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七年級下科學第二章導學稿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七年級下科學第二章導學稿

資源簡介

校訓:新鮮生活每一天
高橋新區中心學校初中導學案
內容:2.4光和顏色(二) 課類:新授 時間:2014年3月 日
班級: 姓名: 評價:
學習目標:
1、了解太陽光的組成,知道白光是復色光;
2、知道透明物體和不透明物體的顏色的成因;
3、通過實驗,學會觀察現象、分析問題、得出結論
學習重點:認識在同一種物體中光以直線傳播,并能解釋某些現象
學習難點:太陽光的組成;透明物體與不透明物體顏色的成因
一、課前預學
1、牛頓1666年所做的“光的色散現象”實驗現象為:

2、單色光是指 。如 。
3、復色光是指 。如 。
4、三原色是指 、 、 三種色光。彩色電視機屏幕上呈現的五彩繽紛的畫面,就是有 而成的。顏料的三原色是 、 、 。
5、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 決定,透明物體只能透過與該物體顏色相同的光,吸收其他顏色的光。www.中考資源網不透明物體的顏色由它 決定。www.中考資源網白色物體反射 ;黑色物體吸收 。www.中考資源網
6、 和 都屬于不可見光。www.中考資源網紅外線常用于 上,紫
外線殺死 常被人們用來 。www.中考資源網還能使 發光,可以用
來鑒別紙幣的真偽,適量的紫外線照射,有助于人體健康,但過量的紫外線照射,會使人皮膚變黑,誘發 。
二、課中導學
1、完成p65頁“透明物體的顏色”活動。
2、為什么窗玻璃看上去一般是透明的?
3、商場里買的衣服,回到家一看可能會與你在商場中看到的顏色不一樣。那是為什么?
4、談談你對紅外線的認識。
5、談談你對紫外線的認識。
三、課后延學
1.今年5月17日中午,我市部分市民看到了太陽周圍出現—個七彩“光環”,如圖所示,這就是“日暈”。這種天象形成的重要原因是陽光通過無數小冰晶后發生了色散,其中各色光按紅、橙、黃、 、藍、靛、紫的順 序依次排列,說明了陽光是 (填“單色光”或“復色光”)。
2.在無任何光源的情況下,舞臺追光燈發出的綠色光照在穿白上衣,紅裙子的演員身上,觀眾看到她:( )
A.全身呈綠色; B.上衣呈綠色,裙子呈紅色;
C.上衣呈綠色,裙子呈紫色; D.上衣呈綠色,裙子呈黑色.
3.在太陽光下我們能看到紅色的花是因為 ( )
A.花發出的光是紅色的 B.花能反射太陽光中的紅色光
C.花發出的光是白色的 D.花能吸收太陽光中的紅色光
7.2008年北京奧運會場館——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是充滿魔幻色彩的外層膜結構建筑,博得許多世界行家的好評。
問題:“水立方的外膜用什么顏色更節能?”某探究小組考慮“水立方”館內光線和夏天的室溫。他們做了幾組實驗。
試驗一:對透明物體和不透明物體的顏色由什么決定進行了如下的探究:先后用不同顏色的膜對著不同顏色的光進行觀察,得到的結果如下表所示。
透明物體顏色
照射光的顏色 綠色 紅色 紅色 綠色 白色
膜的顏色 綠色 紅色 藍色 紅色 黃色
觀察到的顏色 綠色 紅色 黑色 黑色 黃色
(1)由上表可以得到: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 決定的。
實驗二:用不同顏色的膜材料ETFE做大棚實驗。
大棚外膜顏色 藍色 無色 紫色
一天中棚外的最高溫度 36oC 36oC 36oC
一天中棚內的最高溫度 38oC 50oC 30oC
光的通過量 90% 98%C 50%
(2)綜合上述信息,你認為膜的顏色用 色更好。
(第1題圖)校訓:新鮮生活每一天
高橋新區中心學校初中導學案
內容:2.5光的反射和折射(二) 課類:新授 時間:2014年3月 日
班級: 姓名: 評價:
學習目標:
1、了解物體在平面鏡里的像是虛像,知道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2、了解平面鏡成像在生活中的一些應用。
3、逐步培養學生獨立實驗,獨立分析概括概念和規律的能力。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中領略物理現象的美妙與和諧,獲得“發現”成功的喜悅;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學習重點:平面鏡成像的探索、平面鏡成像的原理
學習難點: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成像的原理,虛像概念的建立
一、課前預學
1.平面鏡成像特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們在平面鏡成像的實驗中看見的像實際上并沒有發出光,因此這樣的像稱為_____。
3.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相對平面鏡具有___________性,因此我們可以用___________法作出平面鏡中的像。
4.凸面鏡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活中的應用:____________。
凹面鏡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活中的應用:____________。
二、課中導學
1.師生共同合作探究完成P70頁“探究平面鏡成像”活動
2. 前面我們學了反射定律,知道光照在物體上會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去,那么蠟燭發出的光照到平面鏡上也會發生反射,我們大家就一起來畫這張光路圖。如果我們把眼睛放在反射光線經過的范圍內,從S點發出的光經平面鏡反射后的光線就會進入人的眼睛。由于人們習慣上是按照光的直線傳播規律來判斷物體位置的,所以感覺光線好象是從鏡后射來的。我們就把反射光線向反方向(鏡后)延長,這些反向延長線在鏡后交于一點S’,這一點就是發光點S在平面鏡所成的像。
(1)作出光源AB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
(2)作出物體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
(3)根據物體AB及其像作出平面鏡的位置
三、課后延學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平面鏡中所成的像比物體小 B、平面鏡成的像是光透過鏡子而形成的
C、平面鏡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定律 D、物體離平面鏡越遠時,成的像就越小
2.在2千米深的海洋上空5千米處有一架飛機飛過,
該飛機在海中的像到海面的距離是 千米。
3.一人速度V走近直立的平面鏡,則像相對鏡面的速度是 ,若人站立不動,
直立的平面鏡以速度V離開人,則人的像的速度為 。
4.如圖所示,落地平而鏡高0.8米。身高1.5米的姚安美同學站在鏡前卻看不到自己全身的像,她回想起科學課上所學知識就
(選填“適當后退一段距離”或“適當把鏡子升高一段距離”),當她看到了自己全身像時,此像的大小與她本人相比應該是 (選填“大”、“小”或“一樣大”)
5.(2008柳州)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的實驗中:
(1)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點燃的蠟燭,再拿一支沒有點燃的相同蠟燭,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直到跟前面那支蠟燭的像 。若用光屏替換玻璃板后面的蠟燭,在玻璃板后面觀察光屏, 觀察玻璃板前點燃蠟燭的像(選填“能”、“不能”)。
(2)記錄了如下實驗數據
實驗表明,像與物體的大小 。像到平面鏡的距離 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
A
B
B
A
A
B
C校訓:新鮮生活每一天
高橋新區中心學校初中導學案
內容:2.5光的反射和折射(三) 課類:新授 時間:2014年4月 日
班級: 姓名: 評價:
學習目標:
1、知道什么是光的折射現象及折射光線、折射角;
2、知道光從空氣斜射入水、其他介質中及光從水、其他介質斜射入空氣中的折射情況;知道折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能用光的折射規律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現象,體驗理論聯系實際。
學習重點:光的折射規律
學習難點:光的折射成像
一、課前預學
1. 光的折射:一束光從空氣斜射入水面時,一部分光在水面發生 返回空氣中,另一部分光則進入水中,并 原來的傳播方向,這種的現象叫_________。
2. 光的折射規律:當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質中時,折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
同一     內;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的   ;折射角  入射角;當光從水或其他透明物質斜射入空氣時,折射角    入射角;折射角隨著入射角:當光線垂直入射到介質表面時,傳播方向    。www.中考資源網(在折射時,光路是    的)www.中考資源網。
3.從上方看水中的物體,我們感到物體的位置要比實際的位置_____,從水中看岸邊物體時,我們感到物體的位置要比實際的位置_____。
二、課中導學
1.師生共同合作探究完成P72頁“光的折射”活動。
2.如圖所示,入射光從空氣斜射入另一種介質的界面上,反射線與折射線恰成直角,則入射角為__________ ,折射角為 __________。
3.小明從河邊走過,看到河水中有白云、樹木、房屋、魚、水草等。
其中屬于虛像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屬于光的折射而形成
的有__________。
4. 解釋海市蜃樓的形成。
三、課后延學
1.斜插入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好像由水面處 ,在河岸上看水中的魚,比實際魚的位置 一些,潛入水中的人看岸上的小樹,比實際的 一些,它們都是因為 。
2.下列現象中,屬于光的折射的是 ( )
 A.平面鏡成像 B.小孔成像 C.水中的倒影 D.水中的石塊
3.光從水里斜射到空氣中時,則 ( )
 A.只發生折射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B.既發生反射又反射折射,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C.既發生反射又發生折射,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D.只發生折射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4.人潛入水中后看到岸邊的一棵樹,其實是 ( )
 A.變高了的樹的虛像
 B.變低了的樹的虛像
 C.變高了的樹的實像
 D.變低了的樹的實像
5.漁民叉魚時,為了能叉到魚,應使魚叉對準 ( )
 A.所看到的魚
 B.所看到的魚的下方
 C.所看到的魚的上方
6. 將筷子豎直插入裝水的玻璃杯內,從俯視圖中的P點沿水平方向看到的應該是下面哪個圖中的情形?( )校訓:新鮮生活每一天
高橋新區中心學校初中導學案
內容:2.1感覺世界(二) 課類:新授 時間:2014年3月 日
班級: 姓名: 評價:
學習目標:
1、讓學生知道嗅覺的形成過程及嗅覺的特點
2、讓學生知道味蕾的結構特點,及味覺的形成過程
3、通過實驗探究知道舌對不同味覺的敏感區
學習重點:嗅覺的形成和特點、舌對味覺的敏感區
學習難點:舌不同區域味覺敏感區的實驗探究過程
一、課前預學
1、鼻和嗅覺。
(1)環境中蛋糕的化學物質擴散到 ,當人呼吸時,這些化學物質進入
, 接受香味的刺激產生信息,通過 將此信息傳到大腦,經過 分析信息后形成嗅覺。
(2)嗅覺特點:(1)
(2)
(3)
(4)
(3)嗅覺作用:不僅幫助人們聞到食物的香味,還能夠幫助人們 。
2、舌和味覺。
(1)舌具有 覺功能,可以感知 、 、 、 、 等各種味道。
(2)舌的表面布有許多小凸點,內藏 ,內有許多 細胞,能感受各種不同物質的刺激。當食物進入口腔時,食物中的一些化學物質溶于 中,刺激 ,使其產生信息,再通過 傳到腦部,經腦部分析我們就感知到食物的味道了。
(3)舌感覺的過程是:舌乳頭→( )→( )→( )→大腦(參見書本圖味蕾的結構)
(4)味覺感受器對 物質的刺激特別敏感;麻、辣、澀等味覺是多種刺激綜合后產生的感覺;味覺、嗅覺等各種感覺密切相關。
(5)人在感冒時。嗅覺靈敏度會 ,味覺的靈敏度也會 。
二、課中導學
1.小組交流“嗅覺”是如何形成的。
2. 我們如何把氣味收集和保存起來?
3.小組交流“味覺”是如何形成的。
4. 人在感冒的時候, 的靈敏度會下降,此時味覺測試顯示_ _ (填“正常”或“不正常”),這說明 。
三、課后延學
1.品酒師都不嗜酒,酒鬼都于不了這個職業.這是因為 ( )
A.減少刺激,要保護味覺靈敏 B.酒鬼誤事
C.酒鬼貪吃 D.酒鬼品行不端正
2.當你閉上眼,嗅檸檬同時吃蘋果,會產生 ( )
A、蘋果味 B檸檬味 C、無味 D、蘋果與檸檬混合的味道
3.味覺感受器味蕾主要感受 ( )
A.不溶于水的固態物質的刺激
B.有氣味氣體的刺激
C.溶于水的液態物質的刺激
D.干燥化學物質的刺激
4.小娟因淋雨感覺不適去醫院檢查,一位老醫生用手背觸摸了一會她的額頭后便告訴她患了感冒,開出處方。掛鹽水時一陣疼痛令小娟差點哭了出來。晚飯時,面對母親辛辛苦苦準備的一桌好菜,小娟沒有聞到陣陣香味,也沒有胃口。請問:
(1)老醫生用手背去觸摸額頭,這主要是因為手背上的神經末梢對 比較敏感。
(2)小娟想:“如果沒有痛覺,那該多好啊!”你認為好不好 說明理由。
(3)小娟面對好菜卻沒有聞到香味的原因是 ,
這說明了 。桐鄉市高橋新區中心學校導學案(教案)
學科:科學 年級:七年級 課題:2.6透鏡和視覺(一)
課類:新授 課 時 1 主備: 錢敏達 審核:程玲玲 時間:2014年4月 日
教學目標:1、了解凸透鏡成像的特點。2、應用凸透鏡成像特點解釋照相機、放大鏡。學習重點:理解凸透鏡的成像規律學習難點:通過探究活動,體驗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和方法。教學過程一、課前預學1.透鏡可分為兩類:   (中間 邊緣 )www.中考資源網和   (中間 邊 緣 )www.中考資源網。www.中考資源網2.凸透鏡的作用:對光線具有     作用。www.中考資源網平行于主軸入射的光線經凸透鏡會后聚  ,這點稱為   點;焦點到透鏡中心的距離叫做    。www.中考資源網凸透鏡有一對 焦點。www.中考資源網3.凹透鏡的作用:對光線具有     作用。www.中考資源網平行于主光軸入射的光線 經凹透鏡會發散,這些發散光線的方向延長線交于   ,這一點稱為    。www.中考資源網凹透鏡有一對   焦點。4. 焦點到光心的距離叫做 ,用f表示,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叫做 ,用u表示,像到凸透鏡的距離叫做 ,用v表示。 www.中考資源網二、課中導學1. 比較生活中的這些透鏡。側面形狀厚薄分布老花鏡片或放大鏡近視眼鏡片2.辨別凸透鏡和凹透鏡的方法。3.畫出凸透鏡、凹透鏡對光的作用(透鏡對三條特殊光線的傳播路線)。4.如何確定一塊透鏡的焦點和焦距呢?5.在深林里迷路了,你能用冰和陽光來取火嗎?三、課后延學1. 如下圖所示的a、b、c、d四個透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a、c為凸透鏡 B.a為凸透鏡,d為凹透鏡 C.b、 c為凹透鏡 D.b為凹透鏡,c為凸透鏡2.完成下圖中的光路圖.3.如圖,各“方框”中都有一個光學器件,這個光學器件使射入“方框”的光線方向在射出時發生了改變,請根據兩條不同光線射人和射出“方框”時的方向,把適當的光學器件放入框中,并完成光路。 教師活動與教學反思校訓:新鮮生活每一天
高橋新區中心學校初中導學案
內容:2.3耳和聽覺(一) 課類:新授 時間:2014年3月 日
班級: 姓名: 評價:
學習目標:
1、了解耳的結構,知道耳的各部分功能。
2、能說出聽覺的形成過程
學習重點: 知道耳的各部分功能,聽覺形成過程
學習難點: 聽覺的形成
課前預學
耳是人的 器官,認真讀圖“耳的結構”可知,外耳包括 、 。
中耳包括 、 和 。內耳包括 、 、 。
聽覺形成: 能收集空氣中的聲波,聲波進入外耳道后便會撞擊 ,使
其產生 ,鼓膜的振動會帶動位于鼓室內的 振動,聽小骨把 放
大后傳人 。當聲音傳到耳蝸,耳蝸內的液體亦會產生 ,聽覺感受
器便把這種信息沿聽神經傳到 ,形成了聽覺。
由于聽覺器官某一部分受損,即使用助聽器也很難再聽到聲音的狀況叫做 。
耳不僅有聽覺的功能,還有 的功能,因為內耳中有感受 的感受器。
課中導學
1.耳朵的結構和功能
結構 功能
耳廓
外耳道
中耳 鼓膜
鼓室
咽鼓管
半規管
前庭
耳蝸
出門旅行,最煩人的是暈車了。不但自己不能享受旅行的樂趣,還連累同行的旅伴,為什么會暈車、暈船、暈機呢?
巨大的聲響會對耳朵造成傷害,甚至引起耳聾。當遇到聲響時,我們應該怎么辦?說明你這樣做的原因。
根據聽覺的形成過程,談談引起聽覺障礙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5、我們為什么要用兩只耳聽聲音?
①用兩只耳聽到的聲音的響度大,可以聽得更清楚;
②用兩只耳聽聲音,可以辨別聲源的方向;
③左耳聽左邊的聲音,右耳聽右邊的聲音。
(1)為了驗證其猜測①的正確與否,同學們設計并做了如下實驗:
在離同一聲源同樣遠近的條件下,同一人用兩只耳聽聲音,然后再用一只耳聽聲音(另一只耳道用耳塞塞住)。若猜測①是正確的,則實驗結果應該是 。實驗中同學們應用了科學探究中的 的方法。
(2)為了驗證其猜測②的正確與否,同學們又做了實驗且結果如下:
讓一同學蒙上眼睛,用兩只耳聽某一聲源發出的聲音,結果該同學對聲源的方位判斷正確,然后改用一只耳聽(聲源換了方位),結果該同學對聲源的方位判斷錯誤。根據以上實驗結果,可以斷定猜測②是 。
課后延學
1、人的聽覺產生于 ( )
A.聽覺感受器 B.耳蝸 C.聽覺中樞 D.鼓膜
2、用手掌托住耳廓后邊,會感到前方傳來的聲音變大,這說明耳廓能夠( )
A.產生聲波 B.傳遞聲波 C.收集聲波 D.感受聲波
3、看書打瞌睡,頭部下垂時會立即驚醒。此過程中接受刺激的感受器是( )
A.鼓室和半規管 B.前庭和耳蝸 C.半規管和耳蝸 D.前庭和半規管
4、當你坐過山車時,因為害怕而閉上眼睛,但仍能感覺到過山車的翻滾、左右轉動以及加速和減速,與此有關的結構是 ( )
A.耳蝸和前庭 B.前庭和半規管 C.半規管和鼓膜 D.鼓膜和聽小骨
5、聽覺的形成過程:聲波→耳廓→外耳道→ →聽小骨→ 內的聽覺感受器→ →大腦的 。校訓:新鮮生活每一天
高橋新區中心學校初中導學案
內容:2.6透鏡和視覺(二) 課類:新授 時間:2014年4月 日
班級: 姓名: 評價:
學習目標:
1、理解凸透鏡的成像規律,知其物距、像距變化,像距變化的規律。
2、認識凸透鏡成實像、虛像的條件。
學習重點:理解凸透鏡成像規律
學習難點:知道物距、像距的變化規律
一、課前預學
1.在做“凸透鏡成像”實驗中,首先要在光具座上依次放上蠟燭、______、______,然后調節它們的______,使它們的位置大致在同一___ ___。
2.實像由 光線會聚而成,能在 上呈現的像。虛像不是由實際光線會聚而成,而是由實際光線的 相交而成, (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呈現的像。
3.放大鏡是一種焦距較小的 。它就是利用 時,物體經過凸透鏡成     、     的     像。
4. 照相機的鏡頭相當于一個     ,拍攝時,應使物體距離鏡頭在       ,膠卷上可以成     、     的     像。
二、課中導學
1. (1)你用放大鏡觀察課本上的字,看到的是字的 立、 (放大/縮小/等大)的像。凸透鏡是不是只能成放大的像?
(2)拿起放大鏡,觀察離你較遠的同學,看到的像是 立、 (放大/縮小/等大)的。
小結:凸透鏡既能成 的像,也能成 的像,它的成像性質明顯比平面鏡復雜和豐富。
2. 師生共同探究:凸透鏡的成像規律
(1)提出問題:物體經凸透鏡所成像的大小、正倒跟物體的位置有什么關系?
(2)建立猜想:
(3)設計實驗方案:
①實驗器材:
②實驗步驟:
③怎樣安裝實驗儀器:
④怎樣才能得清晰的像:
(4)進行實驗,獲取數據:本次實驗中所用凸透鏡f= 10cm,則2f= cm。
(5)完成書本P77頁記錄表2-6。
(6)由上表歸納:凸透鏡成像規律
物距u 像的性質 像距ν
倒立或正立 放大或縮小 實像或實像
u>2f
f <u<2f
u=2f
三、課后延學
1.凸透鏡不能形成 ( )
A.正立、放大的實像 B.正立、放大的虛像
C.倒立、縮小的實像 D.倒立、放大的實像
2.在下列現象中,人眼看到物體實像的是( )
A.用放大鏡看郵票上的圖案 B.在崖上看水中的魚
C.在平面鏡中看自己的像 D.看電影
3.在用光具座做“研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時,保持凸透鏡的位置不變,先后把燭焰放在a、b、c、d、e各點,如圖所示,并分別調整光屏的位置,則
(1)把燭焰放在__________點,屏上出現的實像最大;
(2)把燭焰放在__________點,屏上出現的實像最小;
(3)把燭焰放在__________點,當屏上出現清晰像時,屏距凸透鏡最遠;
(4)把燭焰放在__________點,當屏上出現清晰像時,屏距凸透鏡最近;
(5)把燭焰放在__________點,屏上不會出現像。
4.請在下圖畫出物體AB的像A'B'的大概位置。注:要能正確反映像的大小、正倒和虛實。桐鄉市高橋新區中心學校導學案(教案)
學科:科學 年級:七年級 課題:2.6透鏡和視覺(三)
課類:新授 課 時 3 主備: 錢敏達 審核:程玲玲 時間:2014年4月 日
教學目標:1、了解眼球的結構及各部分的功能。2、了解近視眼、遠視眼的成因,并知道近視和遠視的矯正方法。教學重點:眼球的構造和功能,視覺的形成教學難點:理解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利用透鏡原理解釋眼球的原理教學過程一、課前預學1.眼睛的主要部分是 ,大部分都藏在 的 內,只露出很小的一部分,這樣有利于保護 。眼睛前有眼瞼,可 ,以防止 ,具有 的功能。2.光線通過角膜、房水、 和玻璃體,在 上成像,視網膜上的感光細胞接受光的刺激產生興奮,通過視神經傳到大腦皮層視覺中樞,形成 。3.眼球中心的黑洞叫瞳孔,它周圍是一圈有顏色的 ,其作用是 ,可以控制 的大小。晚上,從黑暗的室外走到明亮的室內,瞳孔將變 。4.在視神經離開視網膜的地方,也是視網膜上唯一沒有任何感光細胞的地方,這個地方叫做 。5.近視的原因主要是眼球的前后徑 或晶狀體曲度 ,使來自遠處物體的光線聚焦在視網膜 使物像模糊不清,可以配 做的眼鏡來矯正。6.遠視的原因主要是眼球的前后徑過 或晶狀體彈性變 ,使來自近處物體的光線聚焦在視網膜的 使物像模糊不清,可以配 做的眼鏡來矯正。二、課中導學1.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大腦中80%的信息都是來自眼睛,你仔細觀察過自己的眼睛嗎? ①通過觀察,眼睛的結構有哪些?它們分別有什么作用?②觀察虹膜和瞳孔,當較強光線的時候,瞳孔是怎樣變化的?2.眼睛的構造——好象一架照相機。主要構造:________和________的共同作用相當于一個凸透鏡,它把來自物體光會聚在________上,形成物體的像,再通過它上的________傳輸給大腦,________來改變晶狀體的形狀,看近處物體,它________使晶狀體變________;看遠處物體時,它________,使晶狀體變________。3.舉例說明在生活中凸透鏡還有哪些用途(1)投影儀 成像特點: (2)顯微鏡成像特點: 4.我們是怎樣看到物體的?5、晶狀體是如何調節使我們能夠看清遠近不同的物體的呢?三、課后延學1.在視覺形成過程中,形成實像和視覺的部位分別是( ) A.視網膜、視網膜 B.大腦皮層、晶狀體 C.視網膜、大腦皮層 D.大腦皮層、視網膜2. 眼球的折光系統由( )A.角膜、虹膜、瞳孔和晶狀體組成 B.角膜、瞳孔、晶狀體和玻璃體組成C.角膜、瞳孔、房水、晶狀體組成 D.角膜、房水、晶狀體和玻璃體組成3.眼球內折射光線的主要結構是( ) A.晶狀體 B.房水 C.玻璃體 D.瞳孔4.右面是眼球結構簡圖:(1)圖中A是__________眼的結構;B是__________眼的結構;C是 __________眼的結構。(2)遠處物體形成的像落在視網膜__________方的眼,稱近視眼,可配帶( )__________透鏡糾正。 教師活動與教學反思桐鄉市南日初中導學案(教案)
學科:科學 年級:七年級 課題:2.1感覺世界(一)
課類:新授 課 時 1 主備: 錢敏達 審核:程玲玲 時間:2014年3月 日
教學目標:1、 讓學生了解人的皮膚中有四種感受器,分別具有:觸覺、熱覺、冷覺、痛覺等功能。2、 讓學生知道人體的鼻具有嗅覺功能及嗅覺的形成過程,及人嗅覺的特點教學重點:皮膚的四種感受器及四種感覺的形成教學難點:形成感覺的部位在大腦教學過程一、課前預學1.人的感覺。(1)人體具有多種感官和感受器,能感受外界環境的各種 ,如聲音、氣味、燈光、溫度等,傳入神經中樞,產生不同的感覺。(2)人有 、 、 、 、 等感覺,分別由感官 、 、 、 及 感受。2.皮膚的感覺功能。(1) 是人體最大的感覺器官,它具有 、 和 等多種感覺功能。 (2)觸覺:感覺外界物體與人體的觸碰以及強弱程度。 (3)痛覺:是觸覺的過強反應,痛覺能感受對身體損傷性的刺激,它對人的健康生活有重要的積極意義;皮膚的各個部位對各種刺激的敏感程度是 的。 (4) 冷、熱覺:感覺環境 的變化。 (5)皮膚的其他功能,如防止 、 、 等。二、課中導學1、完成課本43頁活動并思考人有哪些感覺分別是用哪個器官去感受的。“純凈的水是一種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的透明液體。”做出這樣的描述涉及到的感覺有哪些?人類的各種感受器官為什么能感受各種刺激?4、感受器:是感受器官的一部分,是游離的神經末梢能產生興奮的部分,它屬于哪一個層次?(回憶人體的結構層次)5、如果某人喪失了對冷熱的感覺能力,這將對他(她)的生活產生什么影響?三、課后延學(評價)1、盲人通常用指尖觸摸盲文,原因是指尖分布著豐富的 神經末梢。2、在冷、熱、觸、痛四種感覺中,對人體具有最大保護意義的是…… ( ) A.冷覺 B.熱覺 C.觸覺 D.痛覺3.皮膚的各個部位對各種刺激的敏感程度不同,下列選項中對觸覺最敏感的是 ( ) A.手臂 B.手心 C.手背 D.指尖4.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感受器是接受刺激并傳遞刺激的器官 B.感受器是一種信息轉換裝置C.皮膚中存在各種感受器,能感受外界的各種刺激 D. 感受器是接受刺激并產生感覺的器官5.今天天氣很冷,我們感受氣溫主要是靠-------------------------------------( )A.視覺 B.聽覺 C.觸覺 D.冷熱覺6.感覺的產生是在----------------------------------------------------------------- ( ) (A)大腦皮層 (B)感覺器官 (C)感受器 (D)小腦皮層7.甲、乙、丙三個臉盆依次裝有熱水、溫水、冷水,你把左手浸入甲盆,右手浸入丙盆,過一會兒同時放進乙盆,這時雙手的感覺是-------( ) A.兩手都感覺溫 B.左手感覺熱、右手感覺冷 C.左手感覺冷,右手感覺熱 D.兩手都感覺冷8.下列選項中不屬于皮膚感受器的是-------------------------------------------( )A、味覺感受器 B、熱覺感受器C、冷覺感受器 D、痛覺感受器9. 50年前在法國有一個人的鼻子在保險公司保了100萬美元,須知當時的“百萬富翁”就相當于現在的“億萬富翁”。這個人可能是 ( )A.警察 B.法官 C.調酒師 D.調香師 課外閱讀狗的嗅覺和聽覺靈敏度很高。 狗的嗅覺靈敏度要超過人的1 200倍。狗的鼻道長而大,能辨別空氣中多種微細氣味,有的狗甚至能嗅出精密儀器也不能測出的細微氣味。狗聽覺也非常靈敏,比人的聽覺靈敏度要高16倍,可聽出主人的腳步聲,甚至還能聽到人們沒有覺察的聲音。狗雖有靈敏的嗅覺,但它的嗅覺記憶卻較差,嗅覺記憶一般只能保持6周左右。狗的記憶力特強,對曾和它密切接觸過的人似乎是終身不忘;對居住過的地方也長期不會忘卻。 教師活動與教學反思桐鄉市高橋新區中心學校導學案(教案)
學科:科學 年級:七年級 課題:2.4光和顏色(一)
課類:新授 課 時 主備: 錢敏達 審核:程玲玲 時間:2014年3月 日
教學目標:1、能從幾個物體中找出哪些是光源2、理解光傳播和聲音傳播的區別:光在同一種透明物體中沿直線傳播。3、記住光在真空中傳播的速度是3×105千米/秒教學重點:認識在同一種物體中光以直線傳播,并能解釋某些現象教學難點:太陽光的組成;透明物體與不透明物體顏色的成因教學過程一、課前預學 1.我們把正在發光的物體叫 ,如: 、 、 等。2.光在同一種均勻物質中是 。www.中考資源網3.光的傳播情況可用 表示。光線是一條 的直線,其中直線表示 ,箭頭表示 。4.小孔成像現象說明 。www.中考資源網5.光的傳播不需要借助 ,它可在 中傳播,并且傳播的速度最快,為 米/秒。www.中考資源網光在其它物質中的傳播速度要慢些。www.中考資源網6.光年是指 ,因此它 一個時間單位(填“是”或“不是”)www.中考資源網。www.中考資源網1光年= 千米。www.中考資源網7.天文學上常用光年來計量 之間的距離。二、課中導學1.在晚上,我們能憑借月光看清近處的物體,月光是月亮發出的嗎? 2.在 ①正在放映的電影銀幕 ②正在放映電視的電視機屏幕 ③光彩奪目的夜明珠④點燃的油燈 ⑤閃亮的鉆石等物體中,屬于光源的是 。 3.體育課上,老師一聲“向前看齊”,隊伍很快就排直了,只要每位同學前面的一位同學如果擋住了前面所有的同學,隊伍就站直了,這可以用 來解釋 。4. (1)試解釋做操時,為什么站在后面的同學能聽到前面同學的說話聲,但看不到說話的人的臉? (2)例舉生活中還有哪些現象可用光的直線傳播知識來解釋 5. 探究小孔成像。如圖所示,外筒尺寸:橫截面積64cm2,長40cm,其底面開有一圓形小孔。內筒直徑比外筒略小,其底面用薄白紙制成,眼鏡可套在內筒外口,直接觀察屏(白紙)上的蠟燭的像。小孔直接可改變,內筒可前后移動,其實驗過程及結論如下:①保持物距(蠟燭到小孔的距離)、像距(屏到小孔的距離)不變,改變小孔直徑:當孔徑很大時,觀察到屏上出現 。②當孔徑逐漸變小時,觀察到屏上形成 ,其大小變化情況 。③繼續減小小孔直徑:當孔小到一定程度時,觀察到屏上出現 。④ (選填“能”或“不能”)通過改變小孔的大小使屏上的像大一些。請提出你的建議: 。三、課后延學1. 在枝繁葉茂的大樹下,由于陽光的照射常會看到樹陰下的地面上有許多光斑,這些光斑的形狀是 ( )A.樹葉的形狀 B.各種形狀 C.圓形的 D.樹枝形狀2.在表演皮影戲的時候,演員只要在屏幕和燈光之間抖動連在皮影身上的棍,屏幕上就能出現生動精彩的場面,皮影和屏幕上的影的動作完全一致,可謂形影不離。這其中所涉及的光學知識是 ( )A.光的直線傳播 B.小孔成像 C.光速 D.以上三種說法都錯誤3.小孔成像實驗,其中結論正確的是 ( )A 像比物大 B像和物等大 C 像比物大 D 三種情況都有可能4.我國豐富形象的語言中其實蘊含很多科學知識,如“井底之蛙,所見甚小”和“一葉障目,不見泰山”蘊含的科學知識是 5.短距離賽跑時,計時員應見到發令槍冒煙就計時還是聽到槍聲才計時?為什么? 教師活動與教學反思桐鄉市高橋新區中心學校導學案(教案)
學科:科學 年級:七年級 課題:2.1感覺世界(二)
課類:新授 課 時 2 主備: 錢敏達 審核:程玲玲 時間:2014年3月 日
教學目標:1、讓學生知道嗅覺的形成過程及嗅覺的特點2、讓學生知道味蕾的結構特點,及味覺的形成過程3、通過實驗探究知道舌對不同味覺的敏感區教學重點:嗅覺的形成和特點、舌對味覺的敏感區教學難點:舌不同區域味覺敏感區的實驗探究過程教學過程一、課前預學1、鼻和嗅覺。(1)環境中蛋糕的化學物質擴散到 ,當人呼吸時,這些化學物質進入 , 接受香味的刺激產生信息,通過 將此信息傳到大腦,經過 分析信息后形成嗅覺。(2)嗅覺特點:(1) (2) (3) (4) (3)嗅覺作用:不僅幫助人們聞到食物的香味,還能夠幫助人們 。2、舌和味覺。 (1)舌具有 覺功能,可以感知 、 、 、 、 等各種味道。(2)舌的表面布有許多小凸點,內藏 ,內有許多 細胞,能感受各種不同物質的刺激。當食物進入口腔時,食物中的一些化學物質溶于 中,刺激 ,使其產生信息,再通過 傳到腦部,經腦部分析我們就感知到食物的味道了。(3)舌感覺的過程是:舌乳頭→( )→( )→( )→大腦(參見書本圖味蕾的結構) (4)味覺感受器對 物質的刺激特別敏感;麻、辣、澀等味覺是多種刺激綜合后產生的感覺;味覺、嗅覺等各種感覺密切相關。 (5)人在感冒時。嗅覺靈敏度會 ,味覺的靈敏度也會 。二、課中導學1.小組交流“嗅覺”是如何形成的。2. 我們如何把氣味收集和保存起來?3.小組交流“味覺”是如何形成的。4. 人在感冒的時候, 的靈敏度會下降,此時味覺測試顯示_ _ (填“正常”或“不正常”),這說明 。三、課后延學1.品酒師都不嗜酒,酒鬼都于不了這個職業.這是因為 ( ) A.減少刺激,要保護味覺靈敏 B.酒鬼誤事 C.酒鬼貪吃 D.酒鬼品行不端正2.當你閉上眼,嗅檸檬同時吃蘋果,會產生 ( ) A、蘋果味 B檸檬味 C、無味 D、蘋果與檸檬混合的味道3.味覺感受器味蕾主要感受 ( ) A.不溶于水的固態物質的刺激 B.有氣味氣體的刺激C.溶于水的液態物質的刺激 D.干燥化學物質的刺激4.小娟因淋雨感覺不適去醫院檢查,一位老醫生用手背觸摸了一會她的額頭后便告訴她患了感冒,開出處方。掛鹽水時一陣疼痛令小娟差點哭了出來。晚飯時,面對母親辛辛苦苦準備的一桌好菜,小娟沒有聞到陣陣香味,也沒有胃口。請問: (1)老醫生用手背去觸摸額頭,這主要是因為手背上的神經末梢對 比較敏感。 (2)小娟想:“如果沒有痛覺,那該多好啊!”你認為好不好 說明理由。 (3)小娟面對好菜卻沒有聞到香味的原因是 , 這說明了 。 教師活動與教學反思校訓:新鮮生活每一天
高橋新區中心學校初中導學案
內容:2.4光和顏色(一) 課類:新授 時間:2014年3月 日
班級: 姓名: 評價:
學習目標:
1、能從幾個物體中找出哪些是光源
2、理解光傳播和聲音傳播的區別:光在同一種透明物體中沿直線傳播。
3、記住光在真空中傳播的速度是3×105千米/秒
學習重點:認識在同一種物體中光以直線傳播,并能解釋某些現象
學習難點:太陽光的組成;透明物體與不透明物體顏色的成因
一、課前預學
1.我們把正在發光的物體叫 ,如: 、 、 等。
2.光在同一種均勻物質中是 。www.中考資源網
3.光的傳播情況可用 表示。光線是一條 的直線,其中直線表示
,箭頭表示 。
4.小孔成像現象說明 。www.中考資源網
5.光的傳播不需要借助 ,它可在 中傳播,并且傳播的速度最快,
為 米/秒。www.中考資源網光在其它物質中的傳播速度要慢些。www.中考資源網
6.光年是指 ,因此它 一個時間單位(填“是”或“不是”)www.中考資源網。www.中考資源網1光年= 千米。www.中考資源網
7.天文學上常用光年來計量 之間的距離。
二、課中導學
1.在晚上,我們能憑借月光看清近處的物體,月光是月亮發出的嗎?
2.在 ①正在放映的電影銀幕 ②正在放映電視的電視機屏幕 ③光彩奪目的夜明珠④點燃的油燈 ⑤閃亮的鉆石等物體中,屬于光源的是 。
3.體育課上,老師一聲“向前看齊”,隊伍很快就排直了,只要每位同學前面的一位同學如果擋住了前面所有的同學,隊伍就站直了,這可以用
來解釋 。
4. (1)試解釋做操時,為什么站在后面的同學能聽到前面同學的說話聲,但看不到說話的人的臉?
(2)例舉生活中還有哪些現象可用光的直線傳播知識來解釋
5. 探究小孔成像。如圖所示,外筒尺寸:
橫截面積64cm2,長40cm,其底面開有一圓形小孔。內筒直徑比外筒略小,其底面用薄白紙制成,眼鏡可套在內筒外口,直接觀察屏(白紙)上的蠟燭的像。小孔直接可改變,內筒可前后移動,其實驗過程及結論如下:
①保持物距(蠟燭到小孔的距離)、像距(屏到小孔的距離)不變,改變小孔直徑:當孔徑很大時,觀察到屏上出現 。
②當孔徑逐漸變小時,觀察到屏上形成 ,其大小變化情況 。
③繼續減小小孔直徑:當孔小到一定程度時,觀察到屏上出現 。④ (選填“能”或“不能”)通過改變小孔的大小使屏上的像大一些。請提出你的建議: 。
三、課后延學
1. 在枝繁葉茂的大樹下,由于陽光的照射常會看到樹陰下的地面上有許多光斑,這些光斑的形狀是 ( )
A.樹葉的形狀 B.各種形狀 C.圓形的 D.樹枝形狀
2.在表演皮影戲的時候,演員只要在屏幕和燈光之間抖動連在皮影身上的棍,屏幕上就能出現生動精彩的場面,皮影和屏幕上的影的動作完全一致,可謂形影不離。這其中所涉及的光學知識是 ( )
A.光的直線傳播 B.小孔成像 C.光速 D.以上三種說法都錯誤
3.小孔成像實驗,其中結論正確的是 ( )
A 像比物小 B像和物等大 C 像比物大 D 三種情況都有可能
4.我國豐富形象的語言中其實蘊含很多科學知識,如“井底之蛙,所見甚小”和“一葉障目,不見泰山”蘊含的科學知識是
5.短距離賽跑時,計時員應見到發令槍冒煙就計時還是聽到槍聲才計時?為什么?桐鄉市高橋新區中心學校導學案(教案)
學科:科學 年級:七年級 課題:2.5光的反射和折射(三)
課類:新授 課 時 3 主備: 錢敏達 審核:程玲玲 時間:2014年4月 日
教學目標:1、知道什么是光的折射現象及折射光線、折射角;2、知道光從空氣斜射入水、其他介質中及光從水、其他介質斜射入空氣中的折射情況;知道折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3、能用光的折射規律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現象,體驗理論聯系實際。教學重點:光的折射規律教學難點:光的折射成像教學過程一、課前預學 1. 光的折射:一束光從空氣斜射入水面時,一部分光在水面發生 返回空氣中,另一部分光則進入水中,并 原來的傳播方向,這種的現象叫_________。2. 光的折射規律:當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質中時,折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     內;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的   ;折射角  入射角;當光從水或其他透明物質斜射入空氣時,折射角    入射角;折射角隨著入射角:當光線垂直入射到介質表面時,傳播方向    。www.中考資源網(在折射時,光路是    的)www.中考資源網。 3.從上方看水中的物體,我們感到物體的位置要比實際的位置_____,從水中看岸邊物體時,我們感到物體的位置要比實際的位置_____。二、課中導學1.師生共同合作探究完成P72頁“光的折射”活動。2.如圖所示,入射光從空氣斜射入另一種介質的界面上,反射線與折射線恰成直角,則入射角為__________ ,折射角為 __________。3.小明從河邊走過,看到河水中有白云、樹木、房屋、魚、水草等。 其中屬于虛像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屬于光的折射而形成 的有__________。4. 解釋海市蜃樓的形成。三、課后延學1.斜插入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好像由水面處 ,在河岸上看水中的魚,比實際魚的位置 一些,潛入水中的人看岸上的小樹,比實際的 一些,它們都是因為 。2.下列現象中,屬于光的折射的是 ( ) A.平面鏡成像 B.小孔成像 C.水中的倒影 D.水中的石塊3.光從水里斜射到空氣中時,則 ( ) A.只發生折射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B.既發生反射又反射折射,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C.既發生反射又發生折射,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D.只發生折射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4.人潛入水中后看到岸邊的一棵樹,其實是 ( ) A.變高了的樹的虛像 B.變低了的樹的虛像 C.變高了的樹的實像 D.變低了的樹的實像5.漁民叉魚時,為了能叉到魚,應使魚叉對準 ( ) A.所看到的魚  B.所看到的魚的下方 C.所看到的魚的上方6. 將筷子豎直插入裝水的玻璃杯內,從俯視圖中的P點沿水平方向看到的應該是下面哪個圖中的情形?( ) 教師活動與教學反思校訓:新鮮生活每一天
高橋新區中心學校初中導學案
內容:2.3耳和聽覺(二) 課類:新授 時間:2014年3月 日
班級: 姓名: 評價:
學習目標:
1、了解聲音的特性及其影響因素。
2、通過做音調與頻率有關的實驗和響度與振幅有關的實驗進一步了解和學習物理學研究
問題的方法。
3、了解噪聲的來源,知道噪聲的危害和控制途徑,樹立環保意識。
學習重點: 聲音的三要素
學習難點: 音調與頻率的關系,響度與振幅的關系
課前預學
叫音調, 叫響度。我們常常將音調、響度
和 稱為聲音的三要素。
聲音的音調有高有低,音調的高低由 決定,頻率越 ,音調越 ;
頻率的單位是 ,簡稱 。
4.人的發生頻率范圍是 ,多數人能聽到的聲音頻率范圍是 ,
叫超聲波, 叫次聲波。
5.響度與聲源的 有關,還跟 有關。
6.聲音強弱的單位是 ,符號為 。
7.自然界的各種聲音,有的能使我們感覺輕松愉快,這是 ;而有些則使我們煩躁不
安,那是 。
課中導學
1、實驗探究一:探究音調與頻率的關系
(1)用塑料尺在木梳齒上滑動,改變滑動速度,聽到聲音的差別
(2)按課文P54圖2-22方案進行,回答書本相關提問;
(3)實驗結論:
一只蜜蜂飛過耳邊時,我們能聽到它飛翔的聲音,可是一只蝴蝶飛過耳邊時,我們卻
聽不見,這是為什么?
3、實驗探究二:探究響度與振幅的關系
將橡皮筋套在書本兩端,兩端各墊上一只鉛筆,用手在橡皮筋中間輕輕向一邊拉動到一厘米的距離,觀察橡皮筋的振動情況和你聽到的聲音。重復上面的實驗,將橡皮筋拉開更大的距離,比較一下響度。
橡皮筋的振動幅度小 橡皮筋的振動幅度大
聲音響度
結論:聲音的響度與 有關。
每天早上隔壁幼兒園的廣播,實在吵得我們沒法安靜學習,怎么才能減少這種噪聲對我們的影響呢?
課后延學
1、當你自己在嚼松脆的餅干時,會感到咀嚼的聲音大得驚人。但是,在你旁逝的人卻感覺不到多么大的聲音,這主要是因為( )
A.自己嚼餅干的位置離耳朵近 B.旁邊的人離你太遠了
C.你自己嚼餅干的聲音是通過頭部的骨骼傳導過來的 D.餅干太脆了
2、夏天,教室外蟬的叫聲影響了同學們的學習。蟬能發聲是由其腹部下方一層薄薄的發音膜 引起的。老師把教室的門窗關起來,大家聽到的聲音明顯減小,這是在聲音 過程中減弱噪聲。
3、女高音歌唱家和男低音歌唱家中的“高”與“低”是指 ,震耳欲聾是指聲音的 ,引吭高歌和低聲細語中的“高”與“低”是指 ,男中音放聲高歌,女高音小聲伴唱, 的響度大, 音調高。
4、新買的瓷碗常要敲一下,判斷是否破損,這是因為 ,使用“聲控門鎖”時。須先輸入自己的聲音程序,才能使用,是應用了聲音特性中的 。
5、超聲波清洗精密儀器時,超聲波穿過液體并引起激烈的 , 把物體上的污垢敲擊下來而不會損壞被洗的物體,使用超聲波是因為它產生的振動比可聞波更加 ;外科醫生利用 除去人體內的結石。
6、噪聲是環境污染的一個主要來源,其中有三大部分:工業噪聲、交通噪聲、居民噪聲。請你分別舉出一個實例,工業噪聲: ,交通噪聲: 。
上圖所示的是摩托車引擎后安裝的消聲器的結構圖,摩托車安裝消聲器是采用 的方法來減弱噪聲的。校訓:新鮮生活每一天
桐鄉市高橋新區中心學校導學案
內容:2.1感覺世界(一) 課類:新授 時間:2014年3月 日
班級: 姓名: 評價:
學習目標:
1、 讓學生了解人的皮膚中有四種感受器,分別具有:觸覺、熱覺、冷覺、痛覺等功能。
2、 讓學生知道人體的鼻具有嗅覺功能及嗅覺的形成過程,及人嗅覺的特點
學習重點:皮膚的四種感受器及四種感覺的形成
學習難點:形成感覺的部位在大腦
一、課前預學
1.人的感覺。
(1)人體具有多種感官和感受器,能感受外界環境的各種 ,如聲音、氣味、燈光、溫度等,傳入神經中樞,產生不同的感覺。
(2)人有 、 、 、 、 等感覺,分別由感官 、 、 、 及 感受。
2.皮膚的感覺功能。
(1) 是人體最大的感覺器官,它具有 、 和
等多種感覺功能。
(2)觸覺:感覺外界物體與人體的觸碰以及強弱程度。
(3)痛覺:是觸覺的過強反應,痛覺能感受對身體損傷性的刺激,它對人的健康生活有重要的積極意義;皮膚的各個部位對各種刺激的敏感程度是 的。
(4) 冷、熱覺:感覺環境 的變化。
(5)皮膚的其他功能,如防止 、 、 等。
二、課中導學
1、完成課本43頁活動并思考人有哪些感覺分別是用哪個器官去感受的。
“純凈的水是一種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的透明液體。”做出這樣
的描述涉及到的感覺有哪些?
人類的各種感受器官為什么能感受各種刺激?
4、感受器:是感受器官的一部分,是游離的神經末梢能產生興奮的部分,它屬于哪一個層次?(回憶人體的結構層次)
5、如果某人喪失了對冷熱的感覺能力,這將對他(她)的生活產生什么影響?
三、課后延學
1、盲人通常用指尖觸摸盲文,原因是指尖分布著豐富的 神經末梢。
2、在冷、熱、觸、痛四種感覺中,對人體具有最大保護意義的是…………… ( )
A.冷覺 B.熱覺 C.觸覺 D.痛覺
3.皮膚的各個部位對各種刺激的敏感程度不同,下列選項中對觸覺最敏感的是 ( )
A.手臂 B.手心 C.手背 D.指尖
4.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感受器是接受刺激并傳遞刺激的器官
B.感受器是一種信息轉換裝置
C.皮膚中存在各種感受器,能感受外界的各種刺激
D. 感受器是接受刺激并產生感覺的器官
5.今天天氣很冷,我們感受氣溫主要是靠-------------------------------------( )
A.視覺 B.聽覺 C.觸覺 D.冷熱覺
6.感覺的產生是在------------------------------------------------------------------ ( )
(A)大腦皮層 (B)感覺器官 (C)感受器 (D)小腦皮層
7.甲、乙、丙三個臉盆依次裝有熱水、溫水、冷水,你把左手浸入甲盆,右手浸入丙盆,過一會兒同時放進乙盆,這時雙手的感覺是 --------------------------( )
A.兩手都感覺溫 B.左手感覺熱、右手感覺冷
C.左手感覺冷,右手感覺熱 D.兩手都感覺冷
8.下列選項中不屬于皮膚感受器的是-------------------------------------------( )
A、味覺感受器 B、熱覺感受器
C、冷覺感受器 D、痛覺感受器
9. 50年前在法國有一個人的鼻子在保險公司保了100萬美元,須知當時的“百萬富翁”
就相當于現在的“億萬富翁”。這個人可能是 ( )
A.警察 B.法官 C.調酒師 D.調香師
課外閱讀
狗的嗅覺和聽覺靈敏度很高。 狗的嗅覺靈敏度要超過人的1 200倍。狗的鼻道長而大,能辨別空氣中多種微細氣味,有的狗甚至能嗅出精密儀器也不能測出的細微氣味。狗聽覺也非常靈敏,比人的聽覺靈敏度要高16倍,可聽出主人的腳步聲,甚至還能聽到人們沒有覺察的聲音。狗雖有靈敏的嗅覺,但它的嗅覺記憶卻較差,嗅覺記憶一般只能保持6周左右。狗的記憶力特強,對曾和它密切接觸過的人似乎是終身不忘;對居住過的地方也長期不會忘卻。桐鄉市高橋新區中心學校導學案(教案)
學科:科學 年級:七年級 課題:2.2聲音的產生和傳播
課類:新授 課 時 主備: 錢敏達 審核:程玲玲 時間:2014年3月 日
教學目標:1、了解聲音發生的條件:物體的振動2、知道聲音傳播條件: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播聲音。教學重點:聲音發生的條件,聲音傳播的條件教學難點:真空不能傳播聲音的實驗演示教學過程一、課前預學1.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無論到哪里,都能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那么,你知道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嗎?請根據書本P49頁上的活動(聲音的產生)自行在家完成。(并將結果記錄在書本上)通過上面的活動,你知道了聲音是由于物體的 而產生的。你還能舉出更多能夠發聲的物體嗎?2.1)聲音是由物體的 產生的,我們把正在發聲的物體叫 。 、 、 、都可以作為聲源。2)科學上我們把能傳播聲音的物質叫 。聲音能夠在 、 和 中傳播,這些都是介質。注意:聲音無法在 中傳播。3)與水波的傳播相似,聲音在空氣中也是以 的方式向遠處傳播。我們把它叫 。4)聲波有廣泛的用途,如: 。5)聲音的傳播速度是不變的嗎? 。聲音在15℃的空氣中每秒的傳播距離是 。氣溫每升高1℃,每秒傳播的距離約 0.6米。二、課中導學1.蟬又名知了。自古以來,人們對蟬最感興趣的莫過于它的鳴聲。你知道蟬是怎樣發聲的嗎?2.小組合作實驗完成P50頁“在水中敲擊的鐵塊”活動。3.小組討論完成P50頁“聲音在空氣中傳播”。4.科幻電影中,太空中有飛行器發生了爆炸,附近飛行器里的人立即看到并聽到了爆炸。你認為這個場景合理嗎?5.小組合作實驗完成P51頁“水面波”和“聲音傳播的形式”活動。三、課后延學1.我們曾體驗過以下一些聲現象,其中能說明聲音產生原因的是( )A.放在鐘罩內的鬧鐘正在響鈴,把鐘罩內的空氣抽出后,鈴聲明顯變小B.將正在發聲的音叉接觸平靜水面,會在水面激起水波C.站在河岸上大聲說話,會嚇跑正在河邊游動的魚D.在一根長鋼管的一端敲擊一下,從另一端可聽到兩次敲擊聲2.關于聲音,下列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 敲鑼是靠錘子的振動發聲的 B 氣體傳播聲音比液體傳播要慢C 振動停止,聲音也立即消失 D 真空不能傳播聲音3.在敲響大古鐘時,停止撞擊大鐘,大鐘仍“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A.鐘聲的回音 B.大鐘還在振動C.鐘已停止振動,空氣還在振動 D.人的聽覺發生延長4.在25攝氏度的環境下,聲音在下列物質中傳播最快的是( )A.空氣 B.水 C.松木 D.鐵5.在空氣中,聲音傳播的速度(   )A.溫度越高,聲速越快   B.溫度越低,聲速越快C.溫度與聲速快慢無關   D.以上說法均不正確6.實驗表明,回聲到達人耳比原聲晚0.1秒以上,人耳能把回聲與原聲區別開來,(常溫下聲音在空氣中的梅苗苗速度距離為340米)那么要聽到自己的回聲,障礙物離人至少為( ) A、340米 B、170米 C、34米 D、17米7.宇航員在月球上能否像我們在地球那樣交流?為什么?他們是用什么方式來交流的?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8.如右圖所示,把一敲響的音叉與一懸掛的泡沫小球接觸時,發現小球被多次彈開,這個現象說明音叉在________ ___,大量實驗表明,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____________。 教師活動與教學反思校訓:新鮮生活每一天
高橋新區中心學校初中導學案
內容:2.5光的反射和折射(一) 課類:新授 時間:2014年3月 日
班級: 姓名: 評價:
學習目標:
會描述光的反射現象,能說出反射現象中的各個名稱:反射面、入射光線、入射點、法線、反射光線、入射角、反射角。
2、能說出光的反射定律的內容、會區別漫反射、鏡面反射。確認鏡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從光的反射定律,知道光路是可逆的。
學習重點:光的反射定律的應用
學習難點:光的反射定律
一、課前預學
1. 光遇到物體的表面都會發生__________.反射時光的傳播方向________改變。
2. 我們能夠看見不發光的物體,是因為物體__________光進入了我們的眼睛。
3. 如圖所示:
射到反射面的光線(AO)叫___________。 N
被反射出去的光線(OB)叫 _ _ 。 A B
經過入射點,垂直于反射面的直線是_____, O
它是條輔助線,通常用虛線表示(ON)
入射角:______跟_____的夾角 ∠AON 反射角:_______與_____的夾角 ∠BON
4.光的反射定律:光反射時,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_____________上;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_______;反射角___________入射角。
5.根據反射面的情況不同,分為________反射和___________反射。鏡面反射將平行光反射后_______________射出,而漫反射將平行光線反射后_____________向。鏡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_______________。
6.光路具有____________性。
二、課中導學
1.晚上,在桌面上鋪一張白紙,把一小塊平面鏡放在紙上,讓手電
筒的光正對著平面照射,如圖所示,人從側面看去( )
A、鏡子比較亮,它發生了鏡面反射 B.鏡子比較暗,它發生了鏡面反射
C.白紙比較亮,它發生了鏡面反射 D.白紙比較暗,它發生了漫反射
2.師生共同合作探究完成P68頁“光的反射”活動
3.小明利用光具盤進行光的反射實驗,讓一束白光從左邊斜射到平面鏡上,多次改變光的入射方向,測得如下數據:
實驗次數 1 2 3 4
入射角 20° 30° 40° 50°
反射角 20° 30° 40° 50°
分析上述數據,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4、作圖題(畫出缺少部分)
三、課后延學
1、一束光線與平面鏡的夾角為25°,則入射角為__________,反射角為__________。欲使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間的夾角為直角,則入射光線與反射面的夾角應為 。
2、光線垂直射向介質表面時,反射角的大小為 。入射角的大小為__________。
3、入射光線與法線之間的夾角增大5,則反射光線與法線間的夾角增大 ,入射光線與反射光線間的夾角增大 。
4、一束光線照在水平放置的平面鏡上,光線向下與水平方向成30°角,在入射線不變時,轉動鏡面使反射光線豎直向上,入射線與鏡面間成______角。
5.黑板用久了會產生“反光”現象,字看不清楚,這是因為黑板發生 的緣故。
6、小明要用平面鏡將一束太陽光反射到豎井中(如右圖所示),請在圖上作出平面鏡的位置,并標出鏡面與水平面夾角的度數.
拓展與提高
1.(1)兩平面鏡相互垂直,入射光線如左圖所示,請依次畫出經兩個平面鏡反射后的光線。(2)在右圖中的方框內畫上合適的光學元件,并將光路圖補充完整。校訓:新鮮生活每一天
高橋新區中心學校初中導學案
內容:2.6透鏡和視覺(三) 課類:新授 時間:2014年4月 日
班級: 姓名: 評價:
學習目標:
1、了解眼球的結構及各部分的功能。
2、了解近視眼、遠視眼的成因,并知道近視和遠視的矯正方法。
學習重點:眼球的構造和功能,視覺的形成
學習難點:理解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利用透鏡原理解釋放大鏡、照相機、眼球的原理
一、課前預學
1.眼睛的主要部分是 ,大部分都藏在 的 內,只露出很小的一部分,這樣有利于保護 。眼睛前有眼瞼,可 ,以防止 ,具有 的功能。
2.光線通過角膜、房水、 和玻璃體,在 上成像,視網膜上的感光細胞接受光的刺激產生興奮,通過視神經傳到大腦皮層視覺中樞,形成 。
3.眼球中心的黑洞叫瞳孔,它周圍是一圈有顏色的 ,其作用是 ,可以控制 的大小。晚上,從黑暗的室外走到明亮的室內,瞳孔將變 。
4.在視神經離開視網膜的地方,也是視網膜上唯一沒有任何感光細胞的地方,這個地方叫做 。
5.近視的原因主要是眼球的前后徑 或晶狀體曲度 ,使來自遠處物體的光線聚焦在視網膜 使物像模糊不清,可以配 做的眼鏡來矯正。
6.遠視的原因主要是眼球的前后徑過 或晶狀體彈性變 ,使來自近處物體的光線聚焦在視網膜的 使物像模糊不清,可以配 做的眼鏡來矯正。
二、課中導學
1.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大腦中80%的信息都是來自眼睛,你仔細觀察過自己的眼睛嗎?
①通過觀察,眼睛的結構有哪些?它們分別有什么作用?
②觀察虹膜和瞳孔,當較強光線的時候,瞳孔是怎樣變化的?
2.眼睛的構造——好象一架照相機。
主要構造:________和________的共同作用相當于一個凸透鏡,它把來自物體光會聚在________上,形成物體的像,再通過它上的________傳輸給大腦,________來改變晶狀體的形狀,看近處物體,它________使晶狀體變________;看遠處物體時,它________,使晶狀體變________。
3.舉例說明在生活中凸透鏡還有哪些用途
(1)投影儀
成像特點:
(2)顯微鏡
成像特點:
4.我們是怎樣看到物體的?
5、晶狀體是如何調節使我們能夠看清遠近不同的物體的呢?
三、課后延學
1.在視覺形成過程中,形成實像和視覺的部位分別是( )
A.視網膜、視網膜 B.大腦皮層、晶狀體
C.視網膜、大腦皮層 D.大腦皮層、視網膜
2. 眼球的折光系統由( )
A.角膜、虹膜、瞳孔和晶狀體組成 B.角膜、瞳孔、晶狀體和玻璃體組成
C.角膜、瞳孔、房水、晶狀體組成 D.角膜、房水、晶狀體和玻璃體組成
3.眼球內折射光線的主要結構是( )
A.晶狀體 B.房水 C.玻璃體 D.瞳孔
4.右面是眼球結構簡圖:
(1)圖中A是__________眼的結構;B是__________眼的結構;
C是 __________眼的結構。
(2)遠處物體形成的像落在視網膜__________方的眼,稱近視
眼,可配帶( )__________透鏡糾正。桐鄉市高橋新區中心學校導學案(教案)
學科:科學 年級:七年級 課題:2.3耳和聽覺(一)
課類:新授 課 時 1 主備: 錢敏達 審核:程玲玲 時間:2014年3月 日
教學目標:1、了解耳的結構,知道耳的各部分功能。2、能說出聽覺的形成過程教學重點:知道耳的各部分功能,聽覺形成過程教學難點:聽覺的形成教學過程一、課前預學耳是人的 器官,認真讀圖“耳的結構”可知,外耳包括 、 。中耳包括 、 和 。內耳包括 、 、 。聽覺形成: 能收集空氣中的聲波,聲波進入外耳道后便會撞擊 ,使其產生 ,鼓膜的振動會帶動位于鼓室內的 振動,聽小骨把 放大后傳人 。當聲音傳到耳蝸,耳蝸內的液體亦會產生 ,聽覺感受器便把這種信息沿聽神經傳到 ,形成了聽覺。由于聽覺器官某一部分受損,即使用助聽器也很難再聽到聲音的狀況叫做 。耳不僅有聽覺的功能,還有 的功能,因為內耳中有感受 的感受器。二、課中導學1.耳朵的結構和功能結構功能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鼓室咽鼓管半規管前庭耳蝸出門旅行,最煩人的是暈車了。不但自己不能享受旅行的樂趣,還連累同行的旅伴,為什么會暈車、暈船、暈機呢?巨大的聲響會對耳朵造成傷害,甚至引起耳聾。當遇到聲響時,我們應該怎么辦?說明你這樣做的原因。根據聽覺的形成過程,談談引起聽覺障礙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5、我們為什么要用兩只耳聽聲音? ①用兩只耳聽到的聲音的響度大,可以聽得更清楚; ②用兩只耳聽聲音,可以辨別聲源的方向; ③左耳聽左邊的聲音,右耳聽右邊的聲音。 (1)為了驗證其猜測①的正確與否,同學們設計并做了如下實驗: 在離同一聲源同樣遠近的條件下,同一人用兩只耳聽聲音,然后再用一只耳聽聲音(另一只耳道用耳塞塞住)。若猜測①是正確的,則實驗結果應該是 。實驗中同學們應用了科學探究中的 的方法。 (2)為了驗證其猜測②的正確與否,同學們又做了實驗且結果如下:讓一同學蒙上眼睛,用兩只耳聽某一聲源發出的聲音,結果該同學對聲源的方位判斷正確,然后改用一只耳聽(聲源換了方位),結果該同學對聲源的方位判斷錯誤。根據以上實驗結果,可以斷定猜測②是 。三、課后延學1、人的聽覺產生于 ( )A.聽覺感受器 B.耳蝸 C.聽覺中樞 D.鼓膜2、用手掌托住耳廓后邊,會感到前方傳來的聲音變大,這說明耳廓能夠( ) A.產生聲波 B.傳遞聲波 C.收集聲波 D.感受聲波3、看書打瞌睡,頭部下垂時會立即驚醒。此過程中接受刺激的感受器是( )A.鼓室和半規管 B.前庭和耳蝸 C.半規管和耳蝸 D.前庭和半規管4、當你坐過山車時,因為害怕而閉上眼睛,但仍能感覺到過山車的翻滾、左右轉動以及加速和減速,與此有關的結構是 ( )A.耳蝸和前庭 B.前庭和半規管 C.半規管和鼓膜 D.鼓膜和聽小骨5、聽覺的形成過程:聲波→耳廓→外耳道→ →聽小骨→ 內的聽覺感受器→ →大腦的 。 教師活動與教學反思校訓:新鮮生活每一天
高橋新區中心學校初中導學案
內容:2.6透鏡和視覺(一) 課類:新授 時間:2014年4月 日
班級: 姓名: 評價:
學習目標:
1、了解凸透鏡成像的特點。
2、應用凸透鏡成像特點解釋照相機、放大鏡。
學習重點:理解凸透鏡的成像規律
學習難點:通過探究活動,體驗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和方法。
一、課前預學
1.透鏡可分為兩類:   (中間 邊緣 )www.中考資源網和   (中間 邊緣 )www.中考資源網。www.中考資源網
2.凸透鏡的作用:對光線具有     作用。www.中考資源網平行于主軸入射的光線經凸透鏡會后聚  ,
這點稱為   點;焦點到透鏡中心的距離叫做    。www.中考資源網凸透鏡有一對 焦點。www.中考資源網
3.凹透鏡的作用:對光線具有     作用。www.中考資源網平行于主光軸入射的光線經凹透鏡會發
散,這些發散光線的方向延長線交于   ,這一點稱為    。www.中考資源網凹透鏡有一對
   焦點。
4. 焦點到光心的距離叫做 ,用f表示,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叫做 ,用u表示,像到凸透鏡的距離叫做 ,用v表示。 www.中考資源網
二、課中導學
1. 比較生活中的這些透鏡。
側面形狀 厚薄分布
老花鏡片或放大鏡
近視眼鏡片
2.辨別凸透鏡和凹透鏡的方法。
3.畫出凸透鏡、凹透鏡對光的作用(透鏡對三條特殊光線的傳播路線)。
4.如何確定一塊透鏡的焦點和焦距呢?
5.在深林里迷路了,你能用冰和陽光來取火嗎?
三、課后延學
1. 如下圖所示的a、b、c、d四個透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a、c為凸透鏡
B.a為凸透鏡,d為凹透鏡
C.b、 c為凹透鏡
D.b為凹透鏡,c為凸透鏡
2.完成下圖中的光路圖.
3.如圖,各“方框”中都有一個光學器件,這個光學器件使射入“方框”的光線方向在射出時發生了改變,請根據兩條不同光線射人和射出“方框”時的方向,把適當的光學器件放入框中,并完成光路。桐鄉市高橋新區中心學校導學案(教案)
學科:科學 年級:七年級 課題:2.6透鏡和視覺(二)
課類:新授 課 時 2 主備: 錢敏達 審核:程玲玲 時間:2014年4月 日
教學目標:1、理解凸透鏡的成像規律,知其物距、像距變化,像距變化的規律。2、認識凸透鏡成實像、虛像的條件。 教學重點:理解凸透鏡成像規律教學難點:知道物距、像距的變化規律教學過程一、課前預學1.在做“凸透鏡成像”實驗中,首先要在光具座上依次放上蠟燭、______、______,然后調節它們的______,使它們的位置大致在同一___ ___。2.實像由 光線會聚而成,能在 上呈現的像。虛像不是由實際光線會聚而成,而是由實際光線的 相交而成, (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呈現的像。3.放大鏡是一種焦距較小的 。它就是利用 時,物體經過凸透鏡成     、     的     像。4. 照相機的鏡頭相當于一個     ,拍攝時,應使物體距離鏡頭在       ,膠卷上可以成     、    的     像。二、課中導學1. (1)你用放大鏡觀察課本上的字,看到的是字的 立、 (放大/縮小/等大)的像。凸透鏡是不是只能成放大的像?(2)拿起放大鏡,觀察離你較遠的同學,看到的像是 立、 (放大/縮小/等大)的。小結:凸透鏡既能成 的像,也能成 的像,它的成像性質明顯比平面鏡復雜和豐富。2. 師生共同探究:凸透鏡的成像規律(1)提出問題:物體經凸透鏡所成像大小、正倒跟物體的位置有什么關系?(2)建立猜想: (3)設計實驗方案:①實驗器材:②實驗步驟:③怎樣安裝實驗儀器:④怎樣才能得清晰的像:(4)進行實驗,獲取數據:本次實驗中所用凸透鏡f= 10cm,則2f= cm。(5)完成書本P77頁記錄表2-6。(6)由上表歸納:凸透鏡成像規律物距u像的性質像距ν倒立或正立放大或縮小實像或實像u>2ff <u<2fu高橋新區中心學校初中導學案
內容:2.2聲音的產生和傳播 課類:新授 時間:2014年3月 日
班級: 姓名: 評價:
學習目標:
1、了解聲音發生的條件:物體的振動
2、知道聲音傳播條件: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播聲音。
學習重點:聲音發生的條件,聲音傳播的條件
學習難點:真空不能傳播聲音的實驗演示
一、課前預學
1.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無論到哪里,都能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那么,你知道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嗎?請根據書本P49頁上的活動(聲音的產生)自行在家完成。(并將結果記錄在書本上)
通過上面的活動,你知道了聲音是由于物體的 而產生的。
你還能舉出更多能夠發聲的物體嗎?
2.1)聲音是由物體的 產生的,我們把正在發聲的物體叫 。
、 、 、都可以作為聲源。
2)科學上我們把能傳播聲音的物質叫 。聲音能夠在 、
和 中傳播,這些都是介質。注意:聲音無法在 中傳播。
3)與水波的傳播相似,聲音在空氣中也是以 的方式向遠處傳播。我們
把它叫 。
4)聲波有廣泛的用途,如: 。
5)聲音的傳播速度是不變的嗎? 。聲音在15℃的空氣中每秒的傳播距離是 。氣溫每升高1℃,每秒傳播的距離約 0.6米。
二、課中導學
1.蟬又名知了。自古以來,人們對蟬最感興趣的莫過于它的鳴聲。你知道蟬是怎樣發聲的嗎?
2.小組合作實驗完成P50頁“在水中敲擊的鐵塊”活動。
3.小組討論完成P50頁“聲音在空氣中傳播”。
4.科幻電影中,太空中有飛行器發生了爆炸,附近飛行器里的人立即看到并聽到了爆炸。你認為這個場景合理嗎?
5.小組合作實驗完成P51頁“水面波”和“聲音傳播的形式”活動。
三、課后延學
1.我們曾體驗過以下一些聲現象,其中能說明聲音產生原因的是( )
A.放在鐘罩內的鬧鐘正在響鈴,把鐘罩內的空氣抽出后,鈴聲明顯變小
B.將正在發聲的音叉接觸平靜水面,會在水面激起水波
C.站在河岸上大聲說話,會嚇跑正在河邊游動的魚
D.在一根長鋼管的一端敲擊一下,從另一端可聽到兩次敲擊聲
2.關于聲音,下列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敲鑼是靠錘子的振動發聲的 B 氣體傳播聲音比液體傳播要慢
C 振動停止,聲音也立即消失 D 真空不能傳播聲音
3.在敲響大古鐘時,停止撞擊大鐘,大鐘仍“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
A.鐘聲的回音 B.大鐘還在振動
C.鐘已停止振動,空氣還在振動 D.人的聽覺發生延長
4.在25攝氏度的環境下,聲音在下列物質中傳播最快的是( )
A.空氣 B.水 C.松木 D.鐵
5.在空氣中,聲音傳播的速度(   )
A.溫度越高,聲速越快   B.溫度越低,聲速越快
C.溫度與聲速快慢無關   D.以上說法均不正確
6.實驗表明,回聲到達人耳比原聲晚0.1秒以上,人耳能把回聲與原聲區別開來,(常溫下聲音在空氣中的梅苗苗速度距離為340米)那么要聽到自己的回聲,障礙物離人至少為( )
A、340米 B、170米 C、34米 D、17米
7.宇航員在月球上能否像我們在地球那樣交流?為什么?他們是用什么方式來交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如右圖所示,把一敲響的音叉與一懸掛的泡沫小球接觸時,發現小球被多次彈開,這個現象說明音叉在________ ___,大量實驗表明,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____________。桐鄉市高橋新區中心學校導學案(教案)
學科:科學 年級:七年級 課題:2.5光的反射和折射(二)
課類:新授 課 時 2 主備: 錢敏達 審核:程玲玲 時間:2014年3月 日
教學目標:1、了解物體在平面鏡里的像是虛像,知道平面鏡成像的特點。2、了解平面鏡成像在生活中的一些應用。3、逐步培養學生獨立實驗,獨立分析概括概念和規律的能力。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中領略物理現象的美妙與和諧,獲得“發現”成功的喜悅;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教學重點:平面鏡成像的探索、平面鏡成像的原理教學難點: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成像的原理,虛像概念的建立教學過程一、課前預學1.平面鏡成像特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們在平面鏡成像的實驗中看見的像實際上并沒有發出光,因此這樣的像稱為_____。 3.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相對平面鏡具有___________性,因此我們可以用___________法作出平面鏡中的像。 4.凸面鏡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活中的應用:____________。凹面鏡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活中的應用:____________。二、課中導學1.師生共同合作探究完成P70頁“探究平面鏡成像”活動2. 前面我們學了反射定律,知道光照在物體上會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去,那么蠟燭發出的光照到平面鏡上也會發生反射,我們大家就一起來畫這張光路圖。如果我們把眼睛放在反射光線經過的范圍內,從S點發出的光經平面鏡反射后的光線就會進入人的眼睛。由于人們習慣上是按照光的直線傳播規律來判斷物體位置的,所以感覺光線好象是從鏡后射來的。我們就把反射光線向反方向(鏡后)延長,這些反向延長線在鏡后交于一點S’,這一點就是發光點S在平面鏡所成的像。(1)作出光源AB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2)作出物體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3)根據物體AB及其像作出平面鏡的位置三、課后延學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平面鏡中所成的像比物體小 B、平面鏡成的像是光透過鏡子而形成的 C、平面鏡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定律 D、物體離平面鏡越遠時,成的像就越小2.在2千米深的海洋上空5千米處有一架飛機飛過, 該飛機在海中的像到海面的距離是 千米。3.一人速度V走近直立的平面鏡,則像相對鏡面的速度是 ,若人站立不動,直立的平面鏡以速度V離開人,則人的像的速度為 。4.如圖所示,落地平而鏡高0.8米。身高1.5米的姚安美同學站在鏡前卻看不到自己全身的像,她回想起科學課上所學知識就 (選填“適當后退一段距離”或“適當把鏡子升高一段距離”),當她看到了自己全身像時,此像的大小與她本人相比應該是 (選填“大”、“小”或“一樣大”)5.(2008柳州)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的實驗中:(1)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點燃的蠟燭,再拿一支沒有點燃的相同蠟燭,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直到跟前面那支蠟燭的像 。若用光屏替換玻璃板后面的蠟燭,在玻璃板后面觀察光屏, 觀察玻璃板前點燃蠟燭的像(選填“能”、“不能”)。(2)記錄了如下實驗數據實驗表明,像與物體的大小 。像到平面鏡的距離 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 教師活動與教學反思
A
B
B
A
A
B
C桐鄉市高橋新區中心學校導學案(教案)
學科:科學 年級:七年級 課題:2.3耳和聽覺(二)
課類:新授 課 時 2 主備: 錢敏達 審核:程玲玲 時間:2014年3月 日
教學目標:1、了解聲音的特性及其影響因素。2、通過做音調與頻率有關的實驗和響度與振幅有關的實驗進一步了解和學習物理學研究問題的方法。3、了解噪聲的來源,知道噪聲的危害和控制途徑,樹立環保意識。教學重點:聲音的三要素教學難點:音調與頻率的關系,響度與振幅的關系教學過程一、課前預學 叫音調, 叫響度。我們常常將 音調、響度和 稱為聲音的三要素。聲音的音調有高有低,音調的高低由 決定,頻率越 ,音調 越 ;頻率的單位是 ,簡稱 。4.人的發生頻率范圍是 ,多數人能聽到的聲音頻率范圍是 , 叫超聲波, 叫次聲波。5.響度與聲源的 有關,還跟 有關。6.聲音強弱的單位是 ,符號為 。7.自然界的各種聲音,有的能使我們感覺輕松愉快,這是 ;而有些則使我們煩躁不安,那是 。二、課中導學1、實驗探究一:探究音調與頻率的關系 (1)用塑料尺在木梳齒上滑動,改變滑動速度,聽到聲音的差別 (2)按課文P54圖2-22方案進行,回答書本相關提問; (3)實驗結論: 一只蜜蜂飛過耳邊時,我們能聽到它飛翔的聲音,可是一只蝴蝶飛過耳邊時,我們卻 聽不見,這是為什么?3、實驗探究二:探究響度與振幅的關系將橡皮筋套在書本兩端,兩端各墊上一只鉛筆,用手在橡皮筋中間輕輕向一邊拉動到一厘米的距離,觀察橡皮筋的振動情況和你聽到的聲音。重復上面的實驗,將橡皮筋拉開更大的距離,比較一下響度。橡皮筋的振動幅度小橡皮筋的振動幅度大聲音響度結論:聲音的響度與 有關。每天早上隔壁幼兒園的廣播,實在吵得我們沒法安靜學習,怎么才能減少這種噪聲對我們的影響呢?三、課后延學1、當你自己在嚼松脆的餅干時,會感到咀嚼的聲音大得驚人。但是,在你旁逝的人卻感覺不到多么大的聲音,這主要是因為( )A.自己嚼餅干的位置離耳朵近 B.旁邊的人離你太遠了C.你自己嚼餅干的聲音是通過頭部的骨骼傳導過來的D.餅干太脆了2、夏天,教室外蟬的叫聲影響了同學們的學習。蟬能發聲是由其腹部下方一層薄薄的發音膜 引起的。老師把教室的門窗關起來,大家聽到的聲音明顯減小,這是在聲音 過程中減弱噪聲。3、女高音歌唱家和男低音歌唱家中的“高”與“低”是指 ,震耳欲聾是指聲音的 ,引吭高歌和低聲細語中的“高”與“低”是指 ,男中音放聲高歌,女高音小聲伴唱, 的響度大, 音調高。4、新買的瓷碗常要敲一下,判斷是否破損,這是因為 ,使用“聲控門鎖”時。須先輸入自己的聲音程序,才能使用,是應用了聲音特性中的 。5、超聲波清洗精密儀器時,超聲波穿過液體并引起激烈的 , 把物體上的污垢敲擊下來而不會損壞被洗的物體,使用超聲波是因為它產生的振動比可聞波更加 ;外科醫生利用 除去人體內的結石。6、噪聲是環境污染的一個主要來源,其中有三大部分:工業噪聲、交通噪聲、居民噪聲。請你分別舉出一個實例,工業噪聲: ,交通噪聲: 。 上圖所示的是摩托車引擎后安裝的消聲 器的結構圖,摩托車安裝消聲器是采用 的方法來減弱噪聲的。 教師活動與教學反思桐鄉市高橋新區中心學校導學案(教案)
學科:科學 年級:七年級 課題:2.4光和顏色(二)
課類:新授 課 時 2 主備: 錢敏達 審核:程玲玲 時間:2014年3月 日
教學目標:1、了解太陽光的組成,知道白光是復色光;2、知道透明物體和不透明物體的顏色的成因;3、通過實驗,學會觀察現象、分析問題、得出結論 教學重點:認識在同一種物體中光以直線傳播,并能解釋某些現象教學難點:太陽光的組成;透明物體與不透明物體顏色的成因教學過程一、課前預學1、牛頓1666年所做的“光的色散現象”實驗現象為: 。2、單色光是指 。如 。3、復色光是指 。如 。4、三原色是指 、 、 三種色光。彩色電視機屏幕上呈現的五彩繽紛的畫面,就是有 而成的。顏料的三原色是 、 、 。5、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 決定,透明物體只能透過與該物體顏色相同的光,吸收其他顏色的光。www.中考資源網不透明物體的顏色由它 決定。www.中考資源網白色物體反射 ;黑色物體吸收 。www.中考資源網6、 和 都屬于不可見光。www.中考資源網紅外線常用于 上, 紫外線殺死 常被人們用來 。www.中考資源網還能使 發光,可以用來鑒別紙幣的真偽,適量的紫外線照射,有助于人體健康,但過量的紫外線照射,會使人皮膚變黑,誘發 。二、課中導學1、完成p65頁“透明物體的顏色”活動。2、為什么窗玻璃看上去一般是透明的?3、商場里買的衣服,回到家一看可能會與你在商場中看到的顏色不一樣。那是為什么?4、談談你對紅外線的認識。5、談談你對紫外線的認識。三、課后延學1.今年5月17日中午,我市部分市民看到了太陽周圍出現—個七彩“光環”,如圖所示,這就是“日暈”。這種天象形成的重要原因是陽光通過無數小冰晶后發生了色散,其中各色光按紅、橙、黃、 、藍、靛、紫的順 序依次排列,說明了陽光是 (填“單色光”或“復色光”)。2.在無任何光源的情況下,舞臺追光燈發出的綠色光照在穿白上衣,紅裙子的演員身上,觀眾看到她:( )A.全身呈綠色; B.上衣呈綠色,裙子呈紅色;C.上衣呈綠色,裙子呈紫色; D.上衣呈綠色,裙子呈黑色.3.在太陽光下我們能看到紅色的花是因為 ( )A.花發出的光是紅色的 B.花能反射太陽光中的紅色光 C.花發出的光是白色的 D.花能吸收太陽光中的紅色光7.2008年北京奧運會場館——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是充滿魔幻色彩的外層膜結構建筑,博得許多世界行家的好評。 問題:“水立方的外膜用什么顏色更節能?”某探究小組考慮“水立方”館內光線和夏天的室溫。他們做了幾組實驗。
試驗一:對透明物體和不透明物體的顏色由什么決定進行了如下的探究:先后用不同顏色的膜對著不同顏色的光進行觀察,得到的結果如下表所示。透明物體顏色照射光的顏色綠色紅色紅色綠色白色膜的顏色綠色紅色藍色紅色黃色觀察到的顏色綠色紅色黑色黑色黃色(1)由上表可以得到: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 決定的。實驗二:用不同顏色的膜材料ETFE做大棚實驗。大棚外膜顏色藍色無色紫色一天中棚外的最高溫度36oC36oC36oC一天中棚內的最高溫度38oC50oC30oC光的通過量90%98%C50%(2)綜合上述信息,你認為膜的顏色用 色更好。 教師活動與教學反思
(第1題圖)桐鄉市高橋新區中心學校導學案(教案)
學科:科學 年級:七年級 課題:2.5光的反射和折射(一)
課類:新授 課 時 1 主備: 錢敏達 審核:程玲玲 時間:2014年3月 日
教學目標:會描述光的反射現象,能說出反射現象中的各個名稱:反射面、入射光線、入射點、法線、反射光線、入射角、反射角。2、能說出光的反射定律的內容、會區別漫反射、鏡面反射。確認鏡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從光的反射定律,知道光路是可逆的。教學重點:光的反射定律的應用教學難點:光的反射定律教學過程一、課前預學1. 光遇到物體的表面都會發生_______.反射時光的傳播方_______改變。2. 我們能夠看見不發光的物體,是因為物體_______光進入了我們的眼睛。 3. 如圖所示: 射到反射面的光線(AO)叫___________。 N 被反射出去的光線(OB)叫 _ _ 。 A B經過入射點,垂直于反射面的直線是_____, O它是條輔助線,通常用虛線表示(ON)入射角:______跟_____的夾角 ∠AON 反射角:_______與_____的夾角 ∠BON 4.光的反射定律:光反射時,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_____________上;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_______;反射角___________入射角。5.根據反射面的情況不同,分為________反射和___________反射。鏡面反射將平行光反射后_______________射出,而漫反射將平行光線反射后_____________向。鏡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_______________。6.光路具有____________性。二、課中導學1.晚上,在桌面上鋪一張白紙,把一小塊平面鏡放在紙上,讓手電筒的光正對著平面照射,如圖所示,人從側面看去( ) A、鏡子比較亮,它發生了鏡面反射 B.鏡子比較暗,它發生了鏡面反射C.白紙比較亮,它發生了鏡面反射 D.白紙比較暗,它發生了漫反射2.師生共同合作探究完成P68頁“光的反射”活動3.小明利用光具盤進行光的反射實驗,讓一束白光從左邊斜射到平面鏡上,多次改變光的入射方向,測得如下數據: 實驗次數1234入射角20°30°40°50°反射角20°30°40°50°分析上述數據,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4、作圖題(畫出缺少部分)三、課后延學1、一束光線與平面鏡的夾角為25°,則入射角為__________,反射角為__________。欲使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間的夾角為直角,則入射光線與反射面的夾角應為 。2、光線垂直射向介質表面時,反射角的大小為 。入射角的大小為__________。3、入射光線與法線之間的夾角增大5,則反射光線與法線間的夾角增大 ,入射光線與反射光線間的夾角增大 。4、一束光線照在水平放置的平面鏡上,光線向下與水平方向成30°角,在入射線不變時,轉動鏡面使反射光線豎直向上,入射線與鏡面間成______角。 5.黑板用久了會產生“反光”現象,字看不清楚,這是因為黑板發生 的緣故。6、小明要用平面鏡將一束太陽光反射到豎井中(如右圖所示),請在圖上作出平面鏡的位置,并標出鏡面與水平面夾角的度數.拓展與提高1.(1)兩平面鏡相互垂直,入射光線如左圖所示,請依次畫出經兩個平面鏡反射后的光線。(2)在右圖中的方框內畫上合適的光學元件,并將光路圖補充完整。 教師活動與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榆中县| 栾城县| 濮阳市| 罗甸县| 鸡东县| 衡水市| 城步| 阿拉善左旗| 拜城县| 师宗县| 栾川县| 高雄市| 友谊县| 威远县| 凯里市| 怀安县| 阿拉尔市| 南和县| 巴里| 繁峙县| 东海县| 绥滨县| SHOW| 毕节市| 咸丰县| 宿松县| 玛沁县| 祁阳县| 北京市| 清水河县| 阳春市| 承德市| 亳州市| 上思县| 蓬安县| 九寨沟县| 乐山市| 会昌县| 新竹县| 望城县| 奉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