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 6.2.1生態系統的組成(學生用學案)姓名___________多媒體展示圖片:1.通過閱讀說出生態系統的概念。闡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重點)2.通過閱讀分析和觀察圖片說出生態系統的組成。(重點)3.認同生物與環境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培養保護環境的意識。自 主 學 習 過 程生態系統的概念任務:閱讀課本p53頁1-2自然段內容完成評價標準閱讀后完成1、2題4分 通過分析完成“學以致用”9分活動:1.生態系統指: 在一定的地域內,__________與____________形成的統一整體。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2.最大的生態系統是什么?它包括哪些內容?下列哪些是生態系統?是的打“√”不是的打“×”(1)我們校園中的所有樹木(2)一塊農田(3)一個長滿雜草、木耳,聚集著螞蟻、老鼠的陰濕山洼(4)取自池塘中的一滴水(5)微山湖(6)家里有水草、有魚的魚缸;(7)生物圈(8)農田中的莊稼(9)取自海洋中的一滴水生態系統的組成任務:請同學們觀察課文P54圖6.2—1、圖6.2—2,思考:讀圖分析完成1、2題6分 通過分析完成“小結”8分評價標準(1)標出各個生態系統的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2)你認為還有哪些生態系統的成分沒有在圖片中顯示出來?生態系統的組成包括( )和( )生物成分指:任務:閱讀課本P54-55內容思考問題完成下列問題小組合作分析完成1-6題40分 通過分析完成“學以致用”5分評價標準活動:1、生態系統中非生物成分的作用是什么作用是:2.在生態系統中,生物成分分為哪幾類?劃分依據是什么?3、生產者主要指哪種類群的生物?作用是什么?有什么地位?(1)生產者。①種類:主要指_________。②作用:利用_____,通過_________,把無機物制造成有機物,并將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_______中。③地位:生態系統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物成分4、消費者指哪種類群的生物?有什么特點?根據食性不同,分成哪三類?(2)消費者。①種類:包括各種_____。根據食性可分為____性動物、_____性動物和雜食性動物。②特點:直接或間接地依賴于_______________制造出來的_______________生存。5、分解者主要指哪種類群的生物?作用是什么?(3)分解者。①種類:主要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營腐生生活的微生物。②作用:將動植物遺體等含有的_______________分解成簡單的_____________,歸還到無機環境中,促進了_____________。6.嘗試歸納生態系統的組成。(學生先觀看視頻后小組討論回答)7.在生態系統中,你認為哪些生物成分是不可缺少的?以池塘生態系統為例討論:有哪些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在圖中填出)?這些生物在生態系統扮演的角色?評價標準小組合作分析完成1、2題2分 通過分析寫出關系2分(1)如果自然界中的各種微生物一旦不存在了,你認為將會出現什么現象?(2)如果自然界中的各種綠色植物全部消失,你認為將會出現什么現象?師:無論是生產者還是消費者,最終都要被分解者分解,而分解以后的物質又被生產者利用。這說明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之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關系。某種成分的變化,往往會引起其他成分發生相應的改變,甚至引起整個生態系統發生一系列變化。評價項目 評價任務 得分素養感知評價 素養感知一素養感知二大膽猜想素養生成 堂清作業評價匯總6.2.1生態系統的組成 堂清作業素養生成基礎練 (24分)1.下列可以看作生態系統的是A.森林里所有的鳥B河里所有的魚C.草原上所有的動物D.一片森林2.真菌和腐生細菌在生態系統中占有重要地位,這主要是因為它們能A.釋放氧氣,吸收代謝廢物 B.凈化環境C.給其他生物提供食物來源 D.將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歸還到無機環境中3.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而一個小生態瓶也是生態系統。它們都是由哪些成分組成的A.植物、動物、真菌和細菌B.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C.陽光、空氣、水D.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4生態系統中,下列生物成分不同于其他三項的是A.乳酸菌 B.酵母菌 C.藍藻 D.霉菌5.從生態系統的組成來看,“小雞燉蘑菇”這道菜的主要原料應分別屬于A.生產者、消費者B.生產者、分解者C.消費者、分解者D.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6.在生態系統中,以朽木和糞便為營養的蜣螂等生物屬于A.消費者B.生產者C.分解者D.消費者和分解者7.為探究某些生態系統的成分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有人設計了如下實驗。請回答:①在A、B、C、D四個大小、形狀相同的生態瓶中分別加入等量的清水;②向C、D瓶中加入等量的河泥,B、C、D瓶中加入等量的水藻③向四個瓶中放入大小、形狀與生長狀況相近的小魚各2條④把A、B、C瓶置于陽光下,D瓶放在黑暗的環境中,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實驗結果如下:生態瓶編號 A B C D瓶中魚生存時間(天) 3 11 25 2(1)實驗裝置A、B、C所模擬的生態系統中,相同的非生物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形成______組對照實驗。比較A、B、C的實驗結果可知,小魚的存活時間與_______________有關。(2)比較A、B的實驗結果可知,水藻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D裝置中,小魚存活的時間比A裝置中的存活時間短,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比較C、D的實驗結果可說明,水藻在有_______________的條件下,才能釋放氧氣。6.2.1生態系統的組成 堂清作業班級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分數__________選擇題1、下列選項中,可以看作是一個生態系統的是( )A.一片森林中所有的樹木 B.一片麥地上的所有生物和陽光、空氣等無機環境C.池塘中的所有動物、植物和微生物 D.一片草地上的陽光、土壤和空氣等無機環境2、下列生物中,屬于分解者的是( ),屬于生產者的是( ),屬于消費者的是( )。A.草和山羊 B.真菌 C.葫蘆蘚 D.青蛙3、下列哪組生物可和無機環境組成一個生態系統( )A.水藻、鳥 B.小魚、大魚C.小草、昆蟲、細菌 D.水藻、蝦4、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 )。A、海洋生態系統 B、森林生態系統 C、生物圈 D、沙漠生態系統5、一塊農田里,下列哪項為影響小麥生活的生物因素( )A、雜草 B、陽光 C、溫度 D、土壤6.生產者為消費者和分解者提供了( )A.水分和無機鹽 B.有機物和能量 C . 氧氣和無機鹽 D.二氧化碳和能量7.假如你喜歡的小動物不幸死掉,你會小心地把它埋葬在小樹下。可是,過了一段時間后,你會發現小動物的尸體不見了,只剩下一堆白骨。這其中起作用的是( )A.生產者 B.消費者 C.分解者 D.以上都不是8、“冬蟲夏草”的形成是:在冬天昆蟲感染了菌核,但仍然維持蟲的形狀,到次年春夏季時,菌核生長,有柄,外形似草,“冬蟲夏草”是生態系統中的( )。A.生產者 B.分解者 C.消費D.非生物成分9、要使一生態系統長期存在,除了非生物成分,理論上至少還需具有( )A.消費者和分解者 B.生產者和消費者 C.生產者和分解者 D.生產者和人10.分解者在生態系統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這主要是因為它們 ( )A.是食物的來源 B.能釋放氧氣 C.能凈化空氣 D.能將動植物遺體中的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11、人屬于生態系統的( )A、生產者 B、消費者 C、分解者 D、以上都是12、在生態系統中,能夠制造有機物的是( )A、動物 B、綠色植物 C、微生物 D、細菌13下列生物中屬于分解者的是( )A、木耳 B、菟絲子 C、葫蘆蘚 D、水綿14、右圖為生態系統中各生物之間的關系,據圖回答問題:(1)圖中[ ]能夠利用光能將無機物制造成有機物,因而在生態系統中叫做_________________。(2)圖中[ ]和[ ]不能將無機物制造成有機物,只能攝取現成的有機物,因而在生態系統中叫做_________。圖中④能把動植物的遺體分解成無機物,因而在生態系統中叫____________,這種生態成分主要包括______和 ____________兩大類生物。(4)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陽光之外,還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非生物條件。15、如圖是一個生態系統示意圖,請你根據此圖,回答下列問題:(1)陽光屬于生態系統組成成分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樹、蟲、鳥、細菌屬于生態系統組成成分中的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屬于生產者的是 _______________,它能進行_________________,為該生態系統中的其他生物提供___________________。(3)圖中的細菌屬于生態系統中的____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從此圖可以分析并得出結論:生態系統的各種成分之間是相互______________、相互________________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