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1.2 生物的進化第2課時 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合理解釋了生物進化的原因班級: 姓名:一、學習目標及重難點分析1.簡述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主要內容;2.形成生物進化的基本觀點。重點:達爾文提出自然選擇學說的過程和自然選擇學說的主要內容。難點:自然選擇學說的主要內容。二、學法指導[探究引路]仔細觀察長頸鹿進化的歷程,思考以下問題:1.長頸鹿的祖先中有的長頸,有的短頸,說明生物個體之間存在_______,這就是生物具有________的特性。2. 嘗試分析長頸鹿的長頸進化的原因?3.拉馬克的“用進廢退”法則和達爾文的自然選擇有什么不同?你贊同哪一種觀點?[重難點突破]生物進化的原因——自然選擇:(課本P17)1.過度繁殖:達爾文認為,絕大多數物種______的后代數量,往往超過生存環境的承受力。2.生存競爭:生物的________和________有限,所以生物之間會發生激烈的_________。3.遺傳和變異:生物的某些微小______使生物更能夠適應環境變化,并且可以_______給后代,這樣經過許多代以后,微小的_______變異在物種內________起來,形成更加適應環境和生命力更強的 物種。4.適者生存:自然選擇是通過_________實現的,生物的 和_________是自然選擇的結果。[學以致用](課本P18-19)閱讀下列材料,思考以下問題:18世紀的英國曼徹斯特地區,森林中生活著一種樺尺蛾,它們夜間活動,白天棲息在長滿灰白色地衣的樹干上。1850年,大多數樺尺蛾成蟲的體色是淺色的,只有少數是深色的。 1950年,曼徹斯特已經變成了一個工業城市,工廠排出的煤煙殺死了地衣,結果使樹皮裸露并被熏成黑褐色。這里的深色樺尺蛾變成了常見類型,而淺色的樺尺蛾卻成了少數。(1)兩種體色的樺尺蛾數量發生了什么變化?請簡單分析這種變化形成的原因。(2)你認為英國曼切斯特地區的淺色樺尺蛾能重新恢復為常見類型嗎?如果能,你認為該怎樣做?[總結提升]1.生物的變異是__________的(定向/不定向),有的變異適應環境,也就是_______變異,有的變異不適應環境,即______變異(有利變異/不利變異)。自然選擇是定向的,自然選擇決定生物的生存或淘汰。2.________的定向選擇作用決定著生物進化的方向。3.人工選擇和自然選擇的比較選擇因素 結果 速度人工選擇自然選擇[自我測評—會考接軌]1.有資料報道,一對家蠅一生產卵1000粒,每10天繁殖一代,一年后其后代可將地球覆蓋厚度達2.45cm,這種現象叫( )A.適者生存 B.多樣性 C.變異 D.過度繁殖2.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不僅能科學地解釋生物進化的原因,還能說明( )A.生物的多樣性和適應性 B.生物化石的分布規律C.生物的遺傳和變異 D.生命起源的化學進化過程3.在某個經常刮大風的海島上,有許多無翅或殘翅昆蟲。該島上無翅或殘翅昆蟲特別多的原因是( )A.長期不用的結果 B.自然選擇的結果 C.定向變異的結果 D.人工選擇的結果4.我國的金魚品種是世界上最多的,形成金魚品種多種多樣的原因是( )A.金魚適應不同的環境 B.我國水域遼闊 C.人工選擇的結果 D.遺傳的結果5.下列說法,不符合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的是( )A.各種生物普遍具有很強的繁殖能力B.環境變化造成生物出現定向的變異C.生物為獲取足夠的食物和空間進行生存競爭D.自然選擇的結果是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6.醫學上大量濫用抗生素,導致每年都有相當數量的抗生素失去作用,其原因是( )A.病菌對抗生素進行選擇的結果B.病菌本身對抗生素具有抵抗能力C.病菌變異的結果D.抗生素對病菌的抗藥性變異進行選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