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 6.1.1環境對生物的作用姓名___________多媒體展示圖片:教師解說: 牛和羊在草原上徜徉,猴子在森林里嬉戲,它們在各自的環境中幸福地生活著。假如把牛羊和猴子互換一下生活環境會怎樣?這說明了什么呢?多媒體展示:影響生物生活的環境因素具體包括什么呢?今天,我們一起來探究。引出課題,教師板書:6.1.1環境對生物的作用多媒體出示:1.舉例說明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對生物的作用。(重點)2.通過探究光照對黃粉蟲幼蟲生活的影響體驗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難點)自 主 學 習 過 程非生物因素對生物作用通過閱讀總結答案13分 能舉手回答5分活動一、根據課本41頁--44頁內容,完成以下問題:1、影響生物生活的環境因素可分為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兩類。2、生物圈中的非生物因素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3.思考:環境中影響某株小麥的形態、生理和分布的因素有哪些?生物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生物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陽光對生物的影響 ②溫度對生物的影響③水對生物的影響 ④空氣對生物的影響活動二、探究實驗:光照對黃粉蟲幼蟲生活的影響認真觀察演示總結答案6分 能正確寫出答案4分評價標準科學探究的過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認識黃粉蟲:(播放視頻)黃粉蟲是糧倉中一種常見的昆蟲,幼蟲表面呈金黃色,常常聚集在糧堆中或其食料的下方。成蟲為深褐色,不能飛,善爬行,喜歡群集棲息。黃粉蟲幼蟲具有營養價值高、易飼養等優點,常被作為蝎子、甲魚、觀賞魚類和鳥類等一些經濟動物的餌料。你提出的問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做出的假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出假設的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制定計劃:材料器具:黃粉蟲幼蟲;鑷子、玻璃板、不透光的紙盒和紙板等。操作方案:①實驗裝置如右圖,設計具明顯區別的陰暗和明亮兩種環境②分別在兩種實驗環境的中央放置10條等大的黃粉蟲幼蟲。③靜置5-6分鐘,每隔1分鐘統計一次黃粉蟲幼蟲在兩種環境中的個體數量,共10次。4.實施計劃:按照計劃,認真記錄,每隔一分鐘,記錄一次具體操作步驟如下:(播放實驗視頻,邊看邊填表)從表中反映的情況來看,在陰暗處的黃粉蟲幼蟲數量越來越 _____,而明亮處的黃粉蟲幼蟲越來越 _____說明黃粉蟲幼蟲適于生活在___________________的環境中.5、通過實驗你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表達交流: ①這個實驗的變量是___________。實驗中創造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兩種不同的環境.其中對照實驗組是___________實驗組是_____________設計明亮處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②實驗中要用多只黃粉蟲幼蟲而不只用1只是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當實驗結果不符合假設時,應該怎么做( )A.放棄實驗不再探討此問題 B.修正實驗結果以符合假設C.重新提出假設再進行實驗 D.不再做此實驗直接提出結論4.影響黃粉蟲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____5、往木盒放置黃粉蟲時應放在什么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怎樣處理實驗后的黃粉蟲?認真觀閱讀總結答案25分 能舉手回答案5分評價標準活動一、根據課本44頁內容,并參閱圖6.1-5完成以下問題:①生物因素是指影響某種生物生活的_______________及其__________,包括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之間的相互作用。②生物之間的關系可以分為兩種即:____________關系和_______________關系。③說出下列圖片與生物之間的關系:雜草和水稻羚羊在爭奪配偶 螞蟻搬運食物④你還能舉出生物的生活都受其他生物的影響的實例嗎?⑤生物與生物之間的相互關系對生物的生存有何意義?生物因素對生物的作用:①生物因素是指影響某種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包括__ _ 和______生物之間相互作用。②_____種生物之間和__________種生物之間既有______________,又有__________________。③生物的生存依賴于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變化會對生物產生各種影響。“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1)“南山”影響“豆”生長的非生物因素有哪些?(2)說明“草盛豆苗稀”的原因。(3)這一現象說明了什么問題,利用本節課所學知識回答。評價項目 評價任務 得分素養感知評價 素養感知一素養感知二學以致用素養生成 堂清作業評價匯總6.1.1環境對生物的作用 堂清作業(一)素養生成基礎練(10)1.對一只生活在山上的野兔來說,它生活的環境是指A.陽光、溫度、水分等非生物因素 B.山上的植物和動物C.除野兔外的其他生物和非生物因素 D.除這只野兔外的其他野兔、其他生物和非生物因素2.下列對“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描述的自然現象的解釋,不科學的是A.溫度影響植物何時開花 B.“山寺桃花”適應了“山寺”的環境C.“人間”屬于生物因素 D.“山寺”屬于非生物因素3.煙臺蘋果享譽海內外,但出產它的煙臺和威海卻產不出高品質的柑橘,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A.濕度 B.光照 C.溫度 D.土壤4.許多成語或諺語中蘊含著一定的生物學道理。以下成語或諺語與非生物因素對應合理的是A.春蘭秋菊 光照 B.北雁南飛 大氣 C.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水分 D.春雨貴如油 溫度5.下列現象中,屬于同種生物之間互助的是A.羚羊爭奪配偶時發生爭斗 B.白蟻在御敵等方面相互合作C.蜜蜂采集花粉幫助植物傳粉 D.菟絲子汲取其他植物的養分(二)素養生成提升練(8分)6.下圖是與小麥有關的生態因素圖解。請據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影響小麥生長的非生物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圖中影響小麥生長的生物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麥和雜草之間的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如果在田地里有一群螞蟻,它們之間的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核心素養綜合練(12分。每題3分)7.實驗探究,分析回答:陳光同學家因為飼喂觀賞小鳥而養著黃粉蟲。黃粉蟲原是糧倉中的害蟲,發育過程類似于家蠶。黃粉蟲幼蟲營養價值極高。陳光是一個善觀察、愛動腦、勤動手的同學。他在飼養中發現,鋪在養蟲盒子里的泡沫塑料上有細小的噬咬痕跡。是黃粉蟲在吃塑料嗎?于是,他把黃粉蟲分為甲乙兩組,甲組只喂麥麩和菜葉,乙組加喂塑料餐盒片。觀察發現蟲子確實在吃塑料盒于是他又對乙組黃粉蟲的糞便做了靜電、燃燒、浸水等實驗,發現其糞便不產生靜電吸附、不可燃燒、不漂浮,并產生腐敗臭味。(1)該實驗的對照組為____________。(2)陳光實驗的“假設”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據實驗結果,請你寫出相關的結論:陳光的實驗結果,能為我們解決哪些現實社會中的問題?6.1.1環境對生物的作用 堂清作業班級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分數__________1、 家中飼養小鳥時,小鳥生活需要下列哪些條件 ( )A. 食物與水 B. 食物、空間與空氣C. 食物、空間與陽光 D. 陽光、空氣、水分、適宜的溫度、空間和食物2、下列各項中屬于環境影響生物的是( )。A. 光照時間短、溫度太低導致植物死亡B. 胡桃樹分泌的有毒物質導致樹下的小草死亡C. 狼太多導致兔子數量減少 D. 過度放牧導致牧場退化3、有甲、乙、丙三種動物,甲和乙均以丙為食,甲又以乙為食,那么甲和乙的關系可能是 ( )A.競爭 B.捕食 C.互助 D.捕食和競爭4、椋鳥喜食枸杞的果實,椋鳥對枸杞是( )。A.有害的 B.有益的 C.無害、無益的 D.有益、有害的5、“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造成這一差異的非生物因素是( )A、陽光 B、水分 C、溫度 D、濕度6、影響一只蜜蜂生存的非生物因素不包括( )A、陽光 B、空氣 C、溫度 D、其它蜜蜂7、仙人掌的葉變成了刺是受哪種非生物因素的影( )A、溫度 B、光照 C、水分 D、土壤8、把大小兩種草履蟲分開培養,它們都能正常地生長,可是把兩者放在一起培養的時候,經過16天,其中的一種全部死亡,而另一種卻仍然正常生長。這種現象屬( )A、合作 B、捕食 C、競爭 D、寄生9.在某草原,影響牛生活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屬于生物因素的是( )A.空氣 B.溫度 C.草 D.水10.我國云南的西雙版納地區動植物種類很多,而西北的荒漠地區就很少.你認為影響生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土壤 B.光照 C.水分 D.溫度11.下列生物之間屬于合作關系的是( )A.草原中的狼和兔 B.生活在豆科植物上的菟絲子 C.稻田中的水稻和稗草 D.蜜蜂采蜜12.“螳螂捕蟬,黃雀在后”描寫的是動物之間的哪種關系?( )A.競爭 B.合作 C.寄生 D.捕食13.山頂、山腰、山腳生長的植物種類不同,造成這種差異的環境因素是( )A.營養 B.溫度 C.土壤 D.水分14.對一只螞蟻來說,同窩的螞蟻是影響它生活的 因素,它們之間主要表現出 關系,其他窩的螞蟻是影響它生活的 因素,它們之間主要表現出 關系;雨水是影響它們生活的 因素.15.“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造成這一差異的主要環境因素是( )A、陽光 B、溫度 C、水分 D、土壤16.“春蘭秋菊”,影響這兩種花開放的主要非生物因素的影響 ( )A、陽光 B、溫度 C、水分 D、土壤17.夏季,我們會看到彩蝶在花叢中飛舞,彩蝶與花之間的關系是( )A、斗爭關系 B、相互依存的關系 C、相互傷害的關系 D、沒有任何關系18.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這句詩中所描寫的影響鴨生活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A.光 B.溫度 C.水 D.空氣19.下列生態因素中不屬于非生物因素的是( )A.陽光、溫度 B.空氣、溫度C.水分、土壤 D.花粉、病毒20."春蘭秋菊,南橘北梨",造成上述植物生活差異的生態因素是( )A.溫度和水分 B.光和溫度 C.水分和光 D.土壤和溫度21.(2010·宿州學業考)實驗探究,分析回答:陳光同學家因為飼喂觀賞小鳥而養著黃粉蟲。黃粉蟲原是糧倉中的害蟲,發育過程類似于家蠶。黃粉蟲幼蟲營養價值極高。陳光是一個善觀察、愛動腦、勤動手的同學。他在飼養中發現,鋪在養蟲盒子里的泡沫塑料上有細小的噬咬痕跡。是黃粉蟲在吃塑料嗎?于是,他把黃粉蟲分為甲乙兩組,甲組只喂麥麩和菜葉,乙組加喂塑料餐盒片。觀察發現蟲子確實在吃塑料盒于是他又對乙組黃粉蟲的糞便做了靜電、燃燒、浸水等實驗,發現其糞便不產生靜電吸附、不可燃燒、不漂浮,并產生腐敗臭味。(1)該實驗的對照組為____________。(2)陳光實驗的“假設”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據實驗結果,請你寫出相關的結論:陳光的實驗結果,能為我們解決哪些現實社會中的問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上課前李老師發動同學們到校園里捉些鼠婦來做實驗。張敏同學在抓鼠婦的過程中發現,只有在花壇邊黑暗潮濕的石塊下可以找到鼠婦,而在明亮干燥的通道上找不到鼠婦。到底是光還是潮濕程度影響鼠婦的分布呢 她進行了探究。將一個正方形的鐵盤,以橫、豎中線為界分成四個區,分別標出A、B、C、D,四個區設置的條件分別是,A區明亮并放入干燥的土,B區明亮并放入潮濕的土,C區黑暗并放入干燥的土,D區黑暗并放入潮濕的土。鼠婦可越過界線,在四個區來回移動。然后在鐵盤的中心位置放入20只鼠婦,每隔兩分鐘統計一次各區中鼠婦的數量。請回答相關問題:(1)張敏同學在實驗中探究了_____種因素對鼠婦生活的影響。(2)如果要探究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最好選擇_________兩個區進行對照。(3)選擇A與B區進行對照以探究土壤的潮濕程度對鼠婦生活的影響,有同學認為不妥,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張敏同學在第2分鐘統計數據時,發現鼠婦在四區都有分布,便得出結論:光與土壤的潮濕程度對鼠婦的生活沒有影響。你認為該結論________(選填“科學”或“不科學”)。(5)在第10分鐘后統計時發現,鼠婦全部集中在D區,則你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