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一)班級: 姓名 使用時間學習目標:1、通過觀察蝗蟲精母細胞減數分裂裝片及精子或卵細胞的形成過程示意圖,歸納、概括減數分裂的概念及過程2、模擬減數分裂中染色體的變化,闡明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發生自由組合和互換的重要意義3、舉例說明受精作用的過程4、闡明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對于生物遺傳的重要意義教學重點:1、減數分裂的概念及過程2、受精作用的過程教學難點:1、建立減數分裂中染色體變化的模型2、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對于生物遺傳的重要意義,授課過程【課前預習】知識點一 精子的形成過程1、減數分裂的提出及發現(1)提出者:(2)理論預測:在精子和卵細胞成熟的過程中,必須有一個特殊的過程使染色體數目;受精時,精子和卵細胞融合,染色體數目得以恢復正常。(3)發現:被其他科學家通過顯微鏡觀察所證實,這個特殊的過程實際上是一種,叫作減數分裂。2、精子的形成過程(1)精子的形成場所:高等動植物細胞的減數分裂發生在 內;人和其他哺乳動物的精子是在 中形成的。(2)相關概念形態:性狀、大小一般①同源染色體: 來源:一條來自 ,一條來自行為:在減數分裂過程中②聯會:在減數分裂過程中, 兩兩配對的現象③四分體: 的每對同源染色體含有 姐妹染色單體。④交換:四分體中的 之間經常發生纏繞,并呼喚相應的片段。(3)精子的形成過程時期 圖像 特征減數分裂前的間期 精原細胞的體積 , 復制,形成 細胞減數分裂Ⅰ前期 ①同源染色體 形成 ②四分體中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經常發生相應片段的減數分裂Ⅰ中期 各對同源染色體排列在 兩側減數分裂Ⅰ后期 在紡錘絲的牽引下, 彼此分離,分別移向細胞兩極,非同源染色體減數分裂Ⅰ末期 ①細胞膜從中間向內凹陷,細胞均分為 子細胞( ) ②次級精母細胞內染色體數目只有精原細胞中的 且無減數分裂Ⅱ前期 染色體散亂的分布在細胞中,每條染色體仍具有減數分裂Ⅱ中期 染色體的著絲粒與 相連,且排列在次級精母細胞中央的 上減數分裂Ⅱ后期 ①每條染色體的著絲粒 ② 變成染色體,且在紡錘絲牽引下減數分裂Ⅱ末期 細胞膜從中間向內凹陷,次級精母細胞均分為兩個子細胞( )。最終兩個次級精母細胞分裂成 個精細胞。精細胞經過 ,形成精子。知識點二:卵細胞的形成過程1、卵細胞的形成場所人和其他哺乳動物的卵細胞是在 中形成的。2、卵細胞的形成過程① 卵原細胞在分裂間期:染色體 ,形成 細胞。②初級卵母細胞在減數分裂Ⅰ末期,細胞質 分裂。形成 (小的細胞)和 (大的細胞)③減數分裂Ⅱ末期,極體均分形成兩個 ,次級卵母細胞細胞質不均等分裂形成 和 。【新課拓展】1、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目減半發生在減數分裂Ⅰ還是減數分裂Ⅱ?減數分裂Ⅰ和減數分裂Ⅱ的主要特征及其比較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目為2N(以精原細胞為例)項目 減數分裂Ⅰ 減數分裂Ⅱ分裂過程中細胞名稱 初級精母細胞→ 次級精母細胞→著絲粒變化染色體數目變化 2N→ N→ →核DNA數目變化 4N→ 2N→染色體主要行為 同源染色體 四分體中 之間可能發生相應片段的互換。 分離,非同源染色體 。 分裂,姐妹染色單體 ,染色體數目暫時加倍。染色單體 有(4N)→有(2N) 有(2N)→無(0)同源染色體 有( 對)畫出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染色單體和核DNA分子數的變化曲線。【本課訓練】1.同源染色體是指 ( )A.一條染色體復制形成的兩條染色體 B.減數分裂過程中聯會的兩條染色體C.形態特征大體相同的兩條染色體 D.分別來自父親和母親的兩條染色體2.下列有關減數分裂概念的敘述正確的是( )A.四分體出現在減數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B.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體配對,每個染色體含有 4 條染色單體,子細胞染色體數目為母細胞的一半C.同源染色體一條來自父方、一條來自母方,且形態、大小一定相同D.同源染色體中的姐妹染色單體可發生交叉互換3.下列表示二倍體生物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細胞的圖像是( ?。?br/>A. B. C. D.4.下圖中可表示初級卵母細胞的是( )A. B. C. D.5.下圖中甲、乙、丙、丁分別表示高等動物正在進行分裂的細胞,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甲細胞一定是初級精母細胞B.乙細胞一定是次級精母細胞C.丙細胞一定是初級卵母細胞D.丁細胞一定是次級卵母細胞6.關于減數分裂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減數分裂包括兩次連續的細胞分裂 ②在次級卵母細胞中存在同源染色體 ③著絲點在第一次分裂后期一分為二 ④減數分裂的結果是染色體數目減半,DNA數目不變 ⑤同源染色體的分離,導致染色體數目減半 ⑥聯會后染色體復制,形成四分體 ⑦染色體數目減半發生在第二次減數分裂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①⑤7.人精子中有23條染色體,那么人的神經細胞,初級精母細胞,卵細胞中分別有染色體( )條A.46,46,23 B.46,23,23 C.46,23,46 D.46,46,468.下列有關減數分裂過程敘述錯誤的是( ?。?br/>A.間期染色體復制 B.同源染色體發生聯會,形成四分體C.著絲點分裂后,一條染色體變成兩條染色體D.減數第一次分裂中期染色體排列在赤道板上9.基因型為Dd的生物產生的雌雄配子的種類和比例是( ?。?br/>A.D雄配子:d雄配子=1:1 B.D雄配子:d雌配子=3:1C.D雄配子:D雌配子=1:1 D.D雄配子:d雄配子=3:110.卵細胞比精子大得多,原因是( )A.卵細胞含有更多的染色體 B.卵細胞為受精卵的發育貯存著營養物質C.形成合子時卵細胞起主導作用 D.卵細胞中含有大量的遺傳物質【課前預習】知識點一魏斯曼 減少一半 特殊方式的有絲分裂(1)有性生殖器官 睪丸(2)都相同 父方 母方 兩兩配對 同源染色體 聯會后 四非姐妹染色單體(3)[圖略]增大 染色體 初級精母 聯會 四分體 互換 赤道板 同源染色體 自由組合 兩個 次級精母細胞 一半 同源染色體 兩條染色單體紡錘絲 赤道板 分裂 染色單體 分別移向細胞兩極 精細胞 四復雜的變性知識點二卵巢復制 初級卵母 不均等 極體 次級卵母細胞 極體 極體 卵細胞【新課拓展】減數分裂Ⅰ項目 減數分裂Ⅰ 減數分裂Ⅱ分裂過程中細胞名稱 初級精母細胞→ 次級精母細胞 次級精母細胞→ 精細胞著絲粒變化 不分裂 分裂染色體數目變化 2N→ N N→ 2N → N核DNA數目變化 4N→ 2N 2N→ N染色體主要行為 同源染色體 聯會 四分體中 非姐妹染色單體 之間可能發生相應片段的互換。 同源染色體 分離,非同源染色體 自由組合 。 著絲粒 分裂,姐妹染色單體 分開 ,染色體數目暫時加倍。染色單體 有(4N)→有(2N) 有(2N)→無(0)同源染色體 有( N 對) 無3【本課訓練】B A B A B D A D A 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