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6.2.5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學生用學案)姓名___________播放視頻1.能通過分析“駝鹿和狼的數量變化關系”總結生態系統的調節方式。(重點、難點)2.概述生態系統自我調節的能力是有限的。 (重點)自 主 學 習 過 程生態系統的調節方式1、閱讀課本73-74頁完成“自主學習”1(自己完成不了的組內討論解決)1)生態系統的各種成分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始終處于___________________之中,生態系統能夠保持相對穩定狀態的原因是其本身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___。生態系統的資源和空間都是有限的,當某一成分發生變化時,必然會引起其他成分的_______________,這些變化最終又反過來影響__________________的那種成分,請舉個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由于生態系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態系統的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之間才能較長時間地保持一種________________的平衡。2、分析課本74頁圖6.2-19思考:1).結合圖示寫出一條食物鏈。2.)20世紀50-90年代駝鹿的數量與狼的數量有什么變化?為什么會出現這種變化?3.)假設某一年,狼因病大量死亡,對鹿群會產生什么影響?再例如:樹木 害蟲 食蟲鳥在森林生態系統中,當害蟲數量增加時,____________的生長自然受到危害,但食蟲鳥會因食物豐富而數量 ______,這樣就會抑制害蟲數量的增加,從而使它們的數量保持相對 _________________。生態系統的調節能力1、閱讀課本74-75頁完成“自主學習”21)生態系統的調節能力超有大有小,主要取決于它自身的結構特點。一般來說,生態系統中_________越多,_________越復雜,__________就越大。反之,生態系統中_________越少,_________越簡單,__________就越小。2)任何生態系統的調節能力都是有一定______的,如果外來干擾超出了這個限度,生態系統的_______________就會遭到破壞。例如,當池塘受到輕微污染時,它能通過自身的___________消除污染,逐漸恢復到污染前的狀態;當池塘受到嚴重污染,超出其自身的___________時,池塘中的動植物就會急劇減少,最終導致生態系統_________,清水池變成了臭水溝。2、圖中哪個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大?為什么?由此可見:任何一個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都是_______________的,如果外來干擾超過了這個限度,生態系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會受到損害,從而引起生態失調。3、引起生態系統崩潰的外來干擾有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而目前人為因素是導致生態平衡失調的主要原因。請判斷下列圖片內容各屬于什么因素造成的。6.2.5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 堂清作業班級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分數__________1.在一定條件下,生態系統具有相對的穩定性,這是因為( )A.動物與植物之間相互制約 B.生產者總是數量最多的C.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 D.有人類的控制2. 如圖示農田生態系統中兩條主要的食物鏈.如果有人大量捕捉青蛙,短期內對該生態系統造成的影響是( )A.有利于生態系統的平衡B.水稻蟲害嚴重C.蛇的數量迅速增加 D.田鼠的數量迅速增加3.在一個相對穩定的草原生態系統中,狼的數量變化曲線最可能是( )4.下列生態系統中,穩定性最差的是( )A.草原 B.森林 C.池塘 D.北極苔原5.某生態系統中四種生物構成一條食物鏈:丙→丁→甲→乙。在一段時間內,如果甲的數量增加,則可能引起( )A.丙和丁數量減少 B.乙和丙數量增加C.乙、丙和丁數量減少 D.乙和丁數量增加6.在平衡的生態系統中,系統內的生物數量將會( )A.逐漸增多 B.相對穩定 C.逐漸減少 D.穩定不變7.生態系統自動調節能力越大,則( )①生態系統的成分越復雜 ②生態系統的成分越簡單③營養結構越復雜 ④營養結構越簡單⑤生態平衡容易破壞 ⑥生態平衡不容易破壞A① ③ ⑤ B. ② ④ ⑥ C. ① ③ ⑥ D. ② ④ ⑤8.在一個由植物→蝗蟲→青蛙組成的食物鏈中,若大量捕食青蛙,蝗蟲的數量會( )A.緩慢上升 B.仍保持相對穩定 C.先迅速上升后急劇下降 D.迅速上升9.要提高一個生態系統維持平衡的能力,最有效的辦法是( )A.大大增加生產者的數量 B.減少消費者、分解者的數量C.增加系統內的生物種類 D.改變系統內的非生物因素10.在“植物 兔 鷹”這條食物鏈中,若消滅了全部鷹,兔的數量會( )A.先下降后上升B.下降C.仍保持相對穩定D.先上升后下降11.在“水藻 水蚤 蝦 小魚 食魚鳥”這條食物鏈中,若食魚鳥全部遷到別處,在一定時期內將會發生的現象是( )①蝦的數量減少②水蚤的數量減少③小魚的數量增加④小魚的數量減少⑤水蚤的數量增加⑥蝦的數量增加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③⑥12.抱犢崮國家級森林公園,如圖為森林公園內部分生物的關系示意圖,請據圖回答:(1)森林公園中,兔的體色一般為灰色、有利于躲避敵害,這種現象說明生物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圖中的消費者有 ____________________,生態系統中兔與鼠之間的生態學關系為 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因為某種因素導致狐的數量劇減,則短時間內兔與鼠的數量變化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圖中共有_____條食物鏈;如果有人在附近開辦工廠,導致森林公園發生重金屬污染,則圖中______________體內的重金屬含量最高.(4)該生態系統的各種成分通過__________________聯系成了一個統一的整體,與農田生態系統相比,森林生態系統自動調節能力較_____(強/弱)13.(2013·棗莊)下圖為渤海生態系統簡化食物網示意圖。請據圖回答:(1)該食物網中的生產者是_____________,若要構成一個生態系統,圖中需要添加的成分是 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2)圖示食物網中處于第二營養級的生物類群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011年渤海灣發生嚴重溢油事故,原油中的有害重金屬如鎳、釩、鉛等進入此生態系統,通過 _________________在生物體內不斷積累使其濃度隨消費者級別的升高而逐步增加,這種現象叫做 __________________。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