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五課 第二框 正確運用簡單判斷議題式教學(學案)【學習目標】課標要求把握關系判斷中的事物的性質、掌握正確運用關系判斷的要求及其社會意義學習目標1.通過情境案例探究學習活動,能夠概括、寫出簡單判斷、性質判斷、關系判斷的含義、邏輯結構和分類;2.通過情境案例探究學習,能夠評述關系判斷中的“關系的性質”,掌握正確運用關系判斷的要求及其社會意義,培育理性精神等政治核心素養。【重點難點】重點:簡單判斷、性質判斷、關系判斷的含義、邏輯結構和分類。難點:關系判斷中的“關系的性質”、正確運用關系判斷的要求。【學習方法】案例分析法、比較法、講解法、小組合作學習法等。【自主梳理】議題一:性質判斷情境一:小明在邏輯讀本上讀到以下一組三個例句:①所有的金子都是閃光的。②所有的牛都不是植物。③南京是江蘇的省會。小組合作探究一:(1)以上一組判斷的共同點有哪些?對以上類型的判斷如何分類?(2)結合以上的判斷例句分析此類判斷的邏輯結構,并說說正確進行此類判斷需要注意哪些要求。議題二:關系判斷案例情境二:小明在邏輯讀本上讀到以下一組另外三個例句:①小麗和小華是同學。②“3大于2。”③有的被告反控某些原告。小組合作探究二:(1)以上一組判斷的共同點有哪些?對以上類型的判斷如何分類?(2)結合以上的判斷例句分析此類判斷的邏輯結構,并說說正確進行此類判斷的要求及意義。【體系構建】簡單判斷又稱 判斷的含義:性質判斷 (1)性質判斷的含義(2)性質判斷的分類(按照三個標準分別加以分類)ABC用例句標注性質判讀的邏輯結構關系判斷(1)關系判斷的含義(2)按照關系的性質加以分類AB用例句標注關系判讀的邏輯結構4.正確進行簡單判斷的要求及意義:【自主練習】1.“一旦吸煙,就會患肺癌。”對此認識正確的是( )A. 這個判斷正確地斷定了認識對象的關系 B. “吸煙”和“患肺癌”有必然性的條件關系C. 這個判斷中概念搭配不當 D. 這個判斷對認識對象之間的關系斷定不正確2.依據判斷的質劃分,直言判斷又分為( )①肯定判斷 ②否定判斷 ③全稱判斷 ④單稱判斷 ⑤特稱判斷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①② D. ①②③④⑤3.“他當校長了。”是( )①肯定判斷 ②否定判斷 ③特稱判斷 ④單稱判斷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4.下列判斷中表示性質判斷的是( )①所有的認識都是從實踐中得來的 ②隨地吐痰是很不好的習慣③他比任何人都笨 ④有的水生動物是用肺呼吸的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月亮繞著地球轉,月亮與地球之間相距三十八萬千米。這是( )A.一個性質判斷 B.一個關系判斷 C.兩個性質判斷 D.兩個關系判斷6.“小強和小剛是朋友。”這個關系判斷為( )A.對稱關系 B.反對稱關系 C.偶對稱關系 D.偶傳遞關系7.“高二年級所有的同學都是北京人”,這個判斷的主項是 ( )A.同學 B.高二年級 C.高二年級的同學 D.高二年級所有的同學8.下列判斷屬于單稱肯定判斷的是( )A.有些同志不注重個人的思想道德修養 B.王英在用自己的行動詮釋母愛無邊C.所有的馬克思主義者都是唯物主義者 D.對疫情防控不力的領導干部要堅決追責問責9.下列判斷屬于性質判斷分類中同一類型的是( )①有些人不愿意和他交往 ②那個人不是中學生③所有樹苗都被狂風連根拔起 ④4/5的任務都不是由他完成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下列判斷屬于特稱肯定判斷的是( )A.所有的人都希望做老張的生意伙伴 B.老子寫的《道德經》對中華民族影響深遠C.在昨天的誓師大會中,有些同學因病缺席 D.杜甫不是商人11.從質與量的結合上看,下列性質判斷的判斷形式相同的是( )①并非所有的物品都是有價值的 ②有些大學生是中國共產黨黨員③事物的運動變化都是有規律的 ④小潘是一個積極上進的中學生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所有的金屬在常溫常壓下都是固體”,這一判斷的錯誤之處是( )A.量項使用不當 B.主謂項搭配不當 C.沒有準確使用聯項 D.隨意擴大概念外延13.月亮繞著地球轉,月亮與地球相距約三十八萬千米。這是( )A.一個性質判斷 B.一個關系判斷 C.兩個性質判斷 D.兩個關系判斷14.把下列關系判斷的第一關系者項與第三關系者項聯結起來,原來的“關系”還能成立的是( )A.王芳非常信任周玉,周玉非常信任王艷 B.王芳比周玉大兩歲,周玉比王艷大兩歲C.王芳與周玉是朋友,周玉與李倩是朋友 D.陳爽與周玉是同齡人,周玉與李倩是同齡人15.斷定認識對象之間關系的判斷叫作關系判斷。下列判斷中,屬于關系判斷的是( )①小王與小張是高中同學 ②一切事物都處于運動變化之中③高二(1)班的有些同學不是共青團員 ④張三家距校比李四家遠,李四家距校比王五家遠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6.在某校高二年級男籃對抗賽中,紅隊戰勝了黃隊,黃隊又戰勝了藍隊。小明高興地說:“紅隊必然會戰勝藍隊。”小新搖搖頭說:“不一定。”下列對兩人的對話分析正確的是( )A.小明說的對。因為這里的“戰勝”關系是傳遞關系B.小明說的不對。因為這里的“戰勝”關系是反傳遞關系C.小新說的對。因為這里的“戰勝”關系是非傳遞關系D.小新說的不對。因為這里的“戰勝”關系是傳遞關系17.簡答題材料一 這最后一天的勞動是同學們經歷的最緊張、最愉快、最有意義的一天。材料二 凡是在科學和學問研究上有成就的人,不少是在客觀物質條件十分艱難的情況下,經過頑強刻苦的努力獲得成功的。指出上述材料中的表述所犯的邏輯錯誤并加以改正。18.指出下列判斷屬于哪種性質判斷,并指出其主項和謂項。①凡人皆有死。 ②一切事物都不是沒有矛盾的。③有的矛盾是非對抗性的。 ④有的科學家不是大學畢業的。【學有體會】參考答案D 2.C 3.C 4.B 5.D 6.A 7.A 8.B 9.B 10.C 11.A 12.A 13.D 14.D 15.C 16.C17.材料一中“這最后一天的勞動”與“同學們經歷的最緊張、最愉快、最有意義的一天”搭配不當,犯了判斷的主項與謂項配合不當的錯誤,應該說“這是同學們經歷的最緊張、最愉快、最有意義的最后一天的勞動”。材料二中,“凡是”與“不少”是矛盾的,犯了量項使用不當的錯誤。應該說“不少在科學和學問研究上有成就的人,是在客觀物質條件十分艱難的情況下,經過頑強刻苦的努力獲得成功的”。18.答案 ①是全稱肯定判斷。“人”是主項,“死”是謂項。②是全稱否定判斷。“事物”是主項,“沒有矛盾”是謂項。③是特稱肯定判斷。主項是“矛盾”,謂項是“非對抗性”。④是特稱否定判斷。“科學家”是主項,“大學畢業”是謂項。解析 主項處于語句主語的位置,表示判斷的對象,可見①的主項是“人”,②的主項是“事物”,③的主項是“矛盾”,④的主項是“科學家”。謂項處于語句賓語位置,表示對象具有的屬性,可見①的謂項是“死”,②的謂項是“沒有矛盾”,③的謂項是“非對抗性”,④的謂項是“大學畢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