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課 在生活中學民法用民法第一框題 認真對待民事權利與義務一、溫故知新默寫題目:自主學習1.什么是民法?民法典有何意義?2.什么是民事法律關系?它的三要素是什么?(具體細化記憶)3.怎么理解全面依法治國必須堅持法治與德治相結合?4.民法為什么規定基本原則?有哪些原則?精講點撥1.民事法律關系含義 由民法調整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三 要 素 主體 自然人 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 自合法成立時起到終止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客體 民事權利和義務所指向的對象 所有權關系 物債權關系 行為知識產權關系 智力成果和商業標記人身關系 人身利益內容 民事主體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2.全面依法治國如何堅持法治與德治相結合?1.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輔相成、相互促進。2.我國民法不僅體現法治理念,而且注重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人民事法律規范,大力弘揚傳統美德和社會公德,強化規則意識,倡導契約精神,維護公序良俗。3.民法強調獨立人格、平等地位,追求權利明確、財產關系穩定與交易安全的社會秩序,凸顯了文明,和諧、平等、誠信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內容。四、易錯易混1.民法僅調整自然人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2.自然人民事行為能力的不同類型違反了民法基本原則中的平等原則。( )3. 民事法律關系的客體是民事權利和義務所指向的對象,因此民事法律關系的客體是固定不變的。( )4. 民事法律關系的內容,就是民事主體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 )五、模擬訓練:當堂限時訓練。(一)客觀題:(共3題,限時3分鐘)題號 1 2 3 4 5 6 7答案1.某商場舉辦有獎銷售活動,15歲的小張中了一等獎,并在母親陪同下領取了8000元獎金。回家后小張偷偷拿走7800元買了心儀已久的電腦,其母想拿這筆錢買化妝品的時候發現錢被小張花了,便去找商家要求退貨還錢。此案中( )①8000元獎金歸小張個人支配 ②小張用獎金購買電腦應征得父母親同意③電腦商家應當退貨還錢 ④小張母親拿獎金買化妝品應征得小張同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既傳承了天地人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理念,又體現了綠色發展理念的民事活動原則是( )A.自愿原則 B.公平原則 C.誠信原則 D.綠色原則3.中央政法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指出,要堅持依法辦事,讓遵法守紀者揚眉吐氣,讓違法失德者寸步難行。法治有利于解決道德領域的突出問題,引導人們( )①自覺履行法定義務 ②主動行使法律權利 ③自覺履行家庭責任 ④確保不違背公序良俗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對下列內容分析正確的有( )①對胎兒權利的保護,體現了對自然人民事權利的尊重②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不符合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③公民人身權和財產權得到更多保障,有利于激發社會活力④在民事法律關系中,權利和義務是相互獨立的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甲為某市市長,乙為甲的秘書。某日,甲乙一起外出在商場購物。甲的錢包丟失,就向乙借了1000元用于購物。甲乙間的借錢關系( )①是財產關系,受民法調整 ②是憲法規定的行政上下級關系③是人身關系,受民法調整 ④是平等主體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6.下列屬于我國民事法律關系的是( )A.交警對小王的交通違法行為進行的行政處罰 B.甲公司與乙公司簽訂了一份買賣電腦的合同C.小偷甲因偷盜他人財物被警察拘留 D.甲市政府因市政規劃需要將乙家所在區域劃入拆遷范圍7.民事法律關系的客體是民事權利和義務所指向的對象。它因具體的民事法律關系而有所不同。下列民事法律關系的客體對應正確的是( )①所有權關系的客體——物 ②債權關系的客體——人身利益③知識產權關系的客體——智力成果和商業標記 ④人身關系的客體——行為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二)主觀題:(共1題,限時7分鐘)8.李某(男)和陳某(女)結婚后開了一家餐廳,并購置了房子和車子。婚后不久,夫妻二人產生矛盾。隨著時間的推移,雙方矛盾越來越大。后李某同某餐廳員工劉某確立了不正當關系。2022年2月,李某突然咳血,經醫院檢查發現他患了肺癌,且是晚期。在治療期間,劉某一直照顧他。李某去世前,在公證人以及律師的見證下,立下遺囑,把屬于自己的個人財產全部留給劉某。李某去世后,其妻子陳某堅決不承認這份遺囑,并把劉某告上法庭,要求繼承屬于李某的那部分財產。最終人民法院支持了陳某的訴求。有人認為,法院的判決違背了民法基本原則中的自愿原則。結合材料和所學民法知識對上述觀點加以評析。材料語言(關鍵詞) 教材語言(原理) 組織答案1. 1. 1.2. 2. 2.六、體系構建:學生自主學習,根據教材的章節、課標題、目標題編寫知識體系。【判斷糾錯】1答案:×解析: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2 答案:×解析:平等原則是指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自然人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都平等地具有民事權利能力,法律根據自然人不同的年齡和智力狀態規定了不同的民事行為能力。自然人民事行為能力的不同類型并沒有違反民法基本原則中的平等原則。3 答案:×解析:民事法律關系的客體是民事權利和義務所指向的對象。它因具體的民事法律關系而有所不同。4 答案:√【議題探究】1.答案:(1)本案中買賣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分別為: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一張某和李某;民事法律關系的客體——李某向張某給付汽車的行為和張某向李某給付車款的行為;民事法律關系的內容——張某和李某之間的權利與義務關系。(2)有效。購車行為發生時張某已經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法律行為,無須征得其父母同意。張某因車禍死亡是在購車行為成立之后,這并不影響他在此前所作出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解析:第(1)問,依據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客體與內容的內涵,結合材料可逐一回答。需要注意:買賣合同是一種債權債務關系,其客體是雙方的給付行為,即賣方向買方給付物的行為和買方向賣方支付錢款的行為。不要混淆民事法律關系的內容與客體。第(2)問,注意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的分類與終止,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自死亡時終止。2.答案:材料中觀點錯誤。①全面依法治國必須堅持法。法與德治相結合,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兩者相輔相成。②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陳某是李某的合法妻子,繼承屬于李某的那部分財產符合我國法律規定。③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背公序良俗。李某所立的遺囑會引發社會道德問題,違背了公序良俗。④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則是我國民法的重要原則,如果遺囑有違該原則,必將面臨無效的風險。解析:解答本題,首先要明確民法基本原則的內容及其內涵,然后據此審讀材料,答出李某的財產由劉某而非其妻子陳某繼承的話,有悖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則即可。【課堂評估】1.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限制民事行為能力。題目中小張因為是未成年人,其監護人有監管該獎金的權利,他中獎得到的獎金,自己不能完全進行支配,如果需要購買電腦,則需要征得其監護人的同意,①錯誤,②正確;本案中小張偷偷拿走7800元買了一臺電腦,該行為是與其年齡、智力不相符的民事活動,故母親去找商家要求退貨還錢,此時商家應當退貨還錢,③正確;本案中,孩子還沒有成年,監護人對孩子的財產是享有一定的支配權的,故不需要征得小張同意,④錯誤。2.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綠色原則。綠色原則既傳承了天地人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理念,又體現了綠色發展理念,D正確。3.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法治。法治有利于解決道德領域的突出問題,引導人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①③符合題意,②排除;④中的“確保”說法過于絕對,排除。4.答案:A解析:對胎兒權利的保護,體現了對自然人民事權利的尊重,①符合題意;材料中對公民人身權和財產權的保障,有利于激發社會活力,③符合題意。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符合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②說法錯誤。在民事法律關系中,權利和義務既相互對立,又相互統一,④錯誤。5.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民事法律關系。民法典規定,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民事主體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本案中甲乙間的借錢關系屬于自然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受民法調整,雙方形成平等主體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①④符合題意;②③與題意不符。6.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民事法律關系。民事法律關系,是由民法調整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也就是說我國民法的調整對象是平等主體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甲公司與乙公司簽訂合同屬于民事法律關系,B正確。A、D屬于行政法律關系。C屬于刑事法律關系。7.答案:C選擇性必修2《法律與經濟生活》第一單元 民事權利與義務 編號:01解析:所有權關系的客體是物,債權關系的客體是行為,知識產權關系的客體是智力成果和商業標記,人身關系的客體是人身利益。據此可知,①③對應正確,②④對應錯誤 (1)(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