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姓名:班級:)必修 4《哲學與文化》·第二單元 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第四課 探索認識的奧秘第 2 框題 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課程標準 素養達成】(一)課程標準闡述認識運動的辯證發展過程。(二)素養達成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堅持科學理論的指導,堅定理論自信。利用真理與認識的知識分析馬克思主義是如何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堅持科學理論的指導,做擔負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學習重點】: 理解并區分真理的客觀性、條件性和具體性。【學習難點】: 理解認識的反復性和無限性。【前置預習 自主探究】(一)學習目標(1)了解真理的含義和基本屬性。(2)理解并區分真理的客觀性、條件性和具體性。(3)理解認識的反復性和無限性。(4)樹立堅持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的觀念。(二)自學提綱(閱讀教材,完成以下填空)1.真理是客觀的(1)含義:真理是標志主觀同 相符合的哲學范疇,是人們對 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2)真理最基本的屬性是 。在同一時間、地點、條件下,人們對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認識只有一個,真理面前 。2.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1)真理是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 。如果超出這個條件和范圍,真理就會成為謬誤。(2)真理是具體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對于特定的過程來說的,都是主觀與 ,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 。如果人們不顧過程的推移,不隨著歷史條件的變化而豐富、發展和完善真理,真理都會轉化為 。3.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1)原理:①認識具有 。認識受到 的限制(認識主體的限制和認識客體的限制)。從認識的 來看,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總要受主客觀條件的限制;從認識的客體來看,客觀事物是復雜的、變化著的,其本質的暴露和展現也有 。這就決定了人們對一個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從 ,再從認識到實踐的 才能完成。②認識具有無限性。認識是 的,追求真理是一個 的過程。③認識具有上升性。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的循環是一種 或螺旋式的上升。真理在實踐的反復檢驗中不斷超越自身并沒有 ,不斷向前發展。(2)方法論: ,開拓創新,在實踐中認識和 ,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是我們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易錯提示】澄清幾個誤區:(1)認識是有限性與無限性的統一。從每一個具體的認識、單個人的認識來看,認識是有限的;從人類認識能力來看,認識是無限的。(2)真理永遠不會停止前進的步伐,它在發展中不斷地超越自身。但是,那些經過實踐反復檢驗的、已經確定的真理并沒有被推翻,而是不斷地向前發展。小心踩雷:①有用的觀念就是真理。②真理和謬誤可以相互轉化,所以真理中包含謬誤。③認識具有反復性和無限性,人的認識永遠也無法達到真理④認識的上升性指的是認識是圓圈式循環。(我的疑問——請將預習中不能解決的問題寫下來,供課堂解決!)【課堂活動 議題探究】——如何運用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議學情境1:真理是客觀的、具體的、有條件的議學材料:品偉人名言 悟社會真理在《反對本本主義》文中,毛澤東提出對待“本本”要有正確的態度,為什么說馬克思主義是對的?為什么我們歡迎這個理論?決不是因為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馬克思是什么“先哲”、天生的圣人;而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能夠指導我們的實踐斗爭,馬克思主義在我們的實踐斗爭中已被證明是對的,我們的斗爭需要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的‘本本’是要學習的,但是必須同我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這是唯物主義的態度。而“本本主義”則相反,“以為上了書的就是對的”,生搬硬套馬克思主義書本上的詞句,根本不去對實際情況進行調查,這是唯心主義主觀主義的方法,也是反馬克思主義的態度。當一些人散布所謂社會主義不如資本主義的言論時,鄧小平旗幟鮮明地表示要徹底駁倒這種言論,“中國搞資本主義不行,必須搞社會主義。如果不搞社會主義,而走資本主義道路,中國的混亂狀態就不能結束,貧困落后的狀態就不能改變”“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這是中國人民從五四運動到現在六十年來的切身體驗中得出的不可動搖的歷史結論”共產黨怎么能成功呢?當年在石庫門,在南湖上那么一條船,那么十幾個人,到今天這一步。這里面的道路一定要搞清楚,一定要把真理本土化。——習近平走自己的路,是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立足點,更是黨百年奮斗得出的歷史結論。——習近平議學問題:知識鏈接——教材53、54頁根據所學知識,說說我國是如何使“真理本土化”的?2.結合上述分析,說說馬克思主義是什么樣的真理?議學情境2: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議學材料:黨的指導思想與農村生產關系的調整理解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議學問題:知識鏈接——教材55、56頁馬克思主義是永恒不變的真理嗎?黨的指導思想及農村生產關系的調整表明認識具有什么特點?【素養提升】情真意切議學材料:新征程上的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是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始終站在時代前沿……馬克思主義理論不是教條,而是行動指南,必須隨著實踐的變化而發展。——習近平新的征程上,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始終居安思危,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統籌發展和安全,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認識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敢于斗爭,善于斗爭,逢山開道、遇水架橋,勇于戰勝一切風險挑戰!新的征程上,我們必須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用馬克思主義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繼續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議學問題:1.馬克思主義過時了嗎?2.結合自身實際,說說馬克思主義是如何激勵新時代青年不懈奮斗的?征途漫漫,惟有奮斗。我們通過奮斗,披荊斬棘,走過了萬水千山.我們還要繼續奮斗,勇往直前,創造更加燦爛的輝煌!——習近平素養達標:課后鞏固1.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肆虐之初,人們認為犬科動物是傳播疫源,但進一步研究發現可能是蝙蝠,發現了新型冠狀病毒的全部基因組組分都可以在蝙蝠上找到,新型冠狀病毒基因內部多個位點頻繁重組。材料蘊含的哲理是( )①蝙蝠與災害之間存在著本質的必然的聯系 ②科學研究始終在接近真理的道路上不斷前進③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受具體的實踐水平限制④人類對真理的追求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2.應對新冠疫情挑戰,疫苗是“最大的希望”之一。目前,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個國家的新冠疫苗研發項目令人鼓舞,進展之快令人驚嘆。但是,有關專家也指出,人類對新冠病毒的了解還比較有限,安全性是新冠疫苗研發的“最大挑戰”,疫苗研發仍然任重道遠。下列對此認識正確的有①疫苗研發是一個基于實踐探索未知的過程,充滿著不確定性②疫苗研發充滿偶然性,不存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一般規律③醫療實踐的發展是推進人們對于新冠病毒認識的唯一動力④主客觀條件的限制決定了人們對新冠病毒的認識具有反復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廣大醫務工作者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治療和研究過程中,制訂并完善新型冠狀病毒防治方案,如今防治方案已經更新到第7版。防治方案的制訂完善①說明了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正確反映②體現了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③表明了人的認識具有無限性和上升性 ④印證了任何真理都是客觀與主觀具體的歷史的統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為了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某地一改過去“輸血式”、“單一式”、“被動式”收效甚微的傳統扶貧模式,創造性地探索出了“政府+企業、金融、合作社、農場主、貧困戶”的“1+5生態循環產業扶貧”新模式,既解決了村集體經濟收入問題,又能讓貧困戶增收,成效顯著。這表明①真理和謬誤往往在實踐中相伴而行②實踐是人們有目的有意識的能動性活動③實踐中得出的經驗是獲得真理性認識的基礎④真理在實踐中經過反復檢驗、不斷向前發展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5.2020年是恩格斯誕辰200周年。作為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之一,恩格斯在談到馬克思主義產生時說:“同任何新的學說一樣,它必須首先從已有的思想材料出發,雖然它的根子深深扎在經濟的事實中。”上述論斷蘊含的哲學道理是( )①理論發展具有相對獨立性 ②理論只能反映當前事實③理論總是受到客觀現實的制約 ④來源于現實的理論就具有真理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2020年5月12日《人民日報》載文指出:“流行病學規律告訴我們,人類面對新冠肺炎的暴發需要一個必要的認知過程政府應對策略的形成也需要時間。隨著時間的推移,流行病學將能夠進行追潮性研究。”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①事物是可以認識的,但認識不是一蹴而就的②人類對事物的認識是一個不斷深化發展的過程③事物本質呈現有一個過程,人們只能靜觀其變④政府決策應該從實際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7.(2016 課標卷Ⅰ)習近平強調,要從推動科學決策、民主決策,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增強國家軟實力的戰略高度,把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作為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切實抓好。重視智庫建設的認識論依據是( )①腦力勞動者的認識活動越來越具有直接現實性 ②任何具體的認識主體總是具有自身的局限性③不同認識主體相互取長補短有利于發現真理 ④得到不同認識主體認同的知識才具有真理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2018 全國卷Ⅲ)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從認識論看,提出上述創新性重大論斷表明( )①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越來越深化②改革發展的實踐的自覺性、創造性不斷增強③認識對實踐的指導作用可以超越具體條件的限制④認識的發展是一個不斷用新認識否定、代替已有認識的過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2018 江蘇高考)2017年11月,我國科學家成功克隆了兩只獼猴。很多人都以為,這項技術的突破并不大,因為22年前,美國已經誕生了克隆羊。但實際上,當初的克隆羊采用的是胚胎分裂技術,而中國科學家采用的則是更為先進的體細胞克隆技術。由此可見( )A.認識世界的目的是為了改造世界 B.經過實踐反復檢驗的真理才不會被推翻C.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受到條件的局限 D.客觀事物本質的暴露和展現需要一個過程10.(2017 課標卷Ⅲ) 恩格斯指出,認識中“不僅每個已經解決的問題都引起無數的新問題,而且每一個問題也多半都只能一點一點地、通過一系列常常需要花幾百年時間的研究才能得到解決”。對這種認識現象的合理解釋是( )①主客觀條件的限制決定了認識的反復性②認識的局限性意味著達不到真理性認識③真理與謬誤的轉化使認識呈現為封閉式循環運動④認識對象、認識主體和實踐的無限發展導致認識的無限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為阻斷疫情向校園蔓延,確保師生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1月27日,教育部發布《關于2020年春季學期延期開學的通知》,1月29日教育部要求利用網絡平臺,“停課不停學”。各地教育部門、廣大教師、網絡科技企業、莘莘學子,還有無數家長團結一致、緊急行動,落實教育部文件精神,通過網絡直播的方式,實現停課不停學,戰“疫”學習兩不誤。停課不停學總體效果是好的,但是各地在落實教育部通知精神過程中由于理解偏差,也出現了一些加大教師、學生負擔和擠占節假日等問題,長時間盯著手機電腦屏幕,也會給教師、學生視力健康帶來一定危害。教育從學校轉移到了網絡,有人受益也有人質疑。結合材料,運用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的知識說明該如何看待這一特殊時期的不同“聲音”。參考答案自學提綱客觀 客觀事物 客觀性 人人平等 有條件的 條件和范圍 客觀 歷史的統一 謬誤 反復性 各種條件 主體 一個過程 實踐到認識 多次反復 無限發展 永無止境 波浪式的前進 被推翻 與時俱進 發現真理情境探究1. 議學提示:真理的含義:真理是標志主觀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真理的特點:客觀性、唯一性、具體性、條件性真理是絕對性與相對性的統一。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的形式上是主觀的,內容上是客觀的。2. 追求真理的一個過程認識具有反復性、無限性和上升性,所以我們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展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3. 征途漫漫,惟有奮斗。我們通過奮斗,披荊斬棘,走過了萬水千山.我們還要繼續奮斗,勇往直前,創造更加燦爛的輝煌!素養達標B B C B B A C A C B11.【答案】①真理是客觀的,對同一個確定的對象會產生多種不同的認識,但只有一種正確的認識,即真理只有一個。線上教學符合當前實際,雖然有一定弊端,但總的來說是利大于弊的。②認識具有反復性。受主客觀條件的制約,人的認識具有主體差異性和一定的局限性。質疑有助于正確認識事物的本質及其規律,進一步明確網絡直播的利與弊。③認識具有無限性和上升性。對網絡教學的認識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我們要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探究網絡教學的不足并不斷對其進行優化和改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