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信息的傳遞設計思想1本節知識內容比較抽象,運用課件是知識形象化、直觀化。2鼓勵學生參與,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反射教學目標:1概述人體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2舉例說出反射的過程及其反射弧的組成3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的能力教學時數:一課時教材分析:本節的知識內容比較抽象,教學過程中利用課件的形象圖片和動畫,盡量使知識形象直觀,加深學生的記憶。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本節首先利用一個搞笑圖片和膝跳反射的實驗,創設情景引出分析的問題,通過對問題的分析,總結出參與膝跳反射的神經結構,即膝跳反射的反射弧。即進而總結出一般反射弧的結構組成。最后,利用兩個分析題鞏固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創設情景 展示:可見的第一幀,為一張搞笑圖片。提問:請大家看屏幕,誰來說出這張圖片的含義?教師:下面找兩個同學到前面演示一下這一過程!大家注意觀察。 答:醫生用一個小錘敲擊被測者膝蓋下的韌帶,被測者將醫生的鼻子踢了一腳(膝跳反射)。學生:演示問題與探索 提問:大家看到什么現象?提問:大家有什么疑問嗎?(教師:點按按鈕到第二幀)問題1:下面看屏幕上的三個問題,首先看第一個問題“小腿向上挑起時大腿內什么結構直接作用的結果”,請大家思考!講解:大腿內的這塊肌肉叫股四頭肌,它的韌帶跨過膝關節與小腿相連。(點按問題后面的綠色方形按鈕跳轉到下一幀)問題2:叩擊膝蓋下韌帶,與小腿向上跳起之間有什么神經聯系?講解:(逐步引導學生回答)(點按相應問題候的綠色方形按鈕到相應幀,內有膝跳反射的反射弧)膝蓋下韌帶內的感覺神經元(需解釋)的感覺神經末梢受到敲擊的刺激產生神經沖動,神經沖動沿感覺神經元的樹突傳向胞體和軸突,進入脊髓灰質,轉換為另一神經元叫運動神經元。其軸突將神經沖動傳到股四頭肌,肌肉接受神經沖動收縮,引起小腿向上踢起。(教師板書)提問3:小錘敲擊膝蓋下韌帶,大腦有沒有感覺?為什么?教師:請大家翻開課本的86頁,觀察圖4—11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總結膝跳反射所需的神經結構。(點按問題那一幀右下角的藍色按鈕,跳轉到問題總結1那一幀,學生回答時,移動鼠標到相應的結構會出現相應結構的名稱,按下鼠標會出現該結構功能的文字解釋。)教師:我們把參與反射的全部神經結構膠反射弧。那么,反射弧這五部分都有什么結構構成?(教師在黑板上寫出相應的板書)教師:(教師完善學生的答案)提問:膝跳反射的反射弧有哪幾個神經元組成?提問:膝跳反射的反射弧比較簡單,下面我們來觀察另一個比較復雜的反射弧,看這個反射弧有幾個神經元組成?(點按問題總結1右下角的藍色按鈕,跳轉到反射弧模式圖那一幀)教師:介于感覺神經元和運動神經元之間的那個神經元叫做中間神經元。 答:被測者的小腿受到敲擊后向上跳起。答:叩擊膝蓋下韌帶與小腿向上跳起之間有什么內在聯系?(可能還有其他問題)答:大腿內的肌肉(還有其他答案)答:韌帶與股四頭肌有神經相連。答:有。因為脊髓與大腦相連,脊髓可以將神經沖動向上傳到大腦皮層,引起感覺。答: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答:感受器主要是感覺神經末梢;傳入神經主要有由感覺神經元樹突和軸突組成;神經中樞在脊髓灰質內,傳出神經主要是運動神經元的軸突;而效應器主要指運動神經元支配的肌肉。答:兩個神經元,即感覺神經元和運動神經元。答:三個。結論與總結 教師:大多數反射弧由三個神經元構成;一個完整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五部分組成。人體通過神經系統內各個不同的反射弧來完成反射功能;所以反射是神經調節人體各種活動的基本方式。教師:下面我們來觀看一段動畫,看一看神經沖動在反射弧中是如何傳導的。(點按反射弧模式圖那一幀由下角的藍色按鈕,跳轉到問題總結 2 那一幀,再點按其右下角的按鈕,跳轉到動畫) 答:感受器接受刺激產生神經沖動,神經沖動由傳入神經傳導神經中樞,再由傳出神經傳到效應器。鞏固加深 提問:下面我們來解決兩個實際問題,看屏幕!(點按動畫最后一幀右下角的藍色按鈕,跳轉到想一想那一幀)一個以肌肉為效應器的反射弧中,如果傳出神經損傷,其他環節正常,對外部刺激有無感覺?這塊肌肉正常還是癱瘓?為什么?(教師總結糾正學生的答案)提問:如果損傷的不是傳出神經,而是傳入神經,情況會怎樣?(教師總結糾正) 答:有感覺,因為感受器產生的神經沖動可以通過脊髓上傳到大腦,所以有感覺;這塊肌肉癱瘓,因為傳出神經損傷神經沖動無法傳到 這塊肌肉,所以癱瘓。答:沒有感覺,因為傳入神經損傷,使感受器產生的神經沖動無法傳到脊髓和大腦;肌肉正常,因為大腦可以發出神經沖動,通過脊髓和傳出神經來支配這塊骨骼肌。知識總結 本節我們討論了膝跳反射以及反射弧的組成,從中我們知道反射的完成需要借助完整的反射弧,一個完整的反射弧包括五部分,即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和效應器。而且反射是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下面翻開書87頁,有一試試看,課下大家可設計一個實驗,來測試不同人的反應速度。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