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教學設計一、教學分析本節內容是初中生物學(人教版)第四單元《生物圈中的人》中第三章《人體的呼吸》的第一節內容。本節內容包括呼吸系統的組成以及呼吸道的作用兩方面的知識內容;本節是學生探究本章內容的基礎,特別是重點內容:呼吸系統的組成,這部分內容是貫穿本章的主體,通過對本節的學習可以為下節課《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的學習打下基礎,做好知識鋪墊。二、學情分析優勢:七年級學生對呼吸道的組成已經有初步的認識所以學習起來相對容易了解和掌握。劣勢: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缺乏深入探究的耐心以及對知識的處理能力較弱。三、教學重、難點重點:描述呼吸系統的組成;難點:通過資料分析,理解呼吸道的作用。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通過自主閱讀學生能夠描述人體呼吸系統的組成。2.通過分析有關的資料,學生能夠說出呼吸道的作用,并認識到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能力是有限的。能力目標:1.通過課前預習、自主閱讀解決問題,來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2.通過分析有關的圖片、文字資料,學生能夠理解呼吸道的結構與呼吸道的功能是相適應的,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本節課學習,學生能夠關注空氣質量與健康關系;形成自覺維護環境的意識。五、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一)創設情景,初步感知呼吸 播放嬰兒啼哭的圖片和聲音,提出問題:為什么新生兒總是啼哭著來到這個世界? 教師小結:當你降生到這個世界時,你的第一聲啼哭就標志著開始呼吸。從此,你的生活就離不開空氣,你的身體每時每刻都在通過呼吸系統與周圍的空氣進行氣體交換,空氣質量直接影響你的健康。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人體的呼吸第一節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 學生討論思考后自由發言 這樣設計使學生感覺到學習并不枯燥,有情景、有動作、有感覺,貼近生活,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呼吸系統的組成 請同學們看書41頁圖4-26呼吸系統的組成圖,說一說呼吸系統是由哪些器官組成的?在多媒體中播放呼吸系統組成圖。 2.呼吸道的作用 教師活動:一、讓學生閱讀“資料分析” 教師給學生提出四組問題,教師適時,恰當的引導逐一解決,并對學生的討論回答給予鼓勵表揚 二、根據學生上述討論教師提問:有了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人類就能避免有害氣體對呼吸道的危害么?同時教師給學生展示一些空氣污染和吸煙者的肺與健康人的肺的對比圖片,引導學生相互討論總結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能力,并發表自己的觀點爭取同學們的支持和認可。教師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 學生閱讀課文中關于呼吸系統組成的信息。觀察圖4-26呼吸系統的組成圖??磿伎己蟊磉_各自觀點,統一正確答案。最后學生自由發言表達觀點,相互評價。 第一組:閱讀教材41頁資料分析1、4、5討論并回答 呼吸道有什么結構能保證氣流通暢?(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氣管C型的軟骨,喉部的軟骨,鼻骨與軟骨。) 第二組:閱讀教材41頁資料分析3討論回答 1.鼻子中的污物、痰中的污物都來自哪里? 2.展示給學生禁止隨地吐痰的標志,提問為什么不能隨地吐痰? 3.臟東西是從哪里來的呢? 4.我們的身體有怎樣的結構能將這些污物阻擋或者排出體外? 5.展示人體鼻毛的圖片,提問鼻毛有什么作用? 6.指導學生看書,思考在我們的氣管里面有沒有和鼻毛類似的結構呢?說明呼吸道對吸入的空氣能起到什么作用? 第三組:討論患感冒時,用嘴呼吸會覺得嗓子發干,而用鼻子呼吸就沒有這種感覺。你認為鼻腔能對進入到體內的空氣進行怎樣的處理? 第四組:1.教師指導學生相互討論交流鼻腔有時會流血,這說明鼻腔有什么結構?能猜出它的作用么? 試根據教師出示的圖片分析北歐人的鼻子形狀和赤道附近的人的鼻子形狀有何差異,為什么會出現這種差異? 學生根據老師提出的問題,相互研討得出結論,發表觀點,爭取同學們的支持和認可。 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自主閱讀課本,利用教材中的信息以及生活常識,說出他們所知道的呼吸器官的名稱,然后以填圖的方式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讓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培養學生自學、觀察、思考等能力。(三)聯系實際,拓展延伸 吞咽與呼吸的關系: 教師出示“吃飯時大笑會嗆著”的小漫畫和“吞咽與呼吸關系圖”,引導學生描述吞咽與呼吸的關系,鼓勵學生發言,談體會。 學生觀察小漫畫和吞咽與呼吸關系圖。談體會及家長對此事的看法。形成“食不言”的正確觀點。 聯系生活實際,訓練應用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四)課堂總結,知識應用 教師提問: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們都掌握了哪些知識?對呼吸道的作用有哪些新的認識,在以后的生活中要有哪些生活方式的轉變?引導學生總結。 學生自主歸納總結本課知識。 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五)質疑環節 有關于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同學們還有那些疑問。 最后教師給予正確答案的肯定。 學生提出問題,其他同學幫助解答。 培養學生的表達交流能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