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專題4 發展社會主義經濟-2014年高考政治考綱解讀及熱點難點試題演練 Word版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專題4 發展社會主義經濟-2014年高考政治考綱解讀及熱點難點試題演練 Word版含解析

資源簡介

專題4 發展社會主義經濟
本專題知識分兩大部分。一是圍繞市場調節與宏觀調控的關系展開。市場調節的優勢成為發展市場經濟的理由,市場調節的弊端成為加強宏觀調控的必要性。二是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目標、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為著眼點,而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是服務于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
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1.市場調節和宏觀調控的比較
市場調節 宏觀調控
區別 調節手段 主要通過價格、供求、競爭等來進行。實質是價值規律發生作用 以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為主,輔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地位 基礎性資源配置手段 重要的資源配置方式
優勢 價格及時反映供求變化,市場信息靈敏,生產要素自由流動,生產效率高 宏觀調控具有自覺性、主動性和預見性,可以彌補市場機制的不足
局限性 ①市場調節不是萬能的,存在自發性、盲目性、滯后性等固有的弊端;②單一的市場調節會導致資源配置效率低下、資源浪費;社會經濟不穩定,發生經濟波動和混亂;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導致嚴重的兩極分化 政府調節是一種主觀行為,可能因為決策失誤或過度的政府調節干擾,破壞市場機制的正常運作
聯系 都是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實現資源配置的手段,相互聯系、相互補充、缺一不可。有形手(宏觀調控),無形手(市場調節),手拉手,往前走
2.宏觀調控的三種重要手段
經濟手段 法律手段 行政手段
區別 含義 是國家運用經濟政策和計劃,通過對經濟利益的調整來影響和調節經濟活動的措施 是國家通過制定和運用經濟法規來調節經濟活動的手段 是國家通過行政機構,采取帶強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規定等措施,來調節和管理經濟的手段
特點 最符合市場規律,比較溫和,但調節結果帶有不確定性 最為權威,帶有強制性,但法律可能有滯后性,有時不能適應經濟形勢 強制、速效、但對經濟運行影響過于激烈,必須在遵循市場規律的基礎上運用
區別 措施列舉 “十二五”規劃、產業振興規劃;財政政策、稅收政策、金融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價格政策等 經濟立法,如修改個稅法、制定產品質量法等;經濟司法,如“瘦肉精”案審判 強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規定等,如調控房價的“限購令”等
聯系 以經濟和法律手段為主,輔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形成有利于科學發展的宏觀調控體系,充分發揮宏觀調控手段的總體功能
3.規范市場經濟秩序
(1)為什么要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
①市場調節存在自發性、盲目性、滯后性等固有的弊端,會影響到正常的市場秩序。
②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基礎性作用,只有具備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市場才能合理配置資源。
③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有利于維護企業經營者的利益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有利于市場經濟的健康有序運行。
(2)如何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
國家:①運用經濟、法律、行政手段加強宏觀調控。②要建立健全有關法律法規,加大打擊力度,嚴格實施市場規則。③建立健全社會信用制度,形成以道德為支撐、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體系,是規范市場秩序的治本之策;切實加強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建設,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監督和失信懲戒制度。
企業:要遵守市場規則,樹立誠信觀念,遵守市場道德,樹立良好的信譽和形象。
消費者:要學法、懂法、守法、用法,既保證自己的經濟活動符合法律的規范,又能夠運用法律維護自己的權益。
二、科學發展觀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1.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1)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把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作為第一要義。要著力把握發展規律、創新發展理念、破解發展難題,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加快形成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發展方式和體制機制。
(2)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把以人為本作為核心立場。要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尊重人民首創精神,保障人民各項權益,不斷在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上取得新成效。
(3)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把全面協調可持續作為基本要求。要全面落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布局,促進現代化各方面相協調,促進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相協調,不斷開拓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4)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把統籌兼顧作為根本方法。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重大關系,統籌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統籌各方面利益關系,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
2.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重大舉措 重要性 具體措施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增強創新驅動發展新動力
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 這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向的主攻方向 要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使經濟發展更多依靠內需拉動,更多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驅動。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繼續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優先推進西部大開發,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大力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積極支持東部地區率先發展
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 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城鄉發展一體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 要堅持走中國特色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要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針,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
全面促進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 必須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必須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各方面和全過程
三、經濟全球化與對外開放
1.全面認識經濟全球化
含義 指商品、勞務、技術、資金在全球范圍內流動和配置,使各國經濟日益相互依賴、相互聯系的趨勢
主要表現 生產全球化、貿易全球化和資本全球化
載體 跨國公司
實質 以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為主導,因此,它往往又使得世界經濟更加不平衡,兩極分化更加嚴重
積極影響 經濟全球化促進了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流動、國際分工水平的提高、各國生產力的發展,為各國經濟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消極影響 ①使世界貧富分化現象更加嚴重。②使世界經濟更加不穩定,尤其是沖擊了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安全
如何應對 抓住機遇,積極參與,趨利避害,防范風險,勇敢地迎接挑戰
2.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
(1)為什么要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
①經濟全球化的客觀要求。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③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需要。④有利于促進社會生產力、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如何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
①要加快轉變對外經濟發展方式,推動開放朝著優化結構、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轉變,著力培育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優勢。
②形成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出口競爭新優勢,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發展服務貿易。
③提高利用外資綜合優勢和總體效益,推動引資、引技、引智有機結合。
④要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強企業國際化經營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國公司。
⑤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
⑥防范經濟風險,維護國家的經濟安全。
考點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例1.(2013·山東文綜,18,4分)2012年,我國綜合運用各種手段對國民經濟進行調控,實現了預期調控目標。下列調控目標、調控政策、具體措施三者對應最恰當的是(  )。
A.控物價——穩健的貨幣政策——嚴控對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的貸款
B.穩增長——積極的財政政策——減輕服務業和小微型企業稅收負擔
C.調結構——積極的財政政策——下調金融機構一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
D.惠民生——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財政支持力度
【特別提醒】宏觀調控是高考的常考點。考生在備考中,要準確把握市場調節與宏觀調控的關系,并聯系就業、消費、公司經營、財政、科學發展觀、對外開放等知識,結合宏觀經濟形勢與國家重大政策,深入理解市場調節與宏觀調控。
【變式探究】 (2013·四川文綜,3,4分)2013年4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實施正回購(央行向交易商賣出有價證券)市場操作,凈回籠資金430億元,這是央行今年第九次開展正回購市場操作。央行正回購的連續實施,其意在于(  )。
A.調節貨幣供應,釋放通貨膨脹壓力
B.引導利率下行,激發企業投資需求
C.寬松貨幣供應,預防經濟增速下滑
D.穩定利率水平,保障居民儲蓄收益
【解析】本題考查宏觀調控的知識。央行正回購的實施,可以回籠資金,相應減少了實際流通中的貨幣量,從而調節了貨幣供應,減緩通貨膨脹的壓力,故A當選。央行正回購可以使資金回籠,不會使利率下調,由于流通中的實際貨幣量有所減少,企業投資也會相應減少,故B不選。央行采取措施讓貨幣回籠,屬于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故C不選。央行這一做法,使資金回籠起不到穩定利率的作用,故D不選。
【答案】A
考點2、科學發展觀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例2.(2013·北京文綜,31,4分)繼續保持我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要求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升級。下列做法符合這一要求的是(  )。
①促進金融、通訊等服務業發展 ②加大研發投入,推進科技創新 ③增加出口補貼,擴大出口規模 ④提高存款利率,減少居民消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特別提醒】
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措施是高考的常考點,既出客觀題,又出主觀題。備考中,考生應理解科學發展觀內涵,全面掌握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措施。同時關注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三農”問題等熱點問題。
【變式探究】(2013·安徽文綜,2,4分)下表是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整理而成。分析該數據可看出(  )。
2004~2012年我國GDP及三大產業占GDP比重
年份 GDP(億元) 第一產業(%) 第二產業(%) 第三產業(%)
2004 159 878 13.4 46.2 40.4
2006 210 871 11.7 48.9 39.4
2008 314 045 10.7 47.5 41.8
2010 401 513 10.1 46.7 43.2
2012 519 322 10.1 45.3 44.6
A.三大產業結構漸趨優化
B.農業的基礎地位在逐漸減弱
C.第二產業產值有所減少
D.GDP增長必然優化產業結構
考點3、經濟全球化與對外開放
例3.(2013·天津文綜,3,4分)下圖是2004~2012年我國對外貿易指標。圖中數據顯示(  )。
A.產品進口優化了國內的產業結構
B.產品出口拉動了我國經濟的增長
C.我國國內市場競爭的國際化趨勢增強
D.我國“走出去”的步伐不斷加快
【特別提醒】經濟全球化是歷年高考考查的熱點,在復習備考中考生要注意識別典型錯誤說法:經濟全球化對發達國家有利,對發展中國家不利;在對外貿易中出口越多越有利,進口越多越不利;凡是國外的資金、技術我們都要引進;實施“走出去”戰略,是我國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基本戰略;等等。 
【變式探究】(2013·課標Ⅰ,14,4分)2012年3月,中國某集團公司收購了4個在美國的風電場。美國政府于9月28日以安全為由簽發行政命令禁止該項目的收購。在多次申訴無效之后,該公司根據美國法律向美國聯邦法院提起訴訟。這一案例表明(  )。
A.走出去的中國企業面臨各種形式的貿易保護主義的挑戰
B.向投資國司法部門提起訴訟是投資者維護自身利益的最有效手段
C.對外直接投資取代商品出口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主要形式
D.跨國并購是企業強強聯合的主要表現形式
難點1.有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因果關系型選擇題的解題方法
【例1】 在現代市場經濟中,政府越來越多地運用稅收、利率等經濟杠桿調節經濟運行。經濟杠桿能夠調節經濟運行的根本原因在于,它們(  )。
A.以政府的強制力為后盾
B.直接關系著市場主體的利益
C.能夠彌補市場經濟的缺陷
D.能夠消除經濟發展中的波動
【方法指導】對于有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因果關系型選擇題,一要注意區分“有利于”與“能”之間不一樣的邏輯關系,二要注意題干中的“主要原因”“根本原因”“重要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取決于”“主要影響”“決定了”等詞語。根本原因是對事物的產生、發展和變化起決定作用的因素,是必然的、內在的、深層的原因,一般應從內因、經濟等角度思考。
難點2.解答有關宏觀調控的試題時應注意的問題
【例2】 2013年北京繼續實施限購和差別化的稅收、信貸政策。這表明北京繼續運用________對經濟進行宏觀調控(  )。
A.行政手段、經濟手段
B.行政手段、貨幣手段
C.法律手段、財政手段
D.法律手段、經濟手段
【方法指導】高考對宏觀調控的考查,方式多樣,常見的是和市場調節的局限性結合、與宏觀經濟形勢結合,考查采取什么措施進行調控、實施某種具體的調控措施的原因和意義、區分宏觀調控的具體措施等。解答此類試題,必須準確把握和區分市場調節的自發性、盲目性和滯后性,把握市場調節與政府調控的關系,把握宏觀調控的原因和意義,區分宏觀調控的具體手段及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措施。同時,注意“計劃比市場更有利于資源合理配置”“宏觀調控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宏觀調控是市場調節的自發要求”“宏觀調控能夠消除市場調節的局限性”等誤區,防止命題者利用考生對這些知識點把握不清來設置陷阱。
【解析】限購政策屬于行政手段,稅收、信貸政策均屬于經濟手段,故答案為A。
【答案】A
1、國家發改委發出通知強調,各級價格主管部門要采取提醒、告誡、警示等手段,引導經營者合法行使自主定價權,遏制跟風漲價和不合理漲價。依法查處囤積液化氣,哄抬液化氣價格,以及價格欺詐、價格串通、捏造散布漲價信息等違法行為,充分發揮12358價格舉報電話的作用,及時處置群眾投訴舉報的價格違法行為,維護市場價格秩序。材料表明(  )。
①價格是由國家和企業共同決定的 ②良好的市場秩序要靠市場規則來維護 ③市場調節存在自發性、盲目性和滯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④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需要法律、道德的規范和引導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價格由價值決定,并受供求關系的影響,故①錯誤;材料一方面說明市場調節存在著弊端,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建立良好市場秩序的必要性,故②③④均正確。
答案 C
2、“流動資金缺乏導致企業擴大再生產難,企業發展不良,又進一步加劇了資金緊張。”這種惡性循環是對小型微型企業遭受融資難的鮮明寫照,國家對此非常重視。下列措施屬于國家采用經濟手段解決該問題的是(  )。
①銀監會出臺《關于支持商業銀行進一步改進小型微型企業金融服務的通知》 ②財政部公布對金融機構與小型微型企業簽訂的借款合同免征印花銳 ③中國人民銀行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增加商業銀行貸款投放量 ④中國農業銀行增加年度信貸投放,滿足小型和微型企業合理融資的需求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貫徹科學發展觀,就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徹底改變“唯GDP論英雄”的政績評價方式。這是因為GDP不能(  )。
A.反映經濟實力和市場規模
B.進行國際經濟的橫向比較
C.全面反映人民的幸福程度
D.反映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動情況
4、某市開展建設“低碳城市”、享受“低碳生活”活動,把城區LED路燈的裝置率提高到100%。如果將上述事件寫成新聞報道,你認為最合適的標題是(  )。
A.減少開車,節約能源,綠色安全出行
B.熄滅燈光,緊急行動,應對氣候變化
C.全民行動,節約能源,應對氣候變化
D.全民行動,綠色出行,發展低碳經濟
解析 材料中更換路燈的主題是節能,故選C。A、B、D三項不符合題干主旨。
答案 C
5、隨著希臘長期主權信用評級降至全球最低水平,以及葡萄牙主權債務違約風險形勢的驟然緊張,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進一步升級。這不僅導致希臘和葡萄牙國內政局不穩定,也影響了國際金融的穩定和世界經濟的復蘇。這表明(  )。
①應該高度重視國家經濟安全 ②經濟全球化加劇了全球經濟的不穩定性 ③經濟全球化不利于經濟發展 ④經濟全球化對于發達國家來說利大于弊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6、2012年12月18日,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在商務部舉行的例行發布會上表示,2012年以來,我國已經遭遇53起貿易救濟調查,涉案金額242億美元,同比增長了7倍。中國產品是美國、歐盟召回、預警、扣留的主要對象,而低廉的輕工產品是重點。對此,我國企業應該(  )。
①提高出口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②提高出口產品的價格,避免他國針對我國的貿易保護 ③爭創國際品牌,增強產品競爭力 ④積極“走出去”,不斷拓展新市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2013年2月,國家發改委對汽柴油再一次調價,汽油每噸上漲300元,柴油每噸上漲290元,這將影響到企業的生產和人民的生活。從資源合理配置的角度看,合理的價格應(  )。
①由“看不見的手”引導,調節資源在全社會的配置 ②既能有效利用資源又能保證百姓生活 ③既由市場形成又受政府調控 ④既保證企業利潤又維護百姓利益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黨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這是因為(  )。
①科技創新是當前我國的中心工作 ②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 ③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是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的必然要求 ④增強科技創新能力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物質保障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①說法錯誤,經濟工作是中心工作;④說法錯誤;②③符合題意。
答案 C
9.2013年1月28日,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進行第三次集體學習。習近平指出,要不斷提高我國綜合國力,不斷讓廣大人民群眾享受到和平發展帶來的利益,不斷夯實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物質基礎。從《經濟生活》的角度看,這就必須(  )。
①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 ②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 ③發揮財政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 ④堅持改革開放,不斷增強綜合國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③說法錯誤。
答案 D
10.2013年1月16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在商務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2012年我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41個國家和地區的4 425家境外企業進行了直接投資,累計實現非金融類直接投資772.2億美元,同比增長28.6%。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快速增長(  )。
①表明我國的對外開放達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②表明資本全球化是經濟全球化的重要體現 ③有利于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④是我國實施“走出去”戰略的具體體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材料一 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等問題的出現,既與產業結構不合理、體制機制障礙較多、發展方式粗放等密切聯系,也與人們的生活方式緊密相關。因此,必須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為人民創造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
材料二 天更藍、水更清、空氣更清新,這是人類共同的心愿。然而,進入工業化社會之后,隨著經濟發展和財富增加,人類共同的心愿不是自然而然地實現了,反而受到不斷的沖擊和挑戰。全球變暖、自然災害頻發、城市空氣質量惡化,給人類提出了新課題。要改善民生,必須節能減排,否則,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將無從談起。
(1)闡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改變生活方式以推進生態文明的經濟意義。
(2)結合《經濟生活》相關知識,分析說明人類如何才能做到經濟社會發展、改善民生與保護環境的統一。
答案 (1)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有利于落實科學發展觀,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有利于促進消費方式的轉變,提高消費的質量和水平,為消費創造動力。改變生活方式,做理智的消費者,既有利于保護環境、綠色消費,也有利于引導生產的調整和升級,從而實現生產與消費的良性互動,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如答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產業結構調整等,亦可)
(2)①各國政府要加強對經濟的宏觀調控,重視對科技和環保的投入,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發展循環經濟,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優化產業結構,促進資源和能源的合理開發和有效利用。②企業要高度重視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提高勞動者素質,發展綠色生產,降低資源和能源消耗,提高資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③消費者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形成環境保護的消費方式,堅持科學消費和綠色消費,堅決克服奢侈浪費的生活方式。
12.材料 經過30多年的發展,時下的中國需要一個新的改革開放。30多年前的改革開放,是中國在“怎樣改革”“怎樣開放”這張白紙上勾畫最初的藍圖,與此相比,今天的改革開放具有更高層次和更新內涵:要改變粗放型的發展體制和方式;要經過原始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和繼承創新之后,形成中國更高、更好的發展方式、發展水平和發展成果;要結束5 000年陸路文明和農業文明,轉而建設海洋文明與海洋強國。
結合材料,運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知識回答,更高層次和更新內涵的改革應包含哪些方面,并分析要把對外開放推進到新階段,國家應該怎么做。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虹口区| 西贡区| 盘山县| 从化市| 观塘区| 桐柏县| 凤冈县| 东台市| 赤城县| 永清县| 子洲县| 南雄市| 林州市| 武安市| 江门市| 鄂尔多斯市| 凤冈县| 禹城市| 邻水| 扎鲁特旗| 勐海县| 翼城县| 桦甸市| 济宁市| 姜堰市| 来宾市| 田东县| 灌阳县| 城口县| 镇原县| 措勤县| 嘉禾县| 内江市| 孟州市| 盖州市| 琼结县| 尚义县| 长泰县| 栾川县| 遂溪县| 涪陵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