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高考生物命題切入點命題切入點5 育種 思維腦圖 真題例證(2020·天津等級考,17)小麥的面筋強度是影響面制品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如制作優質面包需強筋面粉,制作優質餅干需弱筋面粉等。小麥有三對等位基因(A/a,B1/B2,D1/D2)分別位于三對同源染色體上,控制合成不同類型的高分子量麥谷蛋白(HMW),從而影響面筋強度。科研人員以兩種純合小麥品種為親本雜交得F1,F1自交得F2,以期選育不同面筋強度的小麥品種。相關信息見下表。注:“+”表示有相應表達產物;“-”表示無相應表達產物據表回答:(1)三對基因的表達產物對小麥面筋強度的影響體現了基因可通過控制________來控制生物體的性狀。(2)在F1植株上所結的F2種子中,符合強筋小麥育種目標的種子所占比例為________,符合弱筋小麥育種目標的種子所占比例為________。(3)為獲得純合弱筋小麥品種,可選擇F2中只含________產物的種子,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育種手段,選育符合弱筋小麥育種目標的純合品種。答案 (1)蛋白質的結構 (2)1/16 0 (3)甲、乙、丁 誘變、基因工程、將其與不含甲產物的小麥品種進行雜交解析 (1)由題干信息可知,小麥的三對等位基因(A/a,B1/B2,D1/D2)可控制合成不同類型的高分子量麥谷蛋白,從而影響面筋強度,這體現了基因可通過控制蛋白質的結構來控制生物的性狀。(2)由題中信息可知,小偃6號和安農91168的基因組成分別為AAB2B2D1D1、AAB1B1D2D2,所要選育的強筋小麥的基因組成為AAB2B2D2D2,弱筋小麥的基因組成為aaB1B1D1D1;F1的基因組成為AAB1B2D1D2,F1植株上所結的F2種子中符合強筋小麥育種目標的種子(基因組成為AAB2B2D2D2)所占比例為1×1/4×1/4=1/16,符合弱筋小麥育種目標的種子(基因組成為aaB1B1D1D1)所占比例為0。(3)弱筋小麥的基因組成為aaB1B1D1D1,若要獲得純合弱筋小麥品種,可選擇F2中只含甲、乙、丁產物的種子,采用人工誘變、基因工程等育種手段進行選育。 精準訓練1.(2021·江西南昌聯考)普通棉花均為白色,粉紅色棉花在生產中有重要的商業價值。下圖為育種專家利用白色棉培育出粉紅色棉的過程,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F1是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的結果B.基因重組導致F2出現性狀分離C.F2全部植株自交,F3中粉紅色棉植株的比例約為1/3D.利用組織培養技術可獲得大量的粉紅色棉答案 B解析 分析題圖信息可知,經輻射處理后,棉花植株發生了基因突變和染色體結構變異,A正確;F2出現性狀分離不是基因重組的結果,而是等位基因分離和精卵細胞隨機結合的結果,B錯誤;F2中可育植株及比例為1/3bb和2/3bO,F2自交,F3的基因型及比例為3/6bb、2/6bO、1/6OO(不育),故粉紅色棉植株的比例約為1/3,C正確;利用莖、芽進行植物組織培養,可獲得大量的粉紅色棉,D正確。2.(2021·河南百校聯盟)如圖是蘿卜—甘藍植株的育種過程。據圖分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蘿卜和甘藍之間不存在生殖隔離B.F1的不育與細胞中沒有同源染色體有關C.F2的細胞中有36條染色體、2個染色體組D.蘿卜—甘藍植株的育種原理是染色體結構變異答案 B解析 圖示表明,蘿卜和甘藍的雜交后代不可育,說明兩種植物之間存在生殖隔離,A錯誤;F1植株不育,原因是細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體,減數分裂過程中聯會紊亂,不能產生正常的配子,B正確;經秋水仙素處理后,染色體數目加倍,F2的細胞中有36條染色體、4個染色體組(異源多倍體),C錯誤;蘿卜—甘藍植株的育種原理是染色體數目變異,D錯誤。3.(2021·許昌調研)下列關于各種育種方法或技術的敘述,正確的是( )A.雜交育種中出現所需性狀后必須連續自交,直至不發生性狀分離為止B.單倍體育種是利用單倍體作為中間環節產生具有優良性狀的可育純合子的方法C.通過誘變育種,可以有目的地定向獲得新品種D.轉基因技術人為地增加了生物變異的范圍,實現種內遺傳物質的交換答案 B解析 雜交育種中,若所需優良性狀是隱性性狀,則出現所需性狀后即可直接留種,不需要連續自交,A錯誤;單倍體育種的過程是先通過花藥離體培養形成單倍體,再人工誘導使染色體數目加倍,可見單倍體育種是利用單倍體作為中間環節來培育新品種的方法,B正確;誘變育種的原理是基因突變,基因突變是不定向的,C錯誤;轉基因技術的原理是基因重組,可以克服遠緣雜交不親和障礙,實現了種間遺傳物質的轉移,D錯誤。4.(2021·山東中學聯盟聯考)二倍體水稻有時會出現6號單體植株(2N-1),該植株比正常植株少一條6號染色體。下表為利用6號單體植株進行雜交實驗的結果,相關分析正確的是( )雜交親本 實驗結果6號單體植株(♀)×正常二倍體植株(♂) 子代中6號單體植株所占的比例為20%,正常二倍體植株所占的比例為80%6號單體植株(♂)×正常二倍體植株(♀) 子代中6號單體植株所占的比例為5%,正常二倍體植株所占的比例為95%A.N-1型配子的活性較低,且雌配子的活性比雄配子的活性還低B.6號單體植株可由二倍體水稻經花藥離體培養發育而來C.6號單體植株的細胞中染色體數目一般有6種可能D.產生6號單體植株的原因是親本在減數分裂過程中6號同源染色體沒有分離答案 C解析 6號單體植株與正常二倍體植株進行正反交實驗,子代中6號單體植株所占的比例均小于正常二倍體植株所占的比例,說明N-1型配子的活性較低,且6號單體植株作父本時,子代中6號單體植株所占的比例更低,說明N-1型雄配子的活性比N-1型雌配子的活性還低,A錯誤;6號單體植株比正常植株少一條6號染色體,它是由受精卵發育而來的二倍體植株,而二倍體水稻經花藥離體培養發育成的是單倍體植株,B錯誤;6號單體植株的細胞中染色體數目一般有2N-1、4N-2、N-1、N、2N-2、2N,共六種可能,C正確;產生6號單體植株的原因可能是親本在減數分裂Ⅰ后期6號同源染色體沒有分離,或減數分裂Ⅱ后期,姐妹染色單體沒有分離,D錯誤。5.(2021·西工大附中調研)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我國科學家用航天器搭載數千種生物進行太空遨游,開啟了生物育種新模式,培育出太空椒、太空黃瓜等一系列農作物新品種。回答下列問題:(1)科學家進行農作物太空育種,是利用太空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兩點)等誘變因子誘導生物發生可遺傳變異,這些變異類型可能屬于________、________。(2)太空育種的優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兩點);航天器上搭載的通常是萌發的種子而不是干種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太空育種獲得基因型為Bb的大豆植株,連續自交3代后,B的基因頻率和bb基因型頻率分別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青椒是二倍體植株,取青椒植株不同部位的細胞制成臨時裝片,可觀察到某時期細胞內染色體組數目為________(不考慮突變與互換)。已知普通青椒的果實肉薄且不抗病,基因型為ddtt,而現有果實肉厚且抗病的太空椒的基因型為DdTt。若要在最短時間內培育出純合的果實肉厚且抗病的太空椒,育種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微重力、X射線、高能離子輻射、宇宙磁場(答出兩點,合理即可) 基因突變 染色體變異(2)產生新基因、變異多、變異幅度大(答出兩點,合理即可) 萌發的種子細胞有絲分裂旺盛,DNA復制過程中更容易誘發突變(合理即可)(3)50%、43.75%(1/2、7/16)(4)1或2或4 種植果實肉厚且抗病的太空椒(DdTt),取其花粉離體培養獲得單倍體,用秋水仙素處理單倍體幼苗獲得二倍體植株,挑選出果實肉厚且抗病的植株即為符合要求的純合品種(合理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