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9 民族精神與先進文化對本專題知識的復習,首先要注意把握中華文化與中華民族精神,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掌握:一是弘揚中華文化,要注意掌握中華文化的特點;二是培育中華民族精神,要注意掌握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明確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的意義和途徑。其次在復習本專題時要牢牢抓住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中心環節——思想道德建設這一知識點。同時,學生還要注意掌握大眾文化與先進文化、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指導思想一元化與文化多樣性、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與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關系等。一、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1.認識中華文化的三大特點(1)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歷程 萌動——春秋戰國、誕生——秦統一、發展——漢代、強盛——隋唐、擴展——宋元明表現與見證 ①漢字是中華文化的基本載體和中華文明的標志,為書寫中華文化、傳承中華文明,發揮了巨大的作用②史書典籍以其自身的傳承性,成為中華文化一脈相傳的重要見證(2)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獨特性 中華文化獨樹一幟,獨領風騷。中華文化的文學藝術和科學技術,為世界文明的進步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并成為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在世界文化寶庫中占有重要地位區域性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受歷史、地理等因素的影響,中華文化呈現鮮明的區域特征,不同區域的文化在交流中展示自身的特征,同時促進中華文化的發展,使中華文化呈現多樣化民族性 中華各民族基于自身的政治、經濟、習俗等因素,在文化上呈現多樣化。各民族文化異彩紛呈,相互融合,共同構成了中華文化。中華文化既有各民族文化的特性,又有中華文化的共性(3)中華文化的包容性2.提升中華文化的競爭力(1)感知中華文化的力量中華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勵中國人民幾千年來克服艱難險阻、戰勝內憂外患、創造幸福生活的強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勵每一個中華兒女共同創造祖國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中華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現為民族精神的力量。(2)如何提升中華文化的競爭力方向保證 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文化傳承 全面認識祖國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使中華文化的發展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既保持民族性,又體現時代性文化交流 面向世界、博采眾長,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和借鑒其他民族優秀文化成果,發展本民族文化,做到以我為主、為我所用文化創新 立足社會實踐,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民族精神 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增強中華文化的凝聚力3.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地位 中華民族精神始終是維系中華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紐帶,支撐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柱,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強大的精神動力,是中華民族之魂基本內涵 在五千多年的發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核心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貫穿民族精神的各個方面。愛國主義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在當代中國,愛國與愛社會主義本質上是一致的。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擁護祖國統一時代特征 民族精神是隨著時代變化而不斷豐富的必要性及意義 ①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是提高全民族綜合素質的必然要求;是不斷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的要求;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需要②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就是鑄造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為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展強基固本途徑 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發揮“主心骨”的作用;必須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必須正確對待外來思想文化的影響;必須與弘揚時代精神相結合;必須立足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做民族精神的傳播者、弘揚者和建設者二、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1.正確看待落后文化與腐朽文化比較 落后文化 腐朽文化區別 含義 各種帶有迷信、愚昧、頹廢、庸俗等色彩的文化,都是落后文化 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輪功”邪教、淫穢色情文化等,都屬于腐朽文化表現形式 常常以傳統習俗的形式表現出來,如人們常見的看相、算命、測字、看風水等 一是政治思想上的腐朽文化;二是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具有明顯反人類、反社會、反科學特征的邪教文化;三是日常生活中,對個人的身心健康和發展具有嚴重危害性的文化,如“黃賭毒”等對待措施 落后文化是文化糟粕,需要不斷通過科學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 必須堅決抵制,依法取締共同點 都是糟粕文化,腐蝕人們的精神世界、侵蝕民族精神、阻礙先進生產力發展、危害社會主義事業,都不是我們倡導的先進的、健康的文化2.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①在當代中國,我們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建設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②只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才能把繼承中華優秀文化傳統和吸收人類文化優秀成果結合起來,使悠久的中華文化煥發新的生機,實現文化強國的夢想。(2)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必由之路。這個路徑,是由我國社會制度、發展道路和黨的性質宗旨決定的,是由繼承和創新中華民族優秀歷史文化的要求決定的,是由我國文化自身發展規律和人民群眾根本意愿決定的,是由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現實需要決定的。(3)樹立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①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向著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宏偉目標前進,關鍵是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為此,需要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②文化自覺,是對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認識、對文化發展規律的正確把握、對發展文化歷史責任的主動擔當。文化自信,來自于對時代發展潮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深刻把握,來自于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這種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表現為對中華文化發展前途充滿信心、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充滿信心、對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目標充滿信心。③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我們一定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更加自覺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 ,更有自信地邁向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目標。三、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1.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措施 內 容 地 位堅持根本目標:培育“四有”公民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 培育“四有”公民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務把握主要內容:發展教育、科學、文化事業 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教育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大力發展科學事業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是推動生產力發展的首要力量;科技革命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巨大推動力量,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標志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 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一條重要途徑建設和諧文化,培育文明風尚 開展群眾性文化創建活動 和諧文化是全體人民團結進步的重要精神支撐2.加強思想道德建設(1)地位思想道德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和中心環節。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性質和前進方向。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必須緊緊抓住思想道德建設這個中心環節。(2)內容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增強誠信意識為重點,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要求,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為著力點,深入進行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教育,引導人們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3)原因①必要性:思想道德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和中心環節。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性質和前進方向。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必須緊緊抓住思想道德建設這個中心環節。②意義:進行思想道德建設,能為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思想保證,也有利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考點1、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1.(2013·課標Ⅱ,19,4)《臺灣風物圖卷》長達320米,以生動的筆墨描繪了臺灣的自然山川、民俗風土、人文環境等,被譽為寶島的“清明上河圖”。中國國民黨主席在2005年訪問大陸的“破冰之旅”時,將該圖卷的縮小版作為禮物贈送給中國共產黨領導人。《臺灣風物圖卷》在海峽兩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 )。 ①展現了中華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②反映了海峽兩岸文化同根同源 ③具有與《清明上河圖》相同的文化價值和藝術風格 ④是海峽兩岸文化從差異走向同一的重要體現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特別提醒】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是高考的常考點。考生在備考中,要側重從客觀題的角度把握中華文化的特點和包容性、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從主觀題的角度把握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義和途徑。有關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這一內容,高考試題中反復出現的錯誤說法有:①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中心環節;②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我國各項事業取得勝利的決定因素;③中華民族精神是永遠不變的;④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就必須抵制一切外來文化;等等。考生在備考的過程中,要注意識別這些易錯點,減少失誤,提高得分率。【變式探究】(2013·四川文綜,6,4分)中華民族歷經苦難而又生生不息。從汶川到玉樹、再到蘆山,那生命至上的國家理念,那萬眾一心的民族情懷,那百折不撓的堅韌品格,定格為無數震撼心靈的畫面,砥礪我們奮力前行。這表明,中華民族精神( )。①在不同歷史時期具有不同的內容 ②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質 ③蘊涵著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追求 ④是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柱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考點2、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例2.(2013·天津文綜,5,4分)“雖然不言不語,叫人難忘記,那是你的眼神,明亮又美麗……”當年蔡琴在演唱這首《你的眼神》時,就曾以特有的韻味打動過無數聽眾。在今春“我是歌手”的電視節目上,林志炫以不同以往的方式翻唱此歌,詮釋經典,再次讓人如癡如醉。由此可見,文藝表演應該( )。①為人民大眾所喜聞樂見 ②倡導風格與形式的多樣化③立足于滿足市場需求 ④堅持繼承和創新的統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特別提醒】走進文化生活是高考的常考點。考生在備考中,應注重把握基礎知識,特別是對于反復出現的錯誤說法要足夠重視。如:①網絡文化能促進人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②封建迷信是腐朽文化,必須堅決抵制、依法取締;③傳統習俗屬于落后文化,必須全盤剔除;④文化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必然產物等。另外,還要充分把握“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這一邏輯思路,形成知識體系,這樣才能有效應對高考中出現的各種試題。【變式探究】(2013·山東文綜,21,4)如今,互聯網已成為未成年人認知和參與社會的新途徑。調查顯示,我國未成年人中,91.4%使用過互聯網,72.5%上網時遭遇過不良信息,64.9%會模仿網絡語言和行為。因此,文化建設應當( )。①加強文化市場管理,凈化網絡社會文化環境 ②深入開展道德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道德修養 ③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全方位提升文化競爭力 ④積極推廣信息技術,促進傳媒的商業化發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考點3、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例3.(2013·福建文綜,28,4分)最美教師,最美媽媽,最美司機……,神州大地悄然崛起一個“最美群體”。平凡中彰顯大愛,震撼中激揚正氣;平民英雄讓感動常在,讓真情永存。這啟示我們應該( )。①貴義賤利,追求高雅的精神生活 ②志存高遠,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 ③崇德尚義,自覺維護人民的利益 ④知行統一,身體力行爭當時代先鋒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本題考查人生價值的知識。平民英雄的事跡啟示我們要從平凡做起,自覺投身于人民群眾的實踐,維護人民利益,才能實現人生價值。③④兩項正確。①追求高雅的精神生活,②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不符合題意。答案 D【特別提醒】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是高考的常考點,既有選擇題,也有主觀題。在復習備考中,考生要熟練掌握本部分所涉及的知識,并與其他知識點聯系起來,進行綜合性備考。①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要明確其與發展先進文化的關系。②對于教育,要注意聯系教育在文化傳播、文化傳承中的作用。③對于科技,要注意聯系科技在文化傳承、文化創新中的作用。④對于文化事業,要注意聯系文化對社會、對個人的作用。⑤對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要注意聯系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從更廣泛的角度把握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考生才能在高考中有效地整合知識,提高答題質量和得分率。 【變式探究】(2013·安徽文綜,8,4分)古人以“桑梓”代表故鄉,以“椿萱”代表父母,以“棠棣”代表兄弟……可見古人對自己生存的環境何等親切,他們能夠把周圍的事物倫理化。這給我們的啟示是( )。A.必須尊重和認同傳統文化B.認識世界要以發揮主觀能動性為前提C.要增強文化建設的自覺性D.要發揮意識改造客觀世界的能動作用難點1、有關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的認識類主觀題的解法【例1】 2012年10月27日,臺風“山神”進入南海,攜強風暴雨逼近海南島。狂風暴雨,拔樹摧房,所到之處,一片澤國!一個熱帶風暴,一個強臺風,一個強熱帶風暴,這是相當密集的極端天氣,一個連著一個。在罕見的強臺風和強熱帶風暴面前,瓊州兒女迸發出空前凝聚的精神力量,暴雨中挺起不屈的脊梁,在黨中央的親切關懷,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和緊急部署下,齊心協力,與時間賽跑,在全島打響了一場看不見硝煙的防御戰、保衛戰。運用文化生活的知識,談談你對“挺起不屈的脊梁”的認識。1、維吾爾族的《第七木卡姆朱拉》、蒙古族的《成吉思汗》、納西族的《嫁女調》、鄂西土家族的《神農溪纖夫號子》等各具特色的民族音樂,共同展現在CCTV的舞臺上。人們為多姿多彩的民族音樂而激動,更為音樂盛典豐厚廣博的文化內涵而感動。這從側面表明( )。①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代表著中華文化的前進方向 ②中華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華文化的瑰寶 ③中華文化呈現著多民族文化的豐富色彩 ④各民族傳統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推動當代中國發展的時代精神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英國人也有紅色情結,他們說紅色是民族的精神所在。一個民族一旦對某種色彩鐘愛乃至癡迷,那就不可小視,因為那代表著某種追求和執著,是一種積極向上、鍥而不舍的民族精神。這啟示我們要( )。A.立足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B.不斷為我國的民族精神注入新的時代特色C.警惕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國進行西化、分化的圖謀D.借鑒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汲取各民族的長處3、電影《建國大業》是新中國成立60周年的獻禮作品。該片一經播放,就引起極大反響,深受人民群眾喜愛。這說明( )。①大眾喜聞樂見的文化就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②先進文化反映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與呼聲 ③文化形式創新是實現文化繁榮的根本途徑 ④弘揚主旋律的文藝作品具有強大的生命力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4、國家廣電總局對“相親類節目泛濫、造假、低俗”等傾向著手整飭。“嚴禁偽造嘉賓身份,欺騙電視觀眾”“不得選擇社會形象不佳或有爭議的人物擔當主持人”“不得展示和炒作拜金主義等不健康、不正確的婚戀觀”……這說明( )。A.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必須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B.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要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C.必須面向廣大人民,發展高雅的和嚴肅的社會主義文化D.要加強對文化市場的管理,禁止某些部門和單位追求經濟效益5、客家人重視楹聯,這些楹聯作為客家土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永恒的藝術魅力,意境悠遠,韻味深長。其中振成樓的“振綱立紀,成德達材”是比較有代表性的。“成德達材”表明( )。A.思想道德修養決定科學文化修養B.科學文化修養決定思想道德修養C.具有良好的科學文化修養,能夠促進思想道德修養D.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才能運用知識為社會造福6、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文化產業快速發展。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的文化意義是( )。①推動經濟結構調整,促進經濟的發展 ②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 ③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增強文化國際競爭力 ④繁榮文化市場,滿足人們多層次、多樣化、多方面的文化需求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 本題考查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的文化意義。①屬于經濟意義,不符合題意。②③④均符合題意。答案 B7.下圖是某調查機構對民眾觀看電視首選節目類型進行的問卷調查結果。這表明( )。A.精神生活已成為人們生活的第一需求B.人們的文化需求呈現多層次和多樣化C.文化市場的發展參差不齊、包羅萬象D.受大眾傳媒影響,文化市場喜憂參半解析 圖中調查結果表明人們的文化需求呈現多層次、多方面和多樣化,故選B項。當今時代人們離不開精神生活,但它不是第一需求,故排除A項。C、D兩項與題意不符。答案 B8.2013年春節期間,四川省樂山大佛博物館文物陳列展精選200多件展品向游客和市民免費開放,受到了廣泛的好評。免費開放博物館意在( )。A.展示人類文化遺產,吸收外來優秀文化B.扶持公益文化事業,轉變文化消費方式C.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發展繁榮文化市場D.發展公益文化事業,保障人民文化權益9.2013年2月7日,教育部公布《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規定從今年春季開學開始,書法教育將納入中小學教學體系,學生將分年齡、分階段修習硬筆和毛筆書法。對中小學生進行書法教育( )。①有利于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②有利于陶冶中小學生的情操 ③有利于促進中小學生的全面發展 ④是發展先進文化的根本要求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10.2013年2月19日,“感動中國2012年度人物評選頒獎典禮”隆重舉行。獲獎者中有用生命托起戰機的航空英模羅陽,把一生奉獻給核事業、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的科學家林俊德,為救學生失去雙腿的最美女教師張麗莉……從他們身上折射出( )。A.核心價值博大精深,人人踐行B.中華美德生生不息,歷久彌新C.民族精神治國化民,指引方向D.傳統文化源遠流長,繼承發展解析 感動中國人物評選,有利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從他們身上折射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歷久彌新,選出B項。A、C兩項表述正確,與題意不符。D項錯誤,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答案 B11.材料一 當下,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希望吃得精、吃得好,吃得有品味。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展示了中國各地各民族各具特色的優秀美食文化。該片不僅刺激了人們的味蕾,還引起了觀眾感情上的共鳴,勾起了無數華人拳拳游子心和深深故鄉情。該片播出后,受到了廣泛贊譽。材料二 時下,提起美食,人們除了對《舌尖上的中國》的贊譽外,更多的是對“舌尖上的浪費”的擔憂。2013年1月,北京市一家民間公益組織推行了一項公益活動——“光盤行動”,倡議市民在飯店就餐后打包剩飯、“光盤”離開,形成人人節約的良好風氣。(1)運用文化生活的有關知識,分析說明《舌尖上的中國》受到廣泛贊譽的原因。(2)運用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辯證關系的知識,說明推行“光盤行動”的合理性。12.十八大首次提出“美麗中國”,引發了某校高三(2)班學生的關注,同學們就此展開了熱烈的討論。話題一:美麗中國,美在何處?學生甲認為,美麗中國多重寓意,首重生態文明的自然之美。由于人類缺乏保護環境的意識和危機感,造成生態環境的破壞。如近年,我國遭遇大范圍、持續的霧霾天氣,出現嚴重的空氣污染,既有氣象原因,也有人類的污染排放原因,其中PM2.5是霧霾天氣的主要污染因子。霧霾天氣的成因主要污染物 PM2.5污染物的主要來源 冬季取暖燒煤的排放物 汽車尾氣 城市建筑施工產生的粉塵 工業污染排放 其他注: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也稱為可入肺顆粒物。話題二:美麗中國,誰來建設?學生乙認為,建設美麗中國,政府是主導,公眾是主人,企業是主體。尤其是企業作為經濟發展的主體,要深入理解和貫徹生態文明建設的新要求,以實際行動實現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為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中國”作出應有的貢獻。話題三:美麗中國,如何享受?學生丙認為,美麗中國屬于大家,我們不僅要建設美,還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審美素養,學會欣賞美、享受美。而人的審美素養是在長期的學習、生活、工作中逐漸形成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在繼承傳統審美文化的基礎上,加強自我修養,培育審美觀念,抵制庸俗情趣,提高審美趣味,參加藝術活動,增強審美判斷。(1)結合材料,請你運用唯物辯證法的聯系觀為治理霧霾天氣獻計獻策。(2)運用經濟生活的知識,就如何發揮企業在建設“美麗中國”中的作用,從政府與企業兩個方面談談你的看法。(3)結合材料,運用文化生活的知識說明如何提高人們的審美素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