實在性! 2.物質是抽象的,是不生不滅、永恒存在的。 1.除客觀實在性,還有自身的個別屬性。 2.是具體的、多變的、有生有滅的。聯系 1.物質是從具體的物質形態中概括和抽象出來的特性和規律。 2.物質具體形態是物質的具體表現,離開了物質具體形態就沒有了物質。 3.二者是抽象與具體、一般與個別、共性與個性、普遍與特殊的關系,不是整體與部分、多數與少數、大和小的關系。物質≠所有具體物質形態之和3.正確理解規律規律 非規律固有的 新陳代謝 主觀想象的 喜鵲叫喜,烏鴉叫喪本質的 萬有引力規律 、價值規律 現象的 蘋果落地、水往低處流、價格漲落必然的 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狀況 偶然的 守株待兔穩定的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基因遺傳 多變易逝的 風云雨雪注意:①規律≠規律性現象 ②規律≠聯系“太陽東升西落”“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水往低處流”等是體現規律的現象③規律是聯系,但并非所有的聯系都是規律,只有同時滿足四個條件的聯系才是規律。④規律不等于現象,凡是能夠借助感官直接感知的均為現象而非規律,上表的舉例均不屬于規律,如“蘋果落地”屬于自然現象,但其中蘊含的“萬有引力”則屬于規律。⑤不能把哲學上講的規律混同于具體規律,二者是共性與個性、一般與個別的關系。4.(2、世界是物質的1、什么是物質概念唯一特性客觀實在性自然界的客觀物質性人類社會的客觀物質性人的思維是物質的產物想問題、辦事情,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使主觀和客觀相符合3、物質是運動的探索世界的本質運動的含義物質和運動的關系4、運動是有規律的規律的特征規律的含義——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本質、必然、穩定的聯系普遍性客觀性可知性可用性5、尊重客觀規律與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相統一【小結】唯物論的物質觀不依賴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物質是運動的物質運動是物質的運動宇宙間一切事物和現象的變化和過程自然界、人類社會、人的思維的運動是有規律的規律的存在與發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也無法被人改造、改變。規律是可以被人們認識的人可以在認識和把握規律的基礎上,根據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和形式利用規律,改造客觀世界,造福人類。意識的產生——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意識的生理基礎——人腦意識的內容和形式意識的作用能動的認識世界能動的改造世界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